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和王金战老师是大学校友。2010年8月,父亲到北京办事,顺道带我去长见识。在宴席上,老爸大倒苦水,说我本是个聪明孩子,但从上高中后成绩开始一路下滑,还经常旷课。眼看就要上高三了,他请王老师给我把把脉,看看我是不是那块料,如果不行,自己也不再去操那份心了。
听到老爸说得这么绝情,我不客气地说:“你还是省着劲儿自己用吧,你管我也白管。”我又对王老师说:“暑假补习班是上午八点上课,他六点不到就叫我起床。我想多睡会儿,他就骂我没出息、不要脸!”没想到王老师批评老爸:“像你这样对待孩子,不要说考大学,他不进精神病院已经不错了!”
“哈哈!”我忍不住笑了。王老师对我分析道:“你在小学和初中学习很好,说明基础不错。你后来考上的是当地重点高中,由尖子生一下变成了普通生,心理负担过重,越怕考差,结果就是越考越差。如果你能够迅速调整心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考上大学还是很有希望的。”我不屑一顾地来了一句:“纸上谈兵谁不会?”
王老师一愣,沉吟着说道:“今年高三你就到我教的班里来吧,平时就住我家里。挑战一下自己。”
倒数第一是无所畏惧的
我开始了和王老师既是师生更是父子的共同生活。第一天在书房里读书,我接到了几条短信并回复了过去。王老师看到后,对我来了个“约法三章”:第一,我的手机在学习时间必须关机,他会不定时抽查;第二,家里的电视从我来的那天起就断线;第三,我可以使用书房里的电脑用于查阅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但不能上网看八卦新闻,更不能聊天、玩游戏。王老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学习是件宁静致远的事,不能抵御诱惑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在开学第一次的摸底考试中,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一,虽然是在意料之中,但自尊心强的我想退缩,说要回老家。王老师说:“我刚想夸你,你都一年没怎么摸书本了,居然和倒数第二只差了32分,很不简单啊!再说,你倒数第一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下次考试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缩小和倒数第二的差距。”
王老师告诉我,要感谢所有看不起自己的人,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端正了心态,我就仿佛换了一个人,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中。
10月份的月考,我和倒数第二的分差一下子缩小了30分。王老师在全班表扬我:“高三总共要进行八次大型考试,如果这位同学每次都能进步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了,那是考北大、清华的问题了!”我听了激动不已。
优秀始于你的强项
王老师和我一起划分学习阶段,把高考的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帮助我树立信心,增强意志力。在他的指导下,我把九个月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性的目标,逐一攻克。
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王老师了解到我的一个强项,就是我特别喜欢参与科技活动。于是鼓励我适当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活动并争取好名次。
王老师相信,一个人的优秀始于他的强项。我在保证既定学习计划的同时,挤出时间有针对性地参与物理、化学、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后来的事实证明,王老师为我制定的战术是非常英明的,科技竞赛的奖项为我赢得了加分资格。
我发挥了长项,变得越来越有自信,学业更是后来居上。学业的大幅进步让我的热血开始沸腾,老师为我制定的每一条备考战术、规定的每一项学习任务,我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可谓心无旁骛。期末大考,我在年级的排名提高了189个名次!
放寒假了,即使回到老家,我依然牢记王老师的叮嘱,学习上毫不松劲,甚至更加拼命。老爸惊喜地说:“这孩子真是脱胎换骨了,不让学都不行!”高三新学期开始,我各门学科都上了一个台阶,进入优秀生行列,更惊喜的是,我还参加了一个科技创新竞赛并获一等奖。
为了轻装上阵,我干脆给自己剃了个光头,说这叫削发明志!
