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意向哈尔滨
为了选好新中国的首都,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慎重研究,广纳贤言,再三权衡,集体决定。最早的意向,既不是古都北京,也不是虎踞龙盘的南京,亦不是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西都长安,而是著名的“东方的莫斯科”哈尔滨。
哈尔滨确实是个好地方。毛泽东非常喜欢欣赏中国地图,他觉得中国像是一只雄鸡,而黑龙江省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就在这天鹅的项下,人们把哈尔滨称作“天鹅项下的珍珠”。哈尔滨曾经有过饱经忧患的沧桑岁月,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给她涂上了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侨民汇集于此,16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开办了数以千计的工商企业,修起形形色色的欧洲风格的建筑,与东京、伦敦、巴黎、柏林、纽约等世界一流城市贸易频繁,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物资集散地。
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一举解放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哈尔滨成为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一直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为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最安全的大城市,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地批准哈尔滨为特别市,非常重视这块风水宝地,曾准備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当时的注意力虽然向着哈尔滨,但是哈尔滨毕竟远隔千山万水,转移过去很不容易,中间需要一个中转地,于是选定了华北的避暑胜地承德,准备把承德作为党中央的临时所在地。
在辽沈战役前夕,东北野战军林彪和罗荣桓曾就党中央迁往东北之事去电请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毛泽东回电说:“中央必须留在关内,我亦暂不能离开。”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毛泽东在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也不断思考着新中国的定都问题,并征求过不少相关人员的意见。
慎重选都定北平
1949年元旦过后的一天,王稼祥和夫人朱仲丽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欣喜异常,他觉得来了个可以很好地商量这个重要问题的人了。毛泽东热情地欢迎说:“稼祥,来来来,快坐下,今日我有件大事要向你讨教。”
身材修长的王稼祥忙文质彬彬推托说:“这可不敢当,主席有话请讲。”
毛泽东微笑着给王稼祥递上一根烟,并解释说:“这是正宗美国货,骆驼牌,陈毅同志送来的,是战利品。陈毅同志说,美国人不远万里,飘洋过海送到中国,又承蒋介石转送给我们,盛情难却,不抽对不起人喽!”毛泽东幽默又充满革命豪情的谈吐令人精神振奋,两人同时开怀大笑。
毛泽东喷一口烟圈,说:“稼祥呀,我现在总在考虑,今后我军作战,夺取敌人的大城市已成为重要的目的,我主张能和平解决的尽量和平解决,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呀。”
王稼祥是位知识分子型的革命家,对苏联首都莫斯科的情况作过一番调查,对城市的重要性有独特的研究,他对毛泽东的看法欣然表示同意:“主席考虑得很对,和平解放大城市,意义很重大,不仅能迅速瓦解国民党政权,而且能保护工商业,为我们建国后经济建设作准备。”
毛泽东此时正在考虑北平和平解放问题,于是将大手一挥提出深一层次的问题:“还有一层意义,就是避免中国人流更多的血,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事业流的血实在太多了。我刚才同徐向前同志谈山西作战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和平解放太原的办法。徐向前同志说,阎锡山很顽固,我们曾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和平解决太原,还动员阎锡山的老师进太原做说服工作,结果阎锡山竟不顾师生情谊,把这位八十多岁的老秀才给杀了。”
尽管如此,毛泽东仍对和平解放北平抱有极大信心:“我们如果全国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城市和地区能够和平解放,那就会大大减少牺牲……好了,今天我们先不谈这个问题。刚才我说了,正有一件大事要向你讨教呢。”
对毛泽东极熟悉而敬重的王稼祥,料定毛泽东今天必将有妙论要发,他脸上洋溢出一丝微笑,专注地望着毛泽东,静听他发出惊世之论:“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历史上,历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最合适呢?中央虽有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
王稼祥对此也有所考虑。毛泽东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征求自己的意见,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他觉得正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他回答说:“是不是定在北平?”
王稼祥的想法正与毛泽东不谋而合,毛泽东笑笑问:“噢,谈谈你的理由。”
王稼祥以他丰富的学识侃侃而谈,首先否定蒋介石所在的南京说:“现在国民党的首都,虽然自古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的色彩,我们是共产党人,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我们定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
毛泽东见王稼祥如此坦然,而又言之有理,极感兴趣地点头表示赞许,并又提出问题说:“西安如何呢?”王稼祥脸孔红润,语调充满自信,身向前倾又道:“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今天中国经济重心是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适。”
毛泽东又提到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曾经做过多朝都城的开封、洛阳应在考虑之列,王稼祥从经济和交通角度发表意见说:“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及黄河的水患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毛泽东很欣赏王稼祥的学识和胆略,可谓新中国难得的高级外交人选,然后又兴致勃勃地问道:“稼祥,你认为最合适的建都地点在哪里?”
王稼祥兴奋地说:“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喉咙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重心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与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致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政府的首都应该选在北平。”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蒋介石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他定都南京。我们的政权基础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定都北平。不过,北平现在还在傅作义之手哩。”
王稼祥欢欣鼓舞地说:“我们的胜利,比预想的要快,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进入北平的。”
毛泽东对此欣然赞成。王稼祥的远见卓识使他定下新的决心:“是啊,我们很快就要进入北平了,我希望能够和平进入北平,最好北平不要打。”
毛泽东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经中共中央讨论,使定都问题终于得到完美的解决。1949年3月5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宣布:新中国将定都北平!
