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8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抢救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病情变化时处理越及时,效果越好。结论: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的抢救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肺心病;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28-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多由呼吸道感染诱发,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及右心衰竭.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性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1]。我科于2006年5月~2009年l0月收治51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救治及护理,从而缓解及控制病情,避免死亡,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1例病例均符合我国1997年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均为急性加重期的住院病人,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55-75岁,平均60岁。临床诊断:心功能Ⅱ级11例,心功能Ⅲ级27例,心功能Ⅳ级13例。基础疾病;慢支肺气肿39例,慢性支气管感染12例。住院15-30天35例,一个月以上16例。
2 抢救及护理方法
2.1 观察病情变化:对住院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浅促、紫绀时判断患者存在呼衰;当患者表现心悸、胸闷、气喘、紫绀 ,评估患者有心衰有迹象。当患者心律加快,呼吸困难及紫绀进一步加重,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少尿者,此时评估患者合并有心衰[2]。
2.2 抢救方法:畅通呼吸道,改善缺氧,尽可能将患者安置于危重病监护病房,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详细做好护理纪录。调整体位,予坐位或半卧位,正确使用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同时注意安慰患者使其安静。
3 结果
抢救处理时间越早,病情恢复就越快,抢救效果越好:51例中26例半小时内发现病情变化,经抢救处理后半小时内病情持续稳定,显效约56%;21例1小时内发现病情变化,经抢救处理后24小时内病情基本稳定,显效约35%;4例10小时以上发现病情变化,经抢救处理后48小时内仍需密切观察病情,显效约9%。
4 护理体会
4.1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正确有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发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衰最常见原因,由于体弱患者感染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体温不一定很高甚至不升高,仅仅表现食欲不振、倦怠等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判断病情变化,掌握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理能力,如给予患者安全感,改变体位以减少静脉回流,缓解组织的缺氧,并进行心电监护和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精心给予护理及心理安慰,减轻患者各种痛苦。
4.2 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多数症状复杂,病情凶险且容易突然发生变化等特点。严重时甚至可出现猝死。因此,在临床抢救这类患者时必须抓住3个关键时间[3]:①及早发现病情危重是第一个关键时间。②及时处理抢救危重期患者是第二个关键时间。③当患者意识清楚后,能逐渐稳定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稳定,饮食及二便达到正常标准者,为第三个关键时间。
4.3 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速度,注意用药后的疗效和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①对临床常用的强心剂静脉注射应缓慢,在注射的同时要观察患者心率及节律的变化。②使用利尿剂后需准确记录尿量,因这些药物有扩张静脉作用,须防止低血容量、低血压的发生。③使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等时开始应缓慢,在监测血压下随血压进行调整输液速度,预防血压过低。若使用硝普钠时应注意避光以免影响疗效。④氨茶碱加入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推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但用药时须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对老年、肝肾功能减退者应遵医嘱减量使用。⑤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后,能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减少回心量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用药后须注意患者有无应激性溃疡等不良反应。⑥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阐明应用无创通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高30℃以上,注意气道的通畅);仔细选择感觉舒适的面罩;检查呼吸机是否运转正常,调整呼吸机:选择正确的呼吸模式,调整参数,连接氧气,将氧流量调节在5L/分左右,将面罩固定在面部,并使患者感觉舒适,连接呼吸机协助呼吸[4]。
4.4 饮食护理:(1)向患者讲明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水产品,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2)鼓励其自口腔进食,保证热量供给,进食时采取坐位及半卧位,注意避免呛咳导致窒息。(3)浮肿明显、尿少的病人,应限制钠的摄入量。
总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抢救成功取决于掌握病情、争取抢救时间、给予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04-1018.
[2]施新娟,曹允芳等.缺氧量化评分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11):829-831.
[3]潘荣巧.从季节和时辰变化的阴阳消长规律谈肺心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8):469.
[4]王焕华.老年性肺心病8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5):29-30.
