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物画色彩之情感传达刍议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4553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墨轻色”的观点一直左右着中国画画家的审美取向。“墨”长期以来在中国画表现上占据主导地位,“色”只能退居二线。然而,一幅作品的成败得失,“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当代中国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其赋色观念及其情感特征较传统中国画有较大转变。传统中国人物画色彩理论的新特色、新面貌,探索新时期中国人物画色彩的当代情感传达。
  关键词:当代中国;人物画;色彩;情感
  中国画,尤其是中国水墨画具有抒情言志的表现功能。而色彩作为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是抒情言志的表现手段,它对于中国画作品气韵、意境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中国画色彩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不容忽视。首先,我们需要阐述一个概念,即何謂“色调”。色调是主客观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理想化艺术效果,其视觉效果即呈现为画面整体的色彩倾向。比如,透过绿色啤酒瓶看眼前的物象,其色彩被整体罩上了一层绿色,或者冬季有雾的早晨,不同颜色的物象都被笼罩在灰白的基调之中,这样的色彩现象即为色调。
  中国画中的色彩虽不像西洋画那样近乎严苛的讲究,但在画面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幅作品中色调运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关乎作品的成败得失。
  谈到色调,首先绕不开的就是其基本组成元素——色彩。色彩在绘画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既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形貌特征,也是作者内心丰富情感的具体表达。
  中国画中色彩的运用,古已有之。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比如,中国画中影响深广的山水画,就是先有设色,后有水墨。首先,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之一——随类赋彩,意谓画家描绘客观景象应依据其特征施以色彩,其色彩的确定大都来自物象本身的固有色。而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浅绛山水”“金碧山水”等就是古代画家对画面色调的总体概括,是中国画中色彩运用的经典实例。中国画中特有的材料——“墨”,也被古人形象地指出“墨分五色”,加之后来黄宾虹老先生进一步提出“五笔七墨”等理论,对墨不同的变化效果的甄别区分,从而使中国画的情感表达更加多姿多彩,耐人玩味。焦墨作品的雄浑苍茫,清墨作品的空灵虚幻等,都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所以,笔者认为,“墨”的不同效果,也属于中国画色调的研究范畴。根据墨色浓、淡、干、湿的不同搭配,同样可以划分出长调、中调、短调以及高调、中调、低调等不同的明度基调。由此可见,关于中国画中色彩、色调的问题,古人早已展开研究、探讨,今人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
  谢赫的“随类赋彩”指的是物象本身的固有色,当然,由于中国传统绘画基本上不表现光,所以由光而引发的环境色和条件色,就不是中国画表现的范畴。“随类赋彩”其实质是客观的,然而就具体实践而言,色彩的运用就不这么简单了。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审美感受是主观情感作用于客观物象的综合体验,是感觉、知觉、嗅觉乃至触觉的直观感受在大脑中经过加工、处理后加之联想与情感思维的结果。因此,它更多地表现了主观用色的特征,也就是说色彩不是(或不完全是)再现客观物象的外部特征,而是以画家主观的情感传达与中国画范式、语言综合作用下的合理呈现。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指出:“艺术属于精神领域,音乐在没有模仿帮助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感染心灵,色彩也可以通过视觉作用于观众的心理。”众所周知,色彩在情感传达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比如红色的热情奔放、蓝色的深邃安详、黄色的高贵华丽等。绘画正是运用色彩的这种象征和暗示来实现其内在意图。古代论著《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所谓“天谓之玄,地谓之黄”,是传统中国文化中关于色彩象征性的理解。画面的视觉效果,需要对这些纷繁复杂的色彩进行概括、提炼和加工。笔者认为,在此过程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使画面各色彩因素协调统一,使作品产生和谐之美;二是增强画面的对比关系,使作品更加有神气和活力。
  大凡优秀的艺术作品,在画面色彩、色调的处理上都将这两个原则贯穿于作品的始终。比如,对色彩学颇有研究的贺荣敏先生的精品力作《大秦之腔》,单单从画面色调上来说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作品。笔者曾实地观看过秦腔表演,也读过其他画家表现秦腔题材的作品,经过仔细对比、思考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把秦腔的气势、韵味表达出来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贺老师这幅《大秦之腔》,画面中以红黑为主色,黑色的人物线条、皴擦、提款与红色的地面、背景、界格,形成厚重而响亮的对比,把秦腔的慷慨激昂、热情奔放表达得淋漓尽致。红与黑是色彩中两种强有力的对比色,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能爆发出不可抑制的力量。如果将地面颜色改成最常见的土黄色或其他颜色,作品的表现力就会大大削弱,秦腔那铿锵有力、如火如荼的场面就难以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陕西导演张艺谋也喜欢运用这一强对比色,比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再如,贺荣敏先生有一代表作品《春闹秦川》,更是在色彩的运用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为了烘托“闹”的气氛,画面以热烈的火红色为主调,涨得通红的脸庞、火红的腰鼓、火红的头巾、火红的腰带漫天飞舞,所有的物象都向红、黄暖色靠拢,间隔点缀几点蓝绿补色,极其强烈地将秦川大地上这一独有的民俗活动表达得酣畅淋漓,使读者观之也情不可遏地要跟着画中人舞动跳跃起来。可以说,这幅画中色彩的统一协调是该件作品取得成功的一大因素。
