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从认证标准、认证主体、认证机构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现居世界第一,但是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指标却与世界相差甚远。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出炉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指出, 2005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多达533万人,工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可我国工程教育为市场提供合格工程师的能力名列世界最后。除了一贯重视评估工作的建设部所属高校各专业的认证工作取得较大成就外,从整体上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制度和体系建设仍然处在试点和探索阶段,全国性的大规模工程教育专业评估工作尚未全面展开,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单一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基本趋同,對于不同工程专业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缺乏鼓励与支持。认证标准的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上:
(1)对于不同层次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认证标准刚性统一,缺乏差异性。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是半政府性质的,缺少了民间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认证机构在制定评估方案的时候更多的参考了国家重点高校的基本情况,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及其工程专业的发展情况,认证机构在进行认证的时候仍然采用了对重点高校的认证标准,致使认证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同时,这种认证方式直接导致我国高校盲目跟风,不顾本校实际情况,急于按照认证指标体系中的各种数字来完成所谓的发展,以向高水平、高层次的高校看齐。这种泡沫式的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
(2)对于不同类型高校的工程教育认证,认证标准盲目统一,缺乏多样性。
我国的高校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专业型高校。然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对于不同类型高校的认证标准却具有极大的趋同性,强调“标准”,而淡化“特色”。不同的高校,其学科特点、发展优势自然不同,因其学科要求不同,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要求自然也应有差别。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在认证标准的设计上,应减少这种共性制约,强调差异性和多样性,鼓励各高校的个性化发展,使高校能办出自己的特色,适应市场的需求。
2、高校对于高等工程专业认证工作的内在动力不足
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的高校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学术自由与自治意识,思想上还存有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依赖心理,甚至部分学校还缺乏自主管理意识,缺乏面向市场的能力,我国高校对外部市场机制没有像美国高校那么敏感。作为参与认证的行为主体,在认证活动中,高校更习惯于被动接受。高校不能充分意识到自评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理解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在工程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的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参与认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政府自上而下的认证结果只是消极的接受,使得各种调节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专业认证的影响和积极作用的发挥存在一定阻碍。
得到高等工程专业认证的高校培养出的工程专业人才在用人市场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也是高校面对认证工作的内在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经过专业认证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在国际人才流动中处于有利地位,并且取得较高的收入和地位,那么经过专业认证的学校就会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将进一步推动其他高校认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社会上认证之风日盛的情景下,高校要求认证的内在动力也会逐步提高。
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中介组织力量薄弱
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仍然具有较强的政府性,这种情况在短期内还会继续存在。然而,对于中介组织的鼓励和支持是不容忽视的。所谓中介组织是社会中介组织的简称,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或根据政府的委托,遵循独立、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凭借其特有的社会服务功能、沟通功能、公正鉴定功能和监督管理等功能,沟通政府与经济主体之间,经济主体与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协调双方的利益,为社会提供各种有偿服务的自律性的社会组织。[1]在我国参与专业认证的中介组织也存在有诸多问题。
(1)我国的民间专业认证中介机构先天不足。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还很薄弱,基本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民间中介机构的力量和水平非常薄弱,不具备权威性,因此,我国目前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仍是半政府性质的机构,仍然体现出对政府行政权力的依附性。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是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和组织下建立的,虽然努力在向西方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靠近,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政府色彩。
(2)中介组织自身专业性不够。
我国目前的专业认证中介组织并没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认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存在争议。有的组织成员并非业内专家,缺乏权威性和影响力,其认证结果被公众质疑,因而专业认证组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此外,我国目前开展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所凭借的信息来源只是建立在高校的自评报告与专家现场考察上,因此并不能得到全面的信息,降低了认证结果的公众信任度。
