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梅丛富,江苏南通人,讲师,研究方向:模具设计,精密测量。
摘要:《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于实训环节,将理论教学分散至各个实训环节,各个实训环节产品的测量加强巩固公差的知识点,不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能学好这门课能满足机械类学生的就业岗位公差要求。
关键词:测量技术;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28-01
1.引言
《测量技术基础》是一门与《机械制图》同等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目前《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包括抽象的理论、概念和与实际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理解,企业反馈就业学生没学好这门课,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时从事机械设计、产品加工、产品检测等对公差意识太单薄。本门课程继续采用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学生的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公差意识,提高学生的检测技能水平,本校模具创新班以实训环节项目式教学开展这门课的教学工作。
2.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2.1理论知识目标。概念:掌握各种术语和概念,理解各术语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单个零件尺寸公差与零件成本的关系,零件极限尺寸与产品合格的关系;零件的配合公差与整体产品的成本关系,多个有配合关系零件的尺寸链与公差分析;零件形位度公差与机械加工工种及零件装夹的关系,零件形位公差与测量手段的关系、零件形位公差在模具中的体现,零件表面粗糙度与机械加工工艺的关系,零件表面粗糙度与机床参数的关系。
2.2技能操作目标。具体零件会使用合适的量具进行检测,熟练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百分表的使用,基本掌握光学影像仪、三坐标测量仪和立式光学计检测模具零件。
3.本课程教学方案的设置
本课程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符号多、涉及面、范围广,单纯老师讲十倍,不如学生遇到问题老师讲解一倍,学生记忆理解效果好。本校改革的教学方案将近百个概念、术语分散到两百多天的七个实训环节中。教师根据实训内容,提取零件加工检测中的公差理论和技能知识点,实训开始前老师讲解这些理论概念和术语,实训过程老师讲解零件的加工、检测及工艺保证产品合格,实训结束后老师再帮学生复习巩固本实训过程中公差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点。具体设置方案见表1。
将枯燥空洞的概念、术语分散至实际加工、检测过程中,学生不会一学就忘。在零件检测不合格怎样加工满足零件使用要求,零件检测合格但没法完成零件与零件装配怎么解决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差知识解决来解答。这种遇到问题,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同时还自己动手测量检测自己加工的零件是否合格,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和公差测量意识都得到相应提高。
4.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促进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手段,考核方式应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注重过程化,将考核分为技能和理论两部分,技能考核分散到各个实训项目中,理论考核分过程化和最终产品图的分析两模块。分值分布:最终产品图的分析X30%+实训工程中的产品尺寸保证X30%+实训项目中产品检测工具的正确使用X40%=最终成绩。
5.结束语
本校模具创新班将本门课程基于实训环节进行教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根据问题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他们能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最终整个班级本门课程掌握效果良好。
这种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再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推广至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对教师之间的团队意识要求高。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岳晓红.浅议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J].成才之路,2011年20期
[2]商丹丹.浅议高职课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张笑山.最大实体原则在加工产品几何公差测量的实际意义.金属加工,2014年20期
摘要:《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于实训环节,将理论教学分散至各个实训环节,各个实训环节产品的测量加强巩固公差的知识点,不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能学好这门课能满足机械类学生的就业岗位公差要求。
关键词:测量技术;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28-01
1.引言
《测量技术基础》是一门与《机械制图》同等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目前《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包括抽象的理论、概念和与实际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理解,企业反馈就业学生没学好这门课,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时从事机械设计、产品加工、产品检测等对公差意识太单薄。本门课程继续采用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学生的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公差意识,提高学生的检测技能水平,本校模具创新班以实训环节项目式教学开展这门课的教学工作。
2.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2.1理论知识目标。概念:掌握各种术语和概念,理解各术语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单个零件尺寸公差与零件成本的关系,零件极限尺寸与产品合格的关系;零件的配合公差与整体产品的成本关系,多个有配合关系零件的尺寸链与公差分析;零件形位度公差与机械加工工种及零件装夹的关系,零件形位公差与测量手段的关系、零件形位公差在模具中的体现,零件表面粗糙度与机械加工工艺的关系,零件表面粗糙度与机床参数的关系。
2.2技能操作目标。具体零件会使用合适的量具进行检测,熟练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百分表的使用,基本掌握光学影像仪、三坐标测量仪和立式光学计检测模具零件。
3.本课程教学方案的设置
本课程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符号多、涉及面、范围广,单纯老师讲十倍,不如学生遇到问题老师讲解一倍,学生记忆理解效果好。本校改革的教学方案将近百个概念、术语分散到两百多天的七个实训环节中。教师根据实训内容,提取零件加工检测中的公差理论和技能知识点,实训开始前老师讲解这些理论概念和术语,实训过程老师讲解零件的加工、检测及工艺保证产品合格,实训结束后老师再帮学生复习巩固本实训过程中公差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点。具体设置方案见表1。
将枯燥空洞的概念、术语分散至实际加工、检测过程中,学生不会一学就忘。在零件检测不合格怎样加工满足零件使用要求,零件检测合格但没法完成零件与零件装配怎么解决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差知识解决来解答。这种遇到问题,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同时还自己动手测量检测自己加工的零件是否合格,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和公差测量意识都得到相应提高。
4.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促进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手段,考核方式应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注重过程化,将考核分为技能和理论两部分,技能考核分散到各个实训项目中,理论考核分过程化和最终产品图的分析两模块。分值分布:最终产品图的分析X30%+实训工程中的产品尺寸保证X30%+实训项目中产品检测工具的正确使用X40%=最终成绩。
5.结束语
本校模具创新班将本门课程基于实训环节进行教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根据问题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他们能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最终整个班级本门课程掌握效果良好。
这种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再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推广至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对教师之间的团队意识要求高。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岳晓红.浅议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J].成才之路,2011年20期
[2]商丹丹.浅议高职课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张笑山.最大实体原则在加工产品几何公差测量的实际意义.金属加工,2014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