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一)什么是“探究”与“综合探究”
“探究”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探索追求”。探索,即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这说明“探究”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追根溯源的方法。所谓探究性学习,即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它是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综合探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与社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历史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选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二是指对各种探究方法的有机整合。
(二)对“综合探究”教学问题的分析
首先,从课程性质上看,历史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它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些,仅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还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社会情境提出社会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并研究讨论。
其次,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要实行开放教学,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倡导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新课标《历史与社会》教材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就是依据此目标要求进行编写的。然而,笔者在听课和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进行的综合探究教学,与其他内容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即并没有体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还有许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有意回避综合探究课,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理解综合探究课的真正内涵。
最后,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共有24个综合探究活动,占了80多页的篇幅,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
这些综合探究活动,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基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如“如何认识区域”,告诉学生认识区域的方法和途径;又如“如何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知道调查的的主要步骤。二是基于学习内容的拓展:如“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早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后,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又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综合探究活动的设置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拓宽学习视野,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一)策略一: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确定教学目标,应显示出开放性的特点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开放的特征,它关注的是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内容、形式容纳学生多样化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以及不同的兴趣倾向。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目标的确定,都应显示出开放性的特点。
案例一:《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教学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主选择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组成调查小组,确定调查主题,利用2~3个周末时间,以喜欢的方式调查自己的家乡。课堂上,各小组长汇报调查成果,总结调查经验,同学间互相评价,评出优秀调查小组)
师 同学们已经分小组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几次调查,有的选择了大家乡——衢州,有的选择了小家乡——一起住的小村落,有的选择了城市,有的选择了农村。这节课就请各位组长介绍本小组的调查成果,让大家充分领略你家乡的自然美景、风土人情等。每个同学都是评委,选出你最喜欢的调查小组,投给他们一票,按照得票高低,选出我们班的三个优秀调查小组。下面有请第一组组长登台介绍。
(第一组展示:我们的家乡——航埠镇)
组长 我们首先通过网络搜索,了解了航埠镇的发展历程,然后去镇上找了很多老人进行采访,了解航埠镇近几十年的巨大变化,我们还去镇政府采访了镇长,了解发展规划。(用PPT播放相关图片、数据)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收获很大,不仅更详细地了解了我们的家乡,还锻炼了我们的社交能力。
(第二组展示:我们的家乡——柯城)
……
师 各小组都已展示完毕,下面请选出你最欣赏的小组,写上组长的名字,投到纸箱中,正、副班长负责计票。
……
师 (宣布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小组)请大家夸夸这三个小组,他们的调查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
生1 第一组的PPT做得很漂亮,素材很多,图文并茂,很多材料是采访得来的,很真实。
生2 第二组同学每次出去调查都有分工,有计划,所以效率很高。
……
(教师归纳整理学生的评价,并板书)
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学会如何描绘一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教学场景开放,评价方式开放,培养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案例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
师 快放暑假了,杭州的张宇同学打算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藏拉萨旅游,在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上他们有了不同的意见。你赞同谁的意见,说明理由。 (教师出示图片,图片信息为:张宇要求乘飞机去,爸爸想乘火车)
生1 我赞同张宇的意见,乘飞机速度快,而且杭州到拉萨乘飞机比较方便。
生2 我觉得爸爸的意见好,乘火车虽然速度慢,但价格便宜,而且可以看到沿途的风景。
……
师 如果乘火车去,那让我们一起规划一下路线吧。说说你规划的时候要用到哪些地图,如何才能规划出一条合理的路线?
