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NP”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汉语中“跑+NP”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比比皆是,如“跑业务”“飞北京”“坐板凳”等。“跑”“飞”“坐”作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构成了“vi+NP”结构。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运用生成语法中的轻动词移位理论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从词库表征和语体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类现象主要出现于比较随意的口语中,采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省力,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
  关键词:“vi+NP”词库表征轻动词移位理论语体特点经济原则
  一、引言
  一般来说,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可以简单地用是否可带逻辑宾语来判断,即及物动词可带自己的逻辑宾语,而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在情理之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却让人难以理解。赵元任(1968)对此做出以下解释:不及物动词只能带表示某些意义的宾语(如目的地、出发地、离开者、来到者、出现者),而及物动词能带各种意义的宾语。但是,我们发现不及物动词所带宾语的意义不局限于这些,如“睡客厅”“跑八百米”“跑第一棒”“拼时间”“睡左边”等。史锡尧(2000)在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指导下对“介宾+动”向“动宾”的演变做出了阐述。他认为,有些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是由“介词+宾语+动词”演变而来的。例如,“在北平作战”演变为“战北平”,“在独木桥上走”演变为“走独木桥”,“向敌人投降”演变为“投降敌人”,但他没有指出此类现象在句法层面如何生成。
  针对“vi+NP”中NP的题元分析,胡建华(2007)指出,现代汉语主宾语在句子中的实现似乎不受论元结构的制约。他从格标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主宾语题元选择自由度的问题。语言可分为格标语言和非格标语言。胡建华认为,在格标语言中,“NP”只有被赋格才被允准;在非格标语言中,“NP”可以不通过赋格得到允准。非格标语言中占据主宾语这类语法功能项(Grammatical Function)位置的“NP”无格,因此动词的题元可以不按常规释放,“NP”可以不通过占据题元位置获得题元。“NP”所占据的句法位置可以不是题元位置。现代汉语由于只讲句位不讲论元,所以像“vi+NP”这样的句子中动词后不是题元位置的句位也可以放入“NP”。按照这种分析“vi+NP”中的“NP”占据的不是题元位置,因此,不是论元。但是根据格理论,“NP”作为名词短语应该被授予格,如果一个名词短语无法得到格,就不能在句中出现。另一方面,根据可见性条件,“NP”应该承担相应的题元角色,即“NP”应该是题元。然而根据格标效应,“NP无格也不承担题元角色”,这与句法理论相悖。针对不及物动词带主语和宾语现象,郭继懋(1990)认为主语和宾语有领属关系,并把它称为“领主属宾句”,描述了领主属宾句的句法结构是:“主语+述语(单向动词)+宾语”,但他没有解释为什么原本不能带宾语的单向动词在此处能带宾语。本文假设“vi+NP”结构中有一个轻动词,此轻动词选择“VP”作为它的补足语投射到底层结构,然后,底层结构中的“V”由于受轻动词强语素的影响,上升到轻动词位置与轻动词合并,最终生成表层结构。
  本文研究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不包括“笑了一下”“跑了五分钟”“跑了两个犯人”等。
  二、“vi+NP”的词库表征
  一个合法的句子结构,其D-structure应该同时满足句法和语义两个系统的要求,句法系统要求句子按照X-bar理论的指导进行,即每个中心词只能带一个标志语和一个补足语,如“the student of archaeology from Canada.”语义系统则指出动词可以带不同数目的论元,如“give”带有三个论元,如:“I gave you some books yesterday.”“wash”带有两个论元,如:“She is washing clothes.”根据语义系统的规定,谓词的每个论元都必须有一个题元角色,同时一个题元角色只能由一个论元来充当。由于NP的题元角色不是由“vi”直接指派,可是又处于论元的位置,作为论元出现。因此,我们可以假定:“vi+NP”中含有一个二级语义系统,但在句法形式上没有表现出来,称为“零形式”。由于在一级语义系统中,“vi”不直接指派“NP”,那么其题元角色由整个“VP”授予。“NP”与“vi”之间的联系是以述谓结构(predication)为中介,在这里述谓结构由二级语义系统的空论元、空谓词和“NP”组成。由于谓词必须并且只能向其投射内的论元分派题元角色,因此,域内论元必须出现在谓词的最大投射内。域外论元的题元角色则由谓词及其补语共同指派。为了满足这些限制,域外论元的词库表现为以下形式:
  
  
  
  
  
  
  
  
  
  
  
  
  图1:
  
  
  
  
  
  
  
  
  
  
  图2:
  
  
  
  
  
  
  
  
  
