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明确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A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对城市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模糊数学 资源与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资源利用的集约程度直接关系着经济能否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
协调发展是一个内涵明确而外延不明确的模糊概念,因此,可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概念对其进行描述,隶属度变化规律可以通过隶属度函数来反映,建立协调度函数。
(一)静态协调度测度模型
■(1)
(1)式中Us为静态协调度:x为实际值(或观察值);x'为协调值,可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求得;s2为x的方差。描述两子系统之间的静态协调度可按如下计算公式:
■(2)
(二)动态协调度测度模型
动态协调度Cd(t)反映的是两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程度,公式为:
■
(3)
其中,Cs(t-T+1), Cs(t-T+2),…,Cs(t-1),Cs(t)为系统在(t-T)-t这一时段中各个时刻的静态协调度。
(三)协调度评价标准
依据相关文献,将协调度评价标准划分为四级:Cs(x,y)<0.5,极不协调;0.5≤Cs(x,y)<0.8,不协调;0.8≤Cs(x,y)<0.9,勉强协调;0.9≤Cs(x,y)<1,协调发展。
二、资源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一)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资源的支撑条件和转换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资源利用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标准之一,资源的支撑条件与其占有量紧密相关,资源的转换效率与其重复利用率、利用效率、能耗相关;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总体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相关。本文共选取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建立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收集评价区域各指标的原始资料;为消除原始指标之间单位、量纲的不同,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其公式为:
■(4)
(4)式中:Y(i,j)为研究区各指标标准化指标值;X(i,j)为研究区各类指标原始数据;X(j)为研究区指标平均值;S(j)为研究区各类指标的标准差。
(三)主成分分析方法推算资源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
以A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收集A市1985—2010年指标的原始数据,利用公式(4)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数理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A市资源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A市资源与经济系统从1985—2010年,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2001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高于经济子系统;2002年后,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超越资源子系统。
三、资源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分析
(一)静态协调度结果分析
利用公式(1)、(2),推算出资源与经济系统静态协调度。从图1可以看出,A市资源与经济静态协调度波动较大,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985—1986年由勉强协调变为协调发展;1987—1992年由初级协调变为不协调;1993—1994年,由不协调变为协调发展;1995—1997年由协调发展变为勉强协调;1998—2007年,发展相对比较平稳,均为协调发展;2008—2010年由不协调发展变为极不协调。资源与经济子系统静态协调度平均值为0.8708,其平均值处于勉强协调的区间。极不协调的年份(2010)占3.8%,不协调的年份(1992、1993、2008、2009)占总年份的15.4%,勉强协调的年份(1985、1997)占7.7%。
(二)动态协调度结果分析
在静态协调度的基础上,利用公式(3)推算出资源与经济系统的动态协调度。从图2可以看出,A市资源与经济系统动态协调度平均值为0.9074,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动态协调度比静态协调度变化较平缓,波动较小,并且具有滞后效应。勉强协调的年份占总年份的30.77%。1985年作为基准年,1993年动态协调度最低,说明1993年资源与经济协调性最差;2010年动态协调度较低,说明资源与经济协调性较差。
四、对A市相应的建议
(一)应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为代价,资源的支撑条件和转换效率较低,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该市必须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鼓励低消耗、轻污染、科技含量高而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的发展。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
当前,A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加强有效的宏观调控,开展资源承载力方面的研究课题;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构建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约资源和环保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以推广应用。
(三)建立资源供求价格市场体系,适度提高资源的价格
为解决外部不经济性,必须进行外部性内部化,建立资源市场的供求价格市场体系,适度提高资源的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形成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性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促进企业降低成本,不断改进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增强竞争力。
(四)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合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A市必须对国民经济实行动态监测与宏观调控,合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参考文献:
①贾晓丹.西安、宝鸡人口城市化与PREE协调发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2007
②任建兰编.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
③钟水映,简新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④张相枢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⑤曾嵘等.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12):1—6
⑥姜学民,周升起等著.均衡与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⑦A市统计局编.A市统计年鉴(1985—2011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⑧陈秉钊编.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⑨陈焕珍. 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2003.
