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到川西盆地去漫游,大都舍不得峨嵋山、乐山大佛、眉山三苏祠、青城山、都江堰、三星堆和成都市区的杜甫草堂、望江楼、武侯祠这些景点。我认为,即使把这些地方都看遍了,如果不知道或者忘记了还有一个宝光寺,与它擦肩而过却未得饱览,那真是一大遗憾。
相传宝光寺初建于东汉时期。可以查到历史文字记载的是,在隋代,它叫大石寺。宝光寺寺名的由来源于一次历史事件──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僖宗李儇为躲避黄巢之乱逃到四川,传说在大石寺园林中修建行宫时,他看见佛塔废墟上夜放紫色霞光,终于在那里挖出了一个装有13颗舍利子的石匣,李儇便命随行的国师悟达就地修建佛塔,把13颗舍利子珍藏在塔内,并且重修了佛寺,命名为宝光寺。所以,把宝光寺称为千年古刹是名副其实的。
现在的宝光寺共占地120多亩,有一塔、五殿、十六院,是一个美丽、幽静、设计独具匠心的古园林建筑群,兼有北方大庙和江南民居的双重风格,具备闹中有静和雅中有俗的平原寺庙的特点。从它的文物含量及价值来看,应当说它是一座历代艺术博物馆。
1982年2月,我就曾访问过宝光寺,但那时一无向导,二无文字材料,三无足够的时间,走马观花式地转了一圈儿就走了,可以说只是来认了认门儿,没看到也没看出多少名堂。这一次由于有友人作向导,通过他的介绍,使我才真正认识到它的许多“宝”,当然也还是不全的,只是浮光掠影的。可见逛山和游寺大不相同,逛山只用眼睛看就行了,游寺还得心、知、智三者并用才行。
前面说到的那座舍利塔和舍利子的数目相等,也是13层,高约30米。每一层的四面都有石雕的佛像。作为寺中的主体建筑之一本来就引人仰视,现在,使人生疑的是,它是一座斜塔,从第七层起明显地朝南歪斜着。据说是由不久以前某次地震或长期的地质变化所致。另外,还有一座小舍利塔,它的别致之处则是用三块完整的大青石刻制而成的。上面有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生动雕像,石柱和基足处还有其他一些浮雕值得细细观赏,如高雅的白鹤含花、风趣的老鼠偷葡萄等。
有名的罗汉堂在另一个院子里,被称作“寺中寺”。里面共有576尊泥塑,即500罗汉加76尊佛与菩萨,都同人体一般大小,近年里已经被全部重新整修过,周身镏金,色彩艳丽。人物的长相、表情、服饰、神态各不相同,体现出独特而鲜明的人物性格。其中的济公塑得尤为成功,把这个运用机敏智慧和玩世不恭的方式来嘲弄封建权力的“酒肉和尚”描绘得活灵活现。由于造型众多,他们的喜怒哀乐转换得让人应接不暇,所以一般游客少有人注意到在这576尊塑像中还有两位皇帝,那就是清代人称“康乾盛世”的代表康熙和乾隆,康熙在右,乾隆在左,中间隔着20多尊罗汉。他们都头戴皇冠,身穿龙袍,正襟危坐。
寺中的书画特别引人,不但数量可观,且有很多珍品。它们不时让我惊叹,令我流连。
宋徽宗赵佶用珍珠粉画的白鹦鹉是一幅难得的工笔画,其精美华贵程度令人惊愕。品味之后,使我感到他在绘画上的造诣不亚于在书法上创立的瘦金体。
赵孟頫的《马》,一共画了五匹骏马,由于用的是藏头露尾法,所以看画时的效果是“远三近四细看五”。我站在不同的位置试验了一下,证实所言不差。
竹禅和尚画的《狮》图上的那只狮子,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它,它的眼睛都毫不含糊地直瞪着你,久而久之,逼得你再也不敢正眼看它。
竹禅画的四幅竹子也极有特点,它们分别被命题为《吟风》、《烘晴》、《醉雨》、《承露》,四种竹态都很切题,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慈禧太后画的牡丹和她写的对联都十分清丽,出手不凡。
康有为、翁同和的书法也引人驻足,除了它们的艺术价值,还会使人不由想起清末的那次夭折的政治改革,从而思绪纷繁。
张大千的《水月观音》是临摹的瓜州榆林窟的壁画,原是送给张群的,张群又把它送给了宝光寺。想来这里面也自有一段故事。
这里也有一幅徐悲鸿的《马》,它作于1942年,正处于全民抗战、挽救国家危亡的时期,所以这匹马特别消瘦,但也格外英俊,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抗战必胜的信念。据说徐悲鸿的妻子寥静文看到这幅画时,颇发了一番感慨。
此外,宝光寺还有不少当代名人和国家领导人的题字或签名。其中巴金、艾芜、沙汀、马识途、张秀熟五人在1987年10月7日游寺时的联袂签名,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再有的纪念珍品。
宝光寺宝物确实不少!
