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网络开放式的在线课程(简称MOOCs)。与传统课堂相比,慕课的优势不仅表现在课程共享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方便学习者自主选择。大学引入慕课是教学的一种创新、资源的一种共享,但即使对慕课进行了精心设计,由于学生层次多样化,尤其是对于全员开设的政治理论课,难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而在"慕课"背景下将小型学习共同体引入理论课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偏差的产生。
关键词:慕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共同体
“慕课”自美国发端,是MOOC英译,其最大的优势是它在资源上实现了共享,并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特点,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政治教育主阵地,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大班教学(指单个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在100~200左右)成为各高校的普遍现象,这给教学带来较大挑战。慕课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与技术,如果运用得当可大大的节约教学成本,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一、学习共同体组织的必要性
慕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与以往在线课程不同,虽然课堂中有教师对概念的解释和课程中穿插的视频,讲课被分成5—15分钟不等的的片段,中间插有练习和测验。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主要是集中在大一、大二以及大三上学期,因而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是三个年级所有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源地、身处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对知识的辨别及加工存在较强的个体性及不完善性。学习共同体的引入正好规避了这个弊端,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是1995年由著名教育家博耶尔(Ernest L.Boyer)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1]
在慕课的大背景下,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学习,他们以共同的愿景、情感为基础,以课程的真实任务为核心,成员之间持续的、深层的合作和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慕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以一定的组织参加课堂问题的讨论,可以无形中将慕课的时间延长、将慕课的课堂效果强化。
二、学生共同体的组建形式
1、精心搭配,合理组建
以自愿和兴趣为基础,根据学校师生比及软件硬件教学条件进行人员的合理搭配,在学习上实现示范和合作。在整个组建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兴趣点,确定学习小组的共同目标、名称及负责人、制定小组的管理办法。
2、学生身份及参与模式的转换
学生参与课堂的身份由个体和团队两种形式组成。个体的主动、积极、创新的思考,团队的相互交流、提问、提醒、监督,因而学习的过程包括两大模块即个人时间与团队时间。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以及在团队中不断的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体因素的增加
慕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极富逻辑性的课程设计及对重要概念的讲解,向学生传达课程的内容,课程中穿插的视频和课中的练习和测验用于知识的巩固。学习共同体的主体主要是学生,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团体存在两种倾向:其一,团队数较多;其二,团队人数太多,这两种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的实效性。学习共同体中引入教师可有效的规避这种弊端,教师对其进行目标上的把控、方法上的指导、团队成果的考评及问题的解答,充分保留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三、学习共同体的管理及运作方式
1、学习共同体的管理方式
(1)主体构成
学习共同体的主体构成包括学习者与助学者,此处的学习者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所构成的学习互助小组,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构成学习共同体的主体。这个小组的构成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条件:首先,遵循自愿的原则;其次,是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并有一起向目标努力的动力;再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能够形成较强的互补性。
(2)活动方式
学习共同体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成员之间通过对话、沟通和交流学习,通过讨论来强化动机,通过互相支持和帮助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进步。
(3)表现形式
学习共同体要想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在团队中形成有序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保持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并且使得各自的价值观念和人格得到尊重。在这个共同体中有一个组织者,同时团队中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克服大班授课的弊端,争取在民主氛围中各司其职,让每一位成员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2、学习共同体在思政慕课课堂中的运作方式
(1)大团队目标导向
学生参与课堂,虽然终极目的是学习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生来讲这些目的并不明显。此时我们可以借助期末考试这样一个较为直接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期末成绩的构成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中期考察等。如果把期末成绩进行分层,具体化到学习层面的方方面面,从学习开始就明确目标。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
目标已定,对目标进行分层分解,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团队划分,然后根据团队的人数及分解出的目标,对团队进行小组划分,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目标,例如口头表达小组,这个小组根据目标来分解自己的任务,目的就是让这个小组通过自己的学习及外界的帮助,最终能够演化成整个团队的口头表达的指导者,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化解团队人数过多,不能人人参与这样一个弊端。其他小组的构成也参照此类方法。
(3)合作与竞争
根据“班级——团队——小组”“大目标——小目标——任务下达”的工作模式,可以在政治理论课慕课中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慕课需要极大的自主性,同时也考验学生的理解及运用程度。通过任务的完成,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最终不同的小组根据小目标达成大目标。团队目标达到,接下来就是引入团队间的竞争,通过竞争强化每一位成员学习及讨论的意识。
3、学习共同体在生活中的运作方式
(1)情感培养
在一个团队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团队只有在情感上有共鸣、有归属感,才能在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才能促使他们更有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作为大学生,他们有更多学习工作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可以用来培养他们间的感情,从同学上升为朋友。
(2)活动的设计
把学习中的团队与小组引用到生活中,填充生活中的空白页。通过团队中的小组来策划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例如,对学生来讲,五月涉及四个假期,三个周末、一个小长假、一个母亲节,那么团队负责人可以拿出两个来做活动。A小组负责策划母亲节,可以利用团队优势做一段母亲节小团队祝福视频,写出具体策划方案,具体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分工、经费等等;B小组策划一个周末活动,要求同上,这样既可以把学生从宿舍带出,而且还可以增强同学间交流,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
[1]John Retallick,Barry Coeklin,Kennece Coombe.Learning Com—munities in Education:Issues,Strategies and Contexts[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9:6.
