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问题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ding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分析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设置的专职机构和流域法律法规,提出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基本启示,以及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以期建立太湖上游污染控防和水环境保护屏障体系,控制和削减太湖污染物的总量,达到太湖水环境改善的目的。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专职机构;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06002
  0 引言
  太湖位于中国东部的长江下游三角洲,位居蝶形盆地中央,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面积为2,334平方公里,水深约为2米)。太湖流域地势平坦,河网水系发达,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当地的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得到了保障、并提供了交通运输、水量调节、旅游服务和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服务。创造约全国11.6%国内生产总值的太湖流域,只占了全国大约0.4%的土地面积和3%的人口,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投资增长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太湖由贫营养湖泊变为富营养化湖泊,季节性的藻类暴发,降低了公共和个人环境的舒适度。营养物通过城市、工业和农业废物废水排入入湖河道和大气,最终进入太湖。
  1 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情况
  自1950年以来,太湖水质受污染的步伐明显加快。从1991-1999年的监测情况来看,1997年以后水体的总氮、总磷及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也均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在太湖梅梁湾爆发了大规模的蓝藻,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在4年后,使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发生危机的太湖蓝藻再次爆发。
  2 影响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因素
  (1)生活污水是太湖流域主要的污染源。伴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并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农民生活方式向城市化的转变。研究表明,太湖流域的年生产生活污水已达50X108t/a,而在这些生活污水中,处理率却不足20%。例如在2000年,江苏无锡市排入纳污河道的生活污水中,所含的化学需氧量,已经占到了河道化学需氧量纳污总量的28%之多,平均每排放1X108t生活污水,约排放化学需氧量为37000t,比工业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高出了14000t之多。
  (2)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程度进一步加深。太湖流域内工业化以1970年以来出现的乡镇工业为主的“苏南模式”为代表快速发展,进而相应增加了对生产用水的需求。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水的再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但由于用水量的加大,使得工业废水排放量仍然站在不断增长。以黑色冶金、化工、纺织、印染为代表的行业,是污染水质的重点行业。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分散性的布局、多变性的经营方式,对水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
  (3)治理力度滞后于经济发展,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近几年来,太湖流域城镇人口的增长率高于5%,GDP的增长率高于10%,从而造成污水排放量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与此同时,治理排污的力度却明显不足。例如在太湖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太湖流域的城市污水量,其中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约为350X104t/d,而到2000年,实际的污水处理量却仅为80X104t/d,不到污水应处理量的1/4,且大多为1~2级处理。
  (4)水环境管理投入不足,有效的法制管理手段尚未形成。以水质保护和水资源的利用为主的流域管理,缺乏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现行法律法规,不能充分满足太湖流域综合管理的整体需求。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监测方面,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存在着混乱的现象、监测的指标也比较单一化、监测的信息不一致、获取的数据得不到共享等问题。公众参与水环境管理的合作机制尚未得到体现,治理更多的是政府行为,基层组织和百姓的参与度不高。水环境资源价格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水资源费偏低,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制度还未全面推开。
  3 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基本启示
  (1)建立一个太湖流域综合管理专职机构,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和相关生态系统的开发保护等职能进行统筹,从而实现流域系统的开发和利用。该机构主要应当承担五个方面的职责:一是制定统一的流域环境标准、法律法规、生态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并为各类规划实施资金配套;二是制定流域相对统一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实行总量控制、生态补偿等措施;三是负责管理协调太湖全流域水资源的均衡开发利用,确保可持续发展,并通过沟通,解决跨省市的水环境纠纷;四是负责建立一个统一的跨省市跨部门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和数据共享,并建立回顾评价机制;五是负责对太湖流域各地方有关部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2)制定一部立足于流域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梳理各管理岗位之间的关系;二是进一步整合完善各相关法律条款,规范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3)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环境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一是深化环境价格政策,包括水资源费、水权分配和水权交易、及排污权交易等方面。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分类专项资金,提供补助、补偿、奖励和税收减免。三是推行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有效提高。上下游水质补偿,发展生态林、水稻等种植方式。
