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中的核心问题。新兴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发挥地域资源及技术优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逐步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深圳是中国新兴城市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在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深圳产业结构具有突出的特征,其高新技术与制造业、材料工程、新能源、电子通讯、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具有密切的融合。但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在城市功能建设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优化问题。
〔关键词〕新兴城市;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4)06005906
一、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拥有的劳动力、固定资产、物质资源或货币资产在各个不同产业领域配置和生产能效的比重,以及由于资源配置而形成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中国城市经济的主体结构,通常是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受到来自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受自身产业结构问题的限制,其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日益显现,各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面临着重要的调整要求。中国新兴城市是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新兴城市近300个,新兴城市的发展是由产业来带动,应由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支持,其产业结构在构建中应更趋向合理性,能够突出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环保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新兴产业为基础,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了以科技发展和科技产业化为突破口的七个重点领域,即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一般新兴产业,其技术系统应是突破性的技术应用,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技术范式,形成全新的技术轨迹,推动新的产业链形成,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极大地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深圳自20世纪80年代建市以来,由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其产业结构从“三来一补”加工业发展到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形成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初期阶段,再升级至四大支柱产业和区域整体性创新阶段,期间呈现了的产业结构革命性变革和跨越性升级调整。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更新了中国产业发展的理念及方式。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在“三来一补”加工业基础上发生了第二次产业结构变革,深圳市政府提出了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将深圳“三来一补”的加工产业转型为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使高新技术创业成为深圳产业的主导方向。深圳政府在南山建立了高科技园区,希望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积聚效应[1]。21世纪初,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深圳政府根据深圳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即重点发展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文化产业),并首次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并开始调整区域产业的整体结构以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2006年,深圳再次提出要以技术创新战略引领深圳产业发展,把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深圳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战略。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深圳三次产业调整的脉络,即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转型,技术创新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三、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区域性产业结构发展状况依托了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城市建设基础,其产业结构的形成过程受到技术性因素、经济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在技术性因素中许多产业的构建和发展在固有的技术范式的约束下,其技术路线会遵循原有的方向和机理运行使得大部分工业制造业缺乏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在产业的整体发展方面缺少战略性的价值链构建,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低,企业间缺少长期的深入的战略合作,追逐机会主义的短期交易,当企业规模做大时企业内部以及与外部的分裂加大。在产业政策的支持方面确定明晰的产业目标和不同部门产业政策的协调运用对产业结构优化十分重要。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深圳也表现得比较突出。,深圳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及发展方面体现在工业制造业核心技术和价值链环节缺失,其自主研发的科技深度不够。在服务业的发展中服务系统、服务质量和服务辐射能力存在着不足。
1工业制造业核心技术和价值链环节缺失
深圳制造业的多数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制造产业链体系的低端,产品科技含量小,主要依赖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价格,这种产业结构中的企业缺少核心技术,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不断扩大产能的方式,其发展受到局限。
(1)成套机械制造与加工能力薄弱。成套机械制造能力薄弱也是国家产业结构的问题,中国现有9万多家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规模处于全球前列,但是由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以及核心价值链的构建,世界500强中至今还没有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深圳产业结构缺失的环节中突出的问题是大型及精密机械设计及制造能力较为薄弱。机械加工中尤其是精密加工能力不足,已经影响到整个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例如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还很弱小,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核心技术支持和战略合作同盟。
