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喜迎80华诞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14382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诞生于1927年初冬,原名为国立音乐院,蔡元培任院长,11月16日正式开班授课,27日补行开学典礼,遂定11月27日为校庆日。1956年11月定名上海音乐学院。
  80载寒来暑往春生秋荣,桃李天下。自2007新年上海音乐学院启动院庆系列活动,经过层层铺垫节节升温,11月27日晚,上海大剧院座无虚席,一场盛大的庆典音乐会迎来了一个光耀史册的辉煌之夜。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教育部、文化部及上海市有关领导与周小燕、朱践耳、陆在易等老中青几代音乐家,满怀喜悦听赏汤沐海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与高曼华、黄英、王健、廖昌永、秦立巍、黄蒙拉、孙颍迪、宋思衡、沈洋等上音培养的世界乐坛“高精尖”人才,为母校华诞倾情奉献金声玉振华彩乐章。
  
  引商刻羽春华秋实
  
  庆典舞台,上海音乐学院桃李天下成果斐然的突出代表同台竞艺,所有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无不为国际国内获奖者。
  开场与终场,该院委约美国的盛宗亮和北京的王西麟两位校友为院庆80周年创作。盛宗亮的《上海序曲》,“灵感来自两首著名的中国作品《将军令》和《紫竹调》”,两首作品的风格与色彩区别于雄健威武与清雅婉丽,作曲家采用了新古典主义的理念和技巧;王西麟的《第七交响曲:和毅庄诚》是一部有标题作品。该院王瑞博士有一番深刻解读:和毅庄诚,“在整体上形成了凝炼而高远的意涵,综合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和,音声相和;毅,持恒坚毅;庄,言行端庄;诚,守信忠诚。作曲家深有感悟:“这句沉甸甸的校训,贯注了上音人为之奋斗的精神力量”。
  民乐系主任王建民的《枫桥夜泊——古筝与管弦乐队》,用昆曲、苏南民歌、丝竹等素材化合而成,全国多项大奖得主祁瑶挥手弹指间,一幅精致典雅浓淡相宜的江南水墨画卷跃然铺展。声乐系则由4位代表领衔:最“老”的高曼华享有旧金山、休士顿、夏威夷3家歌剧院签约艺术家荣誉,她用《我爱你中国》倾诉游子之情;最“小”的大四学生沈洋,2007年6月捧回英国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金奖,他以《大江东去》一展新秀风采;黄英和廖昌永,一个现签约美国哥伦比亚演出公司并成功登上大都会歌剧院舞台,她的《后宫诱逃》咏叹调莺啼婉转;一个签约美国华盛顿国家大剧院和密西根大剧院,并坚守上音声乐系主任岗位,《快给大忙人让路》正是他艺术生活的写照。王健,以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向师长汇报为学友垂范;秦立巍、黄蒙拉、孙颍迪合作贝多芬《C大调三重协奏曲》第三乐章让青春与艺术的光彩放大延伸;从上音附小一直读到本科的宋思衡,从国际钢琴比赛的参赛者、获奖者一步步走上了评委席。
  上音不仅走出了傲视国际赛场和世界舞台的精英,而且还造就出何纪光与才旦、庸宗等一批“卓玛”,这样的乡土艺术家是上音最具说服力的教育硕果。
  
  风雨历程流金岁月
  
  从国立音乐院到上海音乐学院,这80年风雨历程对于中国的高等音乐专业教育有何等意义?
  曾经的荣辱毁誉,曾经的起落沉浮,曾经的迁徙漂泊,曾经的沧桑变故,全部的记忆深深珍藏于几代“上音人”心中。著名学者钱仁康回述:“1937年发生‘八·一三’事变,日寇进攻上海,新校舍遭敌机轰炸,学校被迫迁至法租界徐家汇路和马思南路上课”。
  早在1934年5月,俄国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来到该校举办音乐会,并首次有獎征集“中国风味”钢琴作品,该校学生贺绿汀以《牧童短笛》荣获头名大奖,后来他的一首《游击队歌》从太行山区传遍大江南北。这所学校走出了一大批投笔从戎献身革命、从书生到战士的音乐家。李德伦到延安后成为第一代红色指挥家,为我国交响音乐事业奋斗终生。黄自、应尚能谱写的《旗正飘飘》《吊吴淞》等歌曲声震抗战前线后方。
  在中外交响音乐舞台历久弥新的3部中国作品中,两部出自上音师生之手。《梁祝》,前任副院长丁善德一手扶助其学生陈钢、何占豪创作;《红旗颂》让人们记住了吕其明这个名字。
  
