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人可领3600元
1月18日起台湾2300万人都能领取3600元新台币(112.5美元)“消费券”。所有台湾媒体的广告主题都围绕着“3600元”的数字,连最有“气质”的古典音乐电台“爱乐电台”都打出用消费券买音乐产品八折优惠的广告词:“台湾经济史上第一次,古典音乐不能缺席!”
凡2009年3月底前出生,具有身份证的台湾民众都可领取消费券。依照“经建会”说法,消费券的发放与使用,预期可以增加2009年经济成长率0.64个百分点。
台湾将857亿台币的预算做消费券发放与使用。主因有三:首先,是这次发放时机正好在春节前,是内需市场消费高峰期,近20年来都固定有资金流动逾新台币5万亿元;消费券再适时带动千亿元资金流动。
第二,发放消费券使民众“可支配所得增加。”台湾经济研究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陈淼甚至认为,此举可带动经济成长率增加1.28%
第三,当局认为,目前要先通过眼前全球金融风暴这一关,才有以后。发放消费券促进的消费成长绝对能刺激景气,“行政院长”刘兆玄就指出,“台湾只要这关撑过去,中长期竞争力反而会比其它地方更具优势”。
媒体指出这是一种刺激景气的点火剂,或病人服用药方的药引,接下来换真正提振景气正规军上场,包括马英九当局2009年开始的4年3.99万亿元的“爱台十二建设”、4年5000亿元的扩大公共建设等。
日本消费券效果不彰
全球以发行消费券来救经济的不只台湾,日本2009年也将开始实施“生活支持定额补贴金”,比台湾的规模还要大10倍,共支付现金26.9万亿日元,以每人为单位,同样和台湾一样不排除富人,而老人和小孩发放金额相对增加。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强调,在过年后马上实施的意义,就是要直接面对全球金融冰风暴的严峻挑战。而台湾采取发放消费券,不像日本直接发放现金,就是怕民众将钱存到银行,当局刺激消费的原意将大打折扣。
事实上日本在1999年就曾发放过所谓的“地域振兴券”,当年日本补助每人2万日元以鼓励大家消费。然而日本政府事后调查却发现,发放振兴券仅创造了约2000亿日元的GDP,仅达可使用额度的32%,剩下的68%被储蓄起来。
消费券花掉的32%,仅占日本民间消费的0.1%,显然无法达到刺激消费效果。主要是很多民众把现金存下来,只用消费券买东西,甚至有民众拿消费券向店家换取现金。经济学家指出:消费券反而“排挤”了本来就会有的支出,这些支出本来就会用现金,这也是消费券最大的隐忧之一。
以日本“地方振兴券”的前例分析,使用消费券最多的是衣鞋、食品,其次是家具家庭用品以及教育娱乐等,证明日常生活用品还是占有大宗,这些也都是日常支出。也难怪台湾最大财经报纸《工商时报》就预言,民众绝对会将消费券拿来替代平常现金的使用,用在日常杂物或民生用品的购买上,“而不能达到预期增长0.64个百分点经济成长率”。
事实上,1999年日本政府除了发放消费券,还同步实施“减税”、并将利率降至趋近于零等,但日本从1999~2005年,CPI(消费平均指数)还是连续7年时间呈现零或负成长,因此有日本经济学家认为,消费券不是关键,关键是日本经济的结构问题。
日本政府在发放消费券提升民间消费有限下,这次卷土重来,麻生太郎转而发放现金,让民众自己选择消费或者将现金存入银行,至少会对GDP成长有所挹注。野村证券金融研究所就估算,26.9万亿日元的生活支持补助金还是能够提高0.2%的GDP。
但台湾的经济学家仍捍卫发放消费券政策。陈淼就指出,消费券并非长期发放,所以也不会抵销原本的消费支出,加乘效果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陈淼分析,首先,台湾民间消费2007年有7.16万亿元,2008年约7.3万亿元;民间消费成长不到2%,“远低于我们的经济成长率,说明台湾民众保守心态不敢花费”,而现在800多亿元看起来不多,可是通过乘数效果之后,将进一步促进经济成长。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许多振兴经济方案已经使得日本公债与支出比例高达130%至140%。台湾发放消费券虽然将编列特别预算,但台湾目前公债与支出比仅14%,远低于日本,台湾当局债务状况相对日本安全许多。
而发券不发钱的角度,首先能避免民众将现金存回银行;只要相关部门加强倡导,消费券不可兑换现金,不能成为准货币,甚至不找零,都会加速消费券货币价值的流通效果。
消费券作用短期
不过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更大的挑战显然不只是消费信心问题。“其实我满心痛发放800多亿元的消费券,消费券作用是短期的,用完后怎么办?”刚下台的前任台湾“经建会主委”何美王月就直接在媒体上批评,3600元对有工作者微不足道,但对失业者又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助失业者度过未来的困难!
她指出,台湾金融业因为过去国际化程度不深,2008年受创比欧美国家要小,但接下来2009对台湾产业的影响就会出现,此波不景气持续时间会比想象中的还长。
她计算,提供一个人工作一年的费用约20万元,800多亿足足可提供40万个人工作机会。如果当局可提供40万个工作机会,就可使他们养活家人,减少台湾社会问题,才能解决长期问题。
(责任编辑/唐 馨)
1月18日起台湾2300万人都能领取3600元新台币(112.5美元)“消费券”。所有台湾媒体的广告主题都围绕着“3600元”的数字,连最有“气质”的古典音乐电台“爱乐电台”都打出用消费券买音乐产品八折优惠的广告词:“台湾经济史上第一次,古典音乐不能缺席!”
