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重点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73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点1:实施全方位创新
  重点2:建设新的人才观和薪酬体系
  重点3:建立责任文化体系
  重点4:提升凝聚力和忠诚观
  重点5:构建竞争基础上的和谐
  重点6:重构信用文化体系
  重点7: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重点8:引导正确的消费文化
  
  在上期的“本期关注”栏目中,刊登了《八大考验——王成荣教授透析企业“免疫力”》。那么,企业要想增强“免疫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快踏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再次采访了王成荣教授,对此,他作了如下论述。
  当下,企业为了克服金融危机。大都采取了调整发展战略、优化产品结构、整合资源、压缩成本、开拓市场等举措,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使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仅从经济层面着手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一次文化层面的深刻变革。最近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重整企业文化的八个重点,提出来与企业界、理论界共同探讨。
  
  重点1:实施全方位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确实在不断创新,从技术到制度,再到市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认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还没有深深扎根,主动创新还没有成为企业的普遍精神。这种情况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关系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如今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这种观点依然有市场,不少人还是在追求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不前不后,因此就不太愿意主动地创新。
  企业家最本质的精神是什么?其实就是两条,冒险和创新。有人极而言之,说中国现在还没有真正的企业家,意思是说企业家赖以生存的市场竞争机制现在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典型代表,是旗手,所以他的创新意识的强弱必然对企业有巨大的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在考验我们,如果我们企业的创新精神还不增强,今后的路就会越走越难。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文化转型。积极实施全方位的创新。所谓全方位创新,既包括技术层面的,也包括制度层面的,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只有实现全方位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
  目前,全方位创新还面临着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其中最主要的是权利本位文化。权利本位文化一直制约着中国的企业,尤其对国有企业创新文化的生成是一个障碍。权利本位文化,主要源于过去的任命制、任期制、行政等级制。有的国企说,我们已经没有行政级别了,但在实际运作中还是能够看到“部级企业”、“局级企业”等诸多区别。这种情况,导致企业管理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短期化行为十分严重。所以,打破权利本位文化,培育市场主体文化,造就真正的企业家,对企业实现文化转型,确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尤为重要。
  还有,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一直不是很强,比如我们的西药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中药也没有很大的突破。中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想在技术上一步就跨越别人确实很难,但我们必须学习、借鉴、综合,这样才能缩短与别人的差距。最初的创新可以是跟随性的,跟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
  重点2:建设新的人才观和薪酬体系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结构在重新洗牌,人才市场也在进行整合和调整。企业要抓住这个好机会,进行人才结构的调整,确立自己优质的人才结构,现在有些企业,忙于搞一些资源抄底、技术抄底,这都没有错,但是最聪明的企业还应该做人才抄底,理性地、积极地、及时地引进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同时留住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为金融危机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电视剧《大宅门》里,白家老号被查封后依然保留着老掌柜等一些主要人物。事实证明,这些主要人物在后来的老号振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现在的企业也应抓住时机召集和留住人才'这确实是一种战略选择。
  当前,还应该把“人才本位”、“绩效论英雄”这样的人才观确立起来。现在是市场经济,也是知识经济,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产品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过去,企业有资本、有人就行了,现在更需要知识。知识和人是结合在一起的,人是载体,知识是财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的价值在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有极大差别的,物质资本会增值,但那种增值是线性的,而人拥有的创意、专利、独特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是几何型的,它不是一般的资本概念。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怎么看待人力资本的新特点,是需要企业认真思考的。
  既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的资本价值跟过去不一样了,就需要我们解决创新型人才的待遇问题。过去的企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可以稍微高一点,而现在看,一般体力支出所创造的价值和知识智力所创造的价值相比,其差距往往是很大的。因此,我们的薪酬体系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给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特殊资本以更大的激励,以调动其创新积极性。这方面IT行业已经走在前面了,比如通过一些期权和股权的方式来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如果更多的企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必然会鼓励大批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企业和市场相适应,使企业充满创新活力,具有更坚实的发展根基。
  
