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大词典》对“杀人如麻”释为:形容杀人极多。《中国成语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杀人如麻”条:形容杀死的人多得像乱麻一样数不清,也用以形容杀人成性,任意屠宰生灵。朱祖延先生主编的《汉语成语辞海》释“杀人如麻”条: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多得难以数清,形容杀人极多,多用于贬义。
从这些辞书的解释看,“杀人如麻”是用“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来形容杀人极多,用一种比喻的结果来表示动作,即死者如麻是杀人如麻的结果,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从古籍文献来看,“杀人如麻”正是从“死者如麻”演变而来的。“杀人如麻”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李白的《蜀道难》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而“死者如麻”这类表结果的词或句子则出现得很早。《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死人如乱麻”与“死者如麻”是同样的意思。《汉书·天文志》:“后秦遂以兵内兼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与《史记·天官书》的内容相吻合。从以上查到的例子看,在汉代,至少在西汉“死人如乱麻”已出现。
汉代之后,“死人如乱麻”出现得更频繁。《南齐书·列传第三十》:“赞曰:王居北牧,子未克家。终成干纪,覆此冑华。张垒穷守,死如乱麻。为悟既晚,辩见方赊。”此句也是用“死者如麻”形容战争中死人之多。《魏书·地形志上》:“崤潼以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如乱麻。于是生民耗减,且将大半。”“死如乱麻”与“生民耗减,且将大半”相印证,可知死人之多。《梁书·张弘策》:“明年都邑有乱,死人过于乱麻,齐之历数,自茲亡矣。”“死人过于乱麻”与“死人如乱麻”同义。《晋书·姚兴上》:“戌亥之岁,当有孤寇起于西北,宜慎其锋。起兵如流沙,死者如乱麻,戎马悠悠会陇头,鲜卑、乌丸居不安,国朝疲于奔命矣。”《南史·张弘策》:“而江甚隘,刘又暗弱,都下当大乱,死人如乱麻。”《北史·隋本纪下第十二》:“流血成川泽,死人如乱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
其中《晋书》、《梁书》、《南史》、《北史》均为唐人所作,而“杀人如麻”这一词语在唐之前一直没有出现,前面已说过最早出现“杀人如麻”是在唐代。可见在唐代出现了“杀人如麻”与“死人如麻”之类并存的局面。而“杀人如麻”是不可能突然出现的,一定有其来源,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杀人如麻”是从“死人如乱麻”“死者如麻”“死如乱麻”等变化而来的。
那么,“死者如麻”最早出现是什么时候呢?《汉语大词典》列举的最早例子是李白诗中的例子,《中国成语大词典》举出的最早例子是《汉书·天官书》中的例子,《汉语成语辞海》列举的例子时代较前两者要早,是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的例子。笔者认为“死者如麻”最早的语源出现在战国时期。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句话:“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杀人如麻”“死者如麻”的最早来源。但对这句话的解释历来一直存在分歧。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死的人积满了山泽好像干枯的草芥一般。王夫之《庄子解》:此言量计一国之死者,若聚而成薮泽之草苇。欧阳景贤、欧阳超《庄子释译》:以国家的名义而死去的人,像干枯的草把子一样填满了山泽。《庄子释译》中引用的《浅注》释为:死的人以区邑计算,田泽龟裂成了焦土一片。诸家释义,到底哪种是正确合理的呢?我认为这几种解释都不合理。
具体来看“死者以国”出现的上下文: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从文中看出,卫君独断专横,不恤人民的生命,“死者以国”承上文的“轻用民死”,轻用民死导致全国到处都是死人。“量乎泽”中的“泽”即“山泽”之义,那么“量”当训为何义呢?《荀子·富国》:“然后百疏以泽量,然后六畜禽兽一而剸车……”杨倞注:“以泽量,言满泽也。”此处“量”训为“满”之义,与“一而剸车”训“一兽满一车”相应。再者,《吕氏春秋·期贤》:“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而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矣。”高诱注:“量,犹满也。”这里的“死者量于泽”与“死者以国量乎泽”如出一辙,都云死的人布满了山泽,所以“量乎泽”中的“量”当训为“满”。
再看“若蕉”,“若”很好理解,显然是“像”“如”之义。“蕉”字,《庄子》的大多数注本均释为“干枯的草芥、草苇、草把子”等等,还有的释为“焦土”。这些解释都是不合理的。许慎《说文解字·草部》:“蕉,生枲也。”《说文解字·朩部》:“枲,麻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蕉”下云:“枲,生麻也。生麻谓未沤治者。今俗以此为芭蕉字。楚金引《吴都赋》:‘蕉葛竹越。’按《本草图经》云:‘闽人灰理芭蕉皮令锡滑,缉以为布’。”从许慎及段玉裁的解释可知“蕉”的本义是“生麻”。
