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以“道德引领,评价推动,军纪要求,习惯养成”要求为指导,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和学习习惯养成为目标,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在高中日常管理的合理有效性,真正实现学校“培养人、教育人”的德育目的。
关键词: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过程;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三位一体;评价机制
自十八大“立德树人”目标的提出,如何在高中阶段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其全面发展便成为高中教育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对高中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研究涉及广泛,但实行过程中存在虚化、空化、泛化、理想化问题。因此需从学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寻求具体、全面的有效途径,并给予目标引领、过程关注和切实的反馈与评价,攻克高中思想品德教育传统灌输式、权威式、形式化模式。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阶段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功利化倾向明显,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度不高。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实际上,不管是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上都透露着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二目标理想化,理论与实际相脱轨。往往学校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其理想化、至善化的道德追求与当下学生实际相分离。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脱节。要想推进思想品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必须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完美衔接。但由于三者在认知水平与利益考量的差异,三者往往无法达成共识。
一、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实践
刘铁芳曾提出生活德育的基本策略:“一是德育观念一定要更新,现代学校德育应该关注个体生活和德性发展;二是学校德育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主题……”[1] 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实效性、适应性的教育,才会让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
我校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采取无缝连接的准军事化管理措施,学生在校期间全程均有军事教官组织管理。军训其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对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校长到老师都高度重视在绝大多数学校不在乎的军训。军训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以军训做为对学生守纪品德教育的载体,以军训为契机培养学生守纪意识,自控能力,巩固其良好习惯,塑造其精神气质。军训只是开端,而日常的军纪要求则是军训成果的延续和保持。无论是早操、课间操还是三餐集合,要求快、静、齐;内务整理一切按照军训标准……让军训精神切实贯彻到以后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这样才会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学校制订了符合本学校的学生管理条例——《泰山国际学校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外表形象、环境卫生、文明礼貌、就餐行为、宿舍行为等方面进行严格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的制订,需要严格的监督与落实,我校学管处每日进行常规检查,对宿舍、课堂纪律和卫生不定时检查,跑操、就餐等全程监督。并且实行扣分机制,每日一通报,每月进行班级量化。
除了严格管理与规范行为,还需要外在培养与自我内化等教育手段。“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感状态及学习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社会主流意识渗透于高校德育过程之中,使德育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具备德育的现实意义。”[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了一系列化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荣辱、感恩、责任、诚信、爱心、守纪”这六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以思想品德教育主题活动月的方式,逐步开展德育教育相关活动内容。每月一个主题,从领导和学生代表的国旗下讲话到主题班会、主题小作文,把理想化、至善化的道德要求与当下学生实际相结合,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结合。
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對真善美的向往”。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课堂能动作用,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的教学效果,学校提出了合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
合导教学模式将“小组自主性学习”、“课堂多元评价”和“将道德实践融入课堂”三者有机结合。为了让课堂成为重要的道德实践的场所,合导教学力求“将道德实践融入课堂”。在课堂实践中,培养诸如自主、参与、团队、共研、创新、自信、责任感、关爱同学、合作互助、与同学共享、与集体融和等多种学习品质。“课堂多元评价”,力求通过评价推动学生在课堂上实施道德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小组的评价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每天一汇总,就是很重要的评价成绩。通过每周一汇总,奖励课堂道德实践突出的小组,也可以用“课堂学习品德优秀学生”的称号表彰鼓励学生。从道德走向学科,走向知识,离不开课堂上的道德实践这一重要环节。而道德教育无疑又是课堂改革强大的支撑。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学习障碍,传统的训斥与惩罚已经毫无作用,需要班主任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首先,尊重学生,摒弃“负标签”。多用鼓励的语言,让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其次,以心换心,激起“认同感”。采取换位体验与思考,往往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感激,打开学生心门也就容易得多了。最后,注重引导,使学生走向完美。学生的一切都在尝试与成长的阶段,因此需要多加宽容,注重引导。
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教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教学活动不仅是师生的文化授受活动,也是师生的相互交往活动、情感交流活动。构建开放性的符合学生实际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将道德实践融入课堂,以“道德引领”激发学生发展内动力,这是我们一直践行的目标。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与评价机制为保障