  重点3:建立责任文化体系
  
  社会一直在关注企业责任问题,我国企业的责任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金融危机以来,企业为什么要承担责任,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个问题又一次被鲜明地提了出来。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在社会发展中,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这样的特殊时刻,怎样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机制,是需要好好解决的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西蒙曾经说过,生存最好的生物,是对周围环境最有利的生物。意思是说,如果你对周围没有贡献,只考虑自己,就不会生存得最好。一个小蚂蚁,虽然它是弱者,但它在生态平衡中作出了贡献,它就生存得很好。同理,企业不一定非常有钱才能生存得好。小企业没有太大实力,也不一定生存得不好,就看谁对周围环境最有利。我想,西蒙的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建立和培育社会责任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企业责任体系大体上包含六个方面。
  第一,经济责任。企业是经济组织,其基本功能是创造财富,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同时取得盈利,照章纳税,承担最基本的经济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大家谈得比较多的。
  第二,政治责任。能否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得以正确的贯彻实施,这直接体现了一个企业政治责任的强弱。假如一个企业总是把矛盾上交,员工经常上访,那你这个企业维护和谐稳定的责任哪里去了?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企业,责任就更重大了。
  第三,社会责任。首先是法定的企业义务,如计划生育、义务征兵,也包括保守国家机密及技术机密等,这是法定的社会责任。其次是道德义务,如对教 育事业的支持,对公益事业的捐助等。
  第四,文化责任。一个社会的进步,最根本的是文化的进步,而企业在社会文化进步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文化的优劣,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非常直接。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发展有利,对社会也有益。在社会进步中最活跃的是生产力,而企业是生产力最直接的组织者,它在组织生产力过程中所产生的新思想、新精神,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很多社会文化现象的滥觞正是由企业开风气之先的,甚至一个新产品就可能引起一个文化新潮流。因此,企业的文化责任对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保护和培养劳动者的责任。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对劳动者的保护责任。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个国际标准,它对保护劳动者责任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不得使用和支持使用童工,不得体罚员工,要尊重员工的集体谈判权,员工工资不能低于行业最低标准等。企业用人,首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二就是培养人的责任。企业不光是生产单位,一个好企业还是一所好学校,不光使用人,还要培育人。
  第六,环境保护的责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企业都责无旁贷。你使用的原材料,生产中对环境是否有害,废水是否经过了处理,是否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危害,这都衡量着企业环境保护的责任,对此企业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
  
  重点4:提升凝聚力和忠诚观
  
  员工和企业间的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合同期满不续,企业跟你就没有关系了。这种法律纽带很脆弱。金融危机一来,人们在思考,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能否有一条情感的、文化的、割舍不掉的连接纽带,以此来保证上上下下共度时艰,维系企业的生存发展。有些企业的高管减一些年薪,职工不减,就是在努力强化这种情感的纽带。现在看来,只讲企业是利益共同体是不够的,还要讲企业是文化共同体。企业与员工之间,要在法律纽带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情感纽带、文化纽带。如果员工与企业的精神是一体的,愿景是一致的,遇到问题共同解决,就可以克服单纯物质利益共同体的一些弊端。更重要的是在情感纽带作用下,员工对企业必定是忠诚的。
  当然,对于忠诚观我们也要客观看待。过去,我们说一名员工忠诚,就是说他死心踏地在本企业干。可现在就有另一种情况,一名员工原来在八楼的一家公司工作,但这家公司不太理想,结果十楼的公司把他挖走了'因为十楼的条件非常好,还给他配备助手,更有利于他的成长。我们该怎样评价这个人的忠诚度?按传统观念衡量,他不忠诚,但现在就不能这样简单评价了。我认为,这个人他首先忠诚的是事业,而他的“跳糟”对八楼正好是一个警示。
  
