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老旧小区开放式更新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cz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致力于研究在高效率更新老旧小区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厦门城市风貌进行保护与提升的行动策略,并采用调研的形式,对有代表性的居住区进行考察分析,对其进行分类,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更新策略与方法。通过对厦门市居住区现有资源情况的调研分析与辨别,为之后的规划整修行为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对厦门老旧小区开放式更新进行系统地研究和策略设计。
  关键词:老旧社区;开放式;更新;空间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9)06-0055-62 收稿日期:2019-05-11
  1引言
  作为我国近代以来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外开放城市,厦门市的城市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少早期修建的居住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房屋质量、基础设施乃至空间配置,往往已经不足以承载新时期居住者的生活需求,需要进行更新与改进。同时,随着城市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涌入厦门市,大众对于城区居住空间的要求也显得日益迫切,从这个角度来看,老旧小区在居住资源的配置方面,存在着极大的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对于厦门这样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来说,老旧居住区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能够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回忆与文脉、能反映厦门经济社会的发展沿革,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旧小区的改造更新对于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有着无可替代的重大意义,一旦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也是无可挽回的,这就需要规划者更加谨慎进对其行处置。
  作为经济特区、著名旅游城市,厦门对于城市风貌特色有着较高的需求,需要保留一定数量具有特色的原有建物,然而目前该市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商业化程度过高、历史文化街区缺乏特征与辨识度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城市产业的发展;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厦门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程度日益加深,随之而来的居住空间不足、部分小区设施老旧、不敷使用的问题日益尖锐;厦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居住小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对于城市风貌的树立,避免“千城一面”情况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应当在小区更新的过程中加以注意;除去物质层面的改造之外,还应当有意识地对居民的生活模式与文化取向进行有意识地整理与恢复,正所谓:“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老旧居住区的更新必须秉持这一观点。
  可见,在居住区改造升级具有紧迫性的今天,用历史风貌保护的视角来审视该市的老旧小区更新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厦门老旧小区现状调研
  2.1厦门老旧小区的概况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社区作为人群活动的主要场所,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的建设与改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机遇。建设于上世纪60至90年代的老旧小区具有独特的生活环境,至今仍有近30年的使用价值,传承了几代人的记忆,但同时社区的老龄化、设施陈旧等问题给社区的发展带来了不便,积极建设与改造老旧小区环境成为城市更新与发展的大趋势。
  根据《厦门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意见》,自2016年开始,厦门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稳步朝着目标迈进。
  目前经过调查,全市共有老旧住宅小区800个,主要集中在岛内思明区和湖里区。思明区总共有1989年底前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的非商品房和非个人集资房老旧小区334个,总建筑面积约258万平方米,涉及栋数1183栋,梯数2358梯,户数37069户。
  厦门的老旧住宅主要有三类:一类为闽南传统建筑,主要分布在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城区;二是上世纪50至80年代建设的砖混、砖石或者砖木结构及预制板类结构的底层、多层住宅;三是城中村中大量的自建简易搭盖房。本文研究调研对象主要为其中第二类。
  2.2调研情况
  本研究主要采用现场走访与发放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选取厦门市内有代表性的老旧小区,从当地居民的调查问卷统计汇总与调研者对场地对理性评价两个方面完成场地情况调研工作,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力求得出更加趋近于真实的调研结果。
  2.2.1问卷设计
  调研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由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年限、收入情况、教育水平6个问题组成。第二部分为居住满意度调研,由居住区空间舒适满意度、基础设施满意度、对于居住区安全情况的满意程度三大项组成,采用五级评价标准由非常差、差、一般、好、非常好组成。第三部分为环境影响因素调研,对各种因素是否促进整体环境提升及其带来的主观印象评价,为了简化问卷难度,提高调研效率,避免了受试者产生厌倦的情绪,防止调研的准确程度受到影响,采用“是”与“否”两级制评价。
  2.2.2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共派发问卷1580份,回收1462份,其中有效问卷1416份。