生1 我用到了《中国铁路交通图》,我们规划的路线是先沿沪杭线到上海,然后沿京沪线到徐州,再沿陇海兰新线到西宁,最后沿青藏线到拉萨。
生2 我们规划的路线是先沿浙赣线到南昌,然后沿京广线到郑州,再沿陇海线到西宁,最后沿青藏线到拉萨。
……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旅游图,能选择和设计旅游路线。对此,我们可以做到内容开放,教材上设计的是去厦门,但教师让学生设计的却是去他们更感兴趣、更远的拉萨,且通过设计杭州到拉萨的路线,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中国的铁路线,学会使用交通图。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规划从当地去杭州的旅程,因为杭州对于浙江的学生来说更为熟悉,所以上课时可用杭州市的旅游图,让学生思考规划一下,怎样安排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浏览尽可能多的景点。我们还可以在形式上更开放一些,可以事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扮演旅游团成员和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角色,扮演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学生要提出一个旅游方案,并把旅游路线标到图上,让扮演旅游团成员的学生来评判和选择。
(二)策略二:加强启发诱导,设计具有整体性、多维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综合探究活动”绝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参与的兴趣。为此,加强启发诱导,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多维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是教师应特别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有的课堂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发言积极,而有的课堂上学生学得非常机械,死气沉沉?这都和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关,特别是与作为启迪学生思维载体的问题有很大的关联性。
如有一教师在上《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课时,先拿出地球仪,然后指着地球仪问学生:“这是什么?这上面蓝色的表示什么?其他颜色表示的是什么?这一道道横着的线是什么线?这条最长的线又是什么线?纬线和赤道是什么关系?与纬线相垂直的线是什么?这些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一连串填空式的问题,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而另一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先拿出了几个地球仪,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再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表格(如表2)。话音刚落,学生马上行动,自觉分组并观察起来,还边观察边思考边填表。
表2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没有问题的探究学习是不可想象的。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第一个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细碎、粗浅,不具有探究价值。第二个教师这种整体出示问题的方法,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生的学习就更显得有探究性了。
(三)策略三:认真解读和研究,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探究逻辑,提高探究实效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时,一定要先了解课标要求,领会编者的意图,知道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的用意。不然,探究就会失去方向,变成盲目的摸索,最终使综合探究活动变成无目的的胡乱活动。
案例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教学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非”,你对南非知道多少?
生1 是一个非洲国家,是金砖国家之一。
生2 它位于非洲南部,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
生3 ……
师 很好,谁来具体描述一下南非的地理位置?
生1 它位于非洲南部,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邻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国。
生2 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抱,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师 我们再来看它的自然环境。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
南非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经济开放程度较高。
……
师 下面我们通过练习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了解有关南非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认识区域的方法,知道如何来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课本以南非为例,不是仅仅要求掌握有关南非的一些地理知识,而是要通过探究掌握描述区域的一般方法。而从上述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和掌握南非的地理知识上,尤其是最后的练习,明显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这显然背离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如此设计综合探究课,在日常教学中是很普遍的,亟待改进。
我们都知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应该确定好研究的方向,特别是要把握好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其实,探究学习的过程就像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在探究活动中,首先应该明确探究什么、从哪里开始探究。下面笔者仍然以《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的教学为例,来阐述什么是真正的综合探究课。
案例四:《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教学
师 地图和地球仪是我们认识区域的基本工具,各种图片和图表为我们解读区域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当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区域时,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通过哪些必要的途径来认识它呢?这节课就以南非为例,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这种探究的过程吧。 (学生分小组围坐,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
师 请每个同学自主阅读课文,概括认识一个区域的基本步骤。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做好批注)
生1 第一步是确定一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第二步是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第三步是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最后感受区域的发展。
师 概括得很好!下面我们就分成四大组,对每一个步骤分别进行深入探究。第一组探究:确定一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有哪几种方法?一般应从哪几方面描述?第二组探究: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方法有哪些?第三组探究:区域的人文特色一般应从哪几方面探究?有哪些方法?第四组探究:感受区域的发展一般应从哪几方面去考察?有哪些方法?
(学生分组探究,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概括认识区域的方法,并板书)
(四)策略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课堂,充分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设置综合探究活动课的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才可能进行对话,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案例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
师 (出示三则材料,见表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后来停止了?注意材料一、二中的关键词,想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表3
生 目的是做和平使者、宣扬国力。
师 这样做有没有经济利益?有没有持续远航的动力?
生 没有。
师 再看看材料三,从中看出清朝统治者有没有开放的世界意识?
