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三县交界处的安徽省颍上县鲁口镇,是个“十年九涝”灾情严重的濛洼区。李士雨,就是生长在这淮河岸边的一位农民。以借款300元起家,10多年来,用他不懈的努力,累计外销大豆、蚕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2.2亿千克,为农民增收2千多万元,带动2万多农户共同致富,深受乡亲们的赞誉。
兔毛开始财富
1987年夏,李士雨因家庭贫困,初中刚毕业,就走上了谋生的路。当时,李士雨见收兔毛可以赚钱,就和堂兄到信用社软缠硬磨贷了300块钱。起初,因为没有经验,收的兔毛品质不一,赔了本。他就虚心向同行请教各种兔毛品质的差别,掌握了技术要领,收的兔毛品质也好起来,并及时归还了贷款。
然而,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李士雨发现兔毛生意的风险太大了,于是就想再找条发展的路子。1991年春,李士雨在广州市农贸市场考察时,看到黄豆十分畅销,不由得想起了家乡年年收获的黄豆、蚕豆、小麦要用板车往返几十里拉到附近的集镇上低价出售。李士雨敏锐察觉这是难得的商机,于是与当地客商订好合同后,星夜兼程立即赶回家,与同行合伙收了两车黄豆送到广州,赚了两千块钱。这可比兔毛销售的风险小多了,他果断地转行干起了粮食销售。起初资金不足,李士雨就小敲小打,收购一点,有外地车就转销一批。渐渐地,他积累了经验,又结识了许多外地客商,决心把生意做大。于是向信用社借了20万元贷款,大量收购黄豆、蚕豆、玉米,销往江苏、贵州、广东、浙江、广西等地,农民高兴,自己也赚到了钱。
激情遭遇“冷水”
1993年是李士雨难忘的一年,他分析了市场行情后,和兄弟几个一合计:既然粮价高,就打一个运费战。于是,托亲靠友,借了20万元,又再从信用社借了30万元,买了两辆大货车,高价收购原价销售,利用回程带货赚钱,一趟往返可以收入4、5千块钱。然而,命运之神却和他开了个玩笑。两辆新车先后出了事,连车带货赔进去了。他再次筹集资金收了一车黄豆运到江苏,却因为水分太大,黄豆在车上都结成硬块,全部报废扔掉。
车没有了,欠账却高达几十万元。对于经营局面刚有好转的李士雨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面对亲友的关心,同行的嘲讽,李士雨一个星期瘦下去了10多斤,新婚的妻子哭得像个泪人。但他却没有气馁,认定做生意遭遇波折是正常的事,自己还年轻,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压倒了。他主动找信用社说明情况。信用社非常支持他:你信用好,只要你能继续做好生意,我们一定还会支持你的。乡亲们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主动提供了30多万斤小麦让他销售,价值26万多元,表示要给李士雨作本钱。
他开始从头做起,为了降低成本,他又瞄上了火车运销,一打听,火车运费比汽运每千克要低2角钱。为了黄豆收购后能及时用火车销往外地,他就和雇来的农民一道扛包、卸货、筛选、过磅,人变黑了,累瘦了,可为了乡亲们的粮食能卖掉,为了还清欠账的信念一直支持着他、鼓励着他。到1996年初,苦干了两年,他终于还清所有欠款。
拼搏换来发展
诚实守信是李士雨一贯的宗旨。他明确告诉各地客户,凡是我的产品,一律送货上门,验质结款,以诚实和信誉赢得本地农民的支持和外地客商的信任。一次,广州的一位客户投诉说大豆出现霉变,李士雨了解到情况后,果断地调换了两吨多大豆。在销售点帮工的安徽老乡看不过去了:李老板,又不是我们的错,是那个厂把咱的货压到下面去了,没有保管好造成的,而你却一下子损失了5000多块钱呀。李士雨却不是这样想的:钱不是大事,尽管不是我的错,但能让客户感到与我做生意是不会吃亏的,而信誉是极为重要的,失去了信誉不仅会失掉一个客户,而且可能会失去一片市场,乡亲们的黄豆、蚕豆、小麦这些农产品卖不掉才是真正的大事呀。
薄利多销是李士雨取胜的法宝。李士雨感到靠自己在家中用电话和外地联系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把客商请进来,自己也要走出去,在当地设点,减少中转环节,才能不断降低成本。1992年,他聘用10多名民工在广州设立了销售点,成功后,又陆续到惠州、肇庆、温州、三亚等地设立了销售点,在深圳、贵州、昆明、南宁等地设立了7个代销点,主动为各地的食品加工厂、贸易公司提供上门服务,让客商在当地就能用上货真价廉的大豆,稳住了外地市场,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1989年至今,他累计销售农产品2.2亿千克,解决了颍上县和周边县市区群众卖粮难问题,使2万多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农户36000户,年纯收入16万元。李士雨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淮河岸边,在家乡希望的土地上,用坚强的羽翼,托起黎明的曙光,他致富不忘乡亲,用自己实际行动,正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谱写着人生辉煌的乐章。