  从回收问卷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来看。本次调研对象年龄段分布较为均等,覆盖年龄层较宽,其中以70岁以上老人居多,占比22.9%。性别构成上男性311人女性387人,男女比例为1:1.24,女性较多。婚姻状况上看,未婚311人,已婚397人,已婚人士较多。
  在居住时间上,5-10年的为228人,其次则是10年以上的“资深住户”为192人。
  收入水平方面呈不太明显的“纺锤形”,以3000-8000元的收入水平人群最多,收入均值为7017元,较高或较低收入水平的人群,相对少数,如图1所示。
  受教育程度方面,有初中以下140人、高中畢业水平107人、中专126人、本科学历166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39人。总体而言,厦门老旧小区居民中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理论上拥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与文化素质。
  2.2.3居住满意度   从调研结果来看,对于厦门老旧小区的现状情况的各个方面,多数居民都认为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与需求。在各项指标中,最被认为需要改进的是小区的公用空地与购物设施情况,其次则是步行舒适、绿化状况、文化氛围、交通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可见目前最需要进行改造的部分都集中在空间配置与功能安排两个方面,如表1所示。
  统计分析环境影响因素调研结果,分析出的结果与前表基本一致,可以看出,针对步行舒适度,最大的问题在车辆的干扰,可见在设计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车分流等工作。而针对休憩活动的开展,居住区居民的满意度也普遍较低,最大的意见主要集中于风吹日晒与休憩座椅不足两个问题上,可见在细部提升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多廊架与休憩座椅,以此对居民的需求进行回应。除此之外,植物的养护与修剪、建筑的造型色彩也被普遍认为存在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改造,如图2、图3所示。
  2.3调研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与结果分析,可知厦门城市中大量的老旧小区是急需进行改造的,存在着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居住区居民的使用需求,同时对于城市的发展,城市风貌的确立,也逐渐显露出较为负面的影响,需要正视并积极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与改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梳理,大致可以列举老旧居住小区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下列几点:
  2.3.1公共空间缺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在公共空间中开展交往、活动、休憩等活动的需求是不断提高的,而小区居民生活的主要承载体则是居住区。目前由于居住区修建的时期较为久远,对于居民对空间使用上的需求前瞻性不足,导致了大量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缺乏,极大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2.3.2基础设施不足
  小区的调研结果统计中,可以看出居民普遍提出居住区及周边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购物、儿童活动、垃圾箱、座椅等。而对于城市建设者来说,解决居民的生活需求。使得小区居民生活更加便捷,是其首要责任,故而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样需要进行重视。
  2.3.3设施老化、立面陈旧
  由于修建年份久远、缺乏专门的物业维修管理。小区内的建筑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建筑的外观及立面尤其如此。这样不仅可能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对于城市风貌的建设,也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2.3.4交通系统承载力欠缺
  随着近年来厦门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越发多样。小区中旧有的道路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今日今时的需求。这种情况,一方面体现在道路宽度及转弯半径的过于狭小,同时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停车位不敷使用的情况,这一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城市的发展,也阻碍了小区居民获得更加便捷的交通体验。
  2.3.5文化氛围不足,城市风貌不统一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厦门市的居民普遍对于居住环境的文化氛围、建筑风貌和绿化的美观程度有着较高的追求,而目前城市中大量存在的老旧小区并不能很好地回应这一需求,这要求居住区改造的过程中不光是在功能上空间上要对老旧社区进行提升。同时也要更深层次的从文化风貌的角度进行挖掘整理,以达到使用者的需求水平。
  3老旧小区更新与公共空间营造设计及改造策略
  3.1公共空间营造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居民公共生活模式的变迁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公共活动空间的品质要求是越来越高的。老旧小区相较于近年新建社区来讲,在公共空间的品质与面积方面都存在着较明显的劣势。具体到厦门的情况,由于厦门岛内可供开发空间相对紧张,旧居住区公共空间缺失的问题相对更加严重,参考前文所问卷分析,也可以轻易得出相同的结论。相对封闭的室外空间不仅不利于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体验,同时对于城市风貌的展示也有较大的劣势,与城市发展目标存在落差。所以厦门地区老旧社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尤其应当关注公共空间的营造,通过富于多样的空间改造模式提高公共交往空间的品质,营造出更加符合多样公共活动需求的空间。
  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设置不同形式的共享空间,一方面有助于促进邻里交往,另一方面可以丰富空间层次,改善居住体验。同时充分考虑物理空间相对逼仄的现状,由水平共享空间向竖向发展,形成垂直流动的共享空间,营造多层次的共享空间,打破单元间相对封闭的格局。也通过丰富空间模式营造,改善老旧社区风貌,如图4所示。
  在改造设计中,可以将老旧建筑进行分类,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公共性活动空间,通过将建筑的改造,把空间进行延伸、切割、置换、拼贴等手段,从而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进行共享空间的创建,促进邻里交往。在保护老旧社区历史风貌的同时,达到老旧社区开放性空间更新的目的。
  3.2空间设计手法
