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年说:第一次上幼儿园,多少人哭着喊着让爸妈别走;等到长大了上大学,又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父母的怀抱。从雏鹰长成雄鹰,你的世界大了,眼光远了,但爸妈却还是那个第一次送你去学校的爸妈,他们的目光永远追随你身后……
离孩子入大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们忙着给孩子准备各种物件,生怕到时候漏带了什么。哪知道孩子竟然对我们说:“我自己去报到吧,你们别陪我去啦!”
说这话的时候,我和妻子正忙着晒给孩子去大学买的一床垫被,妻子借口出去了,留我一个人愣在这。
看着比我还高出一截的儿子:嘴边一片青灰色胡须,这小子长大了,对自己自信,聪明得很啊!晚上睡不着,被妻子问起,到底还送不送孩子去上学?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
01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送孩子上大学,可能是他们第一次进大学校门,第一次出远门。这次出发是父母一生难忘的旅程,是对他们这么多年辛苦养育的褒奖。
记得表姐送女儿去大学的那天,一向内敛的她破天荒在朋友圈发了九宫格的照片,每一张都是母女俩在学校各个角落比着剪刀手,笑容都快溢出相框了。兄妹们调笑她“得意忘形”,她很霸气地回复:“是我养大的女儿,我不得意谁得意!”
十年寒窗,父母是孩子求学之路上,永远都伫立的后盾。在孩子埋头苦读的日子里,他们奔走忙碌,担心孩子学得不好,又担心孩子学得太累。踏入大学校门,是孩子勤奋的结果,更是一个家庭的阶段性成功。这不仅仅是孩子人生里一个重要时刻,也是父母生命中一个重要时刻。
父母从不在意孩子的一句“谢谢”,他们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陪在孩子身边,分享他的快乐,陪他走进他努力勾画的梦想图景里,去分享他得偿所愿的欢欣和自豪。
不夸张地说,送孩子去上大学,是爸妈一生的骄傲。
02
记得很多年前,我独自一人在离县城很远的城市打拼,有一年妈腿摔着了,我忙赶回去陪她看病,好在没有什么大问题。临行时我叫妈千万别送我了,妈满口答应着。爸陪着我往车站走,走了几十米,我一回头,看见妈拄着拐杖在路口对我挥手。我忙对她呼喊:“妈,你腿脚不好,快回去别送啦!”爸拍拍我的肩膀说:“你就让她送吧!你妈每次送你,看你走得大步流星头也不回,说儿子肯定过得很好没啥牵挂;看你低着头走得慢悠悠的,又总记挂着你是不是在外面过得委屈了。”
多年来我没有完全懂得父亲的那番话,直到最近,才体会出它真正的意味:父母对子女的思念,是要有画面去想象和寄托的。
大学四年,你离家千里,只能活在爸妈的手机通讯录里。亲眼看看你未来4年生活的地方,了解你生活的环境,他们才安心。校园里的林荫小道,四人宿舍,食堂操场,教学楼阁,校外的路边吃食,人来人往,对他们来说并非琐碎,而是你今后的一点一滴。往后四年不常见面,手机微信承载不完思念,他们那操不完的心需要这些画面去安抚,你在做什么,你今天吃了什么……
父母对你的挂念,止乎于此,也只能如此了。
03
说来有趣,孩子们第一次上学,都趴在幼儿园的窗台上哭喊着“爸妈别走”。而要去上大学了,就都只顾着憧憬着飞出家门后的生活。儿子,送你去上大学,也许是爸妈最后一次送你上学了。尽管不舍,这是我们之间的“了断”。送你其实不是为了帮到什么,而是希望跟你作一个体面的告别,好好和你说声再见。
爸妈从前是你的堡垒,是你栖息的山,以后只是你的辅助,是你要跨过去的地方。从今往后的路,你想去什么方向,成为什么样的人,都要由你自己去决定。在你开启人生的新篇章的时候,爸妈同样也在开启着我们的新篇章。要去习惯家里的空床位,要学着对你的依赖摇手拒绝,要想方设法不成为你的拖累。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在给新生的欢迎词里这样说:“来报到的新生请注意,给你们一个小小的请求:
当你的母亲,想挂好你的衣服帮你铺床时,由着她吧。
当你的父亲,想向你身边的人介绍自己时,由着他吧。
当这个周末,你父母想跟你到处逛逛并拍照时,由着他们吧。
如果他们,使你感到尴尬或者表现得很疯狂,也由他们去吧。
无论你信不信,这对他们来说比你更艰难。所以,让他们最后一次为你们做点什么吧!”有时候,说“我需要你们帮忙”比“我可以自己搞定”更重要。父母不着急你长大成熟,因为你还有很多日子去接受磨砺,父母能给带路的日子却不多了。
在这一天,最后一次允许父母把你当做孩子吧!儿子,爸妈一定会陪你去大学。因为送你,与你独立无关,而与亲情有关。
清华大学前任校长陈吉宁曾经这样调侃新生:“來学校之前,你们是梦想家,来之后梦没有了,只剩下想家。”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缘分,终究会越来越远。从这天起,你要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也要飞得离爸妈越来越远。之后的风风雨雨,都要学会自己去面对。只希望你还记得这一刻我们拥抱作别时的温暖,记得爸妈的鼓励和叮咛。爸妈的眼光会永远追随你身后,盼你踏踏实实地前进,去触碰属于你自己的梦想!