(2)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深圳工业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具备核心技术的自主权。自主品牌主要生产属于中低端档次的大众消费品,而且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深圳在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领域还是很薄弱,企业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重要装备自主研发与设计能力弱,关键技术依靠国外引进,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大量资金用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3)产业升级能力薄弱。深圳制造业产业转型或升级能力薄弱。深圳工业结构中有相当部分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产品增加值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并依赖简单劳动使企业发展受到局限,这些企业处于世界制造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主要是以OEM方式加工、组装产品,产品以外贸为主要渠道,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及品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些“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外向加工贸易企业增长乏力,没有空间和能力实现产业升级,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扩大产能的方式发展企业,开拓市场获取利润。扩大产能的结果就是极大地消耗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而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已经承受不起这种高消耗、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 2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度不足
服务业包涵了除第一次及第二次人类加工以外的所有行业,传统服务业主要依靠劳动力和简单技能,现代服务业主要依靠现代技术装备,依赖科技发展的成果,以智能信息化为工具向社会提供服务,主要有金融、法律、财务、咨询、研发设计、物流、信息、媒体等多种行业。
(1)服务业规模小。深圳和世界主要城市的规模相比体量偏小,服务业覆盖面偏窄。深圳服务业在GDP占比不到50%,不仅低于美国、加拿大的74%,也低于上海、北京。从产业结构看,依靠劳动力和简单技能生产的传统行业占据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它们包括餐饮、零售业、批发、教育及劳务等行业。而传统服务业的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科技含量极低,使得深圳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竟争能力较弱。
(2)服务业空间布局不合理。深圳现代服务业高度集中于房地产行业,其就业人数占服务业总数的30%以上。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主要以福田为核心,空间集聚程度过高,服务业高度集中在关内区域。福田、罗湖、南山三区面积只占深圳城市区域的165%,而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深圳服务业总数的58%。福田是深圳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接近欧盟国家。而关外服务业结构是以传统消费性服务业为主导地位,服务业空间布局的不均衡造成了深圳的现代服务业增长能力不足。
(3)服务产业结构落后。深圳现代服务业结构落后表现为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占服务业60%以上,“本地服务”特征较为突出,商业服务的辐射能力弱,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品种少,而且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深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以高端和新兴服务为主的知识型服务业发展则比较散乱,使得服务业整体缺乏竞争力。
3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建设协调性弱
城市功能建设是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多方面的服务。城市的作用是在固定的地域内聚集人口、物质、信息、能源、技术、资金、智力、思想、教育、生活方式等资源,并通过社会组织活动来满足城市社会需要并扩散输出到周边地区,城市越大影响区域越广泛。同时产业升级需要在城市空间中移动发展,不断改变原有的空间,开辟新的空间,城市空间改变带来了城市不同空间的物质和社会功能的变革。
(1)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差。深圳政府需要改革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目前的模式中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差,而对社会生活直接干预意识强,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欠缺,工作透明度低。深圳政府虽然重视政府管理服务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政府的公共管理模式问题,社会公众难以从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满意的服务。例如,尽管市政府部门都建立了政务网,但至今各部门还没有互联互通形成资源信息共享的政府网,没有实现公共资源最优化的高效率,信息技术的提高并没有带来政府传统运作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
(2)教育资源短缺。在城市重要的高等教育资源方面,深圳高校只有1所大学和2所职业教育学院,在国内高等教育排名位次低,科研能力弱,培养的学生基本以本地为主,在全国就业市场中竞争力较低。深圳产业结构以高新产业为主,其高等教育层次应为深圳提供高科技人才和熟练的高技能人才。同时,深圳在探索现代大学教育制度改革的进程步履蹒跚,职业教育和成人再教育部分依然是文凭教育,对产业发展急需的技工和熟练的操作人员供给相差甚远,深圳特别缺乏足够的熟练工和技工。
深圳的基础教育结构中,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失调,上学难、招生规模小成为深圳历届政府关注的问题,而教育的发展不是投资就能解决的,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发展过程。
四、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深圳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以达产业升级转型之目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产业结构调整应有准确的定位,要发挥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即发挥珠江口的港口物流优势、比邻香港的窗口优势,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为支柱产业,形成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1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