关键词:慕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共同体
“慕课”自美国发端,是MOOC英译,其最大的优势是它在资源上实现了共享,并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特点,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政治教育主阵地,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大班教学(指单个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在100~200左右)成为各高校的普遍现象,这给教学带来较大挑战。慕课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与技术,如果运用得当可大大的节约教学成本,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一、学习共同体组织的必要性
慕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与以往在线课程不同,虽然课堂中有教师对概念的解释和课程中穿插的视频,讲课被分成5—15分钟不等的的片段,中间插有练习和测验。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主要是集中在大一、大二以及大三上学期,因而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是三个年级所有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源地、身处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对知识的辨别及加工存在较强的个体性及不完善性。学习共同体的引入正好规避了这个弊端,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是1995年由著名教育家博耶尔(Ernest L.Boyer)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1]
在慕课的大背景下,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学习,他们以共同的愿景、情感为基础,以课程的真实任务为核心,成员之间持续的、深层的合作和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慕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以一定的组织参加课堂问题的讨论,可以无形中将慕课的时间延长、将慕课的课堂效果强化。
二、学生共同体的组建形式
1、精心搭配,合理组建
以自愿和兴趣为基础,根据学校师生比及软件硬件教学条件进行人员的合理搭配,在学习上实现示范和合作。在整个组建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兴趣点,确定学习小组的共同目标、名称及负责人、制定小组的管理办法。
2、学生身份及参与模式的转换
学生参与课堂的身份由个体和团队两种形式组成。个体的主动、积极、创新的思考,团队的相互交流、提问、提醒、监督,因而学习的过程包括两大模块即个人时间与团队时间。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以及在团队中不断的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体因素的增加
慕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极富逻辑性的课程设计及对重要概念的讲解,向学生传达课程的内容,课程中穿插的视频和课中的练习和测验用于知识的巩固。学习共同体的主体主要是学生,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团体存在两种倾向:其一,团队数较多;其二,团队人数太多,这两种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的实效性。学习共同体中引入教师可有效的规避这种弊端,教师对其进行目标上的把控、方法上的指导、团队成果的考评及问题的解答,充分保留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三、学习共同体的管理及运作方式
1、学习共同体的管理方式
(1)主体构成
学习共同体的主体构成包括学习者与助学者,此处的学习者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所构成的学习互助小组,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构成学习共同体的主体。这个小组的构成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条件:首先,遵循自愿的原则;其次,是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并有一起向目标努力的动力;再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能够形成较强的互补性。
(2)活动方式
学习共同体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成员之间通过对话、沟通和交流学习,通过讨论来强化动机,通过互相支持和帮助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进步。
(3)表现形式
学习共同体要想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在团队中形成有序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保持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并且使得各自的价值观念和人格得到尊重。在这个共同体中有一个组织者,同时团队中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克服大班授课的弊端,争取在民主氛围中各司其职,让每一位成员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2、学习共同体在思政慕课课堂中的运作方式
(1)大团队目标导向
学生参与课堂,虽然终极目的是学习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生来讲这些目的并不明显。此时我们可以借助期末考试这样一个较为直接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期末成绩的构成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中期考察等。如果把期末成绩进行分层,具体化到学习层面的方方面面,从学习开始就明确目标。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
目标已定,对目标进行分层分解,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团队划分,然后根据团队的人数及分解出的目标,对团队进行小组划分,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目标,例如口头表达小组,这个小组根据目标来分解自己的任务,目的就是让这个小组通过自己的学习及外界的帮助,最终能够演化成整个团队的口头表达的指导者,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化解团队人数过多,不能人人参与这样一个弊端。其他小组的构成也参照此类方法。
(3)合作与竞争
根据“班级——团队——小组”“大目标——小目标——任务下达”的工作模式,可以在政治理论课慕课中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慕课需要极大的自主性,同时也考验学生的理解及运用程度。通过任务的完成,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最终不同的小组根据小目标达成大目标。团队目标达到,接下来就是引入团队间的竞争,通过竞争强化每一位成员学习及讨论的意识。
3、学习共同体在生活中的运作方式
(1)情感培养
在一个团队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团队只有在情感上有共鸣、有归属感,才能在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才能促使他们更有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作为大学生,他们有更多学习工作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可以用来培养他们间的感情,从同学上升为朋友。
(2)活动的设计
把学习中的团队与小组引用到生活中,填充生活中的空白页。通过团队中的小组来策划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例如,对学生来讲,五月涉及四个假期,三个周末、一个小长假、一个母亲节,那么团队负责人可以拿出两个来做活动。A小组负责策划母亲节,可以利用团队优势做一段母亲节小团队祝福视频,写出具体策划方案,具体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分工、经费等等;B小组策划一个周末活动,要求同上,这样既可以把学生从宿舍带出,而且还可以增强同学间交流,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
[1]John Retallick,Barry Coeklin,Kennece Coombe.Learning Com—munities in Education:Issues,Strategies and Contexts[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