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使用的设备类型也是越来越多,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将会使得生产受到影响,所以就需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管理。本文主要就设备点检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设备;点检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设备的使用是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各种企业使用的设备呈现多样化,企业对于设备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加。设备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生产率,然而设备的长期运转将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由于企业对于设备的过度依赖,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将会大大折损其生产率,所以加强设备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是关键,而点检管理就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该问题。
一、点检管理的概述
1、设备点检管理的概念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是利用人的感官或仪表、工具,按照“五定”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1】。设备点检,完全改变了传统设备管理的业务结构,改变了设备传统性管理的业务层次和业务流程,创造了设备管理的新形式。它把与设备管理相关的各方分成操作、点检和维修三方,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通过对设备的检查和诊断,做到“防故障于未然”,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做到既正确又经济。
2、设备点检管理的分类
2.1专职点检。专职点检有定期点检和巡检,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负责对设备的关键部位和重要部位进行的点检、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编制点检计划,对检查结果和处置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分析故障成因,提出改善设备和维护管理的建议。通过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掌握润滑油的油质与油量、设备磨损、精度损耗等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保养计划,把被动的事后维修前移到事前进行改善性维修,实现改善和提高局部零件(部件)可靠性和维修性,从而达到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减少维修时间及费用的目的。
2.2日常点检。日常点检是由操作人员负责对设备一般部位进行的点检处理,以及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护记录。要求是:实行每班检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是当班全过程的工作,包括设备现场“5S”在内。日常点检一般不要求员工掌握很多的专业技能,另外考虑到生产的可行性,也不会要求员工花更多的时间去做检查工作,每班只需用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依靠表象和感官去检查设备的外在异常即可。例如,气管破损、仪表指示不准、漏油、漏水、精度不够、温度异常等。虽然他们不具备很多的专业知识,但和设备打交道的时间最多,对设备更为熟悉,稍有异常就能及时发现,可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3、实施设备点检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生产用设备越来越成为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如何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提高生产率,已成为企业管理层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设备在连续生产过程中,始终处在高负荷运转、高温、高湿、灰尘多、振动大等环境中,对使用状态、精度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避免停机待修和延长平均无故障时间,增加设备开动率,企业会从机、电、液、气等多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事实上,企业因忙于生产,设备管理多数仅局限于事后维修的层面上,这与精益生产的要求大相径庭。提高企业竞争力要求做到设备全过程管理,尤其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点检提高重视度,推行设备点检制度,配合有效维修,才可能实现充分利用已有资产的目标。比如火焰切割机,要求开机之前一定要检查气管的完好情况,一旦漏气,会引发意想不到的故障,压力不足时点火困难,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火灾。设备运行过程中也要全程监控,是否存在拖、拉、刮、扯等现象,以免气管非正常损坏;传动齿条齿轮处是否存有异物等。如果能够开展主动点检,及时发现问题和排除隐患,不仅可以避免故障发生,增加设备开动时间,也可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设备点检管理的实施
1、定人。必须确定点检项目的实施人员,设立兼职和专职的点检员,明确责任人。
2、定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对设备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针对性的实施点检。
3、定项目。明确检查内容,包含技术水准的匹配及其气仪表的配套。
4、定量。对劣化倾向的设备实行定量化测定,以便确定其最佳的维修计。
5、定周期。根据相关的技术数据及维修记录,对于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的部位、项目和内容均有预先设定的周期,再结合经验的积累,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点检周期。
6、定标准。确定维修标准,因为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别该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
