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诗歌赏析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赏析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几乎成为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鉴于此,本文就诗歌赏析谈点自己的见解。
  诗歌赏析应体现在两个层面:欣赏和鉴赏。它们的差别在于:欣赏的层次低一些——读一首诗歌觉得写得好,知道好在哪里;鉴赏的层次高一些——不只是觉得好,还能说出为什么好,即所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先谈诗歌欣赏。
  如何欣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整体阅读,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立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所在。我们欣赏诗歌,首先就要弄懂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如何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或者说这么多的诗歌我们怎么分得清、记得住哪些有不一样的思想感情呢?综合运用以下方法,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1.看诗歌标题,初探诗人的情感表现。
  不少诗歌的题目就表露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题中含有“送别”字样的,往往表现依恋、珍重、别愁等感情。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有些诗题一眼就可以看出表现何种情感。比如《春夜喜雨》中,一个“喜”字就把诗人的内心感受表露无疑。再如《钱塘湖春行》,在春天里游湖踏青,能不欣喜?所以,读诗先得好好读诗题,这有助于你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人个性,深入理解诗人的情志抒发。
  我们都懂“诗言志”,“志”是什么?“志”是指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抱负、志向、理想、情怀等等,这个“志”更多的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虽然同一个诗歌流派里的诗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是,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乃至于创作风格、创作背景,甚至于同一个诗人不同时期的创作等,都是有其个人特点的,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而这正是我们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的参考点。比如陶渊明崇尚自然,向往自由,不想受拘束,所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甘愿过隐居生活。《归园田居》、《饮酒》就是反映了这种心态。同属豪放派诗人的苏轼和辛弃疾,也不可能只是一个“豪放”之词就能概括的。李清照南渡前后的思想感情,也有很大差别。
  
  3.巧借关键词,分类理解记忆。
  诗歌众多,思想感情复杂,给我们记忆带来不便。我们可借助关键词进行概括,将表达相似情感的诗歌归为一类。比如:
  关键词:
  忧国忧民——《泊秦淮》、《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理想壮志——《行路难》、《望岳》、《登飞来峰》、《观沧海》、《己亥杂诗》等。
  喜悦赞美——《钱塘湖春行》、《西江月》、《秋词》、《如梦令》等。
  离愁思乡——《相见欢》、《夜雨寄北》、《秋思》、《黄鹤楼》、《渡荆门送别》、《使至塞上》等。
  友情惜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揭露同情——《石壕吏》、《卖炭翁》、《山坡羊》、《观刈麦》等。
  悲愤凄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用一些简短的关键词语来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后,理解记忆也就不难了。在回答具体问题时,只要围绕关键词语组织语言就行了。
  
  二、熟悉类别,感知诗歌的内容
  
  欣赏诗歌起码要读懂诗歌写些什么内容,诗歌的内容又由于诗歌类别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所以,准确感知诗歌内容就要熟悉诗歌的类别。
  叙事诗要知道所写的是什么事,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还要看懂所写之事和诗人情感抒发之间的关系。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叙写了一件以烧炭谋生的老人被宫市掠夺的事。通过烧炭老人这一形象,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老人的同情,对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的痛恨与批判。而《琵琶行》一诗中,虽然叙述的是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但也有对作者自己命运的联想,有对妇女的同情,对社会的控诉,更有同病相怜的感伤。
  咏史类诗要知道诗中所涉及到的历史。诗人咏史一方面往往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抒写个人的情怀;另一方面也是借古伤今,对现实表示不满。咏史诗内容一般比较深刻,初中阅读材料涉及不多,只是个别诗作有相关内容。比如杜牧的《江南村绝句》,从字面上看全是写景,实际上却蕴含诗人怀古讽今的情怀——风景依旧,寺院尚存,而笃信佛教的南朝统治早已灭亡,同样信佛的唐王朝是不是应该吸取点教训呢?诗人在怀古中含蓄地表达了忧国之情。诗人的另一首《泊秦淮》也是这样,借商女唱亡国之音,怀古伤时,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送别诗常在写景中表达对友人的关怀、依恋之情。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对雪景的描写来衬托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我们看到的雪越大,天越冷,越能感知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不舍之情。
  写景类诗歌要明白诗人借景抒情的特点,这样的诗歌很多。生活中花花草草这样的小景,往往是愉悦欣喜情感的抒发;高山大海这样的巍峨壮阔之景,通常是诗人理想志向的寄托。比如杜甫的《望岳》,泰山的高大神秀,正是为诗人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作陪衬。
  诗歌的分类并不绝对,我们只要基本熟悉其类别特点,对帮助我们感知诗歌内容就有作用。
  
