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诞生于1927年初冬,原名为国立音乐院,蔡元培任院长,11月16日正式开班授课,27日补行开学典礼,遂定11月27日为校庆日。1956年11月定名上海音乐学院。
80载寒来暑往春生秋荣,桃李天下。自2007新年上海音乐学院启动院庆系列活动,经过层层铺垫节节升温,11月27日晚,上海大剧院座无虚席,一场盛大的庆典音乐会迎来了一个光耀史册的辉煌之夜。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教育部、文化部及上海市有关领导与周小燕、朱践耳、陆在易等老中青几代音乐家,满怀喜悦听赏汤沐海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与高曼华、黄英、王健、廖昌永、秦立巍、黄蒙拉、孙颍迪、宋思衡、沈洋等上音培养的世界乐坛“高精尖”人才,为母校华诞倾情奉献金声玉振华彩乐章。
引商刻羽春华秋实
庆典舞台,上海音乐学院桃李天下成果斐然的突出代表同台竞艺,所有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无不为国际国内获奖者。
开场与终场,该院委约美国的盛宗亮和北京的王西麟两位校友为院庆80周年创作。盛宗亮的《上海序曲》,“灵感来自两首著名的中国作品《将军令》和《紫竹调》”,两首作品的风格与色彩区别于雄健威武与清雅婉丽,作曲家采用了新古典主义的理念和技巧;王西麟的《第七交响曲:和毅庄诚》是一部有标题作品。该院王瑞博士有一番深刻解读:和毅庄诚,“在整体上形成了凝炼而高远的意涵,综合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和,音声相和;毅,持恒坚毅;庄,言行端庄;诚,守信忠诚。作曲家深有感悟:“这句沉甸甸的校训,贯注了上音人为之奋斗的精神力量”。
民乐系主任王建民的《枫桥夜泊——古筝与管弦乐队》,用昆曲、苏南民歌、丝竹等素材化合而成,全国多项大奖得主祁瑶挥手弹指间,一幅精致典雅浓淡相宜的江南水墨画卷跃然铺展。声乐系则由4位代表领衔:最“老”的高曼华享有旧金山、休士顿、夏威夷3家歌剧院签约艺术家荣誉,她用《我爱你中国》倾诉游子之情;最“小”的大四学生沈洋,2007年6月捧回英国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金奖,他以《大江东去》一展新秀风采;黄英和廖昌永,一个现签约美国哥伦比亚演出公司并成功登上大都会歌剧院舞台,她的《后宫诱逃》咏叹调莺啼婉转;一个签约美国华盛顿国家大剧院和密西根大剧院,并坚守上音声乐系主任岗位,《快给大忙人让路》正是他艺术生活的写照。王健,以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向师长汇报为学友垂范;秦立巍、黄蒙拉、孙颍迪合作贝多芬《C大调三重协奏曲》第三乐章让青春与艺术的光彩放大延伸;从上音附小一直读到本科的宋思衡,从国际钢琴比赛的参赛者、获奖者一步步走上了评委席。
上音不仅走出了傲视国际赛场和世界舞台的精英,而且还造就出何纪光与才旦、庸宗等一批“卓玛”,这样的乡土艺术家是上音最具说服力的教育硕果。
风雨历程流金岁月
从国立音乐院到上海音乐学院,这80年风雨历程对于中国的高等音乐专业教育有何等意义?
曾经的荣辱毁誉,曾经的起落沉浮,曾经的迁徙漂泊,曾经的沧桑变故,全部的记忆深深珍藏于几代“上音人”心中。著名学者钱仁康回述:“1937年发生‘八·一三’事变,日寇进攻上海,新校舍遭敌机轰炸,学校被迫迁至法租界徐家汇路和马思南路上课”。
早在1934年5月,俄国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来到该校举办音乐会,并首次有獎征集“中国风味”钢琴作品,该校学生贺绿汀以《牧童短笛》荣获头名大奖,后来他的一首《游击队歌》从太行山区传遍大江南北。这所学校走出了一大批投笔从戎献身革命、从书生到战士的音乐家。李德伦到延安后成为第一代红色指挥家,为我国交响音乐事业奋斗终生。黄自、应尚能谱写的《旗正飘飘》《吊吴淞》等歌曲声震抗战前线后方。
在中外交响音乐舞台历久弥新的3部中国作品中,两部出自上音师生之手。《梁祝》,前任副院长丁善德一手扶助其学生陈钢、何占豪创作;《红旗颂》让人们记住了吕其明这个名字。
万世仰止前景光明
上音80华诞系列活动贯穿全年,80余场大中小型音乐会异彩纷呈;蔡元培、萧友梅、贺绿汀及“谭抒真教授百岁诞辰”等纪念活动,交叉更叠,赛事、研讨及各个专业系科的教学成果、艺术实践展示处处亮点。12月间,庆祝周小燕教授90华诞歌剧《弄臣》专场、温德清“现代音乐演奏演唱教学”音乐会等好戏连台。
11月28日,校庆办专门组织“寻根”活动。通过江湾、漕河汀等旧校址故地重游,唤起新老校友对上音“前世今生”的深切感悟。其间,上音还同世界最著名的10余所音乐学院签下合作协议,并成为朱丽亚全球惟一合作者。
“引商刻羽八十载,春秋乐章谱天下”现任院长杨立青题辞。从最初仅有几个专业、二十几名学生,发展到现在小中大学、硕博研究生、国外留学生等完整教学体系,数十个专业门类。80年来,上音在国际国内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仅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院即有国际获奖超过610人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之首;在创作、表演及学术科研等许多专业领域,上音的人才和成就也起着难以取代的引领作用。
