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问题意识,激活成长动力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越来越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本文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固然重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则更加刻不容缓。只有教师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自主地、自觉地、更加有效地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并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加清楚了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路径,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 教师 问题意识 专业成长
  
  “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科学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及以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爱因斯坦的一段名言,他明确指出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越来越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为此很多老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有研究数据表明,在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仅占2.9%;在小学学段,从低、中、高年级对比可以看出,选择听老师直接讲解问题的学生比例不断上升,从12.5%、20%到25.8%,可见这种探索的成效甚微,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仍不容乐观。
  我想,当我们责备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时候,当我们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殚精竭虑”、苦思冥想的时候,是否想过本身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否意识到在每一次听完专家报告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我们竟也不知该提什么问题,更不要说问题的高质量了,恐怕很多人连提问的勇气都没有。
  因此,我以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固然重要,但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则更加刻不容缓。
  心理学认为,问题意识实际上是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且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包含着人们勇于追求真理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人们主动怀疑、自主反思、大胆探究,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反,没有问题意识的教师只会盲目从众,被动吸纳,只会将本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当作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作。
  只有思考着的教师才能培养思考着的学生,只有教师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自主地、自觉地、更加有效地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并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加清楚了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路径,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我们希望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倡导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教学、去反思、去总结、去研究、去完善、去提升,在问题的发现、提炼、解决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呢?
  一、从备课中发现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每天都要做的一门功课。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先进理念的进一步内化和外显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究,通过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对相关课程资源的挖掘与整合,通过对学生认知等前提条件的观察与体悟,总会发现一些问题、困惑的存在,假如有意识地对此加以归纳、梳理、提炼,就能形成有价值的基于解决“真”问题的“课题”。而这些源于实践的课题的研究和解决,恰好能真正起到课题研究的作用,实现其价值。
  二、从课堂上发现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是问题发生的地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投入程度、合作的深度与效果,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训练与反馈,等等,每一个学习细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能有问题存在。如小组讨论时任务是否合理、要求是否明确、问题设置是否妥当、小组成员分工是否恰当、讨论是否深入、有无“沉默者”;课堂的训练目标是否科学,训练题目的设计是否关注了难度、梯度和效度,反馈是否及时,反馈的方式是否合理,评价是否到位妥帖,等等,每一个具体问题的发现都是教师对课堂观察和思考的结果的展示,每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都是先进教学和课程理念内化与外显的过程,都能促发我们对课堂教学中诸多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三、从学生的眼神中发现
  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对教学的满意与否,对教师的认可程度,是我们必须首先关注的。学生的眼睛是教育教学的“晴雨表”。只要是一位合格的老师,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就能善于“察言阅色”,善于“耳听八方”,就能从学生的眼中,读出他们的困惑,读出他们的需求,读出他们的好恶,读出他们的已知与未知,读出他们的兴趣与情感。我们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学生瞪大了的有神的眼神、无精打采的游离的眼神、兴奋的“放电”的眼神、躲闪的不屑一顾的眼神,反映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表达的意愿是相去甚远的,隐藏在背后的原因也是迥然不同的。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这种种不同的眼神,就会在不觉间损失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就失去了研究探讨的良机,也就丧失了大量的教育契机和改进、完善自我的机会。
  四、从阅读中发现
  读书是教师加快成长的必由之路。前沿的理论、先进的方法来源于此,教育教学中诸多的疑惑、难题可以通过读书来求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渠道、途径与方法。读有效教学理论,可以让我们清楚地发现,我们在教学中少、慢、差、费的问题,思索问题的成因;读合作学习的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去完善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自主与合作;读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清楚地发现自己在教育学生时的种种误区和错误行为,去科学施教;读于永正、窦桂梅的书,可以让我们对照着去研究课堂,反思教学,去发现和解决很多过去熟视无睹的问题。阅读,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理念,更多的是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策略和智慧。
  五、从反思中发现
  教学反思即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靜思考和总结的过程。无论是对教师的“教”与“育”,还是对学生的“学”与“习”,很多问题的发现和归纳就来源于我们的观察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就不会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没有反思,就不会有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没有反思,就不会发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新理念的融入和行为的跟进。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化对“教”的反思,发现和解决“教”的问题,更要关注“学”的反思,研究学的行为、学的习惯、学的品质、学的方法、学的环节、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加速问题汇集的进程,促使一线教师在梳理问题、提炼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六、从同伴的身上发现
  同伴是一面镜子,是一个标尺,是自己成长历程中重要的伙伴,从同伴身上,可以发现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前进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坚持“听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听他人的课,改自己的课”。可以借助课堂观察,与优质课、名师的课、同事的课作对比,反思自己在上这节课时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不同、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如别人好、为什么、怎么改进更好等,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反省自己,发现自己,完善和改进自己,在比较中提高自己。
  七、从研究中发现
  一线教师的研究不是“书斋式”的学术研究,不可能是阳春白雪,有实效的、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扎实走向深入的,大多还要靠“下里巴人”,要靠根植于课堂的“真问题”、“小课题”的草根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学”方面的问题需要梳理和整合,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学识、学养的不足,会逐渐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方法意识、问题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会进一步引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度思考,会促使自己走进阅读,去找寻更多的理论支撑,会发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会感知教育生活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左晓梅.关于问题教学的反思.江西教育科研,2004,(7).
  [3]叶怀义,张雁.关于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探讨.教学与研究,2003,(3).
其他文献
期刊
在语言的使用中,语言使用者总是监督着自己产出或解释话语的方式,并同时意识到意义协商的永恒必要性,也意识到阻塞这种协商的障碍所在,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修正。本文通过对一
利用DNA同源重组技术使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取代v-cath、ChiA两基因的部分编码区域和共同的启动子区域,获得了v-cath、ChiA两基因同时失活的、可形成多角体的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通过班吉、昆丁、杰生兄弟三人的视角,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凯蒂的形象,这种叙述手法与策略不仅很好地说明了凯蒂"影子式"人物的地位,
为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课型的探索与尝试。依据新课标中"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课程具
鼻咽癌为一种好发于鼻咽项前壁及咽隐窝的头颈肿瘤,98%属低分化鳞癌.鼻咽癌就诊的患者中约75%已有颈淋巴结转移,颅神经受累(Ⅱ~Ⅵ,Ⅸ~Ⅻ)也较易发生.CNE2为一种低分化鼻咽鳞癌
为了研究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对SHEEC食管癌细胞微丝骨架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不同长度NGAL基因片段反义表达载体和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单链片段转染SHEEC食管
本文作者以《端午的鸭蛋》一课教学为例,指出此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对第一小节的分析,解决了这一问题.汪曾祺先生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便自然展现于眼前。
文章旨在分析安娜悲剧式命运的形成,以及悲剧气氛的营造与产生的效果,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入手,分别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总结悲剧形成的原因,从而对两者之
Protein A和protein L是细菌产生的两种结构和功能均不同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结合分子,在细菌的致病中起重要作用.用含Sac Ⅰ位点的特定引物PCR分别扩增制备pr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