(1)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即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配件、通信设备、电子元件、电气机械、文化办公机械以及汽车电子系统、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在制造业中汽车整车和配件制造可以成为带动深圳产业高端化的支柱产业,因为汽车制造业的关联性强、波及效应高、带动系数大。深圳已形成汽车电子系统、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基础,拥有亚迪、邦凯新能源、比克电池等企业,应在生产汽车及汽车配套产品中逐步向高端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生产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企业间的联动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区模式可获得很好的效果。1988年我国第一家国家级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建立,截止到201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105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模式可以在政府主导作用下使企业获得政策、资源、土地等重要要素平台,对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化、市场化非常重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政府与企业合作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技术溢出、模式创新、产业链构建方面获得突破性发展。
(2)加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调整深圳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行业,如服装、纺织,家具、塑料制品、消费电子产品、钟表、珠宝及黄金饰品等行业。一是鼓励这些企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提高产品设计层次及技术含量,完善产品功能,推进产品的加工深度。二是鼓励产业升级换代。产业升级不仅是技术改造的过程,而且是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提升核心技术并实现机械、电子信息的融合和一体化。三是鼓励企业实行品牌战略。培育中高端品牌,坚守品牌的核心价值,持续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途径很多,如何在产品设计、新材料应用和工艺技术改造等方面获取高新技术支持,其主要途径是战略联盟,应采用两种主要联盟模式,一是企业间联盟,二是产学研联盟。传统企业与新兴技术企业的战略联盟主要强调技术合作,通过新技术置入、应用、提升以实现传统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改造,获得技术开发与市场拓展的协同发展。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依托深圳信息技术基础和地理位置优势,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平台,加强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深圳特色的影视、出版、动漫和会展产业,重点发展数字视听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和演艺娱乐业,使创意文化产业成为未来发展新动力。强化福田区文化、信息和商务中心地位,重点发展创意设计业、高端工艺美术业和新媒体产业。
2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
深圳的产业体系中各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制造业过大而服务业有些薄弱,直接导致各组成子结构之间功能运行匹配失调。因此,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弥补。
(1)适度发展深圳产业链中的重要而又薄弱的环节——重型制造业,目的在于充实产业结构,以扩充产业链,重点建设拥有核心技术、在产业链构成中属于主要的价值创造部分。一般性的加工制造部分应分散到有工业基础且劳动力价格相对低的地区或国家,形成多元化生产制造模式。其中装备制造工业、精密机械加工和材料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技术转化为产品需要通过加工设备来实现,智力转化为有形的产品需要以材料为载体,以设备为手段来实现。因此,大型及精密机制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培育“品牌企业”及“品牌产品”,企业要以品牌战略占据产业链的高价值创造部分,增加产品附加值。深圳产业的品牌建设应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价值,不断积累企业自主技术产权,在产业链中以前端产业链创造为主,创造高技术、高质量、高价值的产品系列。依托国内市场,连接国际市场,宣传品牌的核心价值,树立“品牌企业”的社会形象,弘扬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消费者、员工、社会及环境的责任。
3推进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深圳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业和其他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形成产业优势。
(1)依托深圳产业制造链,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以提高深圳产业整体综合竞争力。增强深圳现代服务业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加快以科技创新、观念创新为手段,以高科技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整体优化服务行业结构、布局。例如深圳的展会经济。按照深圳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加快展会经济发展步伐,建立会展经济的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运行机制,推动高科技产品交易,重点支持深圳重点产业的专业性博览会和交易会。
(2)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深圳金融服务网络。深圳以福田区为中心,辅之于罗湖区、后海区及平湖区金融服务的空间布局。福田区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展金融证券、基金、投资等业务。平湖区为深圳、港澳金融产业的后台集聚地,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安全、高效、可靠及专业化的金融后台服务。罗湖区和后海区根据商业集聚地的需求为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创意产业、珠宝产业等提高广泛的金融服务。并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与其组建大型第三产业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推进深港经济一体化,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推进金融业、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建设信息化城市,加速深圳的数字化进程,整合城市网络资源。实施基础设施优化、无线网络建设、电子商务拓展、物联网产业及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等,全面提升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深圳依托在互联网产业已有的先发优势,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组建一批互联网产业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完善互联网公共技术、检测认证、应用试验平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依托先进的技术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宽带移动通信工程实验室、互联网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家庭技术试验工程中心,以及互联网重点领域专业技术研发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提升与转型,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信息系统平台。
