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推广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高效渔业,加快农村振兴战略步伐,深入分析当前河蟹养殖的重要性,提出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生态渔业的途径,切实提高渔民收入,保障渔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河蟹;混养;池塘;水草
中图分类号:S966.16 文献标识码:C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方村街道一河蟹养殖户,通过多年的不断摸索,不断学习,养殖技术日益成熟。2018年在面积为36亩的河蟹池塘里,按“河蟹混养+生态”高效新技术模式进行养殖,主要是河蟹混养过滤性鱼、青虾等,养殖品质及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其养殖高效新技术模式做法介绍如下,仅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养殖条件
1.1 池塘养殖条件
河蟹养殖池塘为长方形,采光性好,向阳池塘面积36亩,分为6个塘口。面积3~10亩不等,塘梗坡度缓慢,池底平坦,塘内开挖几条横竖相通的蟹沟。沟的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5,同时保持水的深度达1.2~1.5 m,沟底向出水口高度有坡度,利于排水,中间平滩处可保持水深0.7~0.8 m,池塘四周用防逃薄膜加固围着,以防河蟹逃跑。
1.2 池塘消毒
放养前,要清理过多的淤泥、杂草,经过3~4周晒塘,用块灰、漂白粉等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杀灭塘中的有害病菌和天敌、寄生虫。亩用生石灰75~100 kg、或每亩用漂白粉10~15 kg化水全池泼洒,消毒7天后排干水重新注新水备用。
1.3 水草种植
池塘四周以及平台水草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养殖效益。池塘除水沟以外,平台处要种植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水草,占池塘总面积的60%~65%,水草既能调节水质,又能净化池塘,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在河蟹、青虾脱壳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作为饵料,经过养殖实践证明,“草生长旺,鱼长的肥,蟹、虾养的好”的美称。
2 水源条件
水源来自青弋江支流,水源充沛、水质良好、交通便捷、水网星罗棋布、水质符合国家的标准。
3 放苗
3.1 蟹种
放苗时间为年底或初春,在蟹种放养前把水位控制在55 cm。每亩放养平均规格为180只/kg的河蟹苗种650~750尾,注意放苗不能密度太大,这样不仅使养殖的蟹规格较小,而且会破坏水体生态环境,蟹苗下塘前用浓度3%-5%食盐水进行消毒灭菌,以提高苗种成活率。放养的苗种来源正规的市场,个体要求品相好,肢体齐全,活泼,体质健壮,一般在春季前放养结束。
3.2 青虾苗
分春秋两季放苗,同时亩配套1000只/kg青虾苗4~4.5 kg,到五月底六月初起捕出售,产青虾28~30 kg,每亩增加经济效益1600~1800元;7月至8月初,虾苗规格4000~6000尾/kg亩放青虾4~5 kg,可获青虾30~35 kg,每亩可增加收入2600~3000元。
3.3 鲫鱼等
在4月初每亩套养鲫鱼规格10厘米以上鱼种30尾,年底可获0.15~0.25 kg/尾商品鱼4.5~7 kg。鲫鱼是生活在水体底层的中小型经济鱼类,该鱼杂食性,抗病力强,主要摄食植物性食料为主,饵料残渣、底层藻类,并在池塘中混养0.8~1 kg/尾(鲢或鳙)8尾,能有效控制浮游生物数量,适时调节池塘生态环境。
4 饵料及投喂
4.1 饵料种类
动物性饵料主要以小鱼、河塘螺蛳肉、蚌肉等;植物性饵料主要以小麦、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水草;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6%,根据季节和水温及天气进行科学搭配。
4.2 饵料投喂
投饵方法:根据生产季节、天气、水温及活动情况。实行“春秋两季精投、夏季以植物性为主”按照投喂“四定”原则进行科学判断、分析,适量投喂,加强池塘观察和巡塘检查。
5 养殖管理
⑴池塘应保持良好水质,水体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三月份前以浅水为主,水深控制在60~80 cm,保持池塘蟹沟水位,水温升高时,要适时调节水质,根据情况加注新水,前期每隔一周左右加注1次新水,河蟹、青虾、鱼生长旺盛期每隔2~3 d加注1次新水。5月份水位保持在0.8~1.2 m,高温期间水位1.1~1.5 m,8~10月份水位1.1~1.2 m。
⑵池塘内种植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约占总水面积的50%~60%,為鱼、蟹、虾提供充沛的饵料,并为虾蟹生长脱壳起掩护作用,改良池底结构,提高水中溶氧量,改善水质,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作用。