兔毛开始财富
1987年夏,李士雨因家庭贫困,初中刚毕业,就走上了谋生的路。当时,李士雨见收兔毛可以赚钱,就和堂兄到信用社软缠硬磨贷了300块钱。起初,因为没有经验,收的兔毛品质不一,赔了本。他就虚心向同行请教各种兔毛品质的差别,掌握了技术要领,收的兔毛品质也好起来,并及时归还了贷款。
然而,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李士雨发现兔毛生意的风险太大了,于是就想再找条发展的路子。1991年春,李士雨在广州市农贸市场考察时,看到黄豆十分畅销,不由得想起了家乡年年收获的黄豆、蚕豆、小麦要用板车往返几十里拉到附近的集镇上低价出售。李士雨敏锐察觉这是难得的商机,于是与当地客商订好合同后,星夜兼程立即赶回家,与同行合伙收了两车黄豆送到广州,赚了两千块钱。这可比兔毛销售的风险小多了,他果断地转行干起了粮食销售。起初资金不足,李士雨就小敲小打,收购一点,有外地车就转销一批。渐渐地,他积累了经验,又结识了许多外地客商,决心把生意做大。于是向信用社借了20万元贷款,大量收购黄豆、蚕豆、玉米,销往江苏、贵州、广东、浙江、广西等地,农民高兴,自己也赚到了钱。
激情遭遇“冷水”
1993年是李士雨难忘的一年,他分析了市场行情后,和兄弟几个一合计:既然粮价高,就打一个运费战。于是,托亲靠友,借了20万元,又再从信用社借了30万元,买了两辆大货车,高价收购原价销售,利用回程带货赚钱,一趟往返可以收入4、5千块钱。然而,命运之神却和他开了个玩笑。两辆新车先后出了事,连车带货赔进去了。他再次筹集资金收了一车黄豆运到江苏,却因为水分太大,黄豆在车上都结成硬块,全部报废扔掉。
车没有了,欠账却高达几十万元。对于经营局面刚有好转的李士雨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面对亲友的关心,同行的嘲讽,李士雨一个星期瘦下去了10多斤,新婚的妻子哭得像个泪人。但他却没有气馁,认定做生意遭遇波折是正常的事,自己还年轻,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压倒了。他主动找信用社说明情况。信用社非常支持他:你信用好,只要你能继续做好生意,我们一定还会支持你的。乡亲们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主动提供了30多万斤小麦让他销售,价值26万多元,表示要给李士雨作本钱。
他开始从头做起,为了降低成本,他又瞄上了火车运销,一打听,火车运费比汽运每千克要低2角钱。为了黄豆收购后能及时用火车销往外地,他就和雇来的农民一道扛包、卸货、筛选、过磅,人变黑了,累瘦了,可为了乡亲们的粮食能卖掉,为了还清欠账的信念一直支持着他、鼓励着他。到1996年初,苦干了两年,他终于还清所有欠款。
拼搏换来发展
诚实守信是李士雨一贯的宗旨。他明确告诉各地客户,凡是我的产品,一律送货上门,验质结款,以诚实和信誉赢得本地农民的支持和外地客商的信任。一次,广州的一位客户投诉说大豆出现霉变,李士雨了解到情况后,果断地调换了两吨多大豆。在销售点帮工的安徽老乡看不过去了:李老板,又不是我们的错,是那个厂把咱的货压到下面去了,没有保管好造成的,而你却一下子损失了5000多块钱呀。李士雨却不是这样想的:钱不是大事,尽管不是我的错,但能让客户感到与我做生意是不会吃亏的,而信誉是极为重要的,失去了信誉不仅会失掉一个客户,而且可能会失去一片市场,乡亲们的黄豆、蚕豆、小麦这些农产品卖不掉才是真正的大事呀。
薄利多销是李士雨取胜的法宝。李士雨感到靠自己在家中用电话和外地联系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把客商请进来,自己也要走出去,在当地设点,减少中转环节,才能不断降低成本。1992年,他聘用10多名民工在广州设立了销售点,成功后,又陆续到惠州、肇庆、温州、三亚等地设立了销售点,在深圳、贵州、昆明、南宁等地设立了7个代销点,主动为各地的食品加工厂、贸易公司提供上门服务,让客商在当地就能用上货真价廉的大豆,稳住了外地市场,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1989年至今,他累计销售农产品2.2亿千克,解决了颍上县和周边县市区群众卖粮难问题,使2万多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农户36000户,年纯收入16万元。李士雨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淮河岸边,在家乡希望的土地上,用坚强的羽翼,托起黎明的曙光,他致富不忘乡亲,用自己实际行动,正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谱写着人生辉煌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