我校创新开启了全员导师制这一模式。全员导师制对组织、引导、协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人格塑造、潜能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功能更加凸显。导师一般以谈心谈话的形式与导生交流,谈心谈话正是可以近距离展示导师亲和力、思想性等人格魅力,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大程度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学校不仅有全员育人意识,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全程与全方位育人模式。班级家长微信群的建立实现了家校联系的互联互通和无缝对接。学生平日参加的活动、三餐作息、学习生活都会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发送到微信群,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老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动态与心理趋向。学校还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账号。利用网络平台,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畅谈德育理念与德育实践,确保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此外,为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开办外教模课、英模入校园、寒暑假研学、深入基层展开社会调查等活动,强化中学生德育实践的自觉性。
“德育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搜集事实性材料,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3]思想品德评价机制是德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制定了《泰山国际学校关于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规定》,档案建设由学生自身发展、学习素质、日常习惯养成、身体健康和艺术素养四方面组成。其中包括《学生自身发展评价表》《学生习惯养成评价汇总表》《学生违纪处分记录表》《养成教育过程性检查记录表》《学生学习素质发展评价表》等,以自评、他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将评价资料有效地整合起来,从而全面把握学生道德成长的特点和信息,最终实现激发道德潜能、促进道德发展的目标[4]。评价结果两周一汇总,一月一公示,学期末形成总评价等级。此评价是过程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而形成的针对性建议和改进措施,重在良好习惯的养成,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改正。
“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充分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5]因此,应该有明晰而坚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能够以德育为魂,并且从德育的目标、管理、评价等方面整体构建思想品德教育体系。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它既是“德性”的學习,更是“德行”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刘铁芳.面向生活、引导生活、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10).
[2]邢方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德育研究.2018(6).
[3]卢明霞.浅谈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4).
[4]尹伟.德育评价的重心转向及其合理性辩护[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 2).
[5]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9.
作者简介:
高居二,男,山东宁阳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泰山国际学校副校长。
焦文倩,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泰山国际学校语文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思想品德教育在高中阶段日常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SDJ097
关键词: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过程;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三位一体;评价机制
自十八大“立德树人”目标的提出,如何在高中阶段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其全面发展便成为高中教育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对高中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研究涉及广泛,但实行过程中存在虚化、空化、泛化、理想化问题。因此需从学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寻求具体、全面的有效途径,并给予目标引领、过程关注和切实的反馈与评价,攻克高中思想品德教育传统灌输式、权威式、形式化模式。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阶段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功利化倾向明显,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度不高。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实际上,不管是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上都透露着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二目标理想化,理论与实际相脱轨。往往学校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其理想化、至善化的道德追求与当下学生实际相分离。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脱节。要想推进思想品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必须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完美衔接。但由于三者在认知水平与利益考量的差异,三者往往无法达成共识。
一、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实践
刘铁芳曾提出生活德育的基本策略:“一是德育观念一定要更新,现代学校德育应该关注个体生活和德性发展;二是学校德育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主题……”[1] 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实效性、适应性的教育,才会让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
我校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采取无缝连接的准军事化管理措施,学生在校期间全程均有军事教官组织管理。军训其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对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校长到老师都高度重视在绝大多数学校不在乎的军训。军训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以军训做为对学生守纪品德教育的载体,以军训为契机培养学生守纪意识,自控能力,巩固其良好习惯,塑造其精神气质。军训只是开端,而日常的军纪要求则是军训成果的延续和保持。无论是早操、课间操还是三餐集合,要求快、静、齐;内务整理一切按照军训标准……让军训精神切实贯彻到以后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这样才会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学校制订了符合本学校的学生管理条例——《泰山国际学校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外表形象、环境卫生、文明礼貌、就餐行为、宿舍行为等方面进行严格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的制订,需要严格的监督与落实,我校学管处每日进行常规检查,对宿舍、课堂纪律和卫生不定时检查,跑操、就餐等全程监督。并且实行扣分机制,每日一通报,每月进行班级量化。
