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大都构建了比较全面的评教体系,随着评价模式的常态化,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发挥以评促教的目的。不断发掘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是学校深化改革永不停息的主题。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学质量关注程度的提升,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且观点各异;关注的焦点是微观教学质量层面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这是关系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高职高专类院校大多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也形成了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队伍,使整个评价环节在各个院校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负责监测全校教学质量,主要工作包括构建科学、合理、长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监控,并处理监控中反馈的信息。部分院校还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负责对一线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工作是采集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时信息、研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由院校领导、督导、教师、学生构成。领导与督导对教学质量有更全面的认知,能够从课堂环节中准确地掌握教学质量,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教师参与到教学评价中,相互之间进行听课、评课,有利于教学研讨的开展,这样的教学观摩更有助于青年教师学习成长。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知识的获取者,可用角度评价来评判教师的授课质量,这是以评促教的关键所在,因此,组建一支学生信息采集队伍,建立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的机制,提供建议渠道及师生教学交流平台是学生评教顺利开展的保障。
随着评价模式的常态化,教师、学生都疲于这种固化的形式,使各种评教环节逐渐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对评教产生怀疑,争论的焦点在于评教的互动作用是否得以体现,学生是否有能力进行评教,或者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是否合理,等等。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问题分析
1.各类评价独立存在,缺乏综合全面分析
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包含了领导、督导、同行、学生评教多个维度,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监控。院校每学期都收集了大量关于课堂教学的各类评价,这些评价由不同的主管部门保存,但各自处理、反馈评价信息,缺乏对同一对象多维度评价信息的整合,不能达到综合全面分析的目的。
不同的评价者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评价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教师可能自身学术修为较高但不善于讲课,部分年轻教师虽教龄尚浅却深受学生喜爱。专业教师听课把重点放在授课教师所讲的知识结构及对时间的安排控制上,而学生更看重教师的亲和力,及自身可获取的知识。因此,只有将不同维度的信息综合起来,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真实课堂教学水平,才能更真实地体现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评教“两难”问题
学生评教“两难”问题,即学生参评难,教师面对差评难。教师为获高分而迎合学生,教而不严,给学生较高的分数,辱没教师尊严;学生抱着不愿得罪人的心态,给任课教师打高分。种种原因使学生评教评分的客观性不能得到保证,评教结果信用度降低,从学生角度评价一位教师的授课质量将有失偏颇。
3.缺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学评价大多体现了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缺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每年学校完成的各类年度报告中,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都是描述的关键内容,然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不可忽视学生在校的成长状况,所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关注对学生各阶段情况的评价也是极其必要的。
4.信息沟通滞后,反馈不及时
目前,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采用比较原始的纸质和单机版电子表格采集汇总的方式,由于收集整理周期长致使信息沟通滞后,教师反馈信息也不及时,没有达到原设想的以评促教的目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师生对过程性评价丧失信心,使评价流于形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三、解决教学质量评价中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
1.落实全面评教,综合评价结果
高职院校大多都构建了比较全面评教体系,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院校对课堂教学质量侧重的角度有所不同,可能重视某个或几个维度而忽视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维度。然而为了得到综合的评价结果,各维度的评价信息都是不可缺失的。
在评教的各种维度中同行评教最容易被忽视,落实同行评教其实是件“双赢”的事。由于评教者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确定被评教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哪些环节做得好,并为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建议,被评价者可以据此获得非常有价值的反馈;同时,作为评教一方还可以从被评价同事的教学中收获新的教学思路和视角。总之,无论是评教者还是被评价者,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
除了同行之间的评教,在评教中还应体现教师对自己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主体之一,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自我评价,通过这种自我管理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自评可以促进教师根据评价指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总结工作,认清自己在教师中的位置,找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差距,实现自身能力的成长。
课堂教学评价包含多个维度,在分析课堂教学质量時,将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与学生评教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以达到全面了解教学情况的目的。为了使教学质量评价综合后的结果更加直观,可以将各个维度的量化评价结果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各维度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比例并不一定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学校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教育理念可自行调节。
2.使课堂教学主体重新认识评教
学生评教有两大主体,一是参与评教的学生,二是接受评教的教师,评教“两难”问题的解决必须使两大主体重新认识评教。在课堂教学评教中可采用过程性评价,通过不太正式但有连续性的评教方式,侧重于了解教学具体方面的信息,用以帮助任课教师通过阅读、分析评教结果提高其教学质量。为了充分发挥评教的作用,评价的结果应仅供被评教师个人使用,不能被公众查阅,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自由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用担心尝试失败后而受到负面的评价。重新认识学生评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能解开教师面对评价的心结,也有助于解决学生评教的后顾之忧,利于课堂外的交流互动,从而达到以评促教的良性循环。
3.将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纳入质量评价
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应是双向的,教学环节不仅需要关注教师所授课程的质量,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接收及成长。因此,教学环节的评价应既包含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应包含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职院校作为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学生的成长备受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是对成绩的衡量,还应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方面去评价教学使学生收获能力的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长状况,最终得出对学生的培养是否达到最初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助于监控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同时也能给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反馈实际教学情况的信息。
4.改变信息采集方式
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决定了信息是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滞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无法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及时的改进。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利用手机平台开发课堂评教软件有助于对课堂教学质量实时采集评价信息,实现师生关于教学质量的交流互动,更能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网络智能化的信息采集方式,便捷地采集并快速反馈信息,使信息交流畅通,才能真正达到以评促学、开拓师生交流平台的目的。
四、结语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面对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重大调整的考试招生制度,高校面临严峻的生源考验。教学质量将成为学校招生的生存之本,为了适应高考改革的发展,学校在教学质量提升上必然做出更多努力,不断发掘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不断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这是学校深化改革永不停息的主题。