  三、理解意象,把握诗歌的感情
  
  欣赏诗歌,不能一点不懂意象。何谓意象?诗歌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个人感情不是直接流露的,诗人也不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强加于读者(可能没哪个诗人在吟诗时先要考虑别人怎么理解自己的感情)。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讲究的都是含蓄。
  以下几种常见意象的含义应该记住:
  夕阳——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念思乡之深切。所以,诗歌中夕阳往往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比如《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就是如此。
  月——思乡的代名词。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这时,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月”还表现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比如王建的《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菊花——坚强的品性(傲霜),清高的气质,隐逸、不随流俗。比如陶渊明的诗。
  梧桐树——凄凉、悲伤、愁苦。比如李煜的《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
  所以,只有熟悉诗歌中的意象的含义,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倾向。   
  四、体会意境,描述画面的内容
  
  意境是诗人截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诗歌,尤其是抒情诗,一般都会借助景物描写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景美而情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而美妙。我们欣赏一首诗歌,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将一个个具体的景物构成一幅画来看,临其境,感其情。二要能将意境所构成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就应试来说,这一点也很重要。不少地方的考试,就将学生能否看懂画面作为考点,要求学生用语言描写或描述诗歌中层现的画面。比如:
  
  山居秋螟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本诗所描绘的画面很美,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对画线句子的画面内容作描述。
  这种考题的目的就是看看学生有没有看懂诗人所写之景,有没有立体地欣赏诗歌画面的能力,去感受画面之美,进而感受诗人的情。我们如果没有这种欣赏能力,那就很可能将画面描述做成了诗歌句子的翻译,那么诗歌的美也就无从说起了。
  在画面的描述上,要注意画面的色彩、景物的层次,甚至还能听到景物发出的声响。比如例诗中的“清泉石上流”一句,在体会意境时,就仿佛听到水流动时潺潺的声音,这样描述起来才切合诗歌的意境。
  
  五、认识修辞,正确理解诗意
  
  从语言的层面来看,欣赏诗歌,还必须认识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一般的修辞方法,比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等,诗歌中也是常用的,我们认识这类修辞问题不大。但有些修辞如果不认识,就会带来对诗歌内容理解的偏差。比如“互文”这种修辞方法。
  互文,又称互言、互见、错举等。其特征是上下文(句)的文义互相呼应,互文见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体说来,就是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上下文句里(有些同一个句中也有),上文省去了下文要出现的内容或词语。比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林寒涧肃。”——《三峡》
  例①中“物喜”与“己悲”互文。意为“物喜物悲,己喜己悲”。例②中“寒”与“肃”互文。意为“山林山涧清冷寂静”。
  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用互文,能使文句精炼含蓄、节奏明快,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我们欣赏诗歌,如果不辨互文,就会对内容理解错误,甚至闹笑话。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就不能理解为“秦朝时的月亮照着汉朝的关隘”。
  如何认识互文?一要掌握特征,二要多看多积累,三要在阅读具体诗歌时,出现内容上不好理解,或对具体的对象理解出现矛盾时,或感觉在叙事写景中分述太明显或分工太细时,要有意识地用互文对照,这样对诗意的理解才准确。比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如果不用互文理解,就会对具体对象的理解产生矛盾——开了东厢房的门,却要跑到西厢房里去坐,难道东厢房无凳可坐?又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分工太细,如果不用互文,则无法理解——难道寒水有烟笼罩,月光只笼罩沙地?再如: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观刈麦》
  “牛困人饥日已高。”——《卖炭翁》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运用修辞特别是互文的修辞,对欣赏诗歌、理解诗意是很有帮助的。
  至于鉴赏诗歌,虽然这不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但是,懂得一些简单的鉴赏方法,无论对欣赏诗歌,还是应答诗歌阅读考题,都有好处。
  如何鉴赏?下面仅以写景诗为例,作简单介绍。
  写景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诗人是借景来抒情。看出“借”的技巧,看出“借”的方法,鉴赏诗歌才能有所依据。我们可从以下角度来鉴赏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技巧:
  
  一、抓住特征刻画
  
  诗人写景,必须写出景物的特征来,特征越明显,情感的抒发也就越发的真切,情和景也才能达到交融。所以鉴赏一首好诗,如果能从景物的特征人手,诗歌的妙处也就能看出来。比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借秋天之景,写出“红枫叶”这一特征,抒发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动静结合描绘
  
  绘画从色,是静态的艺术;音乐从声,是流动的艺术。能绘声绘色才是妙笔。诗人写景动静结合正是这样的妙笔。从动静结合的角度鉴赏诗人的写景之法,更能体会到所写之景的生动与形象。比如,刘攽的《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好一方“明镜”,好一个“万点声”。雨后池塘水平如镜,湖光山色尽映镜中,静谧得如同仙境。春风忽起,杨柳似有知,欣喜中乘风起舞。身上雨珠纷纷抖落,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之声。动景和静景相结合,构成了,幅绝妙的有声有色的雨后春景图,诗人的喜爱之情自不待言了。
  
  三、虚实结合点染
  
  眼中所见为实景,想象之像为虚景。诗人写景由眼前所见之景铺开,以想象之景点染,虚实结合,使得景物更为美丽,画面更为开阔,意境更为深远。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眼前的春雨,已令诗人欣喜不已,而天晓之后沾满春雨的红花姿态,那又该是如何的迷人呢?
  
