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到案后的五种讯问谋略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贪侦查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打好这场硬仗,反贪侦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侦查技巧和谋略。如果说证据是整个案件的“生命”,那么谋略则是获取、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是1996年刑诉法修改后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增加了嫌疑人到案后的拒供心理,加之贿赂犯罪证据单一的特殊性,彰显出讯问谋略在嫌疑人到案后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多年以来的反贪侦查实践,总结出五种讯问谋略,以供广大反贪侦查人员参考。
  一、“探索式”讯问。这种讯问方法主要利用了犯罪嫌疑人在被检察机关传唤后特定的心理状态和特定环境中的思维片面性,就来摸清对方虚实、底细,了解他的思想动向、态度等,为深入追查主要问题创造有利条件。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初犯、偶犯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嫌疑人,那些对我们的工作性质和进行的初查工作不甚了解的犯罪嫌疑人,可能会把我们没有掌握的问题交代出来。如我院在办理县民政局安置办主任盛成友受贿案时,开始我们找他主要是证实他给原卫生局局长董某行贿的问题,实际并不掌握其他问题。盛到案后,办案人员并没有急于点明找他的原因,而是问他“我们是检察院反贪局的,你知道为什么找你来吗?”“反贪局是干什么的,你应该知道吧?我们是查处……,你个人有哪些经济问题你最清楚。”盛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随即交代自己在民政局安置办期间通过安排志愿兵工作,收受一个志愿兵一万元现金的受贿问题。办案人员及时向领导汇报后,决定对盛立案侦查,同时分析判断民政局安置办每年都要安置二十几个复原军人,盛不可能只收一次,遂加大审讯力度,从而一举突破了盛某受贿大案。
  二、“压倒式”讯问。这种讯问方法是指侦查人员利用各种手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影响和刺激,从心理上、气势上完全压倒对方,使其摆正位置,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身份,端正态度,从而起到敲山震虎、先声夺人的作用。这种方法运用时要审时度势,宽严适度,要根据讯问的具体情况,调整讯问的气氛。如我院在办理县人民银行行长周启津受贿案时,周某被传唤到案后,盛气凌人,首先发问“你们有什么要问的,抓紧时间,不要拐弯抹角,照直说。”周企图引导侦查人员犯“错误”,给他“露家底”,然后他可以“顺着杆子爬”,就事论事“应付”。同时还给侦查人员传递一个信号“我不是好惹的!”侦查人员先进行了“冷处理”,盯着周很长时间不答话。“我是行长,还有很多事情要等着我去办,要问请快点!”(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侦查人员决定给周一个“下马威”,迎头泼了一盆冷水:“你在这里还是行长吗?这里是你发号施令的地方吗?不犯罪你是行长,犯了罪就是我们审查的对象,把二郎腿放下,把手机关上,从现在开始有事先请示。你行长有没有陈希同大,有没有成克杰大,他们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你一个行长能吗?”周威风扫地,再也“牛”不起来了,为后来的审讯工作扫清了障碍。
  三、“抓把柄式”讯问。这种讯问方法是指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抓住嫌疑人的“弱点”和“把柄”,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讯问,从而达到我们的讯问目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思想非常顽固,抱着“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态度的嫌疑人,去寻找嫌疑人没有防御或无法防御的弱点来迫使其认罪,起到后发制人的作用。如我院在办理费县红星纺织有限公司经理曹允学行贿案时,当曹允学到案以后,侦查人员讯问他是否有行贿问题时,曹允学一口咬定没有,极力辩白自己是无罪的,说侦查人员弄错了,态度极不配合。侦查人员见强攻不行,于是到红星纺织有限公司把该公司的帐全部调来,并找来了公司会计,通过查账和询问会计,发现该公司有偷税的犯罪事实。找到这个“把柄”后,办案人员再次对曹允学进行讯问,告诉他偷税同样是犯罪,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高尚,那么清白!作为商人的曹允学当然明白偷税的后果,顿时软了下来,不但承认了偷税,而且也供认了行贿的犯罪事实,从而达到了我们的侦查目的。
  四、“划大圈子式”讯问。这种讯问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已有警觉、或者有重大嫌疑、或者有可能突破窝案串案的犯罪嫌疑人,克服过去那种急于求成、速战速决的心理,树立大预审的观念,在审讯中划大圈子,让犯罪嫌疑人放开谈,充分表演,察言观色,了解犯罪嫌疑人做了哪些准备,有哪些习性,重点找准其弱点和要害,灵活运用谋略,采取针对性强的策略彻底击溃其心理防线,迫使其认罪服法,彻底交待自己和他人的问题。如我院对兰陵集团上海分公司经理徐某某审讯时,就是采用划大圈子审讯的方法。通过审讯,徐某某不仅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还交代自己转交给原兰陵集团董事长崔某大量的赃款,从中发现并追缴崔在国内没有带走的近一千万元赃款,同时牵出几个给崔行贿的经销商。从而为进一步深挖和突破兰陵窝案打下了基础。
  五、“引而不发式”讯问。这种讯问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初查过程中证据不足或没有直接证据的案件,办案人员通过一定的语言、行为、气氛的影响,使犯罪嫌疑人感到自己的罪行已被揭发,侦查人员不是没有证据,而是给他一个坦白从宽的机会,只有抓住机会,才能给自己创造一个从宽处理的条件。在使用时要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样子,力争速战速决。如我院在查办县种子公司经理范洪军受贿案时,从初查中得知该犯罪嫌疑人平时说话口气大,很傲慢,不会轻易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就采取了心平气和的方法跟他聊天,让他谈谈存款情况。范洪军似乎早有准备,便如数家珍般的谈起自己有多少存款,存款是这些年的工资、奖金等,并且说了都存在哪个银行,说的很详细,并且都在费县。这是办案人员指示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些情况我们都知道,你再谈谈在外地存款的情况?”范洪军马上脸色陡变,额头上冒出汗来。