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新授课中的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向理性过渡,从具体到抽象过渡,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做好实验教学不但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能让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培养其处理问题基本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新授课;提高核心素养
正文:
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教学中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当然做好实验教学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鉴于中考中对实验的考查是无处不在的,不单单拘泥在实验探究题中,在选择填空简答各种题型中均有涉及,而且像每年的简答题基本上就是决定学生分数高低的分水岭之一。我在教学中尝试一下几种做法,来帮助学生更好把握对实验考查的动向。
一、抓基础,激兴趣
物理学科作为最贴近生活的学科,它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坚持将教材上有很多演示实验,那些即使我们看来再简单不过的,都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的过程。这么做,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物理学科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青少年的心智发展水平不完全相同,不可避免的在同一个班级出现不同理解力的学生,所以将基础问题提出来,基础现象呈现出来,基础公式定理推导出来,无疑是对全体学生最好的教育。物理是一类工具性的学科,它是决定学生步入社会后维持自我生计的关键因素。课堂上学生可以展示课前实验-----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可以进行分组实验-----盐水浮鸡蛋;课下可以制作浮沉子等等。这样学困生能掌握基本生活生存技巧,学优生能在现有知识上进行创新,各有所得。
二、重理解,提效率
在课标中,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在物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科学探究不但能让学生产生大量兴趣,也能在过程中让自己感受到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即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每节物理课都有重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的态度是重理解,提效率。正所谓意义不能给予,只能通过发现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才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也就是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为了让有些生疏的、难以直观呈现的内容呈现出来,为了将抽象的内容结合在具体实物上能更好的被同学们理解,我会自己动手做简单的动画,比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学生总是不会将运动和力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问题,我就做了几个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动画不但有运动还将物体的受力情况清晰体现出来,更是提醒学生在解决运动问题时不要忽略物体受力情况。反过来,因为物体受不同的力,才导致其有不同的运动。有了这个小动画,同学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也更深一步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了。
三、建模型,拓思路
一节课的主线,可以是知识发展顺序,也可以是学生认知的顺序。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逻辑是通过改变物距来观察像的性质,这是知识发展的顺序,在教学中要能发现这样的逻辑顺序,以此依据再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就能快速进入探究状态,容易了许多,也简单了许多。同理,中考试题中都是原创试题,同学们是从没见过原题的。而且有些题目反映的物理过程不易分析,对此我们可以运用实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找到逻辑顺序,让学生尽快进入物理状态。这样既能深入浅出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又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上,我们得到规律,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他表示动态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但同学们缺乏对凸透镜成像的光路感性认识,对这类问题的解答易跟着感觉走,对此,我们可以制作光路成像的模型,以慢动作的形式,把某点的特殊光路展现出来,从而把成像过程形象化,模型化,即加深了理解,又培养了能力。
四、勤巩固,善思考
巩固,是目的也是手段。学生学了当堂知识后并不可能马上就记住,就需要及时的巩固。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作业、复习、实践等环节实现。作业可以有多总形式,课上可以进行预习作业、随堂作业及随堂抽测等。個人认为随堂抽测是课堂巩固学习的较好方式之一。新课之前抽测可以测试旧知识掌握情况,新课之后抽测可以测试当堂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让部分同学到黑板测试,部分同学在座位上测试,各有侧重。温故而知新,不但适用学生,也适用老师,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讲课,只能沦为上课的机器,学生听的更毫无新意可言。我们要始终相信经常复习之前学过的东西或者经常去思考之前有困惑的问题,每次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收获的。以下是本人在课堂上进行抽测的图片。
新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的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质体验类环节,课标要求的实验必须全做,教材上涉及到的实验争取全做,对学生理解有帮助的实验尽量多做,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课下能做就做…实验教学任重道远,但我相信坚持就有改变。
参考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关键词:实验教学;新授课;提高核心素养
正文:
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教学中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当然做好实验教学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鉴于中考中对实验的考查是无处不在的,不单单拘泥在实验探究题中,在选择填空简答各种题型中均有涉及,而且像每年的简答题基本上就是决定学生分数高低的分水岭之一。我在教学中尝试一下几种做法,来帮助学生更好把握对实验考查的动向。
一、抓基础,激兴趣
物理学科作为最贴近生活的学科,它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坚持将教材上有很多演示实验,那些即使我们看来再简单不过的,都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的过程。这么做,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物理学科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青少年的心智发展水平不完全相同,不可避免的在同一个班级出现不同理解力的学生,所以将基础问题提出来,基础现象呈现出来,基础公式定理推导出来,无疑是对全体学生最好的教育。物理是一类工具性的学科,它是决定学生步入社会后维持自我生计的关键因素。课堂上学生可以展示课前实验-----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可以进行分组实验-----盐水浮鸡蛋;课下可以制作浮沉子等等。这样学困生能掌握基本生活生存技巧,学优生能在现有知识上进行创新,各有所得。
二、重理解,提效率
在课标中,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在物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科学探究不但能让学生产生大量兴趣,也能在过程中让自己感受到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即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每节物理课都有重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的态度是重理解,提效率。正所谓意义不能给予,只能通过发现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才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也就是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为了让有些生疏的、难以直观呈现的内容呈现出来,为了将抽象的内容结合在具体实物上能更好的被同学们理解,我会自己动手做简单的动画,比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学生总是不会将运动和力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问题,我就做了几个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动画不但有运动还将物体的受力情况清晰体现出来,更是提醒学生在解决运动问题时不要忽略物体受力情况。反过来,因为物体受不同的力,才导致其有不同的运动。有了这个小动画,同学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也更深一步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了。
三、建模型,拓思路
一节课的主线,可以是知识发展顺序,也可以是学生认知的顺序。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逻辑是通过改变物距来观察像的性质,这是知识发展的顺序,在教学中要能发现这样的逻辑顺序,以此依据再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就能快速进入探究状态,容易了许多,也简单了许多。同理,中考试题中都是原创试题,同学们是从没见过原题的。而且有些题目反映的物理过程不易分析,对此我们可以运用实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找到逻辑顺序,让学生尽快进入物理状态。这样既能深入浅出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又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上,我们得到规律,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他表示动态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但同学们缺乏对凸透镜成像的光路感性认识,对这类问题的解答易跟着感觉走,对此,我们可以制作光路成像的模型,以慢动作的形式,把某点的特殊光路展现出来,从而把成像过程形象化,模型化,即加深了理解,又培养了能力。
四、勤巩固,善思考
巩固,是目的也是手段。学生学了当堂知识后并不可能马上就记住,就需要及时的巩固。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作业、复习、实践等环节实现。作业可以有多总形式,课上可以进行预习作业、随堂作业及随堂抽测等。個人认为随堂抽测是课堂巩固学习的较好方式之一。新课之前抽测可以测试旧知识掌握情况,新课之后抽测可以测试当堂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让部分同学到黑板测试,部分同学在座位上测试,各有侧重。温故而知新,不但适用学生,也适用老师,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讲课,只能沦为上课的机器,学生听的更毫无新意可言。我们要始终相信经常复习之前学过的东西或者经常去思考之前有困惑的问题,每次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收获的。以下是本人在课堂上进行抽测的图片。
新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的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质体验类环节,课标要求的实验必须全做,教材上涉及到的实验争取全做,对学生理解有帮助的实验尽量多做,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课下能做就做…实验教学任重道远,但我相信坚持就有改变。
参考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