(4)提高创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实现创业服务中心与企业融资、投资的联动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多元化,真正成为产业的孵化器。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推行及运作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创办中介服务机构。
4协调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提升
深圳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解决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产业升级转型即成为发展的主要路径。深圳必须通过城市的功能提升以满足产业升级或转型的多种需求。
(1)城市空间布局。改变深圳以二线关为界,关内和关外二元化结构的现状,由于深圳在短短的三十年完成了城市化,从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相融合的角度看,不完善的城市规划和匆匆忙忙基础设施建设,隔绝了关内外协调发展和城市中的城中村问题,不同城市空间的差距不利于城市功能建设和提升。从制度层面、经济结构、产业分布和社会生活方式上推进二元化结构的互联,加强城市相关规划完善和衔接,发挥城市规划、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建设等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综合作用[4],统筹考虑深圳产业、人员、服务、设施等城市发展状况,以系统的视角规划发展,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做到土地集约、道路畅旺成网、市政设施完备。
(2)经济增长与资源的协调。推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的协调发展,确立产业转型、社会和谐与生态保护目标,改变土地利用理念,通过控制总量和调整结构来促使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实现经济增长与土地、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自然—社会—经济之间的平衡,实现深圳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5创新政府服务模式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的支持极其重要,政府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创造良好的环境,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体系,要通过制定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和资源向重点产业和企业集中,制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
(1)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政府政策将鼓励社会资源向有关产业倾斜,推动科技资源与经济资源更紧密、更有效的结合,扶持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强化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创造应用。目前,在深圳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下,企业已与200多所大学、600家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克服深圳研发队伍缺乏的问题,将企业的研发活动不断深化。深圳政府依托有关创新型企业创建了15个国家级、23个省级和4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努力搭建国际化的研发平台,例如华为、中兴通讯、康佳等优秀企业已经将研究开发机构设到美国硅谷,通过研发基地外设和成果内引的办法,使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群体形成集聚,补充了深圳高级人力资源的缺口。 (2)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建立政府的科技咨询和管理机构,并且鼓励建立第三方机构,形成技术引进消化、应用和商品化体系,即技术与管理、人力资源、资本投入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在政策和规划上将重点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加强科研实验室建设。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法规和政策,消除政府对企业不必要的管制,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建立高新技术人力资源库和人才流动市场,推行政府和第三方资格认证考核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保障机制。在直接财政支持方面,政府要提高产业和科研专项经费,即科技三项经费和产业专项经费,以每年固定的百分比增长投入到产品、企业、产业中。
在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目的在于通过有形的政府之手带动无形的市场之手,发挥市场效应以促进产业升级转型,降低科技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风险。政府要鼓励高科技企业按照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风险准备金、技术开发准备金、新产品试制准备金以及亏损准备金等,并允许准备金在所得税前扣除。在增值税方面要允许企业对购进的生产设备进行抵扣,避免对高新技术产品征税额过高。优惠征收技术研发人员的科研收入的所得税。鼓励科技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3)重视高等教育基地建设。深圳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的重要本土资源。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快提升深圳高等教育和职业学院建设的层次,把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建成有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发挥高校在培养高技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的作用。整合深圳科研机构和外省市大学的资源,充分挖掘北大、清华、哈工大、南京大学等进驻深圳大学城的科研、人才培养功能,发挥落户深圳的国家重点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促进深圳企业与高校合作互动,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联盟。
参考文献:
[1]许明达“深圳发展模式”初探——深圳产业结构20年演化的实证考察 [J]特区经济,2000,(10):111-116
[2]深圳市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02
