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积极参与 使数学教学更精彩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tarsea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参与是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数学教学以学生发展阶段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让学生人人参与,自由参与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学到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创新素质得到培养,又能充分表现自己,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民主参与 自由参与 价值参与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能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潜能得以开发。从这个意义出发,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练习。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已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讲评,使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达到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规律,学懂弄通的目的。下面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谈谈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粗浅做法。
  1 给每一个学生以平等,实现民主参与
  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教师应当与学生平等相待,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实际体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平等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到安全。我在教学中发现,尽管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如果组织不好,其结果仍然是优等生活跃,中等生参与机会少,个别学困生处于被动状态。此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可采用小组长轮换制,小组发言代表轮换制等教学制度,鼓励学困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例如,我在教学《线段性质》一课时,让学生举一些线段性质运用的实例,一些学困生发言非常积极,举的例子也别出心裁。我就说:“噢!太好了。我和同学们都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们今天的表现就非常的出色,我坚信你们今后的表现一定能比今天更出色。”我的话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更加主动积极了。
  2 给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实现自由参与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让学生动口、动手、想象、讨论、探究,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学生能够自由的展示自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比如,《打折销售》这一节,可让学生摸似商店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再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探究,总结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需要学生巩固、掌握的知识自然就学会了。
  3 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实现价值参与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课本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一方面可以拓展数学内容,使学习不再仅仅指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它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在学习中实现和体验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时有这样一道题:学校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如图(a)的两块,如果照原样到店里配一块,①要不要把两块玻璃都带去?②如果只需带一块去,只带哪一块呢?为什么?③你带的那一块等于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
  同学们结合生活实践经过讨论,探讨得出了只带一块(下边的一块)就可以了,并且说出了原因。此例以配镜这一现实生活的实例为背景,引发学生解决问题方案,要配三角形镜子满足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条件即可,这就是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从课堂的书本中走向社会,体会了数学的社会价值。学生在积极参与配镜中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总之,数学课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学生智力得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多读多写,加强写话训练,让学生自由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调动 兴趣 积累 素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如何贯彻落实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1 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要想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首先必须多写,而多写的前提是学生对写作有很
期刊
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1 品尝阅读乐趣,营造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
期刊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在化学课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我选择了几种课外活动方案作为长期活动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且效果明显的课外活动。  1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课外活动课中,老师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可以使学生一时间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对于初中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等弊端。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极大的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
期刊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
期刊
【摘 要】 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是幸福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金钱社会,享受着亲人的呵护、社会的关注、国家的培育,他们可以尽情施展自己;同时,他们也是“不幸”的一代,随着现今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成了社会的焦点、父母的希望,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兴趣广泛,多方面发展。孩子们像一个个陀螺,除了必须完成每天的课业任务,周末还要去应付各级各类的兴趣班。孩子们是辛苦的,大人们是心疼的。作
期刊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
期刊
【摘 要】 初中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其中对初中阶段的听力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提高听力不仅有利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课堂教学尤其是平时测验考试中,我们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他们完成听力理解题目的正确率相当低。因此,我们需要找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听
期刊
生活中许多运动变化现象都可以抽象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为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往往用函数这一概念来反映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了解他们的变化规律。因此,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意义深远。  从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数学试题中,都有建立函数关系式的问题出现,而在不同的问题中,建立的函数关系式并不一定是已学过的模型函数,还需综合运
期刊
有效情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教师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1 当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疏离。创设的教学情境一旦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疏离,情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