离孩子入大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们忙着给孩子准备各种物件,生怕到时候漏带了什么。哪知道孩子竟然对我们说:“我自己去报到吧,你们别陪我去啦!”
说这话的时候,我和妻子正忙着晒给孩子去大学买的一床垫被,妻子借口出去了,留我一个人愣在这。
看着比我还高出一截的儿子:嘴边一片青灰色胡须,这小子长大了,对自己自信,聪明得很啊!晚上睡不着,被妻子问起,到底还送不送孩子去上学?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
01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送孩子上大学,可能是他们第一次进大学校门,第一次出远门。这次出发是父母一生难忘的旅程,是对他们这么多年辛苦养育的褒奖。
记得表姐送女儿去大学的那天,一向内敛的她破天荒在朋友圈发了九宫格的照片,每一张都是母女俩在学校各个角落比着剪刀手,笑容都快溢出相框了。兄妹们调笑她“得意忘形”,她很霸气地回复:“是我养大的女儿,我不得意谁得意!”
十年寒窗,父母是孩子求学之路上,永远都伫立的后盾。在孩子埋头苦读的日子里,他们奔走忙碌,担心孩子学得不好,又担心孩子学得太累。踏入大学校门,是孩子勤奋的结果,更是一个家庭的阶段性成功。这不仅仅是孩子人生里一个重要时刻,也是父母生命中一个重要时刻。
父母从不在意孩子的一句“谢谢”,他们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陪在孩子身边,分享他的快乐,陪他走进他努力勾画的梦想图景里,去分享他得偿所愿的欢欣和自豪。
不夸张地说,送孩子去上大学,是爸妈一生的骄傲。
02
记得很多年前,我独自一人在离县城很远的城市打拼,有一年妈腿摔着了,我忙赶回去陪她看病,好在没有什么大问题。临行时我叫妈千万别送我了,妈满口答应着。爸陪着我往车站走,走了几十米,我一回头,看见妈拄着拐杖在路口对我挥手。我忙对她呼喊:“妈,你腿脚不好,快回去别送啦!”爸拍拍我的肩膀说:“你就让她送吧!你妈每次送你,看你走得大步流星头也不回,说儿子肯定过得很好没啥牵挂;看你低着头走得慢悠悠的,又总记挂着你是不是在外面过得委屈了。”
多年来我没有完全懂得父亲的那番话,直到最近,才体会出它真正的意味:父母对子女的思念,是要有画面去想象和寄托的。
大学四年,你离家千里,只能活在爸妈的手机通讯录里。亲眼看看你未来4年生活的地方,了解你生活的环境,他们才安心。校园里的林荫小道,四人宿舍,食堂操场,教学楼阁,校外的路边吃食,人来人往,对他们来说并非琐碎,而是你今后的一点一滴。往后四年不常见面,手机微信承载不完思念,他们那操不完的心需要这些画面去安抚,你在做什么,你今天吃了什么……
父母对你的挂念,止乎于此,也只能如此了。
03
说来有趣,孩子们第一次上学,都趴在幼儿园的窗台上哭喊着“爸妈别走”。而要去上大学了,就都只顾着憧憬着飞出家门后的生活。儿子,送你去上大学,也许是爸妈最后一次送你上学了。尽管不舍,这是我们之间的“了断”。送你其实不是为了帮到什么,而是希望跟你作一个体面的告别,好好和你说声再见。
爸妈从前是你的堡垒,是你栖息的山,以后只是你的辅助,是你要跨过去的地方。从今往后的路,你想去什么方向,成为什么样的人,都要由你自己去决定。在你开启人生的新篇章的时候,爸妈同样也在开启着我们的新篇章。要去习惯家里的空床位,要学着对你的依赖摇手拒绝,要想方设法不成为你的拖累。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在给新生的欢迎词里这样说:“来报到的新生请注意,给你们一个小小的请求:
当你的母亲,想挂好你的衣服帮你铺床时,由着她吧。
当你的父亲,想向你身边的人介绍自己时,由着他吧。
当这个周末,你父母想跟你到处逛逛并拍照时,由着他们吧。
如果他们,使你感到尴尬或者表现得很疯狂,也由他们去吧。
无论你信不信,这对他们来说比你更艰难。所以,让他们最后一次为你们做点什么吧!”有时候,说“我需要你们帮忙”比“我可以自己搞定”更重要。父母不着急你长大成熟,因为你还有很多日子去接受磨砺,父母能给带路的日子却不多了。
在这一天,最后一次允许父母把你当做孩子吧!儿子,爸妈一定会陪你去大学。因为送你,与你独立无关,而与亲情有关。
清华大学前任校长陈吉宁曾经这样调侃新生:“來学校之前,你们是梦想家,来之后梦没有了,只剩下想家。”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缘分,终究会越来越远。从这天起,你要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也要飞得离爸妈越来越远。之后的风风雨雨,都要学会自己去面对。只希望你还记得这一刻我们拥抱作别时的温暖,记得爸妈的鼓励和叮咛。爸妈的眼光会永远追随你身后,盼你踏踏实实地前进,去触碰属于你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