[3]董树功协调与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J]中外企业,2013,(2):71-72
[4]简兆权,刘荣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深圳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1-4
[5]钟坚“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J]深圳大学学报,2010 ,(3):86
(责任编辑:兰桂杰)
〔关键词〕新兴城市;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4)06005906
一、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拥有的劳动力、固定资产、物质资源或货币资产在各个不同产业领域配置和生产能效的比重,以及由于资源配置而形成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中国城市经济的主体结构,通常是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受到来自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受自身产业结构问题的限制,其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日益显现,各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面临着重要的调整要求。中国新兴城市是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新兴城市近300个,新兴城市的发展是由产业来带动,应由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支持,其产业结构在构建中应更趋向合理性,能够突出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环保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新兴产业为基础,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了以科技发展和科技产业化为突破口的七个重点领域,即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一般新兴产业,其技术系统应是突破性的技术应用,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技术范式,形成全新的技术轨迹,推动新的产业链形成,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极大地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深圳自20世纪80年代建市以来,由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其产业结构从“三来一补”加工业发展到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形成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初期阶段,再升级至四大支柱产业和区域整体性创新阶段,期间呈现了的产业结构革命性变革和跨越性升级调整。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更新了中国产业发展的理念及方式。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在“三来一补”加工业基础上发生了第二次产业结构变革,深圳市政府提出了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将深圳“三来一补”的加工产业转型为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使高新技术创业成为深圳产业的主导方向。深圳政府在南山建立了高科技园区,希望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积聚效应[1]。21世纪初,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深圳政府根据深圳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即重点发展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文化产业),并首次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并开始调整区域产业的整体结构以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2006年,深圳再次提出要以技术创新战略引领深圳产业发展,把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深圳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战略。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深圳三次产业调整的脉络,即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转型,技术创新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三、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区域性产业结构发展状况依托了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城市建设基础,其产业结构的形成过程受到技术性因素、经济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在技术性因素中许多产业的构建和发展在固有的技术范式的约束下,其技术路线会遵循原有的方向和机理运行使得大部分工业制造业缺乏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在产业的整体发展方面缺少战略性的价值链构建,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低,企业间缺少长期的深入的战略合作,追逐机会主义的短期交易,当企业规模做大时企业内部以及与外部的分裂加大。在产业政策的支持方面确定明晰的产业目标和不同部门产业政策的协调运用对产业结构优化十分重要。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深圳也表现得比较突出。,深圳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及发展方面体现在工业制造业核心技术和价值链环节缺失,其自主研发的科技深度不够。在服务业的发展中服务系统、服务质量和服务辐射能力存在着不足。
1工业制造业核心技术和价值链环节缺失
深圳制造业的多数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制造产业链体系的低端,产品科技含量小,主要依赖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价格,这种产业结构中的企业缺少核心技术,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不断扩大产能的方式,其发展受到局限。
(1)成套机械制造与加工能力薄弱。成套机械制造能力薄弱也是国家产业结构的问题,中国现有9万多家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规模处于全球前列,但是由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以及核心价值链的构建,世界500强中至今还没有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深圳产业结构缺失的环节中突出的问题是大型及精密机械设计及制造能力较为薄弱。机械加工中尤其是精密加工能力不足,已经影响到整个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例如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还很弱小,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核心技术支持和战略合作同盟。