目的:总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8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抢救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病情变化时处理越及时,效果越好。结论: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的抢救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肺心病;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28-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多由呼吸道感染诱发,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及右心衰竭.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性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1]。我科于2006年5月~2009年l0月收治51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救治及护理,从而缓解及控制病情,避免死亡,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1例病例均符合我国1997年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均为急性加重期的住院病人,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55-75岁,平均60岁。临床诊断:心功能Ⅱ级11例,心功能Ⅲ级27例,心功能Ⅳ级13例。基础疾病;慢支肺气肿39例,慢性支气管感染12例。住院15-30天35例,一个月以上16例。
2 抢救及护理方法
2.1 观察病情变化:对住院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浅促、紫绀时判断患者存在呼衰;当患者表现心悸、胸闷、气喘、紫绀 ,评估患者有心衰有迹象。当患者心律加快,呼吸困难及紫绀进一步加重,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少尿者,此时评估患者合并有心衰[2]。
2.2 抢救方法:畅通呼吸道,改善缺氧,尽可能将患者安置于危重病监护病房,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详细做好护理纪录。调整体位,予坐位或半卧位,正确使用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同时注意安慰患者使其安静。
3 结果
抢救处理时间越早,病情恢复就越快,抢救效果越好:51例中26例半小时内发现病情变化,经抢救处理后半小时内病情持续稳定,显效约56%;21例1小时内发现病情变化,经抢救处理后24小时内病情基本稳定,显效约35%;4例10小时以上发现病情变化,经抢救处理后48小时内仍需密切观察病情,显效约9%。
4 护理体会
4.1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正确有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发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衰最常见原因,由于体弱患者感染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体温不一定很高甚至不升高,仅仅表现食欲不振、倦怠等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判断病情变化,掌握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理能力,如给予患者安全感,改变体位以减少静脉回流,缓解组织的缺氧,并进行心电监护和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精心给予护理及心理安慰,减轻患者各种痛苦。
4.2 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多数症状复杂,病情凶险且容易突然发生变化等特点。严重时甚至可出现猝死。因此,在临床抢救这类患者时必须抓住3个关键时间[3]:①及早发现病情危重是第一个关键时间。②及时处理抢救危重期患者是第二个关键时间。③当患者意识清楚后,能逐渐稳定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稳定,饮食及二便达到正常标准者,为第三个关键时间。
4.3 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速度,注意用药后的疗效和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①对临床常用的强心剂静脉注射应缓慢,在注射的同时要观察患者心率及节律的变化。②使用利尿剂后需准确记录尿量,因这些药物有扩张静脉作用,须防止低血容量、低血压的发生。③使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等时开始应缓慢,在监测血压下随血压进行调整输液速度,预防血压过低。若使用硝普钠时应注意避光以免影响疗效。④氨茶碱加入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推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但用药时须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对老年、肝肾功能减退者应遵医嘱减量使用。⑤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后,能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减少回心量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用药后须注意患者有无应激性溃疡等不良反应。⑥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阐明应用无创通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高30℃以上,注意气道的通畅);仔细选择感觉舒适的面罩;检查呼吸机是否运转正常,调整呼吸机:选择正确的呼吸模式,调整参数,连接氧气,将氧流量调节在5L/分左右,将面罩固定在面部,并使患者感觉舒适,连接呼吸机协助呼吸[4]。
4.4 饮食护理:(1)向患者讲明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水产品,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2)鼓励其自口腔进食,保证热量供给,进食时采取坐位及半卧位,注意避免呛咳导致窒息。(3)浮肿明显、尿少的病人,应限制钠的摄入量。
总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抢救成功取决于掌握病情、争取抢救时间、给予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04-1018.
[2]施新娟,曹允芳等.缺氧量化评分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11):829-831.
[3]潘荣巧.从季节和时辰变化的阴阳消长规律谈肺心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8):469.
[4]王焕华.老年性肺心病8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