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亚五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国家,同时是俄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之一。新形势下,对高校中亚国情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要紧跟人才培养新需求。基于该学科特点,利用“清华教育在线”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对中亚五国概况课程进行“三模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引导学生从以往被动、应试学习转向自主探索研讨学习,把专业外语应用和国情学习、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关 键 词] 中亚五国概况;三模块;混合教学;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048-02
一、背景及意义
中亚五国概况是面向高校俄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是一门面向全校的公选课。学习“一带一路”沿线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基本国情和中亚区情,掌握中亚五国各国的经济特色与文化特色,了解中国与中亚诸国的合作情况,培养学生的“中亚视野”,认识到中亚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要战略作用。
(一)原教学模式及其局限性
根据俄语专业大纲要求和学生言语水平,中亚五国概况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2学时,周学时2学时,大班授课。教学活动如下表。
(二)原教学模式的主要局限性
1.单一面授模式。大部分教学时间限于实现对国情知识的简单记忆、复述或是简单描述,即浅层学习活动,而学生对国情知识的内化吸收、综合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没能体现出来。
2.学生基础薄弱,被动学习。学生多关注欧美文化,对中亚地区的认识非常有限,基础知识欠缺。
3.内容多,课时严重不够。中亚国家历史文化悠久,国情复杂,教学内容丰富而庞杂,32学时严重不够,取舍之下往往影响到知识连续性和体系完整性。
4.考核机制单一。原考核方式为“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考勤”。学习以应试为目的,学生把重磅压在考前突击上,非常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遏制学生将语言学习和国情文化相融合,用专业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能。
二、课程“三模块”教学模式改革设计
(一)总体思路设计
混合教学模式首先改革的应该是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混合的核心目的是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发展性、创新性的认知与推进,绝非单纯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学习形式的混合。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立足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综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从以往被动、应试学习转向自主探索研讨学习,把专业外语应用和国情学习、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來的目标,思路如图1所示。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创新:“三模块”切分,“金字塔式”呈现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分为六大章节,分别为:中亚综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把每章内容切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国情基础知识、文化拓展、专题研讨/翻译实训/单元论文。
1.“国情”模块让学生系统全面了解某国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教育、军事、体育等,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2.“文化拓展”进一步加深对该国社会、文化、传统的认知,了解民众心理、民族性格、社会结构等,提高人文素养。
3.“专题研讨/翻译实训/单元学习心得”注重国情文化知识和俄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1)根据各国国情特性选取开放性专题以供研讨,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在教师引导下查阅中俄文资料,提炼、总结观点,解读当代中亚五国国家发展、对外关系、国家战略等实际问题。(2)选取国情文化类俄文资料,组织学生翻译,让学生体验利用专业介绍他国文化的成就感。(3)提交单元学习心得,反思教和学的过程,形成教学反馈。
“三模块”切分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对“国情”这一庞杂而抽象的教学内容做层次化处理。每个“模块”对应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三模块”下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是逐次递增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呈现“金字塔式”,如图2。
(三)教学方法创新
1.双语教学。俄语和汉语相结合,灵活切换,将专业语言能力的提高贯穿教学始终。
2.充分使用“清华教育在线”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现代网络资源,由单一面授转为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3.教师和学生由单一的“讲—听”关系变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多维度互动模式。教师从教学中心转变为课前自学、专题研讨、实践项目等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组织者和学习过程的维护者。
三、方案实施与过程:以一个教学单元(乌兹别克斯坦)为例
(一)国情知识——基于问题的教学
该“模块”既基础又关键,决定后面两“模块”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包括三个教学步骤:
1.课前学案导学+自学。学生按照学案要求自学,达到学案规定的学习目标。
2.课堂答疑。(*上标数字1、2、3表示该阶段介入教学评价,以下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就自学情况进行检测和答疑,破解难点,总结重点,分析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课后检测。学生规定时间内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在线测试,问题难点反馈在讨论区,教师进行线上干预、监控和答疑,此环节增加学生互答奖励机制,最终形成发展性教学和评价机制。
(二)文化拓展
根据本单元内容特点,该模块设置四个环节,包括观看有关乌兹别克斯坦的教学视频、阅读有关乌兹别克斯坦文化的传统文献以及搜集翻译该国的新闻资讯,加深学生对该国国情、文化的认知,加强第一模块的学习效果。
