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讯的广泛应用,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获得气象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3G时代,是电子技术昌盛的时代,3G时代的手机气象信息服务是网络技术与服务方式的相结合,与传统的气象服务不同,在自然灾害方面还展示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3G时代 可持续发展 手机气象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3G手机的发展与普及,3G手机已经取代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G手机气象信息服务也是人们获取气象信息最方便快捷的一条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手机气象服务分为公益性质和商业性质两种,目前在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商业性质的气象服务。
1手机气象信息服务的用途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能源的开发使用,自然灾害发生的也越来越频繁,其中气象灾害高达85%。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增加,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更是难以估计。所以预防自然灾害是目前我国首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首要任务。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可以告知人们提前预防自然灾害,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作为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气象信息服务以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为广大人民提高了方便。
手机服务具有广播电视无法替代的特性,在传播方面更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对传统的传播媒体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手机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人们手中,而且传播范围广,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可以收到。这种传播形式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的发展也越来越科技化,除了最初的接打电话外,将变成多媒体信息收发的智能化信息终端。
近年来3G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气象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把人们接受气象信息服务化被动为主动,并要求提供某种特定服务信息,进一步增加了服务业的服务功能,为社会经济带来有效发展。
2手机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
由于3G手机的迅猛发展,气象部门抓住这个机遇,让手机短信与气象业务相结合,积极响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让气象服务适应3G时代的新形势。先进的通讯手段是气象部门的发展依据。目前我国主要推出手机气象短信产品,它的操作简单快捷,而且可以直接面向大众,为人们的防灾减灾做出了重大贡献,逐渐成为服务大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社会上取得了很高评价和经济效益。
现在的手机气象服务大多是天气预报和预警预报,主要是以短信定制的形式为主,运营的经费主要是定制包月的服务费。相比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的服务费而言,这种形式可谓是便宜简单,还可反复翻阅查看。这种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再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并且越来越深入人心。
3手机气象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虽然我国气象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尤其在通讯业手机短信这方面,为开发商赢得了非常丰厚的利润。与国外相比,我国气象服务业仍属于低迷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包月服务收费比较低、使用客户较少,国家也只是象征性地给点补助,还没有形成商业化市场,因而致使我国气象经济市场发展较缓慢,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
基于手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取天气预报的渠道将多种多样。还有很多通过免费短信提高天气信息的供应商也在不断出现,在市场上逐步形成影响力,最终将导致信息包月服务被淘汰。互联网的发展,为气象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段。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新升级了更好的技术,使用户获得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明显更好,同时应用也更广泛。在保证业务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在盈利方面也有所创新,确保气象信息服务范围更广,这也是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我国通讯行业的发展目标是,要立足于现有的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行业,继续深化发展短信气象信息,增加其知名度。主要借鉴国外手机气象服务的创新成果,再结合我国气象技术的发展成果,加大人力物力开发气象信息服务新产品。在SMS方式的基础上,开发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软件等新型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目前,日本的消费者可以通过3G通讯,直接在线上观看气象视频报道,让消费者领先国际服务,随时随地可以掌握世界各地的天气变化情况。由于我国已经开始推出3G技术产品,大多采用手机网站或是腾讯客户端软件。
4结束语
我国科技一日千里,手机气象服务更是要经过不断创新,不能满足于目前状况。与世界接轨,提高竞争水平,是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目标。3G的发展,使手机气象信息服务更加丰富多彩,只有不断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确保手机气象服务信息的可持续发展,才不会被市场淘汰。具备上网功能的3G终端将逐渐普及,通讯理念深入人心,在合理的市场气氛下,手机气象服务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罗雪玲.市(州)级气象台公共气象服务发布与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 庞炜.3G时代手机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余振刚,谢新洲,张婧.浅谈3G互联时代发展手机科技期刊的营销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01(09):166-169.
关键词 3G时代 可持续发展 手机气象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3G手机的发展与普及,3G手机已经取代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G手机气象信息服务也是人们获取气象信息最方便快捷的一条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手机气象服务分为公益性质和商业性质两种,目前在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商业性质的气象服务。
1手机气象信息服务的用途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能源的开发使用,自然灾害发生的也越来越频繁,其中气象灾害高达85%。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增加,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更是难以估计。所以预防自然灾害是目前我国首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首要任务。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可以告知人们提前预防自然灾害,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作为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气象信息服务以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为广大人民提高了方便。
手机服务具有广播电视无法替代的特性,在传播方面更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对传统的传播媒体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手机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人们手中,而且传播范围广,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可以收到。这种传播形式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的发展也越来越科技化,除了最初的接打电话外,将变成多媒体信息收发的智能化信息终端。
近年来3G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气象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把人们接受气象信息服务化被动为主动,并要求提供某种特定服务信息,进一步增加了服务业的服务功能,为社会经济带来有效发展。
2手机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
由于3G手机的迅猛发展,气象部门抓住这个机遇,让手机短信与气象业务相结合,积极响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让气象服务适应3G时代的新形势。先进的通讯手段是气象部门的发展依据。目前我国主要推出手机气象短信产品,它的操作简单快捷,而且可以直接面向大众,为人们的防灾减灾做出了重大贡献,逐渐成为服务大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社会上取得了很高评价和经济效益。
现在的手机气象服务大多是天气预报和预警预报,主要是以短信定制的形式为主,运营的经费主要是定制包月的服务费。相比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的服务费而言,这种形式可谓是便宜简单,还可反复翻阅查看。这种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再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并且越来越深入人心。
3手机气象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虽然我国气象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尤其在通讯业手机短信这方面,为开发商赢得了非常丰厚的利润。与国外相比,我国气象服务业仍属于低迷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包月服务收费比较低、使用客户较少,国家也只是象征性地给点补助,还没有形成商业化市场,因而致使我国气象经济市场发展较缓慢,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
基于手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取天气预报的渠道将多种多样。还有很多通过免费短信提高天气信息的供应商也在不断出现,在市场上逐步形成影响力,最终将导致信息包月服务被淘汰。互联网的发展,为气象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段。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新升级了更好的技术,使用户获得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明显更好,同时应用也更广泛。在保证业务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在盈利方面也有所创新,确保气象信息服务范围更广,这也是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我国通讯行业的发展目标是,要立足于现有的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行业,继续深化发展短信气象信息,增加其知名度。主要借鉴国外手机气象服务的创新成果,再结合我国气象技术的发展成果,加大人力物力开发气象信息服务新产品。在SMS方式的基础上,开发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软件等新型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目前,日本的消费者可以通过3G通讯,直接在线上观看气象视频报道,让消费者领先国际服务,随时随地可以掌握世界各地的天气变化情况。由于我国已经开始推出3G技术产品,大多采用手机网站或是腾讯客户端软件。
4结束语
我国科技一日千里,手机气象服务更是要经过不断创新,不能满足于目前状况。与世界接轨,提高竞争水平,是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目标。3G的发展,使手机气象信息服务更加丰富多彩,只有不断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确保手机气象服务信息的可持续发展,才不会被市场淘汰。具备上网功能的3G终端将逐渐普及,通讯理念深入人心,在合理的市场气氛下,手机气象服务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罗雪玲.市(州)级气象台公共气象服务发布与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 庞炜.3G时代手机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余振刚,谢新洲,张婧.浅谈3G互联时代发展手机科技期刊的营销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01(09):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