生 没有
……
在教学的开始,教师问:“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后来停止了?”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材料给的信息也很明确,接下来只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即可,比如:从远航的目的来看,只是为了宣扬国力,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因而没有持续远航的动力;从统治者的角度看,当时的清王朝统治集团没有开放的世界意识,没有进取的精神;从当时的经济特点来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遗憾的是,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迫不及待地进行引导,使本来很有探究性、很开放的问题,变成没有探究价值的填空题或是非判断题了。
三、评述与建议
我们知道,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综合探究教学应该很好地体现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要以开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要加强启发诱导,通过具有整体性、多维性的问题设计,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逻辑来提高学生探究的实效;要充分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当然,综合探究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综合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体会研究的艰辛和快乐,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建构基础性知识,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高中段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三维目标。同时,教师要加强对综合探究教学的研究,提出操作性强的基本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充满“探究”“活动”的气息。
(一)什么是“探究”与“综合探究”
“探究”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探索追求”。探索,即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这说明“探究”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追根溯源的方法。所谓探究性学习,即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它是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综合探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与社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历史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选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二是指对各种探究方法的有机整合。
(二)对“综合探究”教学问题的分析
首先,从课程性质上看,历史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它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些,仅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还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社会情境提出社会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并研究讨论。
其次,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要实行开放教学,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倡导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新课标《历史与社会》教材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就是依据此目标要求进行编写的。然而,笔者在听课和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进行的综合探究教学,与其他内容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即并没有体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还有许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有意回避综合探究课,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理解综合探究课的真正内涵。
最后,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共有24个综合探究活动,占了80多页的篇幅,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
这些综合探究活动,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基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如“如何认识区域”,告诉学生认识区域的方法和途径;又如“如何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知道调查的的主要步骤。二是基于学习内容的拓展:如“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早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后,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又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综合探究活动的设置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拓宽学习视野,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一)策略一: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确定教学目标,应显示出开放性的特点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开放的特征,它关注的是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内容、形式容纳学生多样化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以及不同的兴趣倾向。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目标的确定,都应显示出开放性的特点。
案例一:《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教学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主选择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组成调查小组,确定调查主题,利用2~3个周末时间,以喜欢的方式调查自己的家乡。课堂上,各小组长汇报调查成果,总结调查经验,同学间互相评价,评出优秀调查小组)
师 同学们已经分小组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几次调查,有的选择了大家乡——衢州,有的选择了小家乡——一起住的小村落,有的选择了城市,有的选择了农村。这节课就请各位组长介绍本小组的调查成果,让大家充分领略你家乡的自然美景、风土人情等。每个同学都是评委,选出你最喜欢的调查小组,投给他们一票,按照得票高低,选出我们班的三个优秀调查小组。下面有请第一组组长登台介绍。
(第一组展示:我们的家乡——航埠镇)
组长 我们首先通过网络搜索,了解了航埠镇的发展历程,然后去镇上找了很多老人进行采访,了解航埠镇近几十年的巨大变化,我们还去镇政府采访了镇长,了解发展规划。(用PPT播放相关图片、数据)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收获很大,不仅更详细地了解了我们的家乡,还锻炼了我们的社交能力。
(第二组展示:我们的家乡——柯城)
……
师 各小组都已展示完毕,下面请选出你最欣赏的小组,写上组长的名字,投到纸箱中,正、副班长负责计票。
……
师 (宣布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小组)请大家夸夸这三个小组,他们的调查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
生1 第一组的PPT做得很漂亮,素材很多,图文并茂,很多材料是采访得来的,很真实。
生2 第二组同学每次出去调查都有分工,有计划,所以效率很高。
……
(教师归纳整理学生的评价,并板书)
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学会如何描绘一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教学场景开放,评价方式开放,培养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案例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
师 快放暑假了,杭州的张宇同学打算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藏拉萨旅游,在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上他们有了不同的意见。你赞同谁的意见,说明理由。 (教师出示图片,图片信息为:张宇要求乘飞机去,爸爸想乘火车)
生1 我赞同张宇的意见,乘飞机速度快,而且杭州到拉萨乘飞机比较方便。
生2 我觉得爸爸的意见好,乘火车虽然速度慢,但价格便宜,而且可以看到沿途的风景。
……
师 如果乘火车去,那让我们一起规划一下路线吧。说说你规划的时候要用到哪些地图,如何才能规划出一条合理的路线?
