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媒体时代的降临提高了地方政府讲故事的难度,同时也加强了地方政府利用新媒体讲故事的迫切性。这要求地方政府在讲故事时,一方面需要遵照故事本身的逻辑来演绎故事情节;另一方面更需要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积极顺应新媒体潮流。
政府与受众之间的尴尬状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不断丰富。请您谈谈全媒体时代的特征?
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各种媒体对于受众来说都是低成本的强大信息源。媒体除了传递信息、传达政策,还能通过它的信息筛选和散布功能,直接影响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地区、单位的稳定与和谐。
□从近年来一系列公共事件中不难看出,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的肇始与扩散之地,打破了政府的话语垄断。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您认为,给政府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
■我国的现实状况是,长期以来,政府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尴尬的状态。地方政府掌握的大部分信息处于封闭、闲置或半封闭、半闲置状态,公开什么,如何公开,全由地方政府部门自行决定,公众选择权和参与权较少。由此,产生一种现象,政府积极地宣传、“推销”自己的观念,群众方面被动接受或者排斥。
网络等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政府和公众间信息的不对称。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播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传递信息。更加重要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也借此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更加自由地收受乃至发送信息。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有志于利用新媒体讲好故事的地方政府来说,势必要做出新一轮的传播变革。
□政府应当如何应对?
■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政府必须意识到,在信息的另一端,是更加自由的受众。而如何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如何在执政过程中,既能与之形成良好互动达到为民执政的效果,又能得到广大人民的充分认识和肯定,这是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全媒体时代的降临提高了地方政府讲故事的难度,同时也加强了地方政府利用新媒体讲故事的迫切性。这要求地方政府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积极顺应新媒体潮流,有效与民众互动,以更好地让民众接受故事情节。
尊重事物本身的逻辑讲故事
□有人提出,以往政府的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在树立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时候,容易犯下“高大全”的错误。对此,您怎么看待?
■这是我们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工作中积累下来的老毛病。今天回头检视,其实这是有违事物本身逻辑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瑕疵的,过于完美无缺的报道反倒难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例,如何既能有效地提升城市品位以争创“文明城市”称号,又不大范围地干扰民众日常生活从而导致对“创文”的反感,这是很多地方政府都头疼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地方媒体几乎不提“创文”对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只是一味地提及“创文”的益处,号召民众予以无偿配合。这样的处理方式,反倒容易引起民众的反感,因为民众会普遍感觉合理诉求没有在媒体上得到有效反映,媒体作为社会压力“排气阀”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长此以往,反而会造成民众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对立,得不到民众的配合,“创文”工作自然难以开展。
□全媒体时代,针对政府宣传工作中过度美化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新闻传播工作不是天方夜谭,新闻传播是注重逻辑的事业。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尤其是在手机媒体等自媒体平台上,传播信息与收受信息都不再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地方政府在讲故事时亟须改变自话自说的宣传式风格,转而更加尊重所讲故事本身的逻辑。
□您提到政府应当遵照故事本身的逻辑来演绎故事情节,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近期媒体上的“走基层”系列报道就是一个政府讲故事方式改良的案例。虽然还是可以从中见到以往典型报道的痕迹,但是在“走基层”的系列报道中,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们的故事正在增加,老百姓身边普通的人物形象爱憎分明、真实可信。高高在上的典型人物从此走下神坛,这就是典型的讲故事符合故事本身逻辑的实例。
利用新媒体讲故事
□相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政府利用新媒体来讲故事的优势是什么?
■政府对新媒体的运用,在政府与公民间构建了一种互动机制,实现了两者间的双赢。通过互联网“窗口”,一方面,民众可以透过这一窗口探视地方政府的内部信息,这也恰巧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应用形式,收集民意,反馈民意,以便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转变政府职能。从粉丝数量上可以看出,地方政府这一顺应潮流、回应民意之举,受到了微博网民的热捧。
□从实践来看,有些地方政府的官方微博,更多的是内容的单向传播而非双向交流,仅凭这点完全构不成“问政”。对此,您怎么看?
■在采用了新媒体之后,如何与民众积极互动,让民众接受故事情节,才是地方政府讲故事时真正难于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如果地方政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阻塞、信息闲置和信息封锁现象,公众就能及时通过媒体等合法渠道公开、公平地获取政府信息并加以利用,从而使信息资源适时地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开明的政府会让媒体保持正当的发言权,更会让每个公民合法地享有知晓好事与坏事的权利。
其次,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加强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地方政府部门应合理地遵循新媒体互动性的传播规律。要做到互动性,不仅仅是在微博上回复网友留言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在于转变地方政府以往的宣传话语体系,改变高高在上的俯视视角。用更具人情味、更平等化、更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方式来经营新媒体平台。
相关链接
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的若干原则
●时效性决定有效性,透明度决定公信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
●从被动转向主动,不要站在“被告”席上,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改革和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维护展示提升党和政府良好形象。
●别人说不如自己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外行说不如内行说,明天说不如今天说,说一次不如反复说。
●对于一些重大问题或民众普遍关注的事件,要采取多种发布形式。举行新闻发布会,召开背景吹风会,接受记者采访,发布公报、声明、谈话 (新闻通稿),答复记者问询,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一局副局长华清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演讲稿。
政府与受众之间的尴尬状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不断丰富。请您谈谈全媒体时代的特征?