经过以上分析,“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就是全国到处都是死人,死的人布满了山泽,像乱麻一样,即“死者如麻”。由此,《庄子·人间世》中“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是“死者如麻”“死人如麻”等的语源,而“杀人如麻”又是从“死者如麻”等来,所以“杀人如麻”的最早来源应是战国时期《庄子·人间世》中的“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通讯地址:430062 湖北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从这些辞书的解释看,“杀人如麻”是用“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来形容杀人极多,用一种比喻的结果来表示动作,即死者如麻是杀人如麻的结果,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从古籍文献来看,“杀人如麻”正是从“死者如麻”演变而来的。“杀人如麻”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李白的《蜀道难》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而“死者如麻”这类表结果的词或句子则出现得很早。《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死人如乱麻”与“死者如麻”是同样的意思。《汉书·天文志》:“后秦遂以兵内兼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与《史记·天官书》的内容相吻合。从以上查到的例子看,在汉代,至少在西汉“死人如乱麻”已出现。
汉代之后,“死人如乱麻”出现得更频繁。《南齐书·列传第三十》:“赞曰:王居北牧,子未克家。终成干纪,覆此冑华。张垒穷守,死如乱麻。为悟既晚,辩见方赊。”此句也是用“死者如麻”形容战争中死人之多。《魏书·地形志上》:“崤潼以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如乱麻。于是生民耗减,且将大半。”“死如乱麻”与“生民耗减,且将大半”相印证,可知死人之多。《梁书·张弘策》:“明年都邑有乱,死人过于乱麻,齐之历数,自茲亡矣。”“死人过于乱麻”与“死人如乱麻”同义。《晋书·姚兴上》:“戌亥之岁,当有孤寇起于西北,宜慎其锋。起兵如流沙,死者如乱麻,戎马悠悠会陇头,鲜卑、乌丸居不安,国朝疲于奔命矣。”《南史·张弘策》:“而江甚隘,刘又暗弱,都下当大乱,死人如乱麻。”《北史·隋本纪下第十二》:“流血成川泽,死人如乱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
其中《晋书》、《梁书》、《南史》、《北史》均为唐人所作,而“杀人如麻”这一词语在唐之前一直没有出现,前面已说过最早出现“杀人如麻”是在唐代。可见在唐代出现了“杀人如麻”与“死人如麻”之类并存的局面。而“杀人如麻”是不可能突然出现的,一定有其来源,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杀人如麻”是从“死人如乱麻”“死者如麻”“死如乱麻”等变化而来的。
那么,“死者如麻”最早出现是什么时候呢?《汉语大词典》列举的最早例子是李白诗中的例子,《中国成语大词典》举出的最早例子是《汉书·天官书》中的例子,《汉语成语辞海》列举的例子时代较前两者要早,是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的例子。笔者认为“死者如麻”最早的语源出现在战国时期。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句话:“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杀人如麻”“死者如麻”的最早来源。但对这句话的解释历来一直存在分歧。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死的人积满了山泽好像干枯的草芥一般。王夫之《庄子解》:此言量计一国之死者,若聚而成薮泽之草苇。欧阳景贤、欧阳超《庄子释译》:以国家的名义而死去的人,像干枯的草把子一样填满了山泽。《庄子释译》中引用的《浅注》释为:死的人以区邑计算,田泽龟裂成了焦土一片。诸家释义,到底哪种是正确合理的呢?我认为这几种解释都不合理。
具体来看“死者以国”出现的上下文: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从文中看出,卫君独断专横,不恤人民的生命,“死者以国”承上文的“轻用民死”,轻用民死导致全国到处都是死人。“量乎泽”中的“泽”即“山泽”之义,那么“量”当训为何义呢?《荀子·富国》:“然后百疏以泽量,然后六畜禽兽一而剸车……”杨倞注:“以泽量,言满泽也。”此处“量”训为“满”之义,与“一而剸车”训“一兽满一车”相应。再者,《吕氏春秋·期贤》:“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而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矣。”高诱注:“量,犹满也。”这里的“死者量于泽”与“死者以国量乎泽”如出一辙,都云死的人布满了山泽,所以“量乎泽”中的“量”当训为“满”。
再看“若蕉”,“若”很好理解,显然是“像”“如”之义。“蕉”字,《庄子》的大多数注本均释为“干枯的草芥、草苇、草把子”等等,还有的释为“焦土”。这些解释都是不合理的。许慎《说文解字·草部》:“蕉,生枲也。”《说文解字·朩部》:“枲,麻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蕉”下云:“枲,生麻也。生麻谓未沤治者。今俗以此为芭蕉字。楚金引《吴都赋》:‘蕉葛竹越。’按《本草图经》云:‘闽人灰理芭蕉皮令锡滑,缉以为布’。”从许慎及段玉裁的解释可知“蕉”的本义是“生麻”。
经过以上分析,“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就是全国到处都是死人,死的人布满了山泽,像乱麻一样,即“死者如麻”。由此,《庄子·人间世》中“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是“死者如麻”“死人如麻”等的语源,而“杀人如麻”又是从“死者如麻”等来,所以“杀人如麻”的最早来源应是战国时期《庄子·人间世》中的“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通讯地址:430062 湖北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字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