(2)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深圳工业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具备核心技术的自主权。自主品牌主要生产属于中低端档次的大众消费品,而且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深圳在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领域还是很薄弱,企业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重要装备自主研发与设计能力弱,关键技术依靠国外引进,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大量资金用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3)产业升级能力薄弱。深圳制造业产业转型或升级能力薄弱。深圳工业结构中有相当部分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产品增加值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并依赖简单劳动使企业发展受到局限,这些企业处于世界制造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主要是以OEM方式加工、组装产品,产品以外贸为主要渠道,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及品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些“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外向加工贸易企业增长乏力,没有空间和能力实现产业升级,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扩大产能的方式发展企业,开拓市场获取利润。扩大产能的结果就是极大地消耗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而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已经承受不起这种高消耗、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 2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度不足
服务业包涵了除第一次及第二次人类加工以外的所有行业,传统服务业主要依靠劳动力和简单技能,现代服务业主要依靠现代技术装备,依赖科技发展的成果,以智能信息化为工具向社会提供服务,主要有金融、法律、财务、咨询、研发设计、物流、信息、媒体等多种行业。
(1)服务业规模小。深圳和世界主要城市的规模相比体量偏小,服务业覆盖面偏窄。深圳服务业在GDP占比不到50%,不仅低于美国、加拿大的74%,也低于上海、北京。从产业结构看,依靠劳动力和简单技能生产的传统行业占据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它们包括餐饮、零售业、批发、教育及劳务等行业。而传统服务业的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科技含量极低,使得深圳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竟争能力较弱。
(2)服务业空间布局不合理。深圳现代服务业高度集中于房地产行业,其就业人数占服务业总数的30%以上。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主要以福田为核心,空间集聚程度过高,服务业高度集中在关内区域。福田、罗湖、南山三区面积只占深圳城市区域的165%,而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深圳服务业总数的58%。福田是深圳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接近欧盟国家。而关外服务业结构是以传统消费性服务业为主导地位,服务业空间布局的不均衡造成了深圳的现代服务业增长能力不足。
(3)服务产业结构落后。深圳现代服务业结构落后表现为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占服务业60%以上,“本地服务”特征较为突出,商业服务的辐射能力弱,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品种少,而且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深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以高端和新兴服务为主的知识型服务业发展则比较散乱,使得服务业整体缺乏竞争力。
3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建设协调性弱
城市功能建设是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多方面的服务。城市的作用是在固定的地域内聚集人口、物质、信息、能源、技术、资金、智力、思想、教育、生活方式等资源,并通过社会组织活动来满足城市社会需要并扩散输出到周边地区,城市越大影响区域越广泛。同时产业升级需要在城市空间中移动发展,不断改变原有的空间,开辟新的空间,城市空间改变带来了城市不同空间的物质和社会功能的变革。
(1)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差。深圳政府需要改革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目前的模式中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差,而对社会生活直接干预意识强,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欠缺,工作透明度低。深圳政府虽然重视政府管理服务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政府的公共管理模式问题,社会公众难以从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满意的服务。例如,尽管市政府部门都建立了政务网,但至今各部门还没有互联互通形成资源信息共享的政府网,没有实现公共资源最优化的高效率,信息技术的提高并没有带来政府传统运作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
(2)教育资源短缺。在城市重要的高等教育资源方面,深圳高校只有1所大学和2所职业教育学院,在国内高等教育排名位次低,科研能力弱,培养的学生基本以本地为主,在全国就业市场中竞争力较低。深圳产业结构以高新产业为主,其高等教育层次应为深圳提供高科技人才和熟练的高技能人才。同时,深圳在探索现代大学教育制度改革的进程步履蹒跚,职业教育和成人再教育部分依然是文凭教育,对产业发展急需的技工和熟练的操作人员供给相差甚远,深圳特别缺乏足够的熟练工和技工。
深圳的基础教育结构中,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失调,上学难、招生规模小成为深圳历届政府关注的问题,而教育的发展不是投资就能解决的,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发展过程。
四、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深圳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以达产业升级转型之目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产业结构调整应有准确的定位,要发挥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即发挥珠江口的港口物流优势、比邻香港的窗口优势,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为支柱产业,形成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1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