基金项目: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CQEPC1 5303)。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学质量关注程度的提升,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且观点各异;关注的焦点是微观教学质量层面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这是关系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高职高专类院校大多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也形成了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队伍,使整个评价环节在各个院校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负责监测全校教学质量,主要工作包括构建科学、合理、长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监控,并处理监控中反馈的信息。部分院校还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负责对一线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工作是采集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时信息、研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由院校领导、督导、教师、学生构成。领导与督导对教学质量有更全面的认知,能够从课堂环节中准确地掌握教学质量,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教师参与到教学评价中,相互之间进行听课、评课,有利于教学研讨的开展,这样的教学观摩更有助于青年教师学习成长。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知识的获取者,可用角度评价来评判教师的授课质量,这是以评促教的关键所在,因此,组建一支学生信息采集队伍,建立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的机制,提供建议渠道及师生教学交流平台是学生评教顺利开展的保障。
随着评价模式的常态化,教师、学生都疲于这种固化的形式,使各种评教环节逐渐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对评教产生怀疑,争论的焦点在于评教的互动作用是否得以体现,学生是否有能力进行评教,或者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是否合理,等等。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问题分析
1.各类评价独立存在,缺乏综合全面分析
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包含了领导、督导、同行、学生评教多个维度,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监控。院校每学期都收集了大量关于课堂教学的各类评价,这些评价由不同的主管部门保存,但各自处理、反馈评价信息,缺乏对同一对象多维度评价信息的整合,不能达到综合全面分析的目的。
不同的评价者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评价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教师可能自身学术修为较高但不善于讲课,部分年轻教师虽教龄尚浅却深受学生喜爱。专业教师听课把重点放在授课教师所讲的知识结构及对时间的安排控制上,而学生更看重教师的亲和力,及自身可获取的知识。因此,只有将不同维度的信息综合起来,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真实课堂教学水平,才能更真实地体现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评教“两难”问题
学生评教“两难”问题,即学生参评难,教师面对差评难。教师为获高分而迎合学生,教而不严,给学生较高的分数,辱没教师尊严;学生抱着不愿得罪人的心态,给任课教师打高分。种种原因使学生评教评分的客观性不能得到保证,评教结果信用度降低,从学生角度评价一位教师的授课质量将有失偏颇。
3.缺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学评价大多体现了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缺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每年学校完成的各类年度报告中,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都是描述的关键内容,然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不可忽视学生在校的成长状况,所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关注对学生各阶段情况的评价也是极其必要的。
4.信息沟通滞后,反馈不及时
目前,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采用比较原始的纸质和单机版电子表格采集汇总的方式,由于收集整理周期长致使信息沟通滞后,教师反馈信息也不及时,没有达到原设想的以评促教的目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师生对过程性评价丧失信心,使评价流于形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三、解决教学质量评价中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
1.落实全面评教,综合评价结果
高职院校大多都构建了比较全面评教体系,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院校对课堂教学质量侧重的角度有所不同,可能重视某个或几个维度而忽视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维度。然而为了得到综合的评价结果,各维度的评价信息都是不可缺失的。
在评教的各种维度中同行评教最容易被忽视,落实同行评教其实是件“双赢”的事。由于评教者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确定被评教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哪些环节做得好,并为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建议,被评价者可以据此获得非常有价值的反馈;同时,作为评教一方还可以从被评价同事的教学中收获新的教学思路和视角。总之,无论是评教者还是被评价者,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
除了同行之间的评教,在评教中还应体现教师对自己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主体之一,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自我评价,通过这种自我管理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自评可以促进教师根据评价指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总结工作,认清自己在教师中的位置,找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差距,实现自身能力的成长。
课堂教学评价包含多个维度,在分析课堂教学质量時,将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与学生评教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以达到全面了解教学情况的目的。为了使教学质量评价综合后的结果更加直观,可以将各个维度的量化评价结果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各维度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比例并不一定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学校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教育理念可自行调节。
2.使课堂教学主体重新认识评教
学生评教有两大主体,一是参与评教的学生,二是接受评教的教师,评教“两难”问题的解决必须使两大主体重新认识评教。在课堂教学评教中可采用过程性评价,通过不太正式但有连续性的评教方式,侧重于了解教学具体方面的信息,用以帮助任课教师通过阅读、分析评教结果提高其教学质量。为了充分发挥评教的作用,评价的结果应仅供被评教师个人使用,不能被公众查阅,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自由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用担心尝试失败后而受到负面的评价。重新认识学生评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能解开教师面对评价的心结,也有助于解决学生评教的后顾之忧,利于课堂外的交流互动,从而达到以评促教的良性循环。
3.将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纳入质量评价
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应是双向的,教学环节不仅需要关注教师所授课程的质量,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接收及成长。因此,教学环节的评价应既包含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应包含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职院校作为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学生的成长备受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是对成绩的衡量,还应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方面去评价教学使学生收获能力的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长状况,最终得出对学生的培养是否达到最初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助于监控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同时也能给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反馈实际教学情况的信息。
4.改变信息采集方式
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决定了信息是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滞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无法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及时的改进。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利用手机平台开发课堂评教软件有助于对课堂教学质量实时采集评价信息,实现师生关于教学质量的交流互动,更能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网络智能化的信息采集方式,便捷地采集并快速反馈信息,使信息交流畅通,才能真正达到以评促学、开拓师生交流平台的目的。
四、结语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面对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重大调整的考试招生制度,高校面临严峻的生源考验。教学质量将成为学校招生的生存之本,为了适应高考改革的发展,学校在教学质量提升上必然做出更多努力,不断发掘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不断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这是学校深化改革永不停息的主题。
基金项目: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CQEPC1 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