责编/文波
为了选好新中国的首都,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慎重研究,广纳贤言,再三权衡,集体决定。最早的意向,既不是古都北京,也不是虎踞龙盘的南京,亦不是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西都长安,而是著名的“东方的莫斯科”哈尔滨。
哈尔滨确实是个好地方。毛泽东非常喜欢欣赏中国地图,他觉得中国像是一只雄鸡,而黑龙江省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就在这天鹅的项下,人们把哈尔滨称作“天鹅项下的珍珠”。哈尔滨曾经有过饱经忧患的沧桑岁月,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给她涂上了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侨民汇集于此,16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开办了数以千计的工商企业,修起形形色色的欧洲风格的建筑,与东京、伦敦、巴黎、柏林、纽约等世界一流城市贸易频繁,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物资集散地。
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一举解放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哈尔滨成为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一直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为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最安全的大城市,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地批准哈尔滨为特别市,非常重视这块风水宝地,曾准備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当时的注意力虽然向着哈尔滨,但是哈尔滨毕竟远隔千山万水,转移过去很不容易,中间需要一个中转地,于是选定了华北的避暑胜地承德,准备把承德作为党中央的临时所在地。
在辽沈战役前夕,东北野战军林彪和罗荣桓曾就党中央迁往东北之事去电请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毛泽东回电说:“中央必须留在关内,我亦暂不能离开。”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毛泽东在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也不断思考着新中国的定都问题,并征求过不少相关人员的意见。
慎重选都定北平
1949年元旦过后的一天,王稼祥和夫人朱仲丽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欣喜异常,他觉得来了个可以很好地商量这个重要问题的人了。毛泽东热情地欢迎说:“稼祥,来来来,快坐下,今日我有件大事要向你讨教。”
身材修长的王稼祥忙文质彬彬推托说:“这可不敢当,主席有话请讲。”
毛泽东微笑着给王稼祥递上一根烟,并解释说:“这是正宗美国货,骆驼牌,陈毅同志送来的,是战利品。陈毅同志说,美国人不远万里,飘洋过海送到中国,又承蒋介石转送给我们,盛情难却,不抽对不起人喽!”毛泽东幽默又充满革命豪情的谈吐令人精神振奋,两人同时开怀大笑。
毛泽东喷一口烟圈,说:“稼祥呀,我现在总在考虑,今后我军作战,夺取敌人的大城市已成为重要的目的,我主张能和平解决的尽量和平解决,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呀。”
王稼祥是位知识分子型的革命家,对苏联首都莫斯科的情况作过一番调查,对城市的重要性有独特的研究,他对毛泽东的看法欣然表示同意:“主席考虑得很对,和平解放大城市,意义很重大,不仅能迅速瓦解国民党政权,而且能保护工商业,为我们建国后经济建设作准备。”
毛泽东此时正在考虑北平和平解放问题,于是将大手一挥提出深一层次的问题:“还有一层意义,就是避免中国人流更多的血,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事业流的血实在太多了。我刚才同徐向前同志谈山西作战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和平解放太原的办法。徐向前同志说,阎锡山很顽固,我们曾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和平解决太原,还动员阎锡山的老师进太原做说服工作,结果阎锡山竟不顾师生情谊,把这位八十多岁的老秀才给杀了。”
尽管如此,毛泽东仍对和平解放北平抱有极大信心:“我们如果全国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城市和地区能够和平解放,那就会大大减少牺牲……好了,今天我们先不谈这个问题。刚才我说了,正有一件大事要向你讨教呢。”
对毛泽东极熟悉而敬重的王稼祥,料定毛泽东今天必将有妙论要发,他脸上洋溢出一丝微笑,专注地望着毛泽东,静听他发出惊世之论:“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历史上,历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最合适呢?中央虽有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
王稼祥对此也有所考虑。毛泽东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征求自己的意见,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他觉得正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他回答说:“是不是定在北平?”
王稼祥的想法正与毛泽东不谋而合,毛泽东笑笑问:“噢,谈谈你的理由。”
王稼祥以他丰富的学识侃侃而谈,首先否定蒋介石所在的南京说:“现在国民党的首都,虽然自古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的色彩,我们是共产党人,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我们定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
毛泽东见王稼祥如此坦然,而又言之有理,极感兴趣地点头表示赞许,并又提出问题说:“西安如何呢?”王稼祥脸孔红润,语调充满自信,身向前倾又道:“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今天中国经济重心是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适。”
毛泽东又提到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曾经做过多朝都城的开封、洛阳应在考虑之列,王稼祥从经济和交通角度发表意见说:“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及黄河的水患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毛泽东很欣赏王稼祥的学识和胆略,可谓新中国难得的高级外交人选,然后又兴致勃勃地问道:“稼祥,你认为最合适的建都地点在哪里?”
王稼祥兴奋地说:“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喉咙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重心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与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致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政府的首都应该选在北平。”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蒋介石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他定都南京。我们的政权基础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定都北平。不过,北平现在还在傅作义之手哩。”
王稼祥欢欣鼓舞地说:“我们的胜利,比预想的要快,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进入北平的。”
毛泽东对此欣然赞成。王稼祥的远见卓识使他定下新的决心:“是啊,我们很快就要进入北平了,我希望能够和平进入北平,最好北平不要打。”
毛泽东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经中共中央讨论,使定都问题终于得到完美的解决。1949年3月5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宣布:新中国将定都北平!
责编/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