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这些作品是古代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特有的审美情趣,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提高语文的各种能力。本文通过对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朗读、引导学生体味文言文的美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87-02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极为头疼的问题,文言文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下面,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能与诸位同仁共享。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明白这句话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往往会忽略这句话的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特别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对基本知识的传输,而没有顾及学生的想法,比如,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好处是什么等等,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甚至有学生产生厌学等情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初中时期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学生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大,许多学生都想去看课外书来缓解压力。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途径:我国文学的发展是由文言文—半白话文—现代文这样的顺序发展的,而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就是现代文,想学好文言文就可以借助半白话文这一媒介,比如推荐学生阅读通俗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等章回小说,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语知识,还能慢慢转换他们的观念,让他们对文言文不再恐惧。长期以来,就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古文精选》或是教师选一些经典的文章让他们练习阅读,让他们发现古文的经典,并逐渐爱上古文。初中生的思想正处于英雄主义泛滥阶段,对好的事物就有崇拜的观念,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们这个特点,多找些好的例子,比如,某年中考一个学生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以古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让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技巧,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随时随地地引入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如此一来,教学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2.重视诵读,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通过诵读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诵读要以理解为基础,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而且,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情操上受到了陶冶,心灵上产生了共鸣,这对他们的朗读、背诵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朗读、背诵中去。而缺乏理解的朗读、背诵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个效果的,只会事倍功半。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如不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在进行诵读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诸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和协同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同时要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如: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在朗读时就要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通过语气和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
3.以今度古,拉近距离,强化教学有效性
来自遥远年代的文言文,其文字和说话习惯都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语言文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陌生、难理解、不好掌握、费时多而收效甚微等原因,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望而生畏,从而严重影响到文言文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经常失败的体验,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映,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从细小的成功中获得学习的信心。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伯曼在《教室里的危机》中指出:“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的形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例如:在教《两小儿辩日》时,笔者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笔者找出四位学生,分别扮演小儿甲、小儿乙、孔子和懂得一定科学知识的当代初中生,围绕“太阳究竟是初出时距离我们近,还是日中时距离我们近”这一问题,各持观点进行辩论。活动中,形象生动的表演代替了教师单一形式的讲解分析,吸引了学生,从而成功地让学生们的表演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久远的古代,亲身感受文章所描述的人、事、物,设身处地地思考,这样得来的理解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其实,角色扮演的形式非常多,除了扮演角色进行辩论外,还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扮演导演给同学们说戏,扮演说书人讲文中的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堂既气氛活跃,又能帮助学生在表演与观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解读文本,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
4.积极引导学生体味文言文的美,优化教学效果
4.1听读探寻美。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效果较好,课堂上可采取这种配乐听读,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 4.2议读体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上《口技》,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让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鉴赏、自主审美活动。
4.3品读再现美。“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5.加强文言文知识的归纳积累,做到融会贯通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一样,都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言文教学应以人为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其中。
5.1传授方法,学会翻译。教授文言文的时候,如果一字一句的翻译会使学习变得枯燥,须教会学生自已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重,意译为辅,翻译要忠于原文而又符合当代汉语的规范。但总体而言,翻译都应做到流畅、准确而又有文采。传授翻译的文法,让学生自已去译文,并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去查找词义,而教师只需对一些疑难句式等做一些点拨。在此过程中,如遇到一词多义等特殊情况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探究,并及时总结文言文语法。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巩固,并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5.2重视基础知识。对于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语文教材所重视的方面之一。如在文言文的作业中,《晏子使楚》对四个“之”字进行解释的题目(苏教版教材),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关注“之”字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如果不懂它的各种用法就无法正确解读文章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5.3让知识更加系统化。在学习掌握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时可采用符号笔记法,使用统一的符号在课文中圈画等,以不同的符号来做标识,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通过日常的积累,学生们可以把新老知识加以联系,并深入理解和吸收,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归纳和积累,使学生们感到条理清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探求新方法,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学法加以指导,逐渐打好文言文知识基础,使学生们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花存.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年05期
[2]杨勋.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年29期
