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意识”的掌握,而培养“应用意识”的策略,显然就是要把要解的问题化归为已经解过的问题,这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应用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解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的做法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应用意识”的内涵
“应用意识”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二是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是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是对数学有一种正确的观念,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二、加强一般“应用意识”的教学
1.教给学生如何建立“应用意识”的思考方法,展示思维过程。教给学生“应用意识”的思考方法是培养这种意识策略的中心内容,也是教学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解应用题时才有路可循,才能比较顺利地探索出解题的途径,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终身受益,解题的思维过程才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可见,解答应用题选择合适的思考办法至关重要。教学时,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按照一定的思路展开分析,解题的准确率也就会慢慢提高。
2.揭示“应用意识”与解决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揭示“应用意识”与解决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现行教材的一大特色。现行教材应用题的例题前基本上安排了与之有关的复习题,例题后利用想一想又添置了变式题,这就要求学生弄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把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特点,学会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主动探究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理解问题;第二步,选择一个计划;第三步,尝试计划;第四步,检查答案;第五步,反思做了什么。当然,以上五个主动探究的步骤,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直线式进行的,其间有反复、有波折,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适当地突出或削弱某一个步骤,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上例中,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教师设问:“你喜欢解决哪一个问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应用意识”的结构
“应用意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五、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
以《三步计算应用题》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中,应该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鼓励和支持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一所农村小学,盖了一座新教学楼,楼盖好了需要装修,学校把任务交给了一位数学老师和他的学生(5年级的一个班)。这位老师引导他的学生提出了3个合理的设计方案供学校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功的喜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知识的兴趣。
总之,笔者通过对小学生“应用意识”的逐步培养,发现“应用意识”的训练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意识”,将会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将这些解题策略迁移、推广,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受益,同时也说明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应用意识”的内涵
“应用意识”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二是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是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是对数学有一种正确的观念,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二、加强一般“应用意识”的教学
1.教给学生如何建立“应用意识”的思考方法,展示思维过程。教给学生“应用意识”的思考方法是培养这种意识策略的中心内容,也是教学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解应用题时才有路可循,才能比较顺利地探索出解题的途径,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终身受益,解题的思维过程才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可见,解答应用题选择合适的思考办法至关重要。教学时,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按照一定的思路展开分析,解题的准确率也就会慢慢提高。
2.揭示“应用意识”与解决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揭示“应用意识”与解决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现行教材的一大特色。现行教材应用题的例题前基本上安排了与之有关的复习题,例题后利用想一想又添置了变式题,这就要求学生弄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把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特点,学会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主动探究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理解问题;第二步,选择一个计划;第三步,尝试计划;第四步,检查答案;第五步,反思做了什么。当然,以上五个主动探究的步骤,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直线式进行的,其间有反复、有波折,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适当地突出或削弱某一个步骤,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上例中,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教师设问:“你喜欢解决哪一个问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应用意识”的结构
“应用意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五、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
以《三步计算应用题》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中,应该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鼓励和支持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一所农村小学,盖了一座新教学楼,楼盖好了需要装修,学校把任务交给了一位数学老师和他的学生(5年级的一个班)。这位老师引导他的学生提出了3个合理的设计方案供学校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功的喜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知识的兴趣。
总之,笔者通过对小学生“应用意识”的逐步培养,发现“应用意识”的训练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意识”,将会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将这些解题策略迁移、推广,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受益,同时也说明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