⑶河蟹坚持“两头精,中间青” 投喂原则,3月中旬-4月,日投饵量为体重的2%~3%,5~6月,日投饵量为体重的4%左右,7~8月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8月份以后是河蟹生产高峰期,投饵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搭配40%植物性饲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8%~10%,河蟹的具体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其摄食活动等情况满足生长需要。
⑷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坚持生态+高效新技术模式与科学用药相结合,把好清塘消毒关,苗种投放关,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日常投饵不定期加维生素C及免疫多糖防病以增强品种体质,降低发生病害的风险,治病时要对症下药,严禁菊酯类和敌百虫等消毒剂。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适时保持水中硬度,特别关注活性离子钙,以保证青虾、河蟹顺利脱壳生长发育。
⑸适时捕捞,适量上市出售。根据市场需求及价值变化适时将达标的鱼、虾、蟹及时上市。捕捞方法有地笼、抄网、诱捕、干塘捕捞法等。
6 经济效益
2018年年底养殖户在36亩河蟹池塘里收获总产量为9860斤,其中河蟹 4800斤、青虾 2160斤、鱼2000斤,总产值 27.28万元,亩产值7578元。
7 小结
⑴池塘水生动植物数量、种类是调节水质的重要因素,保持生态良性循环是河蟹+生态高效新技术模式的关键。
⑵建议池塘放养品种和密度需合理科学,从而能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和水产品上市规格,否则池塘环境遭到破坏,水质恶化会降低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大量养殖实践证实,科学放养、科学搭配,能提高水体立体化利用率,提高单位河蟹养殖生态高校新技术水平。
⑶加强水产养殖管理,认真做好生产日志,特别是池塘天气、水温、投饵量、病害、鱼药用量及使用等情况,积累生产经验,提高养殖技术,保护好水质,维护池塘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旭,邓朝阳,谢满华,王良才,万全.配合饲料养蟹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分析[J].科学养鱼,2015(4): 30-31.
关键词:河蟹;混养;池塘;水草
中图分类号:S966.16 文献标识码:C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方村街道一河蟹养殖户,通过多年的不断摸索,不断学习,养殖技术日益成熟。2018年在面积为36亩的河蟹池塘里,按“河蟹混养+生态”高效新技术模式进行养殖,主要是河蟹混养过滤性鱼、青虾等,养殖品质及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其养殖高效新技术模式做法介绍如下,仅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养殖条件
1.1 池塘养殖条件
河蟹养殖池塘为长方形,采光性好,向阳池塘面积36亩,分为6个塘口。面积3~10亩不等,塘梗坡度缓慢,池底平坦,塘内开挖几条横竖相通的蟹沟。沟的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5,同时保持水的深度达1.2~1.5 m,沟底向出水口高度有坡度,利于排水,中间平滩处可保持水深0.7~0.8 m,池塘四周用防逃薄膜加固围着,以防河蟹逃跑。
1.2 池塘消毒
放养前,要清理过多的淤泥、杂草,经过3~4周晒塘,用块灰、漂白粉等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杀灭塘中的有害病菌和天敌、寄生虫。亩用生石灰75~100 kg、或每亩用漂白粉10~15 kg化水全池泼洒,消毒7天后排干水重新注新水备用。
1.3 水草种植
池塘四周以及平台水草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养殖效益。池塘除水沟以外,平台处要种植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水草,占池塘总面积的60%~65%,水草既能调节水质,又能净化池塘,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在河蟹、青虾脱壳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作为饵料,经过养殖实践证明,“草生长旺,鱼长的肥,蟹、虾养的好”的美称。
2 水源条件
水源来自青弋江支流,水源充沛、水质良好、交通便捷、水网星罗棋布、水质符合国家的标准。
3 放苗
3.1 蟹种