[3]王瑞霞.初中文言文教学浅探[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4]朱招兰.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0期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87-02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极为头疼的问题,文言文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下面,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能与诸位同仁共享。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明白这句话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往往会忽略这句话的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特别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对基本知识的传输,而没有顾及学生的想法,比如,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好处是什么等等,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甚至有学生产生厌学等情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初中时期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学生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大,许多学生都想去看课外书来缓解压力。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途径:我国文学的发展是由文言文—半白话文—现代文这样的顺序发展的,而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就是现代文,想学好文言文就可以借助半白话文这一媒介,比如推荐学生阅读通俗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等章回小说,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语知识,还能慢慢转换他们的观念,让他们对文言文不再恐惧。长期以来,就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古文精选》或是教师选一些经典的文章让他们练习阅读,让他们发现古文的经典,并逐渐爱上古文。初中生的思想正处于英雄主义泛滥阶段,对好的事物就有崇拜的观念,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们这个特点,多找些好的例子,比如,某年中考一个学生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以古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让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技巧,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随时随地地引入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如此一来,教学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2.重视诵读,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通过诵读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诵读要以理解为基础,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而且,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情操上受到了陶冶,心灵上产生了共鸣,这对他们的朗读、背诵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朗读、背诵中去。而缺乏理解的朗读、背诵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个效果的,只会事倍功半。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如不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在进行诵读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诸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和协同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同时要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如: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在朗读时就要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通过语气和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
3.以今度古,拉近距离,强化教学有效性
来自遥远年代的文言文,其文字和说话习惯都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语言文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陌生、难理解、不好掌握、费时多而收效甚微等原因,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望而生畏,从而严重影响到文言文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经常失败的体验,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映,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从细小的成功中获得学习的信心。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伯曼在《教室里的危机》中指出:“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的形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例如:在教《两小儿辩日》时,笔者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笔者找出四位学生,分别扮演小儿甲、小儿乙、孔子和懂得一定科学知识的当代初中生,围绕“太阳究竟是初出时距离我们近,还是日中时距离我们近”这一问题,各持观点进行辩论。活动中,形象生动的表演代替了教师单一形式的讲解分析,吸引了学生,从而成功地让学生们的表演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久远的古代,亲身感受文章所描述的人、事、物,设身处地地思考,这样得来的理解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其实,角色扮演的形式非常多,除了扮演角色进行辩论外,还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扮演导演给同学们说戏,扮演说书人讲文中的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堂既气氛活跃,又能帮助学生在表演与观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解读文本,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
4.积极引导学生体味文言文的美,优化教学效果
4.1听读探寻美。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效果较好,课堂上可采取这种配乐听读,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 4.2议读体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上《口技》,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让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鉴赏、自主审美活动。
4.3品读再现美。“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5.加强文言文知识的归纳积累,做到融会贯通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一样,都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言文教学应以人为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其中。
5.1传授方法,学会翻译。教授文言文的时候,如果一字一句的翻译会使学习变得枯燥,须教会学生自已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重,意译为辅,翻译要忠于原文而又符合当代汉语的规范。但总体而言,翻译都应做到流畅、准确而又有文采。传授翻译的文法,让学生自已去译文,并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去查找词义,而教师只需对一些疑难句式等做一些点拨。在此过程中,如遇到一词多义等特殊情况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探究,并及时总结文言文语法。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巩固,并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5.2重视基础知识。对于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语文教材所重视的方面之一。如在文言文的作业中,《晏子使楚》对四个“之”字进行解释的题目(苏教版教材),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关注“之”字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如果不懂它的各种用法就无法正确解读文章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5.3让知识更加系统化。在学习掌握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时可采用符号笔记法,使用统一的符号在课文中圈画等,以不同的符号来做标识,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通过日常的积累,学生们可以把新老知识加以联系,并深入理解和吸收,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归纳和积累,使学生们感到条理清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探求新方法,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学法加以指导,逐渐打好文言文知识基础,使学生们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花存.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年05期
[2]杨勋.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年29期
[3]王瑞霞.初中文言文教学浅探[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4]朱招兰.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