相传宝光寺初建于东汉时期。可以查到历史文字记载的是,在隋代,它叫大石寺。宝光寺寺名的由来源于一次历史事件──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僖宗李儇为躲避黄巢之乱逃到四川,传说在大石寺园林中修建行宫时,他看见佛塔废墟上夜放紫色霞光,终于在那里挖出了一个装有13颗舍利子的石匣,李儇便命随行的国师悟达就地修建佛塔,把13颗舍利子珍藏在塔内,并且重修了佛寺,命名为宝光寺。所以,把宝光寺称为千年古刹是名副其实的。
现在的宝光寺共占地120多亩,有一塔、五殿、十六院,是一个美丽、幽静、设计独具匠心的古园林建筑群,兼有北方大庙和江南民居的双重风格,具备闹中有静和雅中有俗的平原寺庙的特点。从它的文物含量及价值来看,应当说它是一座历代艺术博物馆。
1982年2月,我就曾访问过宝光寺,但那时一无向导,二无文字材料,三无足够的时间,走马观花式地转了一圈儿就走了,可以说只是来认了认门儿,没看到也没看出多少名堂。这一次由于有友人作向导,通过他的介绍,使我才真正认识到它的许多“宝”,当然也还是不全的,只是浮光掠影的。可见逛山和游寺大不相同,逛山只用眼睛看就行了,游寺还得心、知、智三者并用才行。
前面说到的那座舍利塔和舍利子的数目相等,也是13层,高约30米。每一层的四面都有石雕的佛像。作为寺中的主体建筑之一本来就引人仰视,现在,使人生疑的是,它是一座斜塔,从第七层起明显地朝南歪斜着。据说是由不久以前某次地震或长期的地质变化所致。另外,还有一座小舍利塔,它的别致之处则是用三块完整的大青石刻制而成的。上面有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生动雕像,石柱和基足处还有其他一些浮雕值得细细观赏,如高雅的白鹤含花、风趣的老鼠偷葡萄等。
有名的罗汉堂在另一个院子里,被称作“寺中寺”。里面共有576尊泥塑,即500罗汉加76尊佛与菩萨,都同人体一般大小,近年里已经被全部重新整修过,周身镏金,色彩艳丽。人物的长相、表情、服饰、神态各不相同,体现出独特而鲜明的人物性格。其中的济公塑得尤为成功,把这个运用机敏智慧和玩世不恭的方式来嘲弄封建权力的“酒肉和尚”描绘得活灵活现。由于造型众多,他们的喜怒哀乐转换得让人应接不暇,所以一般游客少有人注意到在这576尊塑像中还有两位皇帝,那就是清代人称“康乾盛世”的代表康熙和乾隆,康熙在右,乾隆在左,中间隔着20多尊罗汉。他们都头戴皇冠,身穿龙袍,正襟危坐。
寺中的书画特别引人,不但数量可观,且有很多珍品。它们不时让我惊叹,令我流连。
宋徽宗赵佶用珍珠粉画的白鹦鹉是一幅难得的工笔画,其精美华贵程度令人惊愕。品味之后,使我感到他在绘画上的造诣不亚于在书法上创立的瘦金体。
赵孟頫的《马》,一共画了五匹骏马,由于用的是藏头露尾法,所以看画时的效果是“远三近四细看五”。我站在不同的位置试验了一下,证实所言不差。
竹禅和尚画的《狮》图上的那只狮子,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它,它的眼睛都毫不含糊地直瞪着你,久而久之,逼得你再也不敢正眼看它。
竹禅画的四幅竹子也极有特点,它们分别被命题为《吟风》、《烘晴》、《醉雨》、《承露》,四种竹态都很切题,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慈禧太后画的牡丹和她写的对联都十分清丽,出手不凡。
康有为、翁同和的书法也引人驻足,除了它们的艺术价值,还会使人不由想起清末的那次夭折的政治改革,从而思绪纷繁。
张大千的《水月观音》是临摹的瓜州榆林窟的壁画,原是送给张群的,张群又把它送给了宝光寺。想来这里面也自有一段故事。
这里也有一幅徐悲鸿的《马》,它作于1942年,正处于全民抗战、挽救国家危亡的时期,所以这匹马特别消瘦,但也格外英俊,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抗战必胜的信念。据说徐悲鸿的妻子寥静文看到这幅画时,颇发了一番感慨。
此外,宝光寺还有不少当代名人和国家领导人的题字或签名。其中巴金、艾芜、沙汀、马识途、张秀熟五人在1987年10月7日游寺时的联袂签名,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再有的纪念珍品。
宝光寺宝物确实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