  (1)运用切割的方法:由重新整合的建筑格局人手,拆除违章搭棚和空置建筑释放的空间置换成共享空间和栽种绿植,提升居住区域环境舒适度对建筑水平面上的空间进行切割,构成由三四户相通的共有空间,然后进行空间营造,将景观结合人建筑与道路间的边缘地带,使道路明确又增加观赏性,打造成一个相对私人化的共享空间,可供居民进行活动和交流,如图5所示:
  (2)运用围绕的方法:开敞式的共享空间,利用建筑周边空余场地,将景观结合入建筑与道路间的边缘地带,使道路明确又增加观赏性,增加娱乐设施和休闲平台,供老人和孩童在此玩乐,同时又便利照看,不仅促进交流,又让社区气氛更加活跃,如图6所示。
  (3)运用合并的方法:在垂直面上打造的共享空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水平共享空间向竖直方向发展,利用建筑间高差不同,将较矮的建筑頂层改造,形成楼顶共享空间,这种空间的好处在于视野开阔,可以俯视社区景观,在此进行交流互动让身心更愉悦。还有在建筑二层延展新的空间,将几户建筑联系起来,多效利用空间,同时架空层也是一个空间,形成垂直流动的共享空间,不仅丰富视觉感官上的变化,还节省空间,如图7所示。   (4)运用移动的方法:通过场地高差,进行营造半围合的共享空间,以多层次的交往空间满足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多层级的接触需求,有利于促进居民与外部的交往,同时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如图8所示。
  同样地,这样的设计策略也能够保证对建筑原有风貌景观最大程度的保护,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保证历史文脉的存留,值得大范围推广。
  3.3老旧小区的改造策略
  有了基于上述根据调研产生的认识。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几点改造策略。
  3.3.1整合空间释放活力
  根据现场的情况看老旧小区的空间不足,一方面体现为硬性的空间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杂物堆积加之功能设置不当等情况带来的空间上的逼仄。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通盘考虑整个小区的情况。首先对堆放杂物、不符合规定的违章建筑进行清理拆除,对小区的空间进行重新整理,通过空间优化配置释放出小区可供活动的场地,以此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3.3.2加强基础设施配套
  从调研的情况可以得出,小区居民普遍对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有著较高的需求,这要求规划者一方面在居住区内部结合现有场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设施完善,同时加强社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通过外部交通的梳理以及引导,确保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更多地为小区的居民提供服务。
  3.3.3住区景观提升与风貌整治
  整治与立面改造相结合,这要求城市的改造者兼有从宏观与微观两种不同尺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根据城市区域整体的风貌要求,完成对整个片区建筑风貌的总体规划与管控,同时需要从人的尺度出发,并不仅仅关注建筑立面的美观,还要保证建筑从内到外都可以使小区的居住者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更加便利的生活。
  3.3.4打开住区引入商业活动
  从目前的情况看厦门市的老旧小区往往相对封闭。人员成分相对单一,年龄层次较为接近,缺乏适当的商业活动引入。外界游人引入住区空间会促使小区居民与整个城市系统产生更多积极的联系。不仅可以提升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居住区内部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3.3.5加强宣传引导为主
  一个老旧小区的提升与改造,仅仅通过规划者与施工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居住区提升改造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同样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城市风貌与小区氛围的宣传工作,通过空间设置的引导性与叙事性,促进周边居民能够自发地参与到小区风貌的保护与促进上,形成良性循环。
  4结论
  纵观国家近年来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可以明显感觉到党和国家对于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的关注始终保持着较高程度的关注,无论是之前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还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都是如此,这些文件虽然着眼点各有不同,工作内容与实施主体也存在部分差异,但都旨在改善百姓的居住生存环境,这一方针与景观设计行业努力的方向是无比契合的。
  老旧小区的景观更新既是建筑工程、安全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政府等相关机关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相应对策,抓住城市更新的机遇。通过居住环境的更新,唤醒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保护意识,减少环境污染等破坏行为。推动老旧小区的可持续发展,传承城市历史风貌,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基于历史风貌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地域文化特色,更新老旧小区的根本面貌,植入开放性更新策略,综合整治并实行规范管理,可以使老旧小区达到整洁干净、亮化美化的要求,较好地融入厦门现代化的城市格局,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为厦门城市形象锦上添花。
其他文献
期刊
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渐进式实践创造过程,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内涵.文明是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和积极成果,呈跃进式前进趋势.文化推动文明进步,文明促进文化发展.正确处理文化与
农业家庭发展到战国时期,具有了小农经济的意义。战争、变法、宗法观念等因素都促成了农业家庭向较高阶段的转化。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家庭内部的一些表现:男女分工的相对固化
<正>从文艺复兴后期开始,西方就确立了焦点透视的空间观念。这一观念影响至深,乃至以它为标准而产生"中国绘画无空间"的论断。事实上从出土的汉代四川画像砖和宋代的《赤壁图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涪陵区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