  万世仰止前景光明
  
  上音80华诞系列活动贯穿全年,80余场大中小型音乐会异彩纷呈;蔡元培、萧友梅、贺绿汀及“谭抒真教授百岁诞辰”等纪念活动,交叉更叠,赛事、研讨及各个专业系科的教学成果、艺术实践展示处处亮点。12月间,庆祝周小燕教授90华诞歌剧《弄臣》专场、温德清“现代音乐演奏演唱教学”音乐会等好戏连台。
  11月28日,校庆办专门组织“寻根”活动。通过江湾、漕河汀等旧校址故地重游,唤起新老校友对上音“前世今生”的深切感悟。其间,上音还同世界最著名的10余所音乐学院签下合作协议,并成为朱丽亚全球惟一合作者。
  “引商刻羽八十载,春秋乐章谱天下”现任院长杨立青题辞。从最初仅有几个专业、二十几名学生,发展到现在小中大学、硕博研究生、国外留学生等完整教学体系,数十个专业门类。80年来,上音在国际国内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仅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院即有国际获奖超过610人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之首;在创作、表演及学术科研等许多专业领域,上音的人才和成就也起着难以取代的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环球博览    编者按:正当我国的演出公司争先为大型演出忙前忙后之时,美国的演出商却开始看好中小型演出市场他们的营销策略不乏可借鉴之处“微利演出”或许是未来拓展演出空间的一条新路    面对美国室外大型音乐会售票率大幅度下降,近年来在纽约市音乐会筹办商之间日益炽热的商业竞争中,涌现出了一股竞相争办中小型音乐会的潮流这一潮流中堪称成功的例子是一个名为“薄微利演出”(Bowery Presents)的
期刊
书林碟海    在纪念建军8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推出作曲家张小平的新作——交响组曲《井冈山》。  《井冈山》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创作主旨,通过对井冈山斗争时期五个特定地点所发生的典型事件的艺术描绘,揭示出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茨坪》《黄洋界》《小井》《望月亭》《砻市》五首乐曲大气明朗,音乐语言通俗易解,充满思想激情
期刊
每周连载    在炮声中回国    在周边环境的影响和自己奋发努力下,郎毓秀的学业突飞猛进,到第三年,她就通过了技巧考核。技巧考核的要求很严格,老师所选歌曲都是高难度的。班上12人参加考核,结果只有一半人过关。过关之后,才准予参加毕业考试。  公开毕业考试其实就是一场演出,在学校礼堂里举行并出售门票。评分的委员除院长外,都是校外邀请来的,他们都是比利时著名歌剧演员和兄弟艺术学校的知名教授。本院教授
期刊
军旅音乐家风采    今年是建军80周年,是我从军、从艺60周年。我1947年(13岁)参军,部队番号全称是:晋察冀边区四纵队十旅政治部宣传队。参军11年,在部队成人,是部队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把我培养成了一个有“性格”的人。    下连队    部队无战事休整时,这时宣传队的主要任务是下连队协助指导员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如“忆苦思甜”、“形势教育”等,同时开展连队文娱活动。部队是个大家庭,来自五
期刊
我的音乐梦    我崇拜有才气的人,欣赏爱生活的人,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拍子、旋律、节奏……”父亲在讲台上绘声绘色。一位平凡的音乐教师,一节平凡的音乐课,却让我体会到不平凡的父亲。  一日,我去听父亲讲课,这节课是学吹葫芦丝。“我给大家把新乐器试吹一下,有问题的可以及时更换。”他接过一位同学的乐器试吹了几下。难不成父亲要将50个学生的乐器都试一遍?我正嘀咕,他却又接过一件吹了起来。难道就没有更
期刊
本报讯(记者 裴诺)近年来华演出乐团多以西欧、东欧和北欧为多,12月14日,成立于1937年的西班牙国家管弦乐团将在北京音乐厅拉开首度中国巡演的序幕,给爱乐者带来不同凡响的地中海风情乐风。  乐团首席指挥兼音乐总监约瑟·庞斯是西班牙音乐奖最高荣誉的获奖人,曾经担任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庆典仪式的执行音乐总监。此外还有可称为西班牙国宝级的古典吉他大师何塞·M·G·德尔瑞,他将演奏最有影响力并在国
期刊
音乐人生    叶聪于2002年1月受邀出任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总监,如今走过第六个年头。今年10月的新加坡华乐团中国巡演,由北京开始,在上海落幕,这一头一尾两个城市,是叶聪工作、生长的地方。    小仓库里的大宝藏    出生于上海的叶聪5岁就开始学钢琴,10岁考入“上音”附小、13岁直升“上音”附中,学的都是钢琴专业。“我从小生长在一个有着浓厚音乐氛围的环境里,其中既有西洋音乐,又有民族民间音乐
期刊
休闲时空    一个玩音乐的好友跟我说,摇滚是苦难的承受者,是最憾人心魄的语言。  于是,在一个深秋的寒夜,卸去身外的所有负荷,留一份淡泊的心、怀揣宁静的爱,悄悄地等待,等待令人振奋的乐声在我血液里汹涌奔腾!带上耳机,一阵繁杂的声音骤然袭来,暴风雨般狂泻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识相互琢磨。”  听张楚的《姐姐》:“姐姐,我想回家,牵着我的手,我有些困了……”把人生的无奈与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孟绮)12月8日,“缅怀杰出音乐家王酩同志十周年暨《王酩歌曲选》出版座谈会”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傅庚辰、张藜、李谷一、关峡、王酩夫人王香珠等百余人出席。此次活动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办。  被尊称为“旋律大师,乐坛李白”的王酩1997年12月5日因突发性脑溢血去世,时年63岁,他一生谱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王酩的音乐创作领域包括交响诗、管弦乐组曲、电影音
期刊
本报讯(记者 紫茵)2008新年伊始,享有20世纪后半叶“世界第一抒情女高音”美誉的基莉·迪·卡娜娃将首次来华访演。1月2日,她将在国家大剧院一展美妙歌喉。  卡娜娃,这个名字对于中国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早已如雷贯耳。卡娜娃1944年3月出生于新西兰吉斯本的当地原驻毛利族贫寒家庭,从孤儿院被人收养后受到良好教育,并显露出歌唱的天赋。1966年,卡娜娃赴伦敦歌剧中心学习,1970年进入英国皇家歌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