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各种媒体对于受众来说都是低成本的强大信息源。媒体除了传递信息、传达政策,还能通过它的信息筛选和散布功能,直接影响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地区、单位的稳定与和谐。
□从近年来一系列公共事件中不难看出,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的肇始与扩散之地,打破了政府的话语垄断。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您认为,给政府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
■我国的现实状况是,长期以来,政府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尴尬的状态。地方政府掌握的大部分信息处于封闭、闲置或半封闭、半闲置状态,公开什么,如何公开,全由地方政府部门自行决定,公众选择权和参与权较少。由此,产生一种现象,政府积极地宣传、“推销”自己的观念,群众方面被动接受或者排斥。
网络等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政府和公众间信息的不对称。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播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传递信息。更加重要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也借此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更加自由地收受乃至发送信息。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有志于利用新媒体讲好故事的地方政府来说,势必要做出新一轮的传播变革。
□政府应当如何应对?
■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政府必须意识到,在信息的另一端,是更加自由的受众。而如何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如何在执政过程中,既能与之形成良好互动达到为民执政的效果,又能得到广大人民的充分认识和肯定,这是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全媒体时代的降临提高了地方政府讲故事的难度,同时也加强了地方政府利用新媒体讲故事的迫切性。这要求地方政府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积极顺应新媒体潮流,有效与民众互动,以更好地让民众接受故事情节。
尊重事物本身的逻辑讲故事
□有人提出,以往政府的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在树立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时候,容易犯下“高大全”的错误。对此,您怎么看待?
■这是我们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工作中积累下来的老毛病。今天回头检视,其实这是有违事物本身逻辑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瑕疵的,过于完美无缺的报道反倒难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例,如何既能有效地提升城市品位以争创“文明城市”称号,又不大范围地干扰民众日常生活从而导致对“创文”的反感,这是很多地方政府都头疼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地方媒体几乎不提“创文”对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只是一味地提及“创文”的益处,号召民众予以无偿配合。这样的处理方式,反倒容易引起民众的反感,因为民众会普遍感觉合理诉求没有在媒体上得到有效反映,媒体作为社会压力“排气阀”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长此以往,反而会造成民众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对立,得不到民众的配合,“创文”工作自然难以开展。
□全媒体时代,针对政府宣传工作中过度美化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新闻传播工作不是天方夜谭,新闻传播是注重逻辑的事业。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尤其是在手机媒体等自媒体平台上,传播信息与收受信息都不再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地方政府在讲故事时亟须改变自话自说的宣传式风格,转而更加尊重所讲故事本身的逻辑。
□您提到政府应当遵照故事本身的逻辑来演绎故事情节,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近期媒体上的“走基层”系列报道就是一个政府讲故事方式改良的案例。虽然还是可以从中见到以往典型报道的痕迹,但是在“走基层”的系列报道中,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们的故事正在增加,老百姓身边普通的人物形象爱憎分明、真实可信。高高在上的典型人物从此走下神坛,这就是典型的讲故事符合故事本身逻辑的实例。
利用新媒体讲故事
□相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政府利用新媒体来讲故事的优势是什么?
■政府对新媒体的运用,在政府与公民间构建了一种互动机制,实现了两者间的双赢。通过互联网“窗口”,一方面,民众可以透过这一窗口探视地方政府的内部信息,这也恰巧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应用形式,收集民意,反馈民意,以便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转变政府职能。从粉丝数量上可以看出,地方政府这一顺应潮流、回应民意之举,受到了微博网民的热捧。
□从实践来看,有些地方政府的官方微博,更多的是内容的单向传播而非双向交流,仅凭这点完全构不成“问政”。对此,您怎么看?
■在采用了新媒体之后,如何与民众积极互动,让民众接受故事情节,才是地方政府讲故事时真正难于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如果地方政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阻塞、信息闲置和信息封锁现象,公众就能及时通过媒体等合法渠道公开、公平地获取政府信息并加以利用,从而使信息资源适时地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开明的政府会让媒体保持正当的发言权,更会让每个公民合法地享有知晓好事与坏事的权利。
其次,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加强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地方政府部门应合理地遵循新媒体互动性的传播规律。要做到互动性,不仅仅是在微博上回复网友留言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在于转变地方政府以往的宣传话语体系,改变高高在上的俯视视角。用更具人情味、更平等化、更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方式来经营新媒体平台。
相关链接
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的若干原则
●时效性决定有效性,透明度决定公信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
●从被动转向主动,不要站在“被告”席上,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改革和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维护展示提升党和政府良好形象。
●别人说不如自己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外行说不如内行说,明天说不如今天说,说一次不如反复说。
●对于一些重大问题或民众普遍关注的事件,要采取多种发布形式。举行新闻发布会,召开背景吹风会,接受记者采访,发布公报、声明、谈话 (新闻通稿),答复记者问询,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一局副局长华清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