一桶水换来十桶水
王老师一直教导我:学无定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距离高考时间所剩无几,他鼓励我打破条条框框,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充分发挥创造性。虽然高三理科老师往往要求学生画出明确的“知识网络图”,但我觉得写在纸上的东西无法完全记忆,而且会形成“笔记依赖”,我从来都将知识在大脑里整理,靠透彻的理解,将知识的形态由信息过程转化为思维过程,更精准高效。
老爸见身边朋友的孩子都在题海中鏖战,又有点沉不住气了,问王老师给我的试卷是不是偏少了。王老师却说,题海必须精简。在需要的时候,对着某个特别薄弱的科目集中实施,速战速决,避免拖入消耗战。
高三下学期刚开始,我定下目标,要把英语分提高8~10分,于是开始狂做英语卷,以每天3套左右的速度,坚持了大概半个月。后来又换了一个版本,继续以每天1套的速度做了十几套。在将近一个月的集中轰炸后,我的一模英语成绩达到了136分,果然比之前的平均水平提高了8分!
掌握了正确方法的我,好像作战正酣的士兵得了趁手的兵器,如虎添翼。我進入了学习的最高境界:享受学习。我经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却仍然精力充沛,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时间一天一天向着高考总决战逼近,我的心态又产生了波动。由于我对自己期望很高,父母现在也盼着以我为荣,所以大考临近,我开始患得患失,成绩也开始有所起伏。王老师用轻松的口吻,跟我谈起他当年“三个半死”的高考经历。考前一天,王老师得了重感冒,“病了个半死”,紧急到赤脚医生那里现打了一针;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满脸是血,“摔了个半死”;晚上住进学生宿舍,被跳蚤和虱子“咬了个半死”。第二天考试,王老师是怀着绝地而后生的哀兵之气的,就想着拼了,不管那么多,谁知竟然成为班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我听后,果然放松很多。
考前半个月,王老师要求我除白天保证6个小时高强度的学习之外,其他时间安排放松和休息,比如看电视、听音乐、体育锻炼等,上网也行,但时间不能太长。高考前一晚,王老师只对我说了一句话:“放心睡吧,明天我会叫你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1年8月,我接到了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和父母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大一那年,我状态神勇,又顺利考上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三一年的历练,让原本稚气、脆弱的我拥有了笑对困难与挫折的大无畏气概。2015年,我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回想起恩师王老师,我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最棒的朋友,最真心的兄弟。
(一地摘自《知音·海外版》)
听到老爸说得这么绝情,我不客气地说:“你还是省着劲儿自己用吧,你管我也白管。”我又对王老师说:“暑假补习班是上午八点上课,他六点不到就叫我起床。我想多睡会儿,他就骂我没出息、不要脸!”没想到王老师批评老爸:“像你这样对待孩子,不要说考大学,他不进精神病院已经不错了!”
“哈哈!”我忍不住笑了。王老师对我分析道:“你在小学和初中学习很好,说明基础不错。你后来考上的是当地重点高中,由尖子生一下变成了普通生,心理负担过重,越怕考差,结果就是越考越差。如果你能够迅速调整心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考上大学还是很有希望的。”我不屑一顾地来了一句:“纸上谈兵谁不会?”
