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加呼吸末正压(PSV+PEE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通气前、通气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数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通气24h后观察组PaO2值由通气前的(53.4±5.7)mmHg上升到(79.1±5.3)mmHg,PaCO2值由通气前(68.4±5.5)mmHg下降为(48.5±5.1)mmHg、血pH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转气管插管3例,占3.33%;对照组气管插管9例,发生率为10%,5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血气指标,减少气管插管率。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4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球老年人的高发疾病,病因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气流阻塞而引发肺部小气道阻塞[1],COPD急性加重时患者由于肺充气过度,呼吸肌处于不利位置容易导致疲劳,病情进展快易导致呼吸衰竭,需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通气[2],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创通气可缓解呼吸衰竭症状,本研究在COPD急性加重早期应用NPPV,迅速纠正了患者的血气指标及缺氧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4.8±1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上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且急性加重入院,伴有明显的喘息和呼吸困难,治疗方法经本人知情同意,PaCO2>55mmHg,pH≥7.25;同时排除不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肺大泡、肺栓塞、气胸患者,颌面部或上气道损伤患者,心功能及脏器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NPPV不耐受及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少于3h的患者退出本次研究。
1.4 治疗方法。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1.4.1 对照组治疗方法:本组9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2mg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加入雾化器射流雾化吸入,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祛痰剂、气管扩张剂及抗生素等,并持续低流吸氧1-3L/min。痰多者吸痰管吸痰。
1.4.2 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9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PPV治疗。呼吸机为双水平正压通气Vision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治疗前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经口鼻面罩给氧。初始设定参数为:PSV为8-10cmH2O,PEEP为0—2cmH2O,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节至PSV15-20cmH2O,PEEP至4-5cmH2O。观察患者动脉血气改善,症状缓解后逐渐下调参数,间断延长停机时间,直到完全撤离(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包括疗程多少天)。
1.5 观察指标。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4h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pH,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1.6 疗效判定[3]。治疗后7d评价疗效。成功:观察组无创通气4h后呼吸困难缓解,PaO2上升,PaCO2下降,7d后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明显好转,胸片渗出影明显吸收,查体显示肺部锣音明显减少;未使用气管插管治愈出院;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无创或有创通气,治愈出院;好转:观察组无创通气4h后呼吸困难缓解,PaO2上升,PaCO2下降,但7d后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有所好转,胸片渗出影部分吸收,查体肺部锣音有所减少;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7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退出病例,两组通气前PaO2、PaCO2、血PH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通气24h后观察组PaO2值明显升高,PaCO2值明显降低、血pH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3 讨论
1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入院时血气指标和血pH显示,患者合并明显的呼吸肌疲劳或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不全,血pH大于7.25,处于代偿范围内,根据传统的治疗方法仅给予常规祛痰、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及抗生素等治疗,可不给予呼吸支持[4]。但患者不合并呼吸衰竭并不意味不存在呼吸肌疲劳,而早期给予呼吸支持,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劳,以阻止病情进展,降低气管插管率[5]。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在通气后24h,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血PH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观察组仅3例患者转气管插管,占3.33%,对照组9例患者转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率为10.0%,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本研究观察24h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NPPV后,辅助呼吸肌参与减少,并伴着血PH值的迅速改善,说明动脉血PH大于7.25的患者虽然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但呼吸肌疲劳仍然存在,因此早期使用呼吸支持缓解呼吸肌疲劳是必要的,而且无创正压通气使用方便,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说话与自由进食,具有上机容易,撤机方便等优点,只要严格把握其使用的适应症和按岗位SOP操作,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COPD急性加重患者,伴有明显的喘息和呼吸困难,PaCO2>55mmHg,可建议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减轻呼吸机疲劳,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与气管插管率。
参考文献
[1] 王忠和,方文雄,陈建朋,等.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AECOPD患者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2):1126-112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3] 郝丽媛.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126-3127
[4] 林志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21-622
