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4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贫困与和谐民族关系建设中,要实现良性互动和谐发展,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确立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端正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既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更要注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才培养作了深刻论述,培养忠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人才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人才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民族团结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实践证明: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前进要进步,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是不能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事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经过多少爱国仁人志士的努力奋斗拼搏和牺牲,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1917年十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开始学习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自从获得了马克思主义才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建立了新中国,总结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断实现了祖国的富强,人民过上了安康的日子,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有了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是近代以来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成功的过程中,更多地是依靠了自觉学习忠实实践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大批人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设计师,他们通过党的教育机构,依靠党和人民的集体力量培养了大批马克思主义人才,特别是领导人才,在实践中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民主集中制,深入工作实际,深入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开拓创新,使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通过了艰难曲折奋斗不止取得新的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到了今天实现了过去不敢想象的梦想,在新的起点上又有新的理智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今天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的眼光,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才培养的深刻论述,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合格人才和建设者。
  一、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才培养的深刻论述
  马克思坚持理论与实际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统一,并把这一根本精神贯穿到全人类谋解放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当中,他创立了“共产主义”的人才观。马克思关于人才成长的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唯物史观,马克思重视人才的培养,马克思关于人才培养的理论是一个创新的理论,阐述了人们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才培养的深刻论述,认为人才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在后天实践中积累的,人是通过生产实践增长知识、增长能力。作为科学承载者的人是人类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晶,是以物质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如果人才既有进行精神生产力创造的积极性又有客观物质条件的支持,疑会努力进行精神生产力的创造,反之则会抑制精神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为人才资源的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为经济社会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认为,各类人才是历史发展及其需要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人才实践的目标、能力和水平都受到各个时代具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始终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能实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能生产。”[2]它要求人才的素质和行为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这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都有着相同的意义,对我们面对发展的经济社会,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培养人才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际上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工作的重要着眼点。长期从事教育的人们都知道,人才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当时的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随着后者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人才的活动一旦超过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劳动大众物质活动所需或所容许的限度,就有可能被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才培养的理论是适用于和产生于社会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过程的人才观。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与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结合起来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时代特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培养人才,就是要坚持培养服务科学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现阶段建设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紧密结合,不断赋予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践丰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就是依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努力奋斗取得的。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受教育者的头脑,才能使受者深刻认识人类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人才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执政者
  在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主要的方向应当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培养,这是因为高校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培养就是为了更多更好地培养出忠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就是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忠诚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职守,经得取市场经济条件等各种复杂条件下考验的人才,否则就是教育教学的失败。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都将纷纷走上祖国各行各业干部工作岗位和重要工作岗位,他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如何,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人才,直接关系到所在岗位工作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进而关系到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引导大学生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牢牢掌握认识世界、认识客观规律的思想武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借鉴历史经验和总结经验,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3]给我们指明了培养实事求是的人才观。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创办了黄埔军校,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从抗大开始,党的各级党校,不断拓展到各高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马克思主义人才,这些人才中绝大多数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也有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人才,他们经不取金钱美色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滥用职权,违法乱纪,成了人民的罪人,败坏了党纪党风。实践告诫我们,科教兴国,高校肩负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应当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进行人才培养,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进行人才培养,然而,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应当是多方面的形式支持。
  教師必须自觉带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教师有政治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基础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社会实践课和实验课教学辅助教师。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是一个潜移默化、以身作则的过程,高校教师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既中国化了的不断发展丰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掌握和研究基础之上的,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种信仰才能内化于自己的心中,并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是大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首先是育人而后才能育才,青年学生明确掌握了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实践是丰富科学理论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高校担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重任,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大学生毕业走进社会担负着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重任,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看家本领,在高校学习期间就应当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时时处处引导青年学生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把自己训练成马克思主义的人才。
  高校必须始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需要,高校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建设及各门课程建设应当贯穿和渗透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要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多出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强调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抓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机构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培养马克思主义人才,学校各级党团组织的关心、支持和引导是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织保证。一是需要学校投入资金支持,开展各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活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才有利于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二是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活动,既要依靠政治理论课教师,又要拓展教师队伍建设,没有更多的教师是难以承担学习研究活动的,同时,教师必须具有深厚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三是由于就业压力学生大都忙于专业课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需要党团组织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和宣传指导;四是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注意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活动;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活动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坚持实践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可以实施校园学习实践活动,也可以号召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培养马克思主义人才就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