(三)专题研讨 乌兹别克斯坦位居中亚中心,地缘战略地位显要。因此,研讨主题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地缘战略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查阅资料,讨论,汇报观点,学习成果上传平台,形成在线反馈和互评。此阶段注重学生资料搜集、加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评价体系设计应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和潜力,增强自尊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质量。
(一)评价渗透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详见各教学环节展示图中的上标数字)
(二)考核方式多样化
将考核阶段化,考核内容细化。成绩构成(100分制)及比重为:期末考试占50%;平时作业占20%,在线时间5%、线上发帖数5%、参与活动表现5%、考勤5%,线上学习任务10%,互评激励10%。其中互评激励指学生互评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意見建议,考核之外的奖励,不纳入平时考核范围。
(三)线上学习评价细则
在线时长少于视频2/3的时间,视为无效;线上发帖少于3个视为无效,与讨论话题无关视为无效;线上学习任务与他人雷同或明显抄袭,视为无效。
五、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难点及解决措施
(一)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难点
1.教学内容“模块化”分解,每个模块设计要符合学情。
2.课堂教学从知识讲授转为教师组织、主导,学生自主学习。
3.完善教学平台资源库,进一步完善俄汉双语教学模式。
4.设计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将其巧妙融入各教学环节。
5.通过课前导读、在线干预指导、有效评价激励机制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异地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解决措施
1.中亚五国概况课程目前能够链接、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有限,需要花力气搜集和自主创建。
2.目前国内开设类似课程的高校少,可供“拿来使用”的经验不多。
3.教学模式从“知识讲授”到“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转换,需要教师的坚持和耐心、爱心。
六、经验思考
混合教学模式首先改变的是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混合的核心目的是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发展性、创新性的认知与推进,绝非单纯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学习形式的混合。
1.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改革解决了原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线上与线下配合,开辟第二教学平台,保障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2.国情是“讲不完的”,国情类课程的改革应朝“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模式发展。
3.传统国情课停留在知识罗列的浅层面,而改革后的课程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内化吸收、综合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是“应用、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活动。
4.外语专业类国情课教学应和专业能力提升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专业特征和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104-112.
[2]汪燕,郑兰琴.实践、反思与交流:聚焦国际混合式教学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5):7-10.
[3]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关 键 词] 中亚五国概况;三模块;混合教学;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048-02
一、背景及意义
中亚五国概况是面向高校俄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是一门面向全校的公选课。学习“一带一路”沿线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基本国情和中亚区情,掌握中亚五国各国的经济特色与文化特色,了解中国与中亚诸国的合作情况,培养学生的“中亚视野”,认识到中亚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要战略作用。
(一)原教学模式及其局限性
根据俄语专业大纲要求和学生言语水平,中亚五国概况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2学时,周学时2学时,大班授课。教学活动如下表。
(二)原教学模式的主要局限性
1.单一面授模式。大部分教学时间限于实现对国情知识的简单记忆、复述或是简单描述,即浅层学习活动,而学生对国情知识的内化吸收、综合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没能体现出来。
2.学生基础薄弱,被动学习。学生多关注欧美文化,对中亚地区的认识非常有限,基础知识欠缺。
3.内容多,课时严重不够。中亚国家历史文化悠久,国情复杂,教学内容丰富而庞杂,32学时严重不够,取舍之下往往影响到知识连续性和体系完整性。
4.考核机制单一。原考核方式为“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考勤”。学习以应试为目的,学生把重磅压在考前突击上,非常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遏制学生将语言学习和国情文化相融合,用专业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能。
二、课程“三模块”教学模式改革设计
(一)总体思路设计
混合教学模式首先改革的应该是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混合的核心目的是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发展性、创新性的认知与推进,绝非单纯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学习形式的混合。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立足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综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从以往被动、应试学习转向自主探索研讨学习,把专业外语应用和国情学习、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來的目标,思路如图1所示。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创新:“三模块”切分,“金字塔式”呈现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分为六大章节,分别为:中亚综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把每章内容切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国情基础知识、文化拓展、专题研讨/翻译实训/单元论文。