(1)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即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配件、通信设备、电子元件、电气机械、文化办公机械以及汽车电子系统、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在制造业中汽车整车和配件制造可以成为带动深圳产业高端化的支柱产业,因为汽车制造业的关联性强、波及效应高、带动系数大。深圳已形成汽车电子系统、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基础,拥有亚迪、邦凯新能源、比克电池等企业,应在生产汽车及汽车配套产品中逐步向高端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生产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企业间的联动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区模式可获得很好的效果。1988年我国第一家国家级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建立,截止到201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105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模式可以在政府主导作用下使企业获得政策、资源、土地等重要要素平台,对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化、市场化非常重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政府与企业合作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技术溢出、模式创新、产业链构建方面获得突破性发展。
(2)加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调整深圳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行业,如服装、纺织,家具、塑料制品、消费电子产品、钟表、珠宝及黄金饰品等行业。一是鼓励这些企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提高产品设计层次及技术含量,完善产品功能,推进产品的加工深度。二是鼓励产业升级换代。产业升级不仅是技术改造的过程,而且是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提升核心技术并实现机械、电子信息的融合和一体化。三是鼓励企业实行品牌战略。培育中高端品牌,坚守品牌的核心价值,持续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途径很多,如何在产品设计、新材料应用和工艺技术改造等方面获取高新技术支持,其主要途径是战略联盟,应采用两种主要联盟模式,一是企业间联盟,二是产学研联盟。传统企业与新兴技术企业的战略联盟主要强调技术合作,通过新技术置入、应用、提升以实现传统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改造,获得技术开发与市场拓展的协同发展。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依托深圳信息技术基础和地理位置优势,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平台,加强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深圳特色的影视、出版、动漫和会展产业,重点发展数字视听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和演艺娱乐业,使创意文化产业成为未来发展新动力。强化福田区文化、信息和商务中心地位,重点发展创意设计业、高端工艺美术业和新媒体产业。
2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
深圳的产业体系中各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制造业过大而服务业有些薄弱,直接导致各组成子结构之间功能运行匹配失调。因此,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弥补。
(1)适度发展深圳产业链中的重要而又薄弱的环节——重型制造业,目的在于充实产业结构,以扩充产业链,重点建设拥有核心技术、在产业链构成中属于主要的价值创造部分。一般性的加工制造部分应分散到有工业基础且劳动力价格相对低的地区或国家,形成多元化生产制造模式。其中装备制造工业、精密机械加工和材料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技术转化为产品需要通过加工设备来实现,智力转化为有形的产品需要以材料为载体,以设备为手段来实现。因此,大型及精密机制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培育“品牌企业”及“品牌产品”,企业要以品牌战略占据产业链的高价值创造部分,增加产品附加值。深圳产业的品牌建设应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价值,不断积累企业自主技术产权,在产业链中以前端产业链创造为主,创造高技术、高质量、高价值的产品系列。依托国内市场,连接国际市场,宣传品牌的核心价值,树立“品牌企业”的社会形象,弘扬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消费者、员工、社会及环境的责任。
3推进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深圳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业和其他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形成产业优势。
(1)依托深圳产业制造链,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以提高深圳产业整体综合竞争力。增强深圳现代服务业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加快以科技创新、观念创新为手段,以高科技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整体优化服务行业结构、布局。例如深圳的展会经济。按照深圳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加快展会经济发展步伐,建立会展经济的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运行机制,推动高科技产品交易,重点支持深圳重点产业的专业性博览会和交易会。
(2)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深圳金融服务网络。深圳以福田区为中心,辅之于罗湖区、后海区及平湖区金融服务的空间布局。福田区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展金融证券、基金、投资等业务。平湖区为深圳、港澳金融产业的后台集聚地,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安全、高效、可靠及专业化的金融后台服务。罗湖区和后海区根据商业集聚地的需求为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创意产业、珠宝产业等提高广泛的金融服务。并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与其组建大型第三产业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推进深港经济一体化,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推进金融业、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建设信息化城市,加速深圳的数字化进程,整合城市网络资源。实施基础设施优化、无线网络建设、电子商务拓展、物联网产业及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等,全面提升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深圳依托在互联网产业已有的先发优势,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组建一批互联网产业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完善互联网公共技术、检测认证、应用试验平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依托先进的技术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宽带移动通信工程实验室、互联网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家庭技术试验工程中心,以及互联网重点领域专业技术研发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提升与转型,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信息系统平台。
