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学条件相对简陋,课外读物较少,学生受学习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话说不清,句子不通顺,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让人顺畅地读完全篇的,是少之又少,要想找到一两篇句通意顺,情感丰富、表达生动的文章,那更是难上加难。那字里行间极难看出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如何使学生能够热爱写作,能够语言流畅地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认为:“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它影响乃至决定人的思想言行。胸中写作热情似火烧,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感。”
激发写作热情,启发情感体验,其途径不一而论。我尝试了以下几点:
1.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养成写周记的习惯。
2.开展文学活动,营造文学氛围
我们引导学生创办了社报,经常举办文学讲座、文艺比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滋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写作训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创设宽松的说话环境,提高写作积极性
教学中,在学生确定好要写的内容、编写好提纲之后,我先让学生自由准备口头作文,然后,自愿或点名几位同学发言交流。每讲完一个,就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再由教师进行小结。最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同桌讨论交流,口头修改各自的作文,使构思更趋完善,再写下来。这样通过互说、互听、互评,极大地创设宽松的说话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投入到写作之中。这样为学生作文提供了鲜活的“生活源”,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作文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又能与作文训练要求相结合,使作文教学各个环节“活”起来,
二、训练学生遣词造句,学会表达
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和语言习惯影响,书面表达能力一般较差。因此,加强遣词造句、表达成文的训练尤其重要。恰当地借用、改造课文中的名段、佳句,会使语言显得生动流畅:改造前人的段落、句子以为己用,古已有之。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改造而来的。在作文时,恰当地改造课文中的名段、佳句,会使语言显得生动流畅。
1.引导学生做好词汇积累
每一位老师都知道:厚积而薄发。反之,没有积累,则胸无点墨,是写不出文章来的。因此,要想写出好作文,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年少记忆强的优势,指导学生一方面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大量吸收优美语句:另一方面自行摘录生活中有价值的语言内容,如成语谚语俗语等,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语言材料。
2.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积累本或者叫读书反思,并自取一个名字,记下课外活动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下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背了大量的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还未必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因为这种积累是静态的罗列、堆积,要真正让这些材料在学生头脑中活化,还得让学生对作品语言以及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反复地去品、去思。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圈点、批注、点评。虽然,学生开始做的圈点批注还比较浅薄,比较零碎,但我们要珍视学生的这些一鳞半爪,要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在感悟中萌发初步的写作思维能力。
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向学生介绍好的读物,推荐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推荐优秀书报、期刊等。
三、对学生进行文体训练
近年来话题作文都是文体不限,但我们也知道“文体不限”绝不是不作体裁要求,因此“不限文体”虽然给了我们体验式选择的自由,但不同的话题还是要有较为适宜的体例来承载。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将各种常用文体的写法都训练到位,学生文体知识全面了,写作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从中选取自己最拿手且最适合表现此话题的体式,求得最佳发挥。在这一方面,可采用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作文也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
总之,学生惟有在通晓各种文体的基础上,方能择善扬长,展现自己最亮丽的一面。
(作者单位:137713内蒙古科右前旗第六中学)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认为:“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它影响乃至决定人的思想言行。胸中写作热情似火烧,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感。”
激发写作热情,启发情感体验,其途径不一而论。我尝试了以下几点:
1.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养成写周记的习惯。
2.开展文学活动,营造文学氛围
我们引导学生创办了社报,经常举办文学讲座、文艺比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滋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写作训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创设宽松的说话环境,提高写作积极性
教学中,在学生确定好要写的内容、编写好提纲之后,我先让学生自由准备口头作文,然后,自愿或点名几位同学发言交流。每讲完一个,就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再由教师进行小结。最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同桌讨论交流,口头修改各自的作文,使构思更趋完善,再写下来。这样通过互说、互听、互评,极大地创设宽松的说话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投入到写作之中。这样为学生作文提供了鲜活的“生活源”,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作文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又能与作文训练要求相结合,使作文教学各个环节“活”起来,
二、训练学生遣词造句,学会表达
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和语言习惯影响,书面表达能力一般较差。因此,加强遣词造句、表达成文的训练尤其重要。恰当地借用、改造课文中的名段、佳句,会使语言显得生动流畅:改造前人的段落、句子以为己用,古已有之。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改造而来的。在作文时,恰当地改造课文中的名段、佳句,会使语言显得生动流畅。
1.引导学生做好词汇积累
每一位老师都知道:厚积而薄发。反之,没有积累,则胸无点墨,是写不出文章来的。因此,要想写出好作文,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年少记忆强的优势,指导学生一方面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大量吸收优美语句:另一方面自行摘录生活中有价值的语言内容,如成语谚语俗语等,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语言材料。
2.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积累本或者叫读书反思,并自取一个名字,记下课外活动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下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背了大量的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还未必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因为这种积累是静态的罗列、堆积,要真正让这些材料在学生头脑中活化,还得让学生对作品语言以及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反复地去品、去思。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圈点、批注、点评。虽然,学生开始做的圈点批注还比较浅薄,比较零碎,但我们要珍视学生的这些一鳞半爪,要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在感悟中萌发初步的写作思维能力。
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向学生介绍好的读物,推荐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推荐优秀书报、期刊等。
三、对学生进行文体训练
近年来话题作文都是文体不限,但我们也知道“文体不限”绝不是不作体裁要求,因此“不限文体”虽然给了我们体验式选择的自由,但不同的话题还是要有较为适宜的体例来承载。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将各种常用文体的写法都训练到位,学生文体知识全面了,写作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从中选取自己最拿手且最适合表现此话题的体式,求得最佳发挥。在这一方面,可采用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作文也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
总之,学生惟有在通晓各种文体的基础上,方能择善扬长,展现自己最亮丽的一面。
(作者单位:137713内蒙古科右前旗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