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陈独秀对国共合作认识的歧异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孙中山与陈独秀对国共合作认识的出发点不同:孙中山试图通过国共合作要共产党人服膺其三民主义,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希望借国共合作壮大自己的力量;对国共合作前途的认识也不同:孙中山是要建立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则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在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上,孙中山要中共完全服从国民党的领导,而陈独秀则强调共产党的独立性。歧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党的理论基础差异、现实政治需要不同,以及共产国际的指导。 Sun Yat-sen and Chen Duxiu, the leaders of the KMT and CPC, differ from their starting point in understand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CPC: Sun Yat-sen tried to serve the Communis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Chen Du-xiu hoped that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would reinforce his strength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mintern. : Sun Yat-sen wants to establish a bourgeois republic based on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and Chen Tu-hsiu establishes the Soviet power according to Marxism-Leninism. On the leadership of KMT-CPC cooperation, Sun Yat-sen wants the CCP to obey the KMT’s leadership completely while Chen Duxiu emphasizes Communist independenc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i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wo parties, the need for political reality and the guidance of the Comintern.
其他文献
指出了当前物流仓储企业在并购整合中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战略定位、利益平衡、文化融合、心态调整等,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及原因,使人们正确地去正视问题,研究与解决问
在标志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中对称是常运用的一种手法.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我们可看到众多的优秀作品都采用了对称形式.然而,由于对称形式也有单调、呆板之嫌,因此形式美感也应是
关于孙中山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态度,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或是对孙中山进行了过分拔高,忽视其阶级属性;或是将其过分贬低,仅仅等同为资产阶级利益的守护者。而引入心理场概念,对具体环
随着法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地方性法规翻译成为法律翻译的热点。本文拟从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研究地方性法规翻译的特点,探索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原则在法律文体翻译
指出了城市立交的建设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但也带来了噪声污染、视觉污染、空间挤压、土地浪费等现实问题,由于立交建设成本相较地下通道、城市隧道等低廉,这种交
揭秘最风光最可怕的做空者格劳克斯,折射一个“熊咆哮”的时代,愈演愈烈。香港女股神、西京投资主席刘央严重失手了。她重仓持有、倾力支持的中金再生(0773.HK)年初刚获得国
排序是信息检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当今已经提出百余种用于构建排序函数的特征,如何利用这些特征构建更有效的排序函数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排序学习(Learningto Rank),一个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300例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础干预,实验组予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程的不断加快,纺织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纺织工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纺织大国建没纺织强国的关键。加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