7、定表格。为了监督和规范点检员的日常工作,指导点检员按照规定的计划来检查由主作业线设备到非主作业线设备,由维修难度高到一般设备的次序,必须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点检表格,并逐项填写,在点检表制作过程中,签字栏为两处:一处为点检人/操作者,另一处为监察人/维修人員;或一处为点检人/维修人员,另一处为监察人/设备管理员。操作者每天点检结束后,将发现问题填写到点检表上。维修人员每天在固定时间到现场察看,出现问题及时整改,如短期无法处理的问题向上级汇报安排其它时间处理。
8、定记录。通过设备在点检中的各类记录,包括点检实绩纪录与点检实绩分析两种【2】,对点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获取设备的相关数据,以便改进将来的工作,并从中得到技术改造的良策。
三、加强设备点检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制定符合实际的点检标准
点检标准是点检员对设备状态进行判别的依据,点检数据或现象要与点检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才能判断出有无故障隐患存在。在点检内容和方法确定以后,需制定出每台设备的每个点检项目及标准,包括定量的数据标准和定性的评判标准【3】。
2、建立与推行设备点检制相匹配的劳动组织形式
设备点检制是一种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车间和班组等三级劳动组织形式,将设备管理的三方分开,将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相结合,各自承担相应的工作,集中管理,突出全员理念,动态管理。
3、强化员工培训,规范设备管理员工作
设备点检制的核心是设备全员维修,为了体现这种“全员”的思想宗旨,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融技术培训和事故案例培训于一体,力争做到检修员工“一专多能”,改变固有的工作习惯,掌握设备结构、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以提高检修效率,进而降低设备故障率。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首先要坚持现场工作,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时刻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保证在用设备状态完好。其次坚持现场检查工作,贯彻执行设备考核奖罚制度处理设备事故。统计设备故障情况,并根据故障统计结果,分析编制所负责设备的检修保养计划。第三,负责设备技术、环保、节能、科技进步、更新改造工作等技术管理工作。第四,参与设备维修组对检修维护、事故抢修工作,并组织验收总结经验。第五,掌握备品备件的使用情况。以现场检查结果结合统计数据,按照设备管理体系要求对车间作出设备完好率的考核、评定工作。第六,收集设备可靠性定理数据,建立设备故障统计档案、故障类型分析档案,做到设备部件有效管理。
四、结束语
总之,设备点检管理对于设备故障检修有着重要作用,给企业的生产也产生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断实施设备点检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晶,梁工谦.装备日常维护精细化管理流程设计[J].机械制造,2010,05:39-43.
[2]白侠飞.论设备的点检管理[J].有色设备,2007,06:52-54.
[3]李葆文.推行TnPM的意义及应用成效[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07:8-9.
【关键词】 设备;点检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设备的使用是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各种企业使用的设备呈现多样化,企业对于设备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加。设备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生产率,然而设备的长期运转将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由于企业对于设备的过度依赖,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将会大大折损其生产率,所以加强设备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是关键,而点检管理就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该问题。
一、点检管理的概述
1、设备点检管理的概念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是利用人的感官或仪表、工具,按照“五定”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1】。设备点检,完全改变了传统设备管理的业务结构,改变了设备传统性管理的业务层次和业务流程,创造了设备管理的新形式。它把与设备管理相关的各方分成操作、点检和维修三方,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通过对设备的检查和诊断,做到“防故障于未然”,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做到既正确又经济。
2、设备点检管理的分类
2.1专职点检。专职点检有定期点检和巡检,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负责对设备的关键部位和重要部位进行的点检、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编制点检计划,对检查结果和处置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分析故障成因,提出改善设备和维护管理的建议。通过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掌握润滑油的油质与油量、设备磨损、精度损耗等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保养计划,把被动的事后维修前移到事前进行改善性维修,实现改善和提高局部零件(部件)可靠性和维修性,从而达到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减少维修时间及费用的目的。
