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分析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眼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93名新生儿586只眼纳入研究.采用三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Ⅲ)于出生后平均(2.7±0.9)d对所有新生儿行眼底检查.拍摄并保存眼底后极部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共5个方位的视网膜图像.所有新生儿均顺利完成Retcam Ⅲ检查,平均检查时间为(2.62±0.55)min.初次检查发现视网膜出血者,1个月后复查眼底.参照文献方法,将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位置分为Ⅰ、Ⅱ、Ⅲ3个区域;按照视网膜出血面积,将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分为Ⅰ、Ⅱ、Ⅲ3级.观察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位置及分级情况,对比分析不同性别、产次、出生体重、新生儿母亲年龄、分娩方式的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率的差异.结果 293名新生儿586只眼中,发生视网膜出血58例87只眼,分别占新生儿及患眼的19.8%、14.8%.均为视网膜浅层出血.其中双眼、单眼出血各29例,分别占视网膜出血新生儿的50.0%.视网膜出血的87只眼中,Ⅰ区出血72只眼,占82.8%;Ⅱ区出血86只眼,占98.9%;Ⅲ区出血36只眼,占41.4%.Ⅰ、Ⅱ区合并出血38只眼,占43.7%;Ⅱ、Ⅲ区合并出血3只眼,占3.4%;Ⅰ、Ⅱ、Ⅲ区合并出血33只眼,占37.9%.仅Ⅰ区出血1只眼,占0.4%;仅Ⅱ区出血12只眼,占13.8%;无单独Ⅲ区出血者.视网膜出血的87只眼中,Ⅰ级出血13只眼,占14.9%;Ⅱ级出血33只眼,占37.9%;Ⅲ级出血41只眼,占47.1%.视网膜出血的58例新生儿于1个月后复查,视网膜出血均已吸收44例,占75.9%;失访14例,占24.1%.不同性别(x2=0.018,P=0.893)、不同产次(x2=0.772,P=0.380)、不同出生体重(x2=1.611,P=0.447)及不同母亲年龄(x2=0.915,P=0.339)的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顺产新生儿的视网膜出血发生率高于剖宫产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3,P<0.05).结论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均为浅层出血,主要集中在Ⅰ、Ⅱ区,出血能在1个月内吸收.其影响因素与分娩方式相关,而与性别、产次、出生体重、新生儿母亲年龄等因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