⑩闫利. 兰西地区城镇发展与PREE整体演化的动态预测模型.西北大学硕士生论文,2010
■胡国良,朱晓.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J].生态经济,2009,(6):67—70
■薛冰,陈兴鹏.青海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耦合演变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1)
■高建华,等.河南省PRED系统分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6,(6):104—107
■李时,余冬平.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4,23(1):73—75
■赵建国. 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5):59—62
(陈焕珍,1974年生,山东莱芜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模糊数学 资源与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资源利用的集约程度直接关系着经济能否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
协调发展是一个内涵明确而外延不明确的模糊概念,因此,可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概念对其进行描述,隶属度变化规律可以通过隶属度函数来反映,建立协调度函数。
(一)静态协调度测度模型
■(1)
(1)式中Us为静态协调度:x为实际值(或观察值);x'为协调值,可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求得;s2为x的方差。描述两子系统之间的静态协调度可按如下计算公式:
■(2)
(二)动态协调度测度模型
动态协调度Cd(t)反映的是两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程度,公式为:
■
(3)
其中,Cs(t-T+1), Cs(t-T+2),…,Cs(t-1),Cs(t)为系统在(t-T)-t这一时段中各个时刻的静态协调度。
(三)协调度评价标准
依据相关文献,将协调度评价标准划分为四级:Cs(x,y)<0.5,极不协调;0.5≤Cs(x,y)<0.8,不协调;0.8≤Cs(x,y)<0.9,勉强协调;0.9≤Cs(x,y)<1,协调发展。
二、资源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一)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资源的支撑条件和转换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资源利用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标准之一,资源的支撑条件与其占有量紧密相关,资源的转换效率与其重复利用率、利用效率、能耗相关;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总体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相关。本文共选取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建立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收集评价区域各指标的原始资料;为消除原始指标之间单位、量纲的不同,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其公式为:
■(4)
(4)式中:Y(i,j)为研究区各指标标准化指标值;X(i,j)为研究区各类指标原始数据;X(j)为研究区指标平均值;S(j)为研究区各类指标的标准差。
(三)主成分分析方法推算资源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
以A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收集A市1985—2010年指标的原始数据,利用公式(4)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数理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A市资源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A市资源与经济系统从1985—2010年,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2001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高于经济子系统;2002年后,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超越资源子系统。
三、资源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分析
(一)静态协调度结果分析
利用公式(1)、(2),推算出资源与经济系统静态协调度。从图1可以看出,A市资源与经济静态协调度波动较大,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985—1986年由勉强协调变为协调发展;1987—1992年由初级协调变为不协调;1993—1994年,由不协调变为协调发展;1995—1997年由协调发展变为勉强协调;1998—2007年,发展相对比较平稳,均为协调发展;2008—2010年由不协调发展变为极不协调。资源与经济子系统静态协调度平均值为0.8708,其平均值处于勉强协调的区间。极不协调的年份(2010)占3.8%,不协调的年份(1992、1993、2008、2009)占总年份的15.4%,勉强协调的年份(1985、1997)占7.7%。
(二)动态协调度结果分析
在静态协调度的基础上,利用公式(3)推算出资源与经济系统的动态协调度。从图2可以看出,A市资源与经济系统动态协调度平均值为0.9074,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动态协调度比静态协调度变化较平缓,波动较小,并且具有滞后效应。勉强协调的年份占总年份的30.77%。1985年作为基准年,1993年动态协调度最低,说明1993年资源与经济协调性最差;2010年动态协调度较低,说明资源与经济协调性较差。
四、对A市相应的建议
(一)应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为代价,资源的支撑条件和转换效率较低,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该市必须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鼓励低消耗、轻污染、科技含量高而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的发展。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
当前,A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加强有效的宏观调控,开展资源承载力方面的研究课题;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构建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约资源和环保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以推广应用。
(三)建立资源供求价格市场体系,适度提高资源的价格
为解决外部不经济性,必须进行外部性内部化,建立资源市场的供求价格市场体系,适度提高资源的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形成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性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促进企业降低成本,不断改进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增强竞争力。
(四)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合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A市必须对国民经济实行动态监测与宏观调控,合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参考文献:
①贾晓丹.西安、宝鸡人口城市化与PREE协调发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2007
②任建兰编.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
③钟水映,简新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④张相枢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⑤曾嵘等.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12):1—6
⑥姜学民,周升起等著.均衡与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⑦A市统计局编.A市统计年鉴(1985—2011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⑧陈秉钊编.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⑨陈焕珍. 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2003.
⑩闫利. 兰西地区城镇发展与PREE整体演化的动态预测模型.西北大学硕士生论文,2010
■胡国良,朱晓.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J].生态经济,2009,(6):67—70
■薛冰,陈兴鹏.青海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耦合演变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1)
■高建华,等.河南省PRED系统分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6,(6):104—107
■李时,余冬平.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4,23(1):73—75
■赵建国. 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5):59—62
(陈焕珍,1974年生,山东莱芜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