除了严格管理与规范行为,还需要外在培养与自我内化等教育手段。“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感状态及学习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社会主流意识渗透于高校德育过程之中,使德育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具备德育的现实意义。”[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了一系列化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荣辱、感恩、责任、诚信、爱心、守纪”这六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以思想品德教育主题活动月的方式,逐步开展德育教育相关活动内容。每月一个主题,从领导和学生代表的国旗下讲话到主题班会、主题小作文,把理想化、至善化的道德要求与当下学生实际相结合,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结合。
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對真善美的向往”。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课堂能动作用,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的教学效果,学校提出了合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
合导教学模式将“小组自主性学习”、“课堂多元评价”和“将道德实践融入课堂”三者有机结合。为了让课堂成为重要的道德实践的场所,合导教学力求“将道德实践融入课堂”。在课堂实践中,培养诸如自主、参与、团队、共研、创新、自信、责任感、关爱同学、合作互助、与同学共享、与集体融和等多种学习品质。“课堂多元评价”,力求通过评价推动学生在课堂上实施道德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小组的评价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每天一汇总,就是很重要的评价成绩。通过每周一汇总,奖励课堂道德实践突出的小组,也可以用“课堂学习品德优秀学生”的称号表彰鼓励学生。从道德走向学科,走向知识,离不开课堂上的道德实践这一重要环节。而道德教育无疑又是课堂改革强大的支撑。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学习障碍,传统的训斥与惩罚已经毫无作用,需要班主任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首先,尊重学生,摒弃“负标签”。多用鼓励的语言,让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其次,以心换心,激起“认同感”。采取换位体验与思考,往往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感激,打开学生心门也就容易得多了。最后,注重引导,使学生走向完美。学生的一切都在尝试与成长的阶段,因此需要多加宽容,注重引导。
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教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教学活动不仅是师生的文化授受活动,也是师生的相互交往活动、情感交流活动。构建开放性的符合学生实际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将道德实践融入课堂,以“道德引领”激发学生发展内动力,这是我们一直践行的目标。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与评价机制为保障
我校创新开启了全员导师制这一模式。全员导师制对组织、引导、协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人格塑造、潜能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功能更加凸显。导师一般以谈心谈话的形式与导生交流,谈心谈话正是可以近距离展示导师亲和力、思想性等人格魅力,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大程度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学校不仅有全员育人意识,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全程与全方位育人模式。班级家长微信群的建立实现了家校联系的互联互通和无缝对接。学生平日参加的活动、三餐作息、学习生活都会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发送到微信群,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老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动态与心理趋向。学校还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账号。利用网络平台,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畅谈德育理念与德育实践,确保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此外,为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开办外教模课、英模入校园、寒暑假研学、深入基层展开社会调查等活动,强化中学生德育实践的自觉性。
“德育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搜集事实性材料,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3]思想品德评价机制是德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制定了《泰山国际学校关于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规定》,档案建设由学生自身发展、学习素质、日常习惯养成、身体健康和艺术素养四方面组成。其中包括《学生自身发展评价表》《学生习惯养成评价汇总表》《学生违纪处分记录表》《养成教育过程性检查记录表》《学生学习素质发展评价表》等,以自评、他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将评价资料有效地整合起来,从而全面把握学生道德成长的特点和信息,最终实现激发道德潜能、促进道德发展的目标[4]。评价结果两周一汇总,一月一公示,学期末形成总评价等级。此评价是过程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而形成的针对性建议和改进措施,重在良好习惯的养成,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改正。
“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充分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5]因此,应该有明晰而坚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能够以德育为魂,并且从德育的目标、管理、评价等方面整体构建思想品德教育体系。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它既是“德性”的學习,更是“德行”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刘铁芳.面向生活、引导生活、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10).
[2]邢方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德育研究.2018(6).
[3]卢明霞.浅谈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4).
[4]尹伟.德育评价的重心转向及其合理性辩护[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 2).
[5]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9.
作者简介:
高居二,男,山东宁阳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泰山国际学校副校长。
焦文倩,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泰山国际学校语文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思想品德教育在高中阶段日常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SDJ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