(4)提高创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实现创业服务中心与企业融资、投资的联动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多元化,真正成为产业的孵化器。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推行及运作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创办中介服务机构。
4协调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提升
深圳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解决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产业升级转型即成为发展的主要路径。深圳必须通过城市的功能提升以满足产业升级或转型的多种需求。
(1)城市空间布局。改变深圳以二线关为界,关内和关外二元化结构的现状,由于深圳在短短的三十年完成了城市化,从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相融合的角度看,不完善的城市规划和匆匆忙忙基础设施建设,隔绝了关内外协调发展和城市中的城中村问题,不同城市空间的差距不利于城市功能建设和提升。从制度层面、经济结构、产业分布和社会生活方式上推进二元化结构的互联,加强城市相关规划完善和衔接,发挥城市规划、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建设等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综合作用[4],统筹考虑深圳产业、人员、服务、设施等城市发展状况,以系统的视角规划发展,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做到土地集约、道路畅旺成网、市政设施完备。
(2)经济增长与资源的协调。推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的协调发展,确立产业转型、社会和谐与生态保护目标,改变土地利用理念,通过控制总量和调整结构来促使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实现经济增长与土地、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自然—社会—经济之间的平衡,实现深圳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5创新政府服务模式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的支持极其重要,政府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创造良好的环境,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体系,要通过制定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和资源向重点产业和企业集中,制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
(1)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政府政策将鼓励社会资源向有关产业倾斜,推动科技资源与经济资源更紧密、更有效的结合,扶持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强化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创造应用。目前,在深圳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下,企业已与200多所大学、600家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克服深圳研发队伍缺乏的问题,将企业的研发活动不断深化。深圳政府依托有关创新型企业创建了15个国家级、23个省级和4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努力搭建国际化的研发平台,例如华为、中兴通讯、康佳等优秀企业已经将研究开发机构设到美国硅谷,通过研发基地外设和成果内引的办法,使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群体形成集聚,补充了深圳高级人力资源的缺口。 (2)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建立政府的科技咨询和管理机构,并且鼓励建立第三方机构,形成技术引进消化、应用和商品化体系,即技术与管理、人力资源、资本投入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在政策和规划上将重点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加强科研实验室建设。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法规和政策,消除政府对企业不必要的管制,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建立高新技术人力资源库和人才流动市场,推行政府和第三方资格认证考核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保障机制。在直接财政支持方面,政府要提高产业和科研专项经费,即科技三项经费和产业专项经费,以每年固定的百分比增长投入到产品、企业、产业中。
在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目的在于通过有形的政府之手带动无形的市场之手,发挥市场效应以促进产业升级转型,降低科技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风险。政府要鼓励高科技企业按照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风险准备金、技术开发准备金、新产品试制准备金以及亏损准备金等,并允许准备金在所得税前扣除。在增值税方面要允许企业对购进的生产设备进行抵扣,避免对高新技术产品征税额过高。优惠征收技术研发人员的科研收入的所得税。鼓励科技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3)重视高等教育基地建设。深圳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的重要本土资源。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快提升深圳高等教育和职业学院建设的层次,把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建成有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发挥高校在培养高技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的作用。整合深圳科研机构和外省市大学的资源,充分挖掘北大、清华、哈工大、南京大学等进驻深圳大学城的科研、人才培养功能,发挥落户深圳的国家重点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促进深圳企业与高校合作互动,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联盟。
参考文献:
[1]许明达“深圳发展模式”初探——深圳产业结构20年演化的实证考察 [J]特区经济,2000,(10):111-116
[2]深圳市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02
[3]董树功协调与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J]中外企业,2013,(2):71-72
[4]简兆权,刘荣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深圳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1-4
[5]钟坚“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J]深圳大学学报,2010 ,(3):86
(责任编辑:兰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