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是高中语文教师永远的追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够让课堂生命活力得以最大限度地焕发,怎么样才能够让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实施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够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而探究式问题教学方式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较有效的一种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开展;探究式;问题教学
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或者四十五分钟,而高中语文每一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却非常多,所以,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师不断地在摸索怎么样做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怎么样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中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使得学生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探究式问题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所谓探究式问题教学,教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共同提出一些假设或问题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
探究式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创设文本背景情境,二是提出要探索的问题,三是研究资料,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四是展开讨论阐释,交流看法。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师生互动促使问题解决并引导反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新课程背景下“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命题思路如出一辙。
再次教授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感觸颇深。我大胆地抛弃了以往的传统套路,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这一个知识点整体解读全文,具体问题设计如下:①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②文中有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人物与情节有何关系?③情节安排有何特点,有何好处?看到问题以后很多同学如释重负。轻轻松松40分钟几千字的小说已被学生揣摩得十分透彻。
这样的教学努力实现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发现和创造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和学生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的方式,变相地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变教师告诉学生结论为教师向学生提供探索资料,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寻找方法和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打破了对知识结论的简单记忆,突出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重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获得,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频繁,交往方式多,交往质量高,学生学习效果好。同时,学生从中获得了发现的乐趣。
二、探究式问题教学的开展的关键环节
问题设计水平的高低是探究式问题教学的开展的关键环节。这直接影响着课堂互动的效果。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过:不要以为凡提问必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教师也许把问题编得十分细碎,使学生易获得标准答案,由一串细问题循序渐进走向目标;也可能设计得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经验、意志和创造力,通过或发现、或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答案。前者体现出教师控制具体过程,希望学生按规定路线行进的强烈愿望;后者则表现出教师重视学生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相信这一过程对学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在探究式问题教学中,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问不宜过难,但要有一定思维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最好。既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超越学生现有的水平,又要注意不能超越太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渐进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相互的铺垫作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各层次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此外,问题的设置和解决中还应考虑对课堂知识的拓宽和衍展,也有人称之为高原式策略,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由多人回答后,再提出深一层的问题。使学生充分反应后,再提出深一层的问题,如此循环而进到某一预定目标。当然,过度的发散是不可取的,要注意度的把握。其中问题设计要以认知记忆性问题、推理性及评价性问题为主。
三、探开展究式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开展探究式问题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有时候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分组讨论,前面的同学转过来和后面的同学讨论,不到10分钟,老师一个手势,讨论戛然而止。这种方式是我们常见到的教学情境。
这种教学存在几个问题:其一,探究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教师误把“讨论”当作“探究”。学生看似热闹,各言其辞,实际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没有发现、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二,探究的时间没有保证。很多问题发出后,有的学生还没进入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了。这样的探究有名无实,并不是真正的探究式问题教学。
探究式问题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却没有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发展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搜集调查信息资料,却没有帮助他们提高表达和交流的效益;关注了提升学生的情感目标,却忽视了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
例如有的老师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案例中就做了有益的尝试。在这个的案例中,大家看不到刻意修饰的探究活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是被教师捆绑走,而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问题自然而然走进去的。老师把“走进海子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学的根本性主题,所有的素材、思维和活动组织都集中在此,通过对意象的解读和联想,探寻海子的“圣爱”。这样,在学生看来,他们始终在探究一个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学习内容的转换。
所以,在探究式问题教学中,我们要学习关注几个基本视点:对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参与性与开放性特征的处理方法;如何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总之,无论什么教学模式中,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探究式题教学说到底就是回归主体发展主体。要激活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注重从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和互动入手,挖掘课堂中的主体潜能,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科学习策略,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关键词:高中语文;开展;探究式;问题教学
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或者四十五分钟,而高中语文每一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却非常多,所以,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师不断地在摸索怎么样做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怎么样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中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使得学生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探究式问题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所谓探究式问题教学,教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共同提出一些假设或问题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
探究式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创设文本背景情境,二是提出要探索的问题,三是研究资料,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四是展开讨论阐释,交流看法。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师生互动促使问题解决并引导反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新课程背景下“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命题思路如出一辙。
再次教授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感觸颇深。我大胆地抛弃了以往的传统套路,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这一个知识点整体解读全文,具体问题设计如下:①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②文中有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人物与情节有何关系?③情节安排有何特点,有何好处?看到问题以后很多同学如释重负。轻轻松松40分钟几千字的小说已被学生揣摩得十分透彻。
这样的教学努力实现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发现和创造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和学生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的方式,变相地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变教师告诉学生结论为教师向学生提供探索资料,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寻找方法和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打破了对知识结论的简单记忆,突出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重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获得,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频繁,交往方式多,交往质量高,学生学习效果好。同时,学生从中获得了发现的乐趣。
二、探究式问题教学的开展的关键环节
问题设计水平的高低是探究式问题教学的开展的关键环节。这直接影响着课堂互动的效果。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过:不要以为凡提问必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教师也许把问题编得十分细碎,使学生易获得标准答案,由一串细问题循序渐进走向目标;也可能设计得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经验、意志和创造力,通过或发现、或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答案。前者体现出教师控制具体过程,希望学生按规定路线行进的强烈愿望;后者则表现出教师重视学生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相信这一过程对学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在探究式问题教学中,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问不宜过难,但要有一定思维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最好。既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超越学生现有的水平,又要注意不能超越太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渐进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相互的铺垫作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各层次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此外,问题的设置和解决中还应考虑对课堂知识的拓宽和衍展,也有人称之为高原式策略,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由多人回答后,再提出深一层的问题。使学生充分反应后,再提出深一层的问题,如此循环而进到某一预定目标。当然,过度的发散是不可取的,要注意度的把握。其中问题设计要以认知记忆性问题、推理性及评价性问题为主。
三、探开展究式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开展探究式问题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有时候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分组讨论,前面的同学转过来和后面的同学讨论,不到10分钟,老师一个手势,讨论戛然而止。这种方式是我们常见到的教学情境。
这种教学存在几个问题:其一,探究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教师误把“讨论”当作“探究”。学生看似热闹,各言其辞,实际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没有发现、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二,探究的时间没有保证。很多问题发出后,有的学生还没进入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了。这样的探究有名无实,并不是真正的探究式问题教学。
探究式问题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却没有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发展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搜集调查信息资料,却没有帮助他们提高表达和交流的效益;关注了提升学生的情感目标,却忽视了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
例如有的老师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案例中就做了有益的尝试。在这个的案例中,大家看不到刻意修饰的探究活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是被教师捆绑走,而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问题自然而然走进去的。老师把“走进海子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学的根本性主题,所有的素材、思维和活动组织都集中在此,通过对意象的解读和联想,探寻海子的“圣爱”。这样,在学生看来,他们始终在探究一个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学习内容的转换。
所以,在探究式问题教学中,我们要学习关注几个基本视点:对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参与性与开放性特征的处理方法;如何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总之,无论什么教学模式中,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探究式题教学说到底就是回归主体发展主体。要激活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注重从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和互动入手,挖掘课堂中的主体潜能,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科学习策略,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