生1 我用到了《中国铁路交通图》,我们规划的路线是先沿沪杭线到上海,然后沿京沪线到徐州,再沿陇海兰新线到西宁,最后沿青藏线到拉萨。
生2 我们规划的路线是先沿浙赣线到南昌,然后沿京广线到郑州,再沿陇海线到西宁,最后沿青藏线到拉萨。
……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旅游图,能选择和设计旅游路线。对此,我们可以做到内容开放,教材上设计的是去厦门,但教师让学生设计的却是去他们更感兴趣、更远的拉萨,且通过设计杭州到拉萨的路线,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中国的铁路线,学会使用交通图。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规划从当地去杭州的旅程,因为杭州对于浙江的学生来说更为熟悉,所以上课时可用杭州市的旅游图,让学生思考规划一下,怎样安排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浏览尽可能多的景点。我们还可以在形式上更开放一些,可以事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扮演旅游团成员和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角色,扮演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学生要提出一个旅游方案,并把旅游路线标到图上,让扮演旅游团成员的学生来评判和选择。
(二)策略二:加强启发诱导,设计具有整体性、多维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综合探究活动”绝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参与的兴趣。为此,加强启发诱导,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多维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是教师应特别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有的课堂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发言积极,而有的课堂上学生学得非常机械,死气沉沉?这都和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关,特别是与作为启迪学生思维载体的问题有很大的关联性。
如有一教师在上《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课时,先拿出地球仪,然后指着地球仪问学生:“这是什么?这上面蓝色的表示什么?其他颜色表示的是什么?这一道道横着的线是什么线?这条最长的线又是什么线?纬线和赤道是什么关系?与纬线相垂直的线是什么?这些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一连串填空式的问题,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而另一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先拿出了几个地球仪,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再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表格(如表2)。话音刚落,学生马上行动,自觉分组并观察起来,还边观察边思考边填表。
表2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没有问题的探究学习是不可想象的。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第一个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细碎、粗浅,不具有探究价值。第二个教师这种整体出示问题的方法,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生的学习就更显得有探究性了。
(三)策略三:认真解读和研究,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探究逻辑,提高探究实效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时,一定要先了解课标要求,领会编者的意图,知道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的用意。不然,探究就会失去方向,变成盲目的摸索,最终使综合探究活动变成无目的的胡乱活动。
案例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教学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非”,你对南非知道多少?
生1 是一个非洲国家,是金砖国家之一。
生2 它位于非洲南部,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
生3 ……
师 很好,谁来具体描述一下南非的地理位置?
生1 它位于非洲南部,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邻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国。
生2 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抱,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师 我们再来看它的自然环境。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
南非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经济开放程度较高。
……
师 下面我们通过练习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了解有关南非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认识区域的方法,知道如何来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课本以南非为例,不是仅仅要求掌握有关南非的一些地理知识,而是要通过探究掌握描述区域的一般方法。而从上述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和掌握南非的地理知识上,尤其是最后的练习,明显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这显然背离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如此设计综合探究课,在日常教学中是很普遍的,亟待改进。
我们都知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应该确定好研究的方向,特别是要把握好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其实,探究学习的过程就像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在探究活动中,首先应该明确探究什么、从哪里开始探究。下面笔者仍然以《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的教学为例,来阐述什么是真正的综合探究课。
案例四:《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教学
师 地图和地球仪是我们认识区域的基本工具,各种图片和图表为我们解读区域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当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区域时,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通过哪些必要的途径来认识它呢?这节课就以南非为例,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这种探究的过程吧。 (学生分小组围坐,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
师 请每个同学自主阅读课文,概括认识一个区域的基本步骤。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做好批注)
生1 第一步是确定一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第二步是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第三步是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最后感受区域的发展。
师 概括得很好!下面我们就分成四大组,对每一个步骤分别进行深入探究。第一组探究:确定一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有哪几种方法?一般应从哪几方面描述?第二组探究: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方法有哪些?第三组探究:区域的人文特色一般应从哪几方面探究?有哪些方法?第四组探究:感受区域的发展一般应从哪几方面去考察?有哪些方法?
(学生分组探究,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概括认识区域的方法,并板书)
(四)策略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课堂,充分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设置综合探究活动课的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才可能进行对话,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案例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
师 (出示三则材料,见表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后来停止了?注意材料一、二中的关键词,想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表3
生 目的是做和平使者、宣扬国力。
师 这样做有没有经济利益?有没有持续远航的动力?
生 没有。
师 再看看材料三,从中看出清朝统治者有没有开放的世界意识?
生 没有
……
在教学的开始,教师问:“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后来停止了?”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材料给的信息也很明确,接下来只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即可,比如:从远航的目的来看,只是为了宣扬国力,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因而没有持续远航的动力;从统治者的角度看,当时的清王朝统治集团没有开放的世界意识,没有进取的精神;从当时的经济特点来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遗憾的是,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迫不及待地进行引导,使本来很有探究性、很开放的问题,变成没有探究价值的填空题或是非判断题了。
三、评述与建议
我们知道,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综合探究教学应该很好地体现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要以开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要加强启发诱导,通过具有整体性、多维性的问题设计,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逻辑来提高学生探究的实效;要充分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当然,综合探究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综合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体会研究的艰辛和快乐,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建构基础性知识,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高中段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三维目标。同时,教师要加强对综合探究教学的研究,提出操作性强的基本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充满“探究”“活动”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