凡2009年3月底前出生,具有身份证的台湾民众都可领取消费券。依照“经建会”说法,消费券的发放与使用,预期可以增加2009年经济成长率0.64个百分点。
台湾将857亿台币的预算做消费券发放与使用。主因有三:首先,是这次发放时机正好在春节前,是内需市场消费高峰期,近20年来都固定有资金流动逾新台币5万亿元;消费券再适时带动千亿元资金流动。
第二,发放消费券使民众“可支配所得增加。”台湾经济研究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陈淼甚至认为,此举可带动经济成长率增加1.28%
第三,当局认为,目前要先通过眼前全球金融风暴这一关,才有以后。发放消费券促进的消费成长绝对能刺激景气,“行政院长”刘兆玄就指出,“台湾只要这关撑过去,中长期竞争力反而会比其它地方更具优势”。
媒体指出这是一种刺激景气的点火剂,或病人服用药方的药引,接下来换真正提振景气正规军上场,包括马英九当局2009年开始的4年3.99万亿元的“爱台十二建设”、4年5000亿元的扩大公共建设等。
日本消费券效果不彰
全球以发行消费券来救经济的不只台湾,日本2009年也将开始实施“生活支持定额补贴金”,比台湾的规模还要大10倍,共支付现金26.9万亿日元,以每人为单位,同样和台湾一样不排除富人,而老人和小孩发放金额相对增加。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强调,在过年后马上实施的意义,就是要直接面对全球金融冰风暴的严峻挑战。而台湾采取发放消费券,不像日本直接发放现金,就是怕民众将钱存到银行,当局刺激消费的原意将大打折扣。
事实上日本在1999年就曾发放过所谓的“地域振兴券”,当年日本补助每人2万日元以鼓励大家消费。然而日本政府事后调查却发现,发放振兴券仅创造了约2000亿日元的GDP,仅达可使用额度的32%,剩下的68%被储蓄起来。
消费券花掉的32%,仅占日本民间消费的0.1%,显然无法达到刺激消费效果。主要是很多民众把现金存下来,只用消费券买东西,甚至有民众拿消费券向店家换取现金。经济学家指出:消费券反而“排挤”了本来就会有的支出,这些支出本来就会用现金,这也是消费券最大的隐忧之一。
以日本“地方振兴券”的前例分析,使用消费券最多的是衣鞋、食品,其次是家具家庭用品以及教育娱乐等,证明日常生活用品还是占有大宗,这些也都是日常支出。也难怪台湾最大财经报纸《工商时报》就预言,民众绝对会将消费券拿来替代平常现金的使用,用在日常杂物或民生用品的购买上,“而不能达到预期增长0.64个百分点经济成长率”。
事实上,1999年日本政府除了发放消费券,还同步实施“减税”、并将利率降至趋近于零等,但日本从1999~2005年,CPI(消费平均指数)还是连续7年时间呈现零或负成长,因此有日本经济学家认为,消费券不是关键,关键是日本经济的结构问题。
日本政府在发放消费券提升民间消费有限下,这次卷土重来,麻生太郎转而发放现金,让民众自己选择消费或者将现金存入银行,至少会对GDP成长有所挹注。野村证券金融研究所就估算,26.9万亿日元的生活支持补助金还是能够提高0.2%的GDP。
但台湾的经济学家仍捍卫发放消费券政策。陈淼就指出,消费券并非长期发放,所以也不会抵销原本的消费支出,加乘效果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陈淼分析,首先,台湾民间消费2007年有7.16万亿元,2008年约7.3万亿元;民间消费成长不到2%,“远低于我们的经济成长率,说明台湾民众保守心态不敢花费”,而现在800多亿元看起来不多,可是通过乘数效果之后,将进一步促进经济成长。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许多振兴经济方案已经使得日本公债与支出比例高达130%至140%。台湾发放消费券虽然将编列特别预算,但台湾目前公债与支出比仅14%,远低于日本,台湾当局债务状况相对日本安全许多。
而发券不发钱的角度,首先能避免民众将现金存回银行;只要相关部门加强倡导,消费券不可兑换现金,不能成为准货币,甚至不找零,都会加速消费券货币价值的流通效果。
消费券作用短期
不过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更大的挑战显然不只是消费信心问题。“其实我满心痛发放800多亿元的消费券,消费券作用是短期的,用完后怎么办?”刚下台的前任台湾“经建会主委”何美王月就直接在媒体上批评,3600元对有工作者微不足道,但对失业者又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助失业者度过未来的困难!
她指出,台湾金融业因为过去国际化程度不深,2008年受创比欧美国家要小,但接下来2009对台湾产业的影响就会出现,此波不景气持续时间会比想象中的还长。
她计算,提供一个人工作一年的费用约20万元,800多亿足足可提供40万个人工作机会。如果当局可提供40万个工作机会,就可使他们养活家人,减少台湾社会问题,才能解决长期问题。
(责任编辑/唐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