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全面落实素养教学目标r——研读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的体会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i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的编写方式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也是教师和学生实现教与学活动的材料,新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内容呈现的科学性、知识表述的适切性、知识呈现的情境性、知识内容的结构化、核心素养的外显化、价值观念的直观化,这样的编写方式有利于教师落实素养课堂的教学要求.
其他文献
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苯甲酸重结晶时存在较多疑问.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借助项目式教学的优势,以“制备防腐剂苯甲酸”为总项目,将项目拆解为5个与化学相关的任务,其中2个前期准备任务,如“比较制备苯甲酸的常用方法”和“甲苯氧化法的再拓展”;2个中期制备任务,如“设计分离苯甲酸的路线图”和“实验室制备苯甲酸”;1个后期提升任务,如“苯甲酸的防腐原理”.通过本次项目的学习,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科素养均得到较大提升.
将化学反应的利用融入项目式教学中,在真实问题情境下探究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感受化学的价值.基于此,以“研究车用燃料”为主题,通过燃料大比拼、选择车用燃料、优化车用燃料等活动,建构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角度研究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尝试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反思从情境素材的挖掘、项目任务的规划、实践活动的渗透等角度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是指批判、求实、实证、创新、协作等精神,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大维度之一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重要内涵之一.以CO2甲醇化微项目为主线,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分析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机理,基于数据、图式、理论等求实、求证、创新,突显微项目教学对科学精神独特的培育价值.
在分析社会责任素养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过分关注理论的考点,忽视了教材中依次递进的社会责任素养的问题,以“水的净化”为例,选取具体的真实事件从未经净化、首次净化、再次净化、水的使用四方面开展学习,引导学生知道、领会、应用、实践本节课的知识,将社会责任素养从意识内化为行为,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与社会责任感.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化学学科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而培养的根本阵地在课程,落实在课堂.所以可以从课堂的设计与打磨入手进一步研究化学学科育人的实施策略.第一,师生转变教与学的观念,从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角度来落实知识点的教学与考查目标,第二,从学科发展史、学生生活实践角度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第三,借助数字化实验、微型化实验等辅助,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增强学生自主体验.
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命题理念,以H2O2氧化Fe2+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为例,展示了实验探究活动设计和试题编制的过程.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反思了试题设问的层次性以及由试题引发的学术思考和对微观探析素养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生认知与知识发展两个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烃单元知识目录结构,并重点就单元核心知识的学科思维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利用“一表、一图、六思维”结构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认识思路、知识关联与核心观念的结构化水平,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在界定文化自信素材内涵的基础上,以人教版(2019年)、鲁科版(2019年)以及苏教版(2020年)6本新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教科书中彰显文化自信的相关素材数量以及内容选择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以期为高中化学教科书素材使用及后续教科书编写提供建议和参考.
以微项目的形式将化学能与热能、电能进行融合教学,通过对社会性议题“燃油车会\'消失\'吗”的讨论,在证据推理、论证与反论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在真实问题情境解决中实现用高阶思维包裹低阶思维,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结合工程技术、经济、环保,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以2004年版、2007年版和2019年版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研究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过程示意图”的主要修订内容,提出并论证了拆分“洗涤再转移”步骤、调整“摇动”步骤位置和修改部分图符的必要性.认为修订后的插图满足高标准和严要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能让学生更接近科学、严谨、真实的溶液配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