  图3:
  如图1所示,表征中有一个空论元位置和一个空谓词位置。在二级词库中(即二级语义系统中),NP2是题元等级较高的域外论元,NP3是题元等级较低的域内论元。在一级词库中(即一级语义系统中),NP1是题元等级较高的域外论元,NP3是题元等级较低的域外论元。
  域外论元在表征上有一个空论元位置和一个空谓词位置,是因为语义系统与句法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语义结构无法直接对应于句法结构,必须先经过语义化以后才能和句法结构相对应。如图1中,首先,“vi+NP”的语义系统具有层级性,反映在句法上指“NP3”具有双重属性,以及存在空谓词位置。这样,既可以满足语义系统的层级性要求,也可以满足句法系统一个中心词只有一个标志语和一个补足语的要求。其次,在图1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其本身不能指派题元,必须由“VP”指派,而在语义系统中已经有题元存在,因此,句法系统必须提供一个空谓词位置以实现语义系统和句法系统的对称。
  三、轻动词移位理论作用下的“vi+NP”现象分析
  (一)轻动词句法理论
  轻动词句法理论是在Chomsky的原则和参数理论框架下的一种句法理论假设。“轻动词”这一说法最早由Grimshaw Mester在研究日语时提出。随后Larson(1988)提出了著名的“VP-壳分析”(VP-Shell analysis),使得“轻动词理论”得以构建。Chomsky(1995)把Larson(1988)首先提出并经Hale和Keyser(1993)阐发的“VP”嵌套结构中的上层“V”定义为轻动词“v”。如图3所示,“v”选择一个“VP”作补语,投射一个“vP”;下层“V”上移并与“v”合并,形成“V-v”。轻动词“v”属于核心功能语类,但没有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
  
  
  
  
  
  
  
  
  
  
  
  图4:
  
  
  
  
  
  
  
  
  
  图5:
  (二)VP-壳分析
  如图2所示,有两个“VP”,一个“VP”套在另一个“VP”之中。其中位置低的“VP”支配中心语动词“buy”,是真正的“VP”;位置高的“VP”的中心语不支配显性成分(用e表示),Larson把它称为“VP-壳”,因此上述分析称为“VP-壳分析”。
  (三)轻动词移位理论:
  “VP-壳分析”理论后来发展成为“轻动词理论”。图2中不支配显性成分的V被分析为“次动词”,用小写v表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轻动词。许多语言学家对轻动词理论进行了研究,如“Hale和Keyser的词汇-句法理论”,“Radford的轻动词分类理论”,以及“Chomsky的轻动词理论”。
  针对“vi+NP”现象,我们可以用Chomsky的轻动词移位理论进行分析。“跑”是一个不及物动词,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跑”带宾语的例子,如“跑业务”“跑资金”“跑四百米”“跑接力”“跑码头”等。“跑业务”可以理解为“为业务而跑”或“为业务而奔走”,因为“跑”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被解释为“为某种事物或利益而奔走”。如图4所示:小“v”的补语是“VP1”,“业务”处于“VP1”中Specifier的位置,“跑”处于“VP2”的中心语位置,“在北京”是附加语,处于“PP”的位置。根据最简方案中的“VP-壳”理论,空介词也被分析为零动词,即轻动词。轻动词具有强语素特征,它要求下层“VP”中的动词进行移位与空介词合并。因此,“VP2”的中心语“跑”上升移位与空介词“为”合并,使句子从D-structure进入S-structure。轻动词移位理论可以对其它诸如“跑+NP”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作出解释,此类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都可分析为“介词+NP+vi”。如:
  (1)“跑资金”→“为资金跑”
  (2)“跑生意”→“为生意跑”
  (3)“跑码头”→“向码头跑”
  (4)“飞北京”→“往北京飞”
  (5)“笑老张”→“因为老张笑”
  (6)“献身西部”→“为西部献身”
  (7)“迁居澳洲”→“向澳洲迁居”
  (8)“战曹操”→“与曹操战”。
  另外,还有含有使役成分的例子。如:
  (9)“跑马”→“让马跑”
  (10)“出车”→“让车出”
  类似地,英语中有“walk a dog”“walk a bird”“run a risk”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这些现象同样可以用轻动词移位理论进行分析。如图e所示:“I”处于“vP”中的Specifier的位置,“walk”处于“VP”的中心语位置,“my dog”处于“VP”中Specifier的位置,“everyday”处于“VP”中AdvP的位置。由于轻动词的强语素特征使得“walk”移位上升与小“v”合并,从而句子从D-structure进入S-structure。
  四、“vi+NP”的语体特点
  1.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主要在口语中使用。如“坐沙发”“走钢丝”“住楼房”“睡地板”等,但也见于某些书面语里,如“驰骋沙场”“混迹娱乐圈”等。这些不及物动词如上面提到的“坐、走、住、睡、驰骋、混迹”等,后面带的宾语都是表示处所的名词,动宾之间可以加入适当的介词,如“坐沙发”变为“坐在沙发上”“睡地板”变为“睡在地板上”。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以单音节动词居多,如“跑、走、站、坐、躺、睡、住、活、笑、哭、愁、飞、战”等。但有少数双音节不及物动词也可以带宾语,如“讲学北大、过境纽约”等。
  2.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主要用在比较随意的语体中,正式的语体中不宜使用。如邀请函里,应该说“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您来北京大学讲学”,而不能说成“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您讲学北大”。
  3.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分为许多类型,通常应用于不同的行业,演变为行业术语。如“跑资金”“跑贷款”“跑业务”“跑银行”等主要在商业领域使用;“跑天津”“跑香港”“走高速”“走五环”主要在运输业使用;“飞广州”“飞专机”“飞航班”“飞平原”等主要用于航空业;“跑八百”“跑接力”“跑一千”主要在田径界使用。有些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不属于某一特定的行业,但经常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如“泡网吧”“泡图书馆”“泡酒吧”等在现代青少年中使用较广。
  五、运用语言的经济原则来分析“vi+NP”现象
  表达同一个含义,如果能用简单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便不用复杂的语言方式,这就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例如,我们经常用“浇水”表达“用水浇”的含义,用“备战”表达“为作战准备”的含义,用“笑老张”表达“因为老张而笑”的含义,用“坐板凳”表达“在板凳上坐”的含义。然而,语言的经济原则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语言的经济原则存在的可能性
  1.交际双方有共同的文化和背景知识。如“走人事”“走民政”“走信访”等,这些术语经常用于政府机关部门,因为政府部门的人员共同具备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因而成员内部交流的时候经常使用这样的表达,而不说成是“通过人事部门办手续”“通过民政部门办手续”“通过信访部门办手续”等。
  2.交际双方有共同的交际语境。比如“飞广州”,只有听话者明白说话人是“飞往广州”还是“飞过广州”,说话人才会用“飞广州”表达自己的意思。交际语境成为二者得以沟通的桥梁。
  (二)语言的经济原则存在的必要性
  人们说话时追求经济和省力,这是语言的经济原则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有些言语片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越是经常使用就越可能加以简化,因此,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简称”形式。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主要是针对其中的宾语,围绕宾语展开的,通常表达某个圈子里的人们经常说的一些事情或事物。比如在田径比赛中“一百米”“四百米”“八百米”“跳高”“跳远”等项目是经常谈到的;在交通运输中“飞机”“轮船”“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是经常谈到的;在舞蹈领域“二位”“空位”是经常用到的。由于人们经常谈到这些词,所以就喜欢说得省力点,用比较短的方式表达,所以才会有“跑一百”“跑四百”“坐飞机”“坐轮船”“站二位”“站空位”等说法。
  六、结语
  本文讨论了现代汉语中“跑+NP”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并且运用生成语法中的轻动词移位理论对其进行了阐释。指出现代汉语中许多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都是由“prep/light verb+NP+vi”转化而来的,都可以用轻动词移位理论进行解释。另外,本文还从词库表征和语体特点方面分析了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并指出这类现象主要出现在比较随意的口语中,采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省力,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
  