  四、多方衬托
  
  衬托是诗人写景常用之法,艺术效果强烈。比如:
  1.以声衬静。比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院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2.以乐衬悲。以美景衬悲情,比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见到这些景物本应是愉悦而欣喜的。但因感时恨别,所以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因为国都沦陷,山河破败,昔日的繁华景象被一片荒凉所替代,诗人见到如此美景反而顿生悲情。这种以乐景衬悲情的手法,就使悲情更悲了。
  3.以悲衬悲。以悲景衬悲情,比如马志远的《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全曲短短28字,以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衬托得淋漓尽致。
  
  五、修饰语言
  
  体现在两个方面:
  
  1.巧用修辞。
  上文说过,写景诗几乎都要用到修辞方法。限于能力,初中学生鉴赏修辞,主要放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上。诗歌中这些修辞的作用和在散文中的作用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借鉴对散文修辞手法运用作用的分析方法,来鉴赏诗歌中的修辞运用。比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水的多情有义。
  
  2.推敲词语。
  贾岛为了到底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揣摩了很长时间,后人便有了运用词语的“推敲”之说。诗人推敲词语是狠下一番工夫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鉴赏诗歌,不能放过对词语的分析,最好抓住最具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来分析。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体会一下“争”字的表达效果——不仅描写几只早莺争占朝阳的树枝的情态,画面生动活泼,而且,一个“争”字,使我们仿佛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声,更体会到春天带来的蓬勃生气。
  古人说“诗无达诂”,同样,赏析诗歌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必拘泥于所谓的方法,只要多接触诗歌,多阅读诗歌,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并且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积累,赏析诗歌也不是件难事。
其他文献
达人档案就读学校: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钟爱的事:旅游,写作喜欢的作家:金庸、曹雪芹喜爱的书籍:武侠小说、漫画类精选感恩赞歌:对两鬓渐白的父母来说,勤奋与坚持是我最好的
虽然不曾有人注意  但枝叶间的绿的确是旧了  这怎能不引起无言但盛大的惊慌  特别是当夏季尚未消逝殆尽?  虽然不曾停止歌唱  但那时候的童谣的确是老了  在我们放任冷漠爬满双颊之后  在幻想与心扉被锁上不久  年少的容颜与时光  渴望长成丰盛美好的模样  可青春的鲜衣怒马  从来不曾平均好分量  我毫无选择  除了远行,除了原谅  因为毕竟,剩下的青葱不长  编辑/梁宇清
期刊
理查·派迪是赛车运动史上赢得奖项最多的选手。他第一次参加赛车就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他兴高采烈地回家向母亲报喜,冲进家门就喊道:“妈!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旗开得胜,得
点衍射干涉仪是现代超高精度面形测量中常用干涉仪,其参考波由一定尺寸针孔衍射产生,因此摆脱了参考元件面形误差对测量精度的限制,使纳米及纳米级以下精度测量成为可能。点
胡适档案名号——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祖籍——安徽绩溪人出生日——1891年12月17日逝世日——1962年2月24日职业——现代著名诗人
我和班上的许多同学都是鼓号队的,后来,鼓号队又招进来一批新队员,于是,我们这批队员就成老队员了。别提我们老队员有多恨鼓号队了,天天训练,而且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负责训练
期刊
当今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人的心理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职高学生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心理健康理论指导作文教学,既优化学生的
据新华社消息 2016年11月10日,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以及相关上市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系列案,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15年11月1日上午, 杭州湾大桥全线封道。公安机关在杭州湾大桥之上,将从上海赶回宁波、欲参加祖母百岁寿宴的徐翔抓获。2016年4月2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徐翔等人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
目的:研究10g/L胼酞嗪滴眼液对剂量为35mg/kg的NaIO3诱导的大鼠RPE变性的对抗作用。方法:经舌下静脉予Brown Norway大鼠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NaIO3及生理盐水,注射3,7,14及28d
<正>在2014"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上,专家学者大多认为法律与现实脱节是眼下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大难题。《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