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提出了“一科一亮点、课课高质量”的课程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各学科教育效益。《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对课程性质作了十分明确的叙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课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得到充分重视,取得显著的进步。
一、明确课程宗旨——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
《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一门综合课程。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这一特性决定了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区別: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培养的核心,不是单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而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来认识事物、解释现象、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
因此,我们明确要求: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不是以讲清、讲透知识点为重点,而是在具体实验情境中,在对具体问题和现象的实践、观察中获得知识和方法,进而用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学校科学教学中,全部在专用实验室上课,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实施率达100%。
二、紧扣学科特性——着力课程实施的开放
小学科学是具有活动性质的综合课程,这就决定了其实施过程中的开放性,只有课程开放,才能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采用更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
(一)开放整合教育内容资源
1.结合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决定了各类课程的整合是必然的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与其他学科整合,对提高教学效益产生巨大的促进。例如: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感受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与数学相结合,掌握基础工具,提高学生的测量、计算效率,养成严谨、细致、精确的思维品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演示实验的精确、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难点;与品德与生活(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和态度分析、认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生活中的辨析能力。
2.开发生活实践中教育资源
《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与科学相关的现象,让学生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生活中科学常识的普及。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科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常识。学校组织学生观察为什么食堂中的灭火器与教室中的不同?理解根据不同的场所采取不同方式灭火的原因;了解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科学预防疾病;通过实验观察放电时电流易击中的物体的特点,在夏季预防雷击;观察在同一枝绣球花中剪下扦插的新植株为什么花的颜色有红有蓝?了解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的影响,引起他们对土壤环境的关注等。
其次,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专项科学教育。学校的工作都体现着教育的特性,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健康促进校、节水型学校,开展秸秆禁烧活动等,拓展了科学教育资源,为学生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思想观念的熏陶、科学生活方式的养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了解烟尘对人体的伤害,直观感受秸秆禁烧的意义,做好秸秆禁烧宣传工作;通对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了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垃圾分类、拒用一次性用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学校水电支出的对比研究,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等。
(二)开放教育组织活动资源
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是基于社会大背景下的教育,教育的组织形式、活动资源不仅限于学校。这就要求学校在科学教育的组织形式、活动项目上更加开放,把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收到更好地教育效果。
1.校内外联动组织教育活动。学校与环保、科协、卫生、水利、青少年实践基地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教育协作机制。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基地活动,参观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站,参观各种专题科普教育展;另一方面,定期邀请协作单位到校开展各种展示活动,举办专家讲座。这些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活动。学校科学教育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是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提高活动。在学校科学教学、团体活动实现整体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上,一些有兴趣进行深入探索实践的小科学爱好者在学校组织下成立科学社团。科学社团按照学生的年龄段编组,平时开展科普知识推广、科幻作品(绘画、文学作品)、科学实践制作(小发明、小制作、小调查)等活动。学校每学期科技节上,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科幻作品展评和科技制作大赛。特别是面向校内外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在学校和社区形成较大的反响。学校科技社团参加省、市教育和科技部门组织的科技大赛,均取得较好成绩。近两年来,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个人一等奖的8人次,金钥匙·“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第一赛区)团体一等奖、(总决赛)团体二等奖,镇江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35人次,科学社团连续两年被评为镇江市优秀学生社团。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科学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三年来,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镇江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和“镇江市节水型学校”。
【作者单位:丹阳市吕城中心小学 江苏】
一、明确课程宗旨——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
《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一门综合课程。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这一特性决定了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区別: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培养的核心,不是单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而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来认识事物、解释现象、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
因此,我们明确要求: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不是以讲清、讲透知识点为重点,而是在具体实验情境中,在对具体问题和现象的实践、观察中获得知识和方法,进而用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学校科学教学中,全部在专用实验室上课,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实施率达100%。
二、紧扣学科特性——着力课程实施的开放
小学科学是具有活动性质的综合课程,这就决定了其实施过程中的开放性,只有课程开放,才能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采用更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
(一)开放整合教育内容资源
1.结合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决定了各类课程的整合是必然的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与其他学科整合,对提高教学效益产生巨大的促进。例如: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感受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与数学相结合,掌握基础工具,提高学生的测量、计算效率,养成严谨、细致、精确的思维品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演示实验的精确、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难点;与品德与生活(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和态度分析、认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生活中的辨析能力。
2.开发生活实践中教育资源
《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与科学相关的现象,让学生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生活中科学常识的普及。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科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常识。学校组织学生观察为什么食堂中的灭火器与教室中的不同?理解根据不同的场所采取不同方式灭火的原因;了解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科学预防疾病;通过实验观察放电时电流易击中的物体的特点,在夏季预防雷击;观察在同一枝绣球花中剪下扦插的新植株为什么花的颜色有红有蓝?了解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的影响,引起他们对土壤环境的关注等。
其次,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专项科学教育。学校的工作都体现着教育的特性,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健康促进校、节水型学校,开展秸秆禁烧活动等,拓展了科学教育资源,为学生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思想观念的熏陶、科学生活方式的养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了解烟尘对人体的伤害,直观感受秸秆禁烧的意义,做好秸秆禁烧宣传工作;通对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了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垃圾分类、拒用一次性用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学校水电支出的对比研究,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等。
(二)开放教育组织活动资源
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是基于社会大背景下的教育,教育的组织形式、活动资源不仅限于学校。这就要求学校在科学教育的组织形式、活动项目上更加开放,把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收到更好地教育效果。
1.校内外联动组织教育活动。学校与环保、科协、卫生、水利、青少年实践基地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教育协作机制。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基地活动,参观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站,参观各种专题科普教育展;另一方面,定期邀请协作单位到校开展各种展示活动,举办专家讲座。这些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活动。学校科学教育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是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提高活动。在学校科学教学、团体活动实现整体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上,一些有兴趣进行深入探索实践的小科学爱好者在学校组织下成立科学社团。科学社团按照学生的年龄段编组,平时开展科普知识推广、科幻作品(绘画、文学作品)、科学实践制作(小发明、小制作、小调查)等活动。学校每学期科技节上,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科幻作品展评和科技制作大赛。特别是面向校内外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在学校和社区形成较大的反响。学校科技社团参加省、市教育和科技部门组织的科技大赛,均取得较好成绩。近两年来,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个人一等奖的8人次,金钥匙·“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第一赛区)团体一等奖、(总决赛)团体二等奖,镇江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35人次,科学社团连续两年被评为镇江市优秀学生社团。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科学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三年来,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镇江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和“镇江市节水型学校”。
【作者单位:丹阳市吕城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