1.“国情”模块让学生系统全面了解某国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教育、军事、体育等,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2.“文化拓展”进一步加深对该国社会、文化、传统的认知,了解民众心理、民族性格、社会结构等,提高人文素养。
3.“专题研讨/翻译实训/单元学习心得”注重国情文化知识和俄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1)根据各国国情特性选取开放性专题以供研讨,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在教师引导下查阅中俄文资料,提炼、总结观点,解读当代中亚五国国家发展、对外关系、国家战略等实际问题。(2)选取国情文化类俄文资料,组织学生翻译,让学生体验利用专业介绍他国文化的成就感。(3)提交单元学习心得,反思教和学的过程,形成教学反馈。
“三模块”切分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对“国情”这一庞杂而抽象的教学内容做层次化处理。每个“模块”对应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三模块”下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是逐次递增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呈现“金字塔式”,如图2。
(三)教学方法创新
1.双语教学。俄语和汉语相结合,灵活切换,将专业语言能力的提高贯穿教学始终。
2.充分使用“清华教育在线”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现代网络资源,由单一面授转为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3.教师和学生由单一的“讲—听”关系变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多维度互动模式。教师从教学中心转变为课前自学、专题研讨、实践项目等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组织者和学习过程的维护者。
三、方案实施与过程:以一个教学单元(乌兹别克斯坦)为例
(一)国情知识——基于问题的教学
该“模块”既基础又关键,决定后面两“模块”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包括三个教学步骤:
1.课前学案导学+自学。学生按照学案要求自学,达到学案规定的学习目标。
2.课堂答疑。(*上标数字1、2、3表示该阶段介入教学评价,以下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就自学情况进行检测和答疑,破解难点,总结重点,分析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课后检测。学生规定时间内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在线测试,问题难点反馈在讨论区,教师进行线上干预、监控和答疑,此环节增加学生互答奖励机制,最终形成发展性教学和评价机制。
(二)文化拓展
根据本单元内容特点,该模块设置四个环节,包括观看有关乌兹别克斯坦的教学视频、阅读有关乌兹别克斯坦文化的传统文献以及搜集翻译该国的新闻资讯,加深学生对该国国情、文化的认知,加强第一模块的学习效果。
(三)专题研讨 乌兹别克斯坦位居中亚中心,地缘战略地位显要。因此,研讨主题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地缘战略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查阅资料,讨论,汇报观点,学习成果上传平台,形成在线反馈和互评。此阶段注重学生资料搜集、加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评价体系设计应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和潜力,增强自尊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质量。
(一)评价渗透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详见各教学环节展示图中的上标数字)
(二)考核方式多样化
将考核阶段化,考核内容细化。成绩构成(100分制)及比重为:期末考试占50%;平时作业占20%,在线时间5%、线上发帖数5%、参与活动表现5%、考勤5%,线上学习任务10%,互评激励10%。其中互评激励指学生互评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意見建议,考核之外的奖励,不纳入平时考核范围。
(三)线上学习评价细则
在线时长少于视频2/3的时间,视为无效;线上发帖少于3个视为无效,与讨论话题无关视为无效;线上学习任务与他人雷同或明显抄袭,视为无效。
五、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难点及解决措施
(一)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难点
1.教学内容“模块化”分解,每个模块设计要符合学情。
2.课堂教学从知识讲授转为教师组织、主导,学生自主学习。
3.完善教学平台资源库,进一步完善俄汉双语教学模式。
4.设计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将其巧妙融入各教学环节。
5.通过课前导读、在线干预指导、有效评价激励机制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异地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解决措施
1.中亚五国概况课程目前能够链接、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有限,需要花力气搜集和自主创建。
2.目前国内开设类似课程的高校少,可供“拿来使用”的经验不多。
3.教学模式从“知识讲授”到“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转换,需要教师的坚持和耐心、爱心。
六、经验思考
混合教学模式首先改变的是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混合的核心目的是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发展性、创新性的认知与推进,绝非单纯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学习形式的混合。
1.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改革解决了原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线上与线下配合,开辟第二教学平台,保障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2.国情是“讲不完的”,国情类课程的改革应朝“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模式发展。
3.传统国情课停留在知识罗列的浅层面,而改革后的课程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内化吸收、综合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是“应用、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活动。
4.外语专业类国情课教学应和专业能力提升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专业特征和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104-112.
[2]汪燕,郑兰琴.实践、反思与交流:聚焦国际混合式教学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5):7-10.
[3]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