  具体到作品中对画面色调的处理上,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巧妙统一主体色。由于颜色都有其象征意义,不同的色彩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有时为了画面气氛的渲染与情感的表达,可以将整幅画统一于一种色彩之中,此时可以忽视物象的固有色,以更加主观的色彩来将其统一。比如,第十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张海东《十月》,作品以橘红色为主调,画面中硕大的谷堆、小姑娘的头巾、棉袄乃至白色的小绵羊都被罩染上了浓郁的橘红色。十月的东北在画家笔下却具有一种暖暖的温馨感,令观者无不为其画面所营造的强烈气氛而动容,从而也成功地表达了画家的情怀与理念。用类似方法的作品还有很多,如赵奇的《马哟,你慢些跑》系列、陈孟昕的《暖月亮》等。如果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可将画面中各个颜色都与墨相调和,产生出相对柔和的新色彩,而不致于显得粗俗或生硬,花鸟画多用此法。   二是合理搭配同类色、邻近色。在色相环中,我们会发现同一个色系的各颜色之间差别是非常微妙的,比如橘红与橘黄,淡绿与草绿,如果能恰当的将这些同类色、邻近色运用到作品当中,就可以使画面显得丰富多彩而又和谐统一,这也是绘画中处理色调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陈琳的毕业作品《草原之夜》表现蒙古歌舞题材作品中,画面中以蓝紫色为主调,所有的物象都与蓝紫色相调和,色彩统一而又富有变化,正所谓“和而不同”。色调的巧妙设置,使作品洋溢着浪漫与抒情,观之令人沉醉,禁不住也跟着画中人浅吟低唱、翩翩起舞。
  三是上下呼应同种色。在画面中若突然跳出一两种跟其他颜色不相融合的或孤立的颜色,就会使色彩显得生硬别扭,给人一种愣愣的感觉。为了打破这种生硬感,可把孤立的颜色在画面其他部分也染上几笔,或者把此色与画面中其他颜色相调和形成一种间色或复色,使之遥相呼应,顾盼生辉。贺老师的作品《暖春》,画面表现阳光下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在色彩的运用上,便采用藤黄与赭石调和出来的饼干似的土红色为主调,为了强化这种温馨甜美的感觉,就把憨态可掬的小孙子的衣服也染成这种土红色,同时,在两位老人的衣服上、小狗的绳圈上同样点缀上此色,再加上藤黄、赭石诸原色的小面积使用,整幅画面不仅物象之间相互顾盼,色彩也遥相呼应,产生一种和谐之美。
  综上所述,色彩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较为普遍,而色彩的情感表述、精神暗示对于作品涵义的传达至关重要,作品中色调、色彩的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成败得失。因此,在构思阶段就应充分重视作品中色彩的精神象征,精心谋划其色彩布局。对当代中国人物画色彩情感传达的研究与探索,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画更深层次、更广空间的立体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贺荣敏.绘事散言[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贺荣敏.绘事心语[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林薇.浅论中国画色调中的几个问题[J].美苑,1982(3):23-26.
  [5]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肖俊濤,硕士,郑州工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清代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中的诗歌多用于评点,特别是用于评人。其诗歌评点的对象不但包括重要历史人物,还包括许多小人物,评点对象的选择服务于毛宗岗本人推崇的"忠义"伦理
依法行政是促进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局已初步建立起了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法规体系,实行了岗位执法责任制度、政务公开制度、
期刊
研究了铅酸蓄电池铝基轻型板栅表面涂层的电化学性能。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在铝合金基体上制备出不同锡含量的铅锡镀层,利用线性扫描、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分析了铅锡镀层的耐腐
一直以来,华语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尤其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审视下,多被解构为东方文化的异质符码,寓言式的影像传达成为第五代创作者的集体路径,而异质性在他们作品中的孕造,很
《望江南》是存词较多的唐代教坊曲调之一,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审美价值极高。《望江南》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真实之美,主要指《望江南》词一方面所描写的景物是真实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和在京各直属单位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一中全会精神.连日来,大家为十六大的召开欢欣鼓舞,群情振奋,
人类文明建立在"否定自然"的基础原则之上,抵制兽性回归是文明继续前进的底线。无节制的情欲追求使人类深陷重返野兽的危机之中,当情欲突破禁忌就会引发混乱。极乐使人类走向
莫言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常的语言表达力,使他的作品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其中,对色彩词汇的运用是莫言语言风格的一大亮色。在莫言八十年代的作品中,随着写作风格的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