2.2日常点检。日常点检是由操作人员负责对设备一般部位进行的点检处理,以及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护记录。要求是:实行每班检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是当班全过程的工作,包括设备现场“5S”在内。日常点检一般不要求员工掌握很多的专业技能,另外考虑到生产的可行性,也不会要求员工花更多的时间去做检查工作,每班只需用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依靠表象和感官去检查设备的外在异常即可。例如,气管破损、仪表指示不准、漏油、漏水、精度不够、温度异常等。虽然他们不具备很多的专业知识,但和设备打交道的时间最多,对设备更为熟悉,稍有异常就能及时发现,可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3、实施设备点检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生产用设备越来越成为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如何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提高生产率,已成为企业管理层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设备在连续生产过程中,始终处在高负荷运转、高温、高湿、灰尘多、振动大等环境中,对使用状态、精度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避免停机待修和延长平均无故障时间,增加设备开动率,企业会从机、电、液、气等多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事实上,企业因忙于生产,设备管理多数仅局限于事后维修的层面上,这与精益生产的要求大相径庭。提高企业竞争力要求做到设备全过程管理,尤其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点检提高重视度,推行设备点检制度,配合有效维修,才可能实现充分利用已有资产的目标。比如火焰切割机,要求开机之前一定要检查气管的完好情况,一旦漏气,会引发意想不到的故障,压力不足时点火困难,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火灾。设备运行过程中也要全程监控,是否存在拖、拉、刮、扯等现象,以免气管非正常损坏;传动齿条齿轮处是否存有异物等。如果能够开展主动点检,及时发现问题和排除隐患,不仅可以避免故障发生,增加设备开动时间,也可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设备点检管理的实施
1、定人。必须确定点检项目的实施人员,设立兼职和专职的点检员,明确责任人。
2、定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对设备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针对性的实施点检。
3、定项目。明确检查内容,包含技术水准的匹配及其气仪表的配套。
4、定量。对劣化倾向的设备实行定量化测定,以便确定其最佳的维修计。
5、定周期。根据相关的技术数据及维修记录,对于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的部位、项目和内容均有预先设定的周期,再结合经验的积累,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点检周期。
6、定标准。确定维修标准,因为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别该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
7、定表格。为了监督和规范点检员的日常工作,指导点检员按照规定的计划来检查由主作业线设备到非主作业线设备,由维修难度高到一般设备的次序,必须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点检表格,并逐项填写,在点检表制作过程中,签字栏为两处:一处为点检人/操作者,另一处为监察人/维修人員;或一处为点检人/维修人员,另一处为监察人/设备管理员。操作者每天点检结束后,将发现问题填写到点检表上。维修人员每天在固定时间到现场察看,出现问题及时整改,如短期无法处理的问题向上级汇报安排其它时间处理。
8、定记录。通过设备在点检中的各类记录,包括点检实绩纪录与点检实绩分析两种【2】,对点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获取设备的相关数据,以便改进将来的工作,并从中得到技术改造的良策。
三、加强设备点检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制定符合实际的点检标准
点检标准是点检员对设备状态进行判别的依据,点检数据或现象要与点检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才能判断出有无故障隐患存在。在点检内容和方法确定以后,需制定出每台设备的每个点检项目及标准,包括定量的数据标准和定性的评判标准【3】。
2、建立与推行设备点检制相匹配的劳动组织形式
设备点检制是一种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车间和班组等三级劳动组织形式,将设备管理的三方分开,将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相结合,各自承担相应的工作,集中管理,突出全员理念,动态管理。
3、强化员工培训,规范设备管理员工作
设备点检制的核心是设备全员维修,为了体现这种“全员”的思想宗旨,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融技术培训和事故案例培训于一体,力争做到检修员工“一专多能”,改变固有的工作习惯,掌握设备结构、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以提高检修效率,进而降低设备故障率。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首先要坚持现场工作,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时刻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保证在用设备状态完好。其次坚持现场检查工作,贯彻执行设备考核奖罚制度处理设备事故。统计设备故障情况,并根据故障统计结果,分析编制所负责设备的检修保养计划。第三,负责设备技术、环保、节能、科技进步、更新改造工作等技术管理工作。第四,参与设备维修组对检修维护、事故抢修工作,并组织验收总结经验。第五,掌握备品备件的使用情况。以现场检查结果结合统计数据,按照设备管理体系要求对车间作出设备完好率的考核、评定工作。第六,收集设备可靠性定理数据,建立设备故障统计档案、故障类型分析档案,做到设备部件有效管理。
四、结束语
总之,设备点检管理对于设备故障检修有着重要作用,给企业的生产也产生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断实施设备点检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晶,梁工谦.装备日常维护精细化管理流程设计[J].机械制造,2010,05:39-43.
[2]白侠飞.论设备的点检管理[J].有色设备,2007,06:52-54.
[3]李葆文.推行TnPM的意义及应用成效[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