80载寒来暑往春生秋荣,桃李天下。自2007新年上海音乐学院启动院庆系列活动,经过层层铺垫节节升温,11月27日晚,上海大剧院座无虚席,一场盛大的庆典音乐会迎来了一个光耀史册的辉煌之夜。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教育部、文化部及上海市有关领导与周小燕、朱践耳、陆在易等老中青几代音乐家,满怀喜悦听赏汤沐海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与高曼华、黄英、王健、廖昌永、秦立巍、黄蒙拉、孙颍迪、宋思衡、沈洋等上音培养的世界乐坛“高精尖”人才,为母校华诞倾情奉献金声玉振华彩乐章。
引商刻羽春华秋实
庆典舞台,上海音乐学院桃李天下成果斐然的突出代表同台竞艺,所有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无不为国际国内获奖者。
开场与终场,该院委约美国的盛宗亮和北京的王西麟两位校友为院庆80周年创作。盛宗亮的《上海序曲》,“灵感来自两首著名的中国作品《将军令》和《紫竹调》”,两首作品的风格与色彩区别于雄健威武与清雅婉丽,作曲家采用了新古典主义的理念和技巧;王西麟的《第七交响曲:和毅庄诚》是一部有标题作品。该院王瑞博士有一番深刻解读:和毅庄诚,“在整体上形成了凝炼而高远的意涵,综合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和,音声相和;毅,持恒坚毅;庄,言行端庄;诚,守信忠诚。作曲家深有感悟:“这句沉甸甸的校训,贯注了上音人为之奋斗的精神力量”。
民乐系主任王建民的《枫桥夜泊——古筝与管弦乐队》,用昆曲、苏南民歌、丝竹等素材化合而成,全国多项大奖得主祁瑶挥手弹指间,一幅精致典雅浓淡相宜的江南水墨画卷跃然铺展。声乐系则由4位代表领衔:最“老”的高曼华享有旧金山、休士顿、夏威夷3家歌剧院签约艺术家荣誉,她用《我爱你中国》倾诉游子之情;最“小”的大四学生沈洋,2007年6月捧回英国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金奖,他以《大江东去》一展新秀风采;黄英和廖昌永,一个现签约美国哥伦比亚演出公司并成功登上大都会歌剧院舞台,她的《后宫诱逃》咏叹调莺啼婉转;一个签约美国华盛顿国家大剧院和密西根大剧院,并坚守上音声乐系主任岗位,《快给大忙人让路》正是他艺术生活的写照。王健,以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向师长汇报为学友垂范;秦立巍、黄蒙拉、孙颍迪合作贝多芬《C大调三重协奏曲》第三乐章让青春与艺术的光彩放大延伸;从上音附小一直读到本科的宋思衡,从国际钢琴比赛的参赛者、获奖者一步步走上了评委席。
上音不仅走出了傲视国际赛场和世界舞台的精英,而且还造就出何纪光与才旦、庸宗等一批“卓玛”,这样的乡土艺术家是上音最具说服力的教育硕果。
风雨历程流金岁月
从国立音乐院到上海音乐学院,这80年风雨历程对于中国的高等音乐专业教育有何等意义?
曾经的荣辱毁誉,曾经的起落沉浮,曾经的迁徙漂泊,曾经的沧桑变故,全部的记忆深深珍藏于几代“上音人”心中。著名学者钱仁康回述:“1937年发生‘八·一三’事变,日寇进攻上海,新校舍遭敌机轰炸,学校被迫迁至法租界徐家汇路和马思南路上课”。
早在1934年5月,俄国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来到该校举办音乐会,并首次有獎征集“中国风味”钢琴作品,该校学生贺绿汀以《牧童短笛》荣获头名大奖,后来他的一首《游击队歌》从太行山区传遍大江南北。这所学校走出了一大批投笔从戎献身革命、从书生到战士的音乐家。李德伦到延安后成为第一代红色指挥家,为我国交响音乐事业奋斗终生。黄自、应尚能谱写的《旗正飘飘》《吊吴淞》等歌曲声震抗战前线后方。
在中外交响音乐舞台历久弥新的3部中国作品中,两部出自上音师生之手。《梁祝》,前任副院长丁善德一手扶助其学生陈钢、何占豪创作;《红旗颂》让人们记住了吕其明这个名字。
万世仰止前景光明
上音80华诞系列活动贯穿全年,80余场大中小型音乐会异彩纷呈;蔡元培、萧友梅、贺绿汀及“谭抒真教授百岁诞辰”等纪念活动,交叉更叠,赛事、研讨及各个专业系科的教学成果、艺术实践展示处处亮点。12月间,庆祝周小燕教授90华诞歌剧《弄臣》专场、温德清“现代音乐演奏演唱教学”音乐会等好戏连台。
11月28日,校庆办专门组织“寻根”活动。通过江湾、漕河汀等旧校址故地重游,唤起新老校友对上音“前世今生”的深切感悟。其间,上音还同世界最著名的10余所音乐学院签下合作协议,并成为朱丽亚全球惟一合作者。
“引商刻羽八十载,春秋乐章谱天下”现任院长杨立青题辞。从最初仅有几个专业、二十几名学生,发展到现在小中大学、硕博研究生、国外留学生等完整教学体系,数十个专业门类。80年来,上音在国际国内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仅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院即有国际获奖超过610人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之首;在创作、表演及学术科研等许多专业领域,上音的人才和成就也起着难以取代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