[5] 李荣凯,梁新,王宇,等.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并呼吸衰竭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4):1550-1551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加呼吸末正压(PSV+PEE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通气前、通气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数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通气24h后观察组PaO2值由通气前的(53.4±5.7)mmHg上升到(79.1±5.3)mmHg,PaCO2值由通气前(68.4±5.5)mmHg下降为(48.5±5.1)mmHg、血pH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转气管插管3例,占3.33%;对照组气管插管9例,发生率为10%,5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血气指标,减少气管插管率。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4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球老年人的高发疾病,病因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气流阻塞而引发肺部小气道阻塞[1],COPD急性加重时患者由于肺充气过度,呼吸肌处于不利位置容易导致疲劳,病情进展快易导致呼吸衰竭,需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通气[2],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创通气可缓解呼吸衰竭症状,本研究在COPD急性加重早期应用NPPV,迅速纠正了患者的血气指标及缺氧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4.8±1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上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且急性加重入院,伴有明显的喘息和呼吸困难,治疗方法经本人知情同意,PaCO2>55mmHg,pH≥7.25;同时排除不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肺大泡、肺栓塞、气胸患者,颌面部或上气道损伤患者,心功能及脏器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NPPV不耐受及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少于3h的患者退出本次研究。
1.4 治疗方法。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1.4.1 对照组治疗方法:本组9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2mg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加入雾化器射流雾化吸入,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祛痰剂、气管扩张剂及抗生素等,并持续低流吸氧1-3L/min。痰多者吸痰管吸痰。
1.4.2 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9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PPV治疗。呼吸机为双水平正压通气Vision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治疗前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经口鼻面罩给氧。初始设定参数为:PSV为8-10cmH2O,PEEP为0—2cmH2O,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节至PSV15-20cmH2O,PEEP至4-5cmH2O。观察患者动脉血气改善,症状缓解后逐渐下调参数,间断延长停机时间,直到完全撤离(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包括疗程多少天)。
1.5 观察指标。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4h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pH,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1.6 疗效判定[3]。治疗后7d评价疗效。成功:观察组无创通气4h后呼吸困难缓解,PaO2上升,PaCO2下降,7d后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明显好转,胸片渗出影明显吸收,查体显示肺部锣音明显减少;未使用气管插管治愈出院;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无创或有创通气,治愈出院;好转:观察组无创通气4h后呼吸困难缓解,PaO2上升,PaCO2下降,但7d后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有所好转,胸片渗出影部分吸收,查体肺部锣音有所减少;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7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退出病例,两组通气前PaO2、PaCO2、血PH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通气24h后观察组PaO2值明显升高,PaCO2值明显降低、血pH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3 讨论
1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入院时血气指标和血pH显示,患者合并明显的呼吸肌疲劳或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不全,血pH大于7.25,处于代偿范围内,根据传统的治疗方法仅给予常规祛痰、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及抗生素等治疗,可不给予呼吸支持[4]。但患者不合并呼吸衰竭并不意味不存在呼吸肌疲劳,而早期给予呼吸支持,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劳,以阻止病情进展,降低气管插管率[5]。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在通气后24h,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血PH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观察组仅3例患者转气管插管,占3.33%,对照组9例患者转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率为10.0%,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本研究观察24h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NPPV后,辅助呼吸肌参与减少,并伴着血PH值的迅速改善,说明动脉血PH大于7.25的患者虽然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但呼吸肌疲劳仍然存在,因此早期使用呼吸支持缓解呼吸肌疲劳是必要的,而且无创正压通气使用方便,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说话与自由进食,具有上机容易,撤机方便等优点,只要严格把握其使用的适应症和按岗位SOP操作,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COPD急性加重患者,伴有明显的喘息和呼吸困难,PaCO2>55mmHg,可建议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减轻呼吸机疲劳,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与气管插管率。
参考文献
[1] 王忠和,方文雄,陈建朋,等.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AECOPD患者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2):1126-112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3] 郝丽媛.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126-3127
[4] 林志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21-622
[5] 李荣凯,梁新,王宇,等.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并呼吸衰竭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4):155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