办案人员一看该犯罪嫌疑人肯定在外地有问题,于是紧追不舍,一举攻下范洪军,最终范洪军供认在浙江、东北、内蒙等地收购种子时,客户通过外地存款的形式,将回扣款打入了他的存折,收受贿赂十几万元的犯罪事实。其实在讯问该犯罪嫌疑人之前,侦查人员并没有掌握外地的存款情况,只是引而不发的这样一问,犯罪嫌疑人立即紧张起来,露了“原形”。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探讨行政收费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在行政收费中贯彻“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一个总原则,即对行政相对人的保护,具体体现在行政收费的立法,监督救济机制,程序和相关制度几个方面。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行政收费;行政相对人的保护    一、“以人为本”在行政法学意义上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许多民事经济活动领域存在着行政权力介入和渗透的情形,由此出现在民事诉讼中,许多案件必须先认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问题。在许多房屋所有权纠纷案件中,经常首先会遇到房屋登记行政行为是否有效——即房产权证是否有效的问题。只有认清不动产登记行为的性质,才能进一步把握好审理不动产权属纠纷案件的规律。  关键词:许可登记;非许可登记;形式审查;实质审查    在不动产权纠纷案
期刊
我国宪法规定设置人民检察机关,并把检察机关确立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党和国家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强化法律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是党中央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殷切期盼,也是检察机关的根本职责。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长座谈会上的
期刊
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从我国新时期新党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需要出发,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迫切需要培育符合检察工作自身特点的先进文化,进一步提高队伍的建设水平,更好地落实“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检察文化的开展情况并不像其他部门那
期刊
摘 要: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检察院为回应“谁来监督监督者”的质问出台的,也是检察院为了应付司法浮报而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接受监督的政治姿态。但如果强化这一制度,不免陷入个案监督的困境,并且因为程序的安排而不产生监督的效益,同时制度的推行与司法独立的要求并不相容。  关键词:人民监督员;外部监督;司法独立;主权在民    前言:人民监督员制度产生的背景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多年来
期刊
摘 要:行政程序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程序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目前,法律责任的认定标准仍限于法定标准,这一标准难以涵盖所有程序违法的范围。为此,应当引入正当程序标准来弥补规制行政程序上的不足。鉴于我国有关行政程序法律责任存在规则与规则之间矛盾、责任形式简单、公务员个人责任得不到追究等不足,多元化法律责任体系的构建已成必然。  关键词:行政程序;法律责任;认定标准;法律规定    一、
期刊
摘 要:--公诉一体化是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和检察一体化原则在公诉工作中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要通过建立公诉一体化机制,强化公诉工作的上下领导、横向配合和对外协调,形成检察机关公诉工作的整体合力。如何构建一个既符合诉讼规律,又有现实必要的公诉新机制,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公诉一体化;诉讼规律;公诉新机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
期刊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对于有效地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办案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宽严相济的内涵入手,结合刑事检察工作实际,浅析如何在审查逮捕环节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指对于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
期刊
摘 要:司法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加强司法调解,提高民商事案件的调解率,可以及时解决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缩短诉讼周期性,降低诉讼成本,节省司法资源,减少上诉、申诉,缓解“执行难”的压力,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保社会平安的效果,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本文试从我国民事司法改革和民事诉讼制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法院调解制度能否与之契合并获得继续存在的空间?应在何种功能定位上对法院调解制
期刊
摘 要:环境人格权是权利主体依法所固有的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主体的完整人格所必备的权利,是以环境资源为媒介,以环境资源的欣赏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基础的精神性权利,是一项社会性私权。其法律保护主要是通过确定环境侵权行为并进而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为权利被侵害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救济。  关键词:环境人格权;精神性权利;社会性私权;法律保护    一、环境人格权的涵义    (一) 人格权的含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