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观察分析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分析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眼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93名新生儿586只眼纳入研究.采用三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Ⅲ)于出生后平均(2.7±0.9)d对所有新生儿行眼底检查.拍摄并保存眼底后极部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共5个方位的视网膜图像.所有新生儿均顺利完成Retcam Ⅲ检查,平均检查时间为(2.62±0.55)min.初次检查发现视网膜出血者,1个月后复查眼底.参照文献方法,将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位置分为Ⅰ、Ⅱ、Ⅲ3个区域;按照视网膜出血面积,将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分为Ⅰ、Ⅱ、Ⅲ3级.观察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位置及分级情况,对比分析不同性别、产次、出生体重、新生儿母亲年龄、分娩方式的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率的差异.结果 293名新生儿586只眼中,发生视网膜出血58例87只眼,分别占新生儿及患眼的19.8%、14.8%.均为视网膜浅层出血.其中双眼、单眼出血各29例,分别占视网膜出血新生儿的50.0%.视网膜出血的87只眼中,Ⅰ区出血72只眼,占82.8%;Ⅱ区出血86只眼,占98.9%;Ⅲ区出血36只眼,占41.4%.Ⅰ、Ⅱ区合并出血38只眼,占43.7%;Ⅱ、Ⅲ区合并出血3只眼,占3.4%;Ⅰ、Ⅱ、Ⅲ区合并出血33只眼,占37.9%.仅Ⅰ区出血1只眼,占0.4%;仅Ⅱ区出血12只眼,占13.8%;无单独Ⅲ区出血者.视网膜出血的87只眼中,Ⅰ级出血13只眼,占14.9%;Ⅱ级出血33只眼,占37.9%;Ⅲ级出血41只眼,占47.1%.视网膜出血的58例新生儿于1个月后复查,视网膜出血均已吸收44例,占75.9%;失访14例,占24.1%.不同性别(x2=0.018,P=0.893)、不同产次(x2=0.772,P=0.380)、不同出生体重(x2=1.611,P=0.447)及不同母亲年龄(x2=0.915,P=0.339)的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顺产新生儿的视网膜出血发生率高于剖宫产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3,P<0.05).结论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均为浅层出血,主要集中在Ⅰ、Ⅱ区,出血能在1个月内吸收.其影响因素与分娩方式相关,而与性别、产次、出生体重、新生儿母亲年龄等因素无关.
其他文献
患者男,39岁.因反复头痛1年余,再发加重伴双目失明1d于2012年7月21日急诊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曾因头痛在当地县医院诊治,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具体不详,病情反复.1d前突感爆
目的 了解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研究文献的研究热点.方法 利用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0年1月至2012年7月所收录的ION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高频主题
Bietti结晶样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容易误诊为原发性RP[1].本病在亚洲人群尤其是中国人和日本人中较为常见,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2,3].多数患者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有效的根治办法,因此建立筛查制度进行合理筛查、早期干预,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及致盲率有重要意义[1].目前ROP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
患者男,8岁.因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2个月余于2012年6月11日来我院眼科就诊.2个月前患儿家长发现患儿视力下降到外院就诊,检查发现双眼矫正视力0.15.眼部B型超声、眼底彩色照相
视网膜大动脉瘤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由于动脉血管内平滑肌纤维逐渐被胶原纤维替代,血管壁失去弹性,血压升高时造成血管壁瘤样扩张、渗出、出血[1].由于视网膜大
患者男,24岁.因误服工业酒精100 ml 3 d,气促乏力、视物模糊1d于2011年9月16日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患者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肝炎、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急诊行血气分析
神经梅毒是皮肤科、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既往报道多集中在病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表现出的精神症状、抽搐发作、记忆力减退、肢体无力、双下肢疼痛等方面[1].对于以眼部视力
目的 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兔羊膜成体干细胞(ADSC)定向诱导神经细胞的分化结果.方法 新西兰雌兔羊膜分离、培养ADSC.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羊膜ADSC的纤连蛋白(Fibr
目的 寻找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相关的新突变位点.方法 经临床检查确诊的2个LHON家系纳入研究.先证者及其他母系成员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先证者发病年龄分别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