放苗时间为年底或初春,在蟹种放养前把水位控制在55 cm。每亩放养平均规格为180只/kg的河蟹苗种650~750尾,注意放苗不能密度太大,这样不仅使养殖的蟹规格较小,而且会破坏水体生态环境,蟹苗下塘前用浓度3%-5%食盐水进行消毒灭菌,以提高苗种成活率。放养的苗种来源正规的市场,个体要求品相好,肢体齐全,活泼,体质健壮,一般在春季前放养结束。
3.2 青虾苗
分春秋两季放苗,同时亩配套1000只/kg青虾苗4~4.5 kg,到五月底六月初起捕出售,产青虾28~30 kg,每亩增加经济效益1600~1800元;7月至8月初,虾苗规格4000~6000尾/kg亩放青虾4~5 kg,可获青虾30~35 kg,每亩可增加收入2600~3000元。
3.3 鲫鱼等
在4月初每亩套养鲫鱼规格10厘米以上鱼种30尾,年底可获0.15~0.25 kg/尾商品鱼4.5~7 kg。鲫鱼是生活在水体底层的中小型经济鱼类,该鱼杂食性,抗病力强,主要摄食植物性食料为主,饵料残渣、底层藻类,并在池塘中混养0.8~1 kg/尾(鲢或鳙)8尾,能有效控制浮游生物数量,适时调节池塘生态环境。
4 饵料及投喂
4.1 饵料种类
动物性饵料主要以小鱼、河塘螺蛳肉、蚌肉等;植物性饵料主要以小麦、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水草;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6%,根据季节和水温及天气进行科学搭配。
4.2 饵料投喂
投饵方法:根据生产季节、天气、水温及活动情况。实行“春秋两季精投、夏季以植物性为主”按照投喂“四定”原则进行科学判断、分析,适量投喂,加强池塘观察和巡塘检查。
5 养殖管理
⑴池塘应保持良好水质,水体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三月份前以浅水为主,水深控制在60~80 cm,保持池塘蟹沟水位,水温升高时,要适时调节水质,根据情况加注新水,前期每隔一周左右加注1次新水,河蟹、青虾、鱼生长旺盛期每隔2~3 d加注1次新水。5月份水位保持在0.8~1.2 m,高温期间水位1.1~1.5 m,8~10月份水位1.1~1.2 m。
⑵池塘内种植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约占总水面积的50%~60%,為鱼、蟹、虾提供充沛的饵料,并为虾蟹生长脱壳起掩护作用,改良池底结构,提高水中溶氧量,改善水质,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作用。
⑶河蟹坚持“两头精,中间青” 投喂原则,3月中旬-4月,日投饵量为体重的2%~3%,5~6月,日投饵量为体重的4%左右,7~8月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8月份以后是河蟹生产高峰期,投饵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搭配40%植物性饲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8%~10%,河蟹的具体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其摄食活动等情况满足生长需要。
⑷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坚持生态+高效新技术模式与科学用药相结合,把好清塘消毒关,苗种投放关,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日常投饵不定期加维生素C及免疫多糖防病以增强品种体质,降低发生病害的风险,治病时要对症下药,严禁菊酯类和敌百虫等消毒剂。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适时保持水中硬度,特别关注活性离子钙,以保证青虾、河蟹顺利脱壳生长发育。
⑸适时捕捞,适量上市出售。根据市场需求及价值变化适时将达标的鱼、虾、蟹及时上市。捕捞方法有地笼、抄网、诱捕、干塘捕捞法等。
6 经济效益
2018年年底养殖户在36亩河蟹池塘里收获总产量为9860斤,其中河蟹 4800斤、青虾 2160斤、鱼2000斤,总产值 27.28万元,亩产值7578元。
7 小结
⑴池塘水生动植物数量、种类是调节水质的重要因素,保持生态良性循环是河蟹+生态高效新技术模式的关键。
⑵建议池塘放养品种和密度需合理科学,从而能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和水产品上市规格,否则池塘环境遭到破坏,水质恶化会降低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大量养殖实践证实,科学放养、科学搭配,能提高水体立体化利用率,提高单位河蟹养殖生态高校新技术水平。
⑶加强水产养殖管理,认真做好生产日志,特别是池塘天气、水温、投饵量、病害、鱼药用量及使用等情况,积累生产经验,提高养殖技术,保护好水质,维护池塘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旭,邓朝阳,谢满华,王良才,万全.配合饲料养蟹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分析[J].科学养鱼,2015(4):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