  重点5:构建竞争基础上的和谐
  
  现在不少企业对外强调竞争,对内只强调和谐,这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在重整企业文化的今天,确实需要我们深入考虑,使和谐与竞争形成辩证统一关系。
  我认为,企业和谐倘若不是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就是低层次的和谐,没有使竞争与和谐构成相互推动的关系。换句话说,由于企业内部竞争机制不足,所以和谐是表层的,是靠外力维系的,不是内生于竞争文化基础之上的和谐。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有一种小鹿,它们的奔跑、跳跃是公园一道美丽景观,后来管理人员发现,有一种黄狼吃这种鹿,场面惨不忍睹,于是把黄狼消灭了。从此小鹿越吃越肥,越杲越懒,他们再也见不到小鹿奔跑跳跃的美景了。这件事启迪我们,真正的和谐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之上的。企业内部需要竞争,需要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员工因为学历不同,资历不同,经验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能级差异。企业要把低能级的员工放到低能级的位置上,把高能级的员工放到高能级的位置上,但要有一个原则,要形成内部竞争。如果企业内80%的人都感觉很稳定,这个组织就没有活力了。我想,应该让80%~90%的人都知道,干好了企业会给你提高工资,干不好你就下去,有人在等着这个位置。能力是本位,绩效论英雄,能级相符,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形成企业良性竞争,这才是高层次和谐。
  重点6:重构信用文化体系
  
  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更显信用文化体系的重要。我们的信用文化根基本来就不很牢固,金融危机后就更需要重新审视企业的信用链条和信用机制,重新构建信用文化体系。
  信用有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情感信用,是小生产和小生产之间的信用,亲友之间的信用;市场经济下的信用是第二层次,是基于法律之上的信用;第三个层次,是信用文化。
  过去,中国人讲信用,主要是基于家族情感关系的一种信用。费孝通曾经说,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平静的水面,投进一个石子出现了波纹,离这个石子最近的波纹最高,然后推而远之,越来越小,最后看不见了。过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这样,对自己的父母、兄弟讲信用,对其他亲属也讲一点,而对吧竿子打不着的人,则信用意识就越来越淡了。这种靠家族情感连接的信用不是大信用。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机制,要求不管对谁,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讲信用。信用文化是一种至高境界,不光靠法律约束,更是心灵的自我约束。我们现在基本处在第一层次向第二层次过渡的阶段,还没有上升到信用文化的自觉程度,所以我们的信用体系需要重建。
  人有智商、情商、财商、健商。智商反映你的聪明程度,情商体现你的意志力和勇气,财商是看你有没有经济核算意识,健商就是责任感和诚信。企业如人,也有健商。如果一个企业“人格”不完整,就要弥补健商不足,提升诚信精神。
  信用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硬信用,就是按合同办事;另一种是软信用,就是每句话都是真的,不闹虚假的。硬信用犹如法律,再周全也不可能规范所有人的行为,而软信用却是无所不及的。一个人违背道德,但不违反法律,他也不是很高尚的。合同只是法律的底线,而人的关系往来绝大多数是没有合同的,就需要软信用去支撑。如果某个人或组织的软信用不好,其硬信用也可能要打折扣,也可能会钻合同空子。长期以来,我们的信用体系本身就不健全,经过金融危机的考验,更感觉中国信用文化严重缺失,必须加快弥补和提升。从体系上来讲,个人信用约束是自我约束,企业信用约束是上下共同约束,国家信用约束是通过法律约束,这几个层次必须同时建构起来,这是一个社会工程。但是不管怎么说,企业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企业不能推卸在建构信用体系中的重要责任。
  