  (4)建立并健全环境监测评估体系,促进水环境治理信息共享。建立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并提供统一的标准方法、统一的监测布点、统一的信息发布,实现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公众等三方的信息透明和共享。
  (5)建立并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合法性。成立分级咨询委员会机构,法律、法规、标准、规划等的制定和组织实施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并增加透明度;使公众直接参与到流域重大工程和措施的实施中。   4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4.1 总体思路
  太湖流域河流、湖荡众多,水网密布。河-湖相联的河网湖荡密集型水系中特定的水文条件和水动力作用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如迁移、转化过程和运动规律等,是研究水系水量、水质联合调控和水污染治理优化布局必须解决的主要科学切入点。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农村废弃物作为载体,污染物的分解和转化过程和机理是开发农村适用水污染治理技术必须解决的科学问题。
  在湖荡生态系统不同水力等环境条件下,由于主要生物因子配置,污染物自然降解的过程、速率和机理也是提升湖荡净化能力必须解决的科学问题。
  4.2 技术方案
  (1)开展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与遥感分析等工作,深入了解和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及人口分布情况、环境质量现状、污染负荷分布状况、水系特征、水文条件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在资料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关于太湖水污染控制,生态状况和水环境综合管理改善的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论证。
  (2)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工程示范,包括太湖入湖河口污染控制技术、湖荡生态调控技术、湖荡净化能力的增强技术、以集镇为单元的污染综合整治技术、村落分散源污染物就地消纳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生活污水技术、入湖(河)污染物高效拦截技术、生态河道构建技术等技术研究,选择成熟实用的技术(包括组合技术)进行工程示范。
  (3)对各项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形成河-湖相联水系水污染综合整治与河湖水环境联合调控技术、太湖上游污染控防与水环境保护屏障构建技术、太湖与连通河流水环境质量改善成套技术、平原河网区汇水河流水环境质量改善成套技术。
  (4)基于以上的基础,结合工程效益的评估,以及流域管理方案的优化,完善河湖水污染控制和生态状况改善的综合方案。以实现入湖污染物的控制、改善湖荡水环境质量,构建清水水源,最终建立太湖上游污染控防和水环境保护屏障体系,以控制和削减太湖污染物的总量,达到太湖水环境改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荷生,宋祥甫,邹国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28(3):7679.
  [2]Luo L.,Qin B.,Yang L.,Song Y.Total inputs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by wet deposition into Lake Taihu,China. Hydrobiologia,2007,581:6370.
  [3]秦伯强,吴庆龙,高俊峰,等.太湖地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原因与管理[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221228.
  [4]朱广伟.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J].湖泊科学,2008,20(1):2126.
  [5]从太湖水污染治理政策放眼中国环保治理政策现状[R].江苏环境污染调查实践团总结报告.
  [6]刘荣增,朱继业,张京祥.苏州市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透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4):289295.
  [7]黄文珏,高光,舒金华.太湖水污染近期变动趋势及对策建议[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49152.
其他文献
现行军事经济监督体系由多个监督主体构成,其中以审计监督为主导,由于审计监督的主导地位不突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也有所欠缺,严重影响军事经济监督的效率和效果。主
摘要:  卫22块1982年投入正式开发,到2008年底综合含水89.5%,采出程度46.2%,自然递减29.25%,出现了井况变差、注入水优势渗流方向不清、分层动用差异大,自然递减明显加大的问题。对此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稳产方案研究。通过进行分层调、堵、解、压等配套措施,把注采完善和提高层间动用相结合,提高二三类层、强化一类层动用,充分发挥各类储层开发潜力,达到提高储量控制和动用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使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全面改观。18世纪下半叶,蒸气机的发明带动了人类社会的机械化进程;19世纪下半叶,电的发
摘要:计量工作覆盖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经济、政治,科学等都会涉及到。从经济发展和产业评估等多视角观察,计量对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的作用。产品销售量的关键在于产品自身的质量,而质量的每一步骤都离不开计量的检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计量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产业的推进,科技的研发,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剖析计量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利用计量推动社会主义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