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当前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文化课负担重等因素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当通过提高教师素质、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推进素质教 育的贯彻落实等措施来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425-01
一 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或者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内在原因,动机出于需要,也就成为兴趣的支点和源泉。中学生思想虽然活跃,但在认识能力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待体育认识上往往以各自的需要为出发点,完全以个人的喜好作为自己的学习动机。这就造成有良好的、正确的、全面的学习动机;也有消极的、暂时的、片面的学习动机。由于学习动机不同,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和练习兴趣也就显然不同。教师就必然在加强德育思想教育的同时,对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与智育发展,与个性的发展以及社会能力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今天,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升学就业,健康生活的需要,也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另外结合中外体坛成功人士的事迹,以他们刻苦努力、顽强拼搏的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进一步促进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方能真正成为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
二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平等的朋友。比较而言,学生更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教师教学时要保护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要求时,才能被学 生所接受,并能满怀信心、舒畅的愉快地去完成,否则就易使学生望而却步,这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制定教学进度,安排课时计划时,在学生现有的水平基础上,逐渐增加动作技术难度及素质要求,提出经过努力 后大部分学生所能完成的教学要求,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符合学生的心理。
(2)在教材内容的搭配中,要考虑对学生身体练习部位的合理性和發 展身体素质的全面性,切实做到练习手段的多样性和练习效果的科学性的统一,否则易使学生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
(3)在确定学生所承担负荷量时,即要考虑课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实际承受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使三者有机地结合来,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如把教学任务制定的过高或过低,不能恰当地适应学生的生理负荷,往往会造成纪律松跨、懒散或精疲力竭,此二者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4)被授课整体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样教师在特别关怀“两头”之外,应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间,关注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 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用适当升降要求的办法照顾到“两头”的学生,这样不仅不会给少数同学造成心理上的放松或自卑,而且提高了练习的可行率,调动起整体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所以,合理的教学要求是保护学生练习兴趣的先决条件。
2.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中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中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课后要冷静反思。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
3.参与到学生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并提倡技术好的学生都和技术差的学生共同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手段,组织教法的灵活、多样
从生理学的观点分析,长时间的单一刺激,易产生超限制抑制,造成注意力下降或分散,长时间相同内容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导致练习兴趣的下降,这就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组织教法来满足学生兴趣转换的要求。在确定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手段时,应符合教材本身的特点,从课的任务、目的、要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多变的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在练习环境、组织形式以及器材的配备等方面,要常出新意。在同一个学习内容中,变换多样的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到有新鲜感,这样也就保证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掌握其心理特征,对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有着特殊的魅力。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喜欢上体育课。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425-01
一 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或者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内在原因,动机出于需要,也就成为兴趣的支点和源泉。中学生思想虽然活跃,但在认识能力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待体育认识上往往以各自的需要为出发点,完全以个人的喜好作为自己的学习动机。这就造成有良好的、正确的、全面的学习动机;也有消极的、暂时的、片面的学习动机。由于学习动机不同,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和练习兴趣也就显然不同。教师就必然在加强德育思想教育的同时,对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与智育发展,与个性的发展以及社会能力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今天,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升学就业,健康生活的需要,也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另外结合中外体坛成功人士的事迹,以他们刻苦努力、顽强拼搏的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进一步促进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方能真正成为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
二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平等的朋友。比较而言,学生更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教师教学时要保护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要求时,才能被学 生所接受,并能满怀信心、舒畅的愉快地去完成,否则就易使学生望而却步,这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制定教学进度,安排课时计划时,在学生现有的水平基础上,逐渐增加动作技术难度及素质要求,提出经过努力 后大部分学生所能完成的教学要求,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符合学生的心理。
(2)在教材内容的搭配中,要考虑对学生身体练习部位的合理性和發 展身体素质的全面性,切实做到练习手段的多样性和练习效果的科学性的统一,否则易使学生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
(3)在确定学生所承担负荷量时,即要考虑课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实际承受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使三者有机地结合来,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如把教学任务制定的过高或过低,不能恰当地适应学生的生理负荷,往往会造成纪律松跨、懒散或精疲力竭,此二者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4)被授课整体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样教师在特别关怀“两头”之外,应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间,关注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 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用适当升降要求的办法照顾到“两头”的学生,这样不仅不会给少数同学造成心理上的放松或自卑,而且提高了练习的可行率,调动起整体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所以,合理的教学要求是保护学生练习兴趣的先决条件。
2.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中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中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课后要冷静反思。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
3.参与到学生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并提倡技术好的学生都和技术差的学生共同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手段,组织教法的灵活、多样
从生理学的观点分析,长时间的单一刺激,易产生超限制抑制,造成注意力下降或分散,长时间相同内容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导致练习兴趣的下降,这就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组织教法来满足学生兴趣转换的要求。在确定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手段时,应符合教材本身的特点,从课的任务、目的、要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多变的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在练习环境、组织形式以及器材的配备等方面,要常出新意。在同一个学习内容中,变换多样的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到有新鲜感,这样也就保证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掌握其心理特征,对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有着特殊的魅力。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喜欢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