  重点7: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企业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理念。企业以人为本,既要以员工为本,也要以利益相关者为本,二者不可偏废。
  其次,要深刻挖掘以人为本的内涵。企业既要保障员工生产安全,又要提高员工收入,还要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努力为员工的成长发展提供平台。只有从这几个层面着眼,才能打造良好的机制和体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重点8:引导正确的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不只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应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践表明,企业的消费观念自然而然会在社会上表现出来。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实际上是超前消费、超前享乐的价值取向引发的。与此相反,中国过去是节俭文化,从社会文化到企业文化都鼓励大家勤俭节约,有钱存着。这样虽能增强抗风险能力,但却不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念,既不是超前享乐,超前消费,又不是非常保守地把钱攥死,这两者的结合点,就是正确消费文化的生长点。一种正确的消费文化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大有裨益。
  以上提出的重整企业文化的八大重点,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这个非常时期,我们要通过深入思考,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为我们做好企业文化的转型,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紧紧抓住这一宝贵的机遇,为走出危机、永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更加科学的文化管理之路。
其他文献
探索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时,应当把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认识。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过去的情况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企业不应忘记祖先留给我们的制胜法宝。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企业已经成长为强国富民的中流砥柱,中国企业家群体也在逐步发展壮大。但是,当前有些企业却弥漫着急功近利、缺信少德、浮夸虚妄的不正之风,也有一些企业领导背弃了起码的道德和良知,在社会上造成
期刊
要积极学习国外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加强市场调研,转变经营理念,整合营销资源,丰富营销手段,努力在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009年7月,笔者参加了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举办的高级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训班先后考察了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与英国政府、文化机构、中介组织、大学以及创意企业的人士多次进行交流研讨。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    英国曾经是“世界
期刊
2009年8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公布《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成本费用,依法在税前扣除,用人单位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经费不得低于本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总额的70%。    《条例》意义何在?    捷盟咨询认为,此信息至少表明以下三点:一是在国家层面,用国家
期刊
“口红效应”——也称“低价产品偏爱趋势”,是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之类“廉价的非必要之物”销量反而会上升—这是因为人们的收入降低,只得买些这类东西来“安慰”自己。  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又给“口红”带来了商机。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美发、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中国,“口红效应”一词走红源自电影行业的
期刊
管理者欲获得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人士的理解、支持,没有好人缘是行不通的。三家评本对宝钗的评价有诸多类似“热面冷心”的话语。“热面”指富有亲和力、应付自如的人际关系,“冷心”指理性而不情绪化的行为方式。    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好人缘是公认的。全府上下,她得到的赞誉之词最多。她自信,能干,易于合作,善于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富有亲和力的人际环境,为自己的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力条件。  宝钗被王
期刊
编者按:本栏刊出的三篇文章,是三位专家在我刊第8届“全国企业文化深化与推进研修班”上的演讲。孟宪忠针对企业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企业长远发展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付立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分析了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马牧童围绕如何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这个共性问题,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主要途径。这三篇演讲在研修班上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由于篇
期刊
2008年,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迎来了建院50周年大庆。也正是这一年,他们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随着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的开通试运营,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在北京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英国新假日旅游公司最近对世界各国地铁进行了评比,列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11条地铁排名。北京地铁名列第九,其现代与古典、人文与艺术的设计模式愈加为世界所关注
期刊
消费文化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时,不同的消费文化背景下,一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会表现出与之相匹配的特性。  消费文化本是一个很宽泛且宏大的话题,它可视为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呈现出一种科学的形态。而我们在此所谈的“消费文化”是狭义的,可界定为一种由消费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  在消费的作用下,不同的消费文化区域,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代
期刊
这些措施使得消费者在困难时期仍能将自己视作有道德良知的人,在人们普遍认为商业应该为经济低迷负责的时候,这些措施还帮助企业改善了公共关系。  人们很容易做出这样的预测:经济衰退将中止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面对失去工作或房屋的担忧(或是现实),消费者会匆匆走过公平贸易的货架,去挑选一些家庭负担得起的东西。同时,企业会专注于拯救自身,而不是拯救地球。这个简单的预测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全球最大的糖果公司玛
期刊
企业必须将变革的目标表达明确,只有描述清晰才会易于员工理解,转化成行动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美国管理专家麦可·哈默和詹姆斯·钱匹在其名著——《改造企业》一书中明确指出,自20世纪末以来,企业面临的环境已完全改变。二十世纪80年代后,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行为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企业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及怎样提供,必须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期望为前提,否则就没有人愿意选择或消费。企业在产品质量、功能、价格等方面的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