  三、马克思主义人才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主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中国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几代领导集体和领导人结合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对人才问题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理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高校讲话内容中,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在发展中国家的创新发展:首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革命人才观,它是实践性和为民性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的科学体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着眼于中国革命,形成德才兼备、又红又专、任人唯贤等科学的革命人才观,不仅直接指导革命的胜利,而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其次,邓小平的人才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又根据“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形成了“实事求是”的人才观,明确人才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人才培养方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发展、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潮流等特点,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观,对于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胡锦涛同志指导:“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科学人才观。”[4]强调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以人为本,要求做各项工作都要把努力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经济基础社会稳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做了一系列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具有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领导集体和领导人不断地指明人才培养的方向,通过高校和党的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觉悟的建设人才,不断实现了中国一次又一次的梦想。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过去实现了很多梦想: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规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得最好的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的工作指针;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现在已经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面对美国的核威胁,中国人民被迫而为,于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地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具有威慑的力量,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爆炸了,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的又一个飞跃,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试验成功,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的时间,苏联用了四年的时间,而中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虽然建国后,我们党走过了一段湾路,脱离了马克思主义,脱离了实事求是,出现了“文化大革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善于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建国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坚持发展、坚持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和谐發展、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下,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从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开始,到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8岁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座“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太空行程,安全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着陆返回,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如今已经实现了“神舟”十号等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象征中国海军崛起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于2012年7月16日正式下海,同年9月正式服役,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到2013年3月4日中国GDP世界排名第二,中国8.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7.8%,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目,(同期美国15.38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2.2%);中国GDP发展速度高出美国发展速度的5.6%,表明了中国正在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样的发展速度都是依靠了党和人民培养的大批的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人才。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人才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
  新起点,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常委与中外记者招待会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6]面对实现新的梦想,需要高校坚持不断地认真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观培养模式,针对客观规律的发展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以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变理论到理论的传统学习模式,既要重视理论的学习,更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坚持注重培养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学习时代先锋,学习先进行业引领人物,比学习成就,比社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11,第1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 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网2012.05.28.
  [4](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03.12.21第1版)
  [5][6]张力《中国教育报》[J]2013.10.09.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其中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关健部分。但是很多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无味。特别是物理学科,更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本文强调要从老师自身上加以改变,从多角度转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的确,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老师
期刊
摘 要:现代家庭特点和社会发展,使幼儿缺少挫折教育机会。要搞好挫折教育,教师要适时进行角色转换,适度介入幼儿活动;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利用榜样引领、示范作用;要利用多种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家园共同搞好幼儿挫折教育  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简单,经济负担较轻,家长更有条件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同时也给了孩子更多的包办代替,孩子从小就缺乏面对挫折打击的
期刊
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重视人个性发展的教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集中体现了自主的教育思想。因此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自然需要自主,提倡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开放型、自主化的教学模式。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自主化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主动灵活地驾驭课堂,是实现课堂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广泛使用案例教学,并显著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但案例教学在被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和努力探索,继续创新案例教学内容和案例教学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改进探索;  案例教学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在高
期刊
摘 要:理财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使幼儿具备一定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独立自主的能力。然而,由于我国片面的人才培养观、落后的理财教育观和不当的家庭消费观使得我国家长对幼儿的理财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忽略了幼儿的理财教育,使幼儿缺乏应有的理财意识、合理的消费观念和基本的理财能力。  关键词:家庭;幼儿;理财教育  美国是一个重视理财教育的国家,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
期刊
摘 要:中国行政文化对数千年中国行政体制的形成、发展、成熟、选官制度的日趋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的行政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对行政管理现代化转型有很大阻滞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探究积极因素并合理的利用,将帮助我们构建现代化转型的合理路径,全面系统地推进行政管理现代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现代化转型;推动作用  行政文化是行政系统的软组织,是行政管理的灵魂,是行政管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发紧密。经济一体化代表着产品在国家之间的流通变得越来越频繁,很多日化产品伴随着这股浪潮涌入国内,加上对产品的推广,使得产品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将根据这类产品特征,以产品通过化学检验体现出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完善日化产品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日化产品;化学检验;质量监管  
期刊
学生在学校的数学学习,需要教师借助环境精心着意地作出传承,在传承中让学生对接经验进行聚合,经过聚合中的同化、顺应或者建构,获得提升或创新。聚合,源于心向和需求,成于能力和智慧。数学地倾听、阅读与表达,是数学课堂的基本元素,三者的圆融共生、各展其能,是理性的应然。从数学的视角考量,倾听,需要在选择中定向回应;阅读,需要在思维中感悟内化;表达,需要在思辨中组织外显。对三者精雕细琢,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期刊
摘 要:人事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但是,传统人事管理随着时代发展、企业优化日渐显露出了弊端,随之兴起的是所谓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起源于传统人事管理,却拥有传统人事所不具备的、适应时代进步的优越之处,在重视程度、对人的理解角度、职责的性质以及管理形态等方面呈现出时代的特点。在操作效果、开发深度以及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传统人事管理。其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其
期刊
摘 要:作文写作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而作文批改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重要引擎。重视作文批改,关注批改方法是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尊重;赏识;个性;实事求是  对于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写作动力的问题,很多从事语文教学的专家和教师都作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有的教师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入手,提出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悟生活,激发创作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