(3)中介组织经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有的教育中介组织大多仍依靠财政拨款,经营性收入较少。专业认证机构接受捐赠资金比例偏低,来自学校和私人的捐赠基金较少,机构的运行仍然需要国家的财政拨款,因此不可避免地对政府有强烈的依赖性。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起步较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国的专业认证机构和国际上的认证机构仍然有很大的差异。对此,我们应遵照国际标准,改进我们的不足之处,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从认证标准、认证主体、认证机构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现居世界第一,但是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指标却与世界相差甚远。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出炉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指出, 2005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多达533万人,工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可我国工程教育为市场提供合格工程师的能力名列世界最后。除了一贯重视评估工作的建设部所属高校各专业的认证工作取得较大成就外,从整体上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制度和体系建设仍然处在试点和探索阶段,全国性的大规模工程教育专业评估工作尚未全面展开,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单一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基本趋同,對于不同工程专业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缺乏鼓励与支持。认证标准的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上:
(1)对于不同层次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认证标准刚性统一,缺乏差异性。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是半政府性质的,缺少了民间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认证机构在制定评估方案的时候更多的参考了国家重点高校的基本情况,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及其工程专业的发展情况,认证机构在进行认证的时候仍然采用了对重点高校的认证标准,致使认证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同时,这种认证方式直接导致我国高校盲目跟风,不顾本校实际情况,急于按照认证指标体系中的各种数字来完成所谓的发展,以向高水平、高层次的高校看齐。这种泡沫式的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
(2)对于不同类型高校的工程教育认证,认证标准盲目统一,缺乏多样性。
我国的高校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专业型高校。然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对于不同类型高校的认证标准却具有极大的趋同性,强调“标准”,而淡化“特色”。不同的高校,其学科特点、发展优势自然不同,因其学科要求不同,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要求自然也应有差别。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在认证标准的设计上,应减少这种共性制约,强调差异性和多样性,鼓励各高校的个性化发展,使高校能办出自己的特色,适应市场的需求。
2、高校对于高等工程专业认证工作的内在动力不足
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的高校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学术自由与自治意识,思想上还存有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依赖心理,甚至部分学校还缺乏自主管理意识,缺乏面向市场的能力,我国高校对外部市场机制没有像美国高校那么敏感。作为参与认证的行为主体,在认证活动中,高校更习惯于被动接受。高校不能充分意识到自评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理解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在工程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的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参与认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政府自上而下的认证结果只是消极的接受,使得各种调节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专业认证的影响和积极作用的发挥存在一定阻碍。
得到高等工程专业认证的高校培养出的工程专业人才在用人市场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也是高校面对认证工作的内在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经过专业认证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在国际人才流动中处于有利地位,并且取得较高的收入和地位,那么经过专业认证的学校就会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将进一步推动其他高校认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社会上认证之风日盛的情景下,高校要求认证的内在动力也会逐步提高。
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中介组织力量薄弱
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仍然具有较强的政府性,这种情况在短期内还会继续存在。然而,对于中介组织的鼓励和支持是不容忽视的。所谓中介组织是社会中介组织的简称,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或根据政府的委托,遵循独立、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凭借其特有的社会服务功能、沟通功能、公正鉴定功能和监督管理等功能,沟通政府与经济主体之间,经济主体与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协调双方的利益,为社会提供各种有偿服务的自律性的社会组织。[1]在我国参与专业认证的中介组织也存在有诸多问题。
(1)我国的民间专业认证中介机构先天不足。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还很薄弱,基本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民间中介机构的力量和水平非常薄弱,不具备权威性,因此,我国目前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仍是半政府性质的机构,仍然体现出对政府行政权力的依附性。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是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和组织下建立的,虽然努力在向西方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靠近,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政府色彩。
(2)中介组织自身专业性不够。
我国目前的专业认证中介组织并没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认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存在争议。有的组织成员并非业内专家,缺乏权威性和影响力,其认证结果被公众质疑,因而专业认证组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此外,我国目前开展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所凭借的信息来源只是建立在高校的自评报告与专家现场考察上,因此并不能得到全面的信息,降低了认证结果的公众信任度。
(3)中介组织经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有的教育中介组织大多仍依靠财政拨款,经营性收入较少。专业认证机构接受捐赠资金比例偏低,来自学校和私人的捐赠基金较少,机构的运行仍然需要国家的财政拨款,因此不可避免地对政府有强烈的依赖性。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起步较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国的专业认证机构和国际上的认证机构仍然有很大的差异。对此,我们应遵照国际标准,改进我们的不足之处,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