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技能大赛是学校提高学生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电子系“匠心育人,科技筑梦”梦想起航计划为例,分析技能竞赛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从组织协调机制、选拔机制、奖励机制等方面探究了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竞赛如何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大赛;专业发展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2008 年,教育部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创设“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机制,在全国打开了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1]。技能大赛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大赛引领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起引领作用。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
1、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从校级到国家级,广泛开展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竞赛能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锻炼机会,可以让学生从大一进校开始,接触专业,认识专业,让学生及早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过竞赛获得奖项和荣誉,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
2、促进教学条件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近年来,工科专业的竞赛对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购置竞赛主办方要求所使用的设备来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而且科技发展速度快,竞赛设备每隔几年就会更新,即学校参加的项目和次数越多,新设备就越多,非竞赛时期就可以用于日常教学中,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因此,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也促使学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3、依托载体,营造氛围,让科学流行起来。高校构建服务创新教育的机制离不开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以校园文化为推手,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举办学生竞赛和科研活动,实现活动的“体系化”、“精英化”和“普及化”。制定相关制度,注重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积极开展受众面广、吸引力强的学生技术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竞争、自我学习等能力,让科学技术在校园流行起来。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专业技能竞赛蓬勃发展,各高校积极参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重竞赛、轻改革。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基本是按照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前沿的原则,促进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随着技能竞赛影响力增加,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高职校或系部就会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支持。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加大了对技能竞赛的投入,既在资金、激励政策上给予专门支持,也在课程改革上,把与竞赛相关的内容融入到相应课程中,力求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但由此进行的课程改革更注重的是为競赛服务,很大程度上偏离竞赛的初衷。
2、为比赛而比赛,脱离竞赛初衷。技能竞赛的获奖质量和获奖率对高职校和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为提高获奖率,大赛指导教师把精力都投入到竞赛队中,而无暇顾及大多数不参赛学生,同一学生参加不同的比赛并获奖。技能大赛的少数尖子选手或许成为大赛的“职业选手”,参赛选手越来越“精英”,知识越来越“精尖”,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育教学脱节,技能大赛的准备重点放在几个尖子选手的强化培训上,甚至让参赛学生长期脱离集体和其他专业课堂,为了比赛而参赛,丧失了职业教育的普及性功能和有悖于大赛的初衷。
三、以专业技能竞赛为抓手促进专业建议的思考
1、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引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专业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息息相关。学校把教学内容与行业要求、教学目标与技能有机结合,教师针对企业对员工的高素质要求,并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使教学更好服务学生。
2、以竞赛为驱动,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分组学习等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渐流行。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促进教学观念转变,实现了从以理论教学为本位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真正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3、深化社团建设,构建以专业型社团为依托的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竞赛过程中,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抓专业社团作为重要支撑。专业型社团具有特殊的魅力,它是一个平台,一种载体,能有效地凝聚来自不同层面的人才。学校结合社会、专业需求,成立专业社团。社员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学习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实现“取我之所需,补我之不足,扬我之特长”。社团通过开展内部知识培训和学术研讨等活动,引导社员立足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另外,专业社团学生自治管理的竞赛培训也有效弥补学校常规教学活动的缺陷。
4、校企共建,专业满足社会需求。专业比赛和学习最忌闭门造车,只有走出学校,走进企业,深入一线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作品。近年来,随着比赛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到学生竞赛来。一是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大赛的评委,从企业需求评价学生作品;二是企业对大赛提供经济和设备支持,解决了一部分省级以上技能竞赛的专用成套设备价格昂贵、数量少的问题;三是合作办学。四是校级比赛项目紧密结合国家形势。
参考文献
[1] 程秀娟.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管理机制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16(30):52-54.
[2] 范生万,李祖武.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三级”竞赛备赛模式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214-215.
[3] 游静,熊艳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1):151-512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大赛;专业发展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2008 年,教育部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创设“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机制,在全国打开了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1]。技能大赛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大赛引领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起引领作用。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
1、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从校级到国家级,广泛开展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竞赛能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锻炼机会,可以让学生从大一进校开始,接触专业,认识专业,让学生及早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过竞赛获得奖项和荣誉,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
2、促进教学条件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近年来,工科专业的竞赛对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购置竞赛主办方要求所使用的设备来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而且科技发展速度快,竞赛设备每隔几年就会更新,即学校参加的项目和次数越多,新设备就越多,非竞赛时期就可以用于日常教学中,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因此,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也促使学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3、依托载体,营造氛围,让科学流行起来。高校构建服务创新教育的机制离不开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以校园文化为推手,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举办学生竞赛和科研活动,实现活动的“体系化”、“精英化”和“普及化”。制定相关制度,注重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积极开展受众面广、吸引力强的学生技术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竞争、自我学习等能力,让科学技术在校园流行起来。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专业技能竞赛蓬勃发展,各高校积极参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重竞赛、轻改革。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基本是按照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前沿的原则,促进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随着技能竞赛影响力增加,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高职校或系部就会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支持。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加大了对技能竞赛的投入,既在资金、激励政策上给予专门支持,也在课程改革上,把与竞赛相关的内容融入到相应课程中,力求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但由此进行的课程改革更注重的是为競赛服务,很大程度上偏离竞赛的初衷。
2、为比赛而比赛,脱离竞赛初衷。技能竞赛的获奖质量和获奖率对高职校和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为提高获奖率,大赛指导教师把精力都投入到竞赛队中,而无暇顾及大多数不参赛学生,同一学生参加不同的比赛并获奖。技能大赛的少数尖子选手或许成为大赛的“职业选手”,参赛选手越来越“精英”,知识越来越“精尖”,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育教学脱节,技能大赛的准备重点放在几个尖子选手的强化培训上,甚至让参赛学生长期脱离集体和其他专业课堂,为了比赛而参赛,丧失了职业教育的普及性功能和有悖于大赛的初衷。
三、以专业技能竞赛为抓手促进专业建议的思考
1、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引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专业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息息相关。学校把教学内容与行业要求、教学目标与技能有机结合,教师针对企业对员工的高素质要求,并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使教学更好服务学生。
2、以竞赛为驱动,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分组学习等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渐流行。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促进教学观念转变,实现了从以理论教学为本位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真正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3、深化社团建设,构建以专业型社团为依托的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竞赛过程中,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抓专业社团作为重要支撑。专业型社团具有特殊的魅力,它是一个平台,一种载体,能有效地凝聚来自不同层面的人才。学校结合社会、专业需求,成立专业社团。社员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学习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实现“取我之所需,补我之不足,扬我之特长”。社团通过开展内部知识培训和学术研讨等活动,引导社员立足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另外,专业社团学生自治管理的竞赛培训也有效弥补学校常规教学活动的缺陷。
4、校企共建,专业满足社会需求。专业比赛和学习最忌闭门造车,只有走出学校,走进企业,深入一线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作品。近年来,随着比赛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到学生竞赛来。一是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大赛的评委,从企业需求评价学生作品;二是企业对大赛提供经济和设备支持,解决了一部分省级以上技能竞赛的专用成套设备价格昂贵、数量少的问题;三是合作办学。四是校级比赛项目紧密结合国家形势。
参考文献
[1] 程秀娟.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管理机制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16(30):52-54.
[2] 范生万,李祖武.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三级”竞赛备赛模式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214-215.
[3] 游静,熊艳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1):15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