  参考文献:
  [1]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M].Cambridge, MA:MIT
  Press,1995.
  [2]Grimshaw,J. & A.Mester.Light verbs andθ-marking[J].
  Linguistic Inquiry ,1988,(2):205~32.
  [3]Hale,K.& S.J.Keyser.On argument structure and lexical
  expression of syntactic relations[A].In K. Hale & S.J.Keyser(eds.).The View from Building20:Essays in Linguistics in Honour of Sylvain Bromberger[C].Cambridge,MA:MIT Press,1993:53~109.
  [4]Larson,R.On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s[J].Linguistic
  Inquiry,1988,(19):335~91.
  [5]Radford, A.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M].
  Cambridge:CUP,1997.
  [6]RadfordA.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M].Cambridge:
  CUP,1997.
  [7]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
  2005,(1):7~9.
  [8]郭继懋.领主属宾句[J].中国语文,1990,(1).
  [9]郭继懋.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中国语
  文,1999,(5):337~344.
  [10]胡建华.题元、论元和语法功能项——格标效应和与语言差异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63~167.
  [11]史锡尧.“介宾+动”向“动宾”的演变[J].汉语学习,2000,
  (1):6~7.
  [12]温宾利.当代句法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3]杨永忠. Vi+NP中NP的句法地位[J].语言研究,2007,(2):
  60~61.
  [14]朱行帆.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现代外语,
  2005,(3):225~226.
  [1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自然科学与基督教方法论发展上的相似,来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在本源上与基督教的紧密联系,论证了近代自然科学在基督教欧洲发生的必然性。其次通过阐述当代自然科
高校资料室文献资源的专业化建设需要明确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馆藏与室藏的关系,树立专家参与、共同建设的基本理念,在文献资源专业化建设上把握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感,并最终
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基地,于2005年12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被列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负责人:徐辉教授。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学科的特点等原因,工科院校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文章通过对当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