王老师一愣,沉吟着说道:“今年高三你就到我教的班里来吧,平时就住我家里。挑战一下自己。”
倒数第一是无所畏惧的
我开始了和王老师既是师生更是父子的共同生活。第一天在书房里读书,我接到了几条短信并回复了过去。王老师看到后,对我来了个“约法三章”:第一,我的手机在学习时间必须关机,他会不定时抽查;第二,家里的电视从我来的那天起就断线;第三,我可以使用书房里的电脑用于查阅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但不能上网看八卦新闻,更不能聊天、玩游戏。王老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学习是件宁静致远的事,不能抵御诱惑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在开学第一次的摸底考试中,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一,虽然是在意料之中,但自尊心强的我想退缩,说要回老家。王老师说:“我刚想夸你,你都一年没怎么摸书本了,居然和倒数第二只差了32分,很不简单啊!再说,你倒数第一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下次考试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缩小和倒数第二的差距。”
王老师告诉我,要感谢所有看不起自己的人,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端正了心态,我就仿佛换了一个人,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中。
10月份的月考,我和倒数第二的分差一下子缩小了30分。王老师在全班表扬我:“高三总共要进行八次大型考试,如果这位同学每次都能进步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了,那是考北大、清华的问题了!”我听了激动不已。
优秀始于你的强项
王老师和我一起划分学习阶段,把高考的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帮助我树立信心,增强意志力。在他的指导下,我把九个月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性的目标,逐一攻克。
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王老师了解到我的一个强项,就是我特别喜欢参与科技活动。于是鼓励我适当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活动并争取好名次。
王老师相信,一个人的优秀始于他的强项。我在保证既定学习计划的同时,挤出时间有针对性地参与物理、化学、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后来的事实证明,王老师为我制定的战术是非常英明的,科技竞赛的奖项为我赢得了加分资格。
我发挥了长项,变得越来越有自信,学业更是后来居上。学业的大幅进步让我的热血开始沸腾,老师为我制定的每一条备考战术、规定的每一项学习任务,我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可谓心无旁骛。期末大考,我在年级的排名提高了189个名次!
放寒假了,即使回到老家,我依然牢记王老师的叮嘱,学习上毫不松劲,甚至更加拼命。老爸惊喜地说:“这孩子真是脱胎换骨了,不让学都不行!”高三新学期开始,我各门学科都上了一个台阶,进入优秀生行列,更惊喜的是,我还参加了一个科技创新竞赛并获一等奖。
为了轻装上阵,我干脆给自己剃了个光头,说这叫削发明志!
一桶水换来十桶水
王老师一直教导我:学无定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距离高考时间所剩无几,他鼓励我打破条条框框,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充分发挥创造性。虽然高三理科老师往往要求学生画出明确的“知识网络图”,但我觉得写在纸上的东西无法完全记忆,而且会形成“笔记依赖”,我从来都将知识在大脑里整理,靠透彻的理解,将知识的形态由信息过程转化为思维过程,更精准高效。
老爸见身边朋友的孩子都在题海中鏖战,又有点沉不住气了,问王老师给我的试卷是不是偏少了。王老师却说,题海必须精简。在需要的时候,对着某个特别薄弱的科目集中实施,速战速决,避免拖入消耗战。
高三下学期刚开始,我定下目标,要把英语分提高8~10分,于是开始狂做英语卷,以每天3套左右的速度,坚持了大概半个月。后来又换了一个版本,继续以每天1套的速度做了十几套。在将近一个月的集中轰炸后,我的一模英语成绩达到了136分,果然比之前的平均水平提高了8分!
掌握了正确方法的我,好像作战正酣的士兵得了趁手的兵器,如虎添翼。我進入了学习的最高境界:享受学习。我经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却仍然精力充沛,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时间一天一天向着高考总决战逼近,我的心态又产生了波动。由于我对自己期望很高,父母现在也盼着以我为荣,所以大考临近,我开始患得患失,成绩也开始有所起伏。王老师用轻松的口吻,跟我谈起他当年“三个半死”的高考经历。考前一天,王老师得了重感冒,“病了个半死”,紧急到赤脚医生那里现打了一针;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满脸是血,“摔了个半死”;晚上住进学生宿舍,被跳蚤和虱子“咬了个半死”。第二天考试,王老师是怀着绝地而后生的哀兵之气的,就想着拼了,不管那么多,谁知竟然成为班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我听后,果然放松很多。
考前半个月,王老师要求我除白天保证6个小时高强度的学习之外,其他时间安排放松和休息,比如看电视、听音乐、体育锻炼等,上网也行,但时间不能太长。高考前一晚,王老师只对我说了一句话:“放心睡吧,明天我会叫你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1年8月,我接到了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和父母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大一那年,我状态神勇,又顺利考上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三一年的历练,让原本稚气、脆弱的我拥有了笑对困难与挫折的大无畏气概。2015年,我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回想起恩师王老师,我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最棒的朋友,最真心的兄弟。
(一地摘自《知音·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