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所有制卫生院运行状况比较
【机 构】
:
辽宁省卫生厅
【出 处】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发表日期】
:
2003年9期
其他文献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以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最为常见.AL型淀粉样变性本质上来源于骨髓内克隆性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Ig),其发病机制与多发性骨髓瘤(MM)有关,可继发于MM,诊断为MM合并AL型淀粉样变性.该合并症可导致患者重要脏器损害,预后极差.目前诊断延误仍然是对MM合并AL型淀粉样变性进行积极治疗的最主要障碍.因此,识别早期症状并早期治疗,对改善该合并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比较神经导航下行脑室穿刺腹腔引流术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积水在脑室端分流管放置位置的准确率,以及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
目的 为研究xCT缺陷引起细胞生长抑制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提取xCT缺陷的Sut黑色素细胞和野生型Mela黑色素细胞2组细胞总蛋白,分别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2组细胞总蛋白.以Mela细胞做对照,以PDQuest软件分析Sut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选择部分表达量明显变化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将质谱分析结果输入MASCOT软件,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搜索,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结果 和野
目的 揭示C-反应蛋白与《东京指南》评分的相关关系及其对急性胆囊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东京指南》标准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39例.根据
在2008年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中,老年人Epstein-Barr病毒(EBV)呈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新的疾病类型被单独列出.EBV呈阳性的DLBCL患者中,多数发病年龄大于50岁,无潜在免疫缺陷,临床上全身症状(B症状)明显,容易出现淋巴结外受累.该病临床过程呈高度侵袭性,对标准化疗方案反应差,患者总生存(OS)期短.笔者拟就目前对老年人EBV呈阳性DLBCL的发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术后行树突状细胞诱导的
目的 培养护理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方法对24例次护理查房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结果护理诊断/问题存在缺陷18.25%,护理措施存在缺陷8.01%,效果评价存在缺陷71.43%.结论规范护理病历书写、护士多与患者沟通、掌握病人10知道、做好查房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减少护理查房的缺陷。
治疗淋巴瘤相关药物所致肺损伤(LTDIPI)可引起患者呼吸衰竭,严重者可致死亡,同时LTDIPI也是导致药物治疗淋巴瘤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药物对肺部的直接或间接的毒性作用、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有关.其病理学表现形式呈多样性,主要导致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闭塞性炎症伴机化性肺炎、弥漫性肺损伤、肺纤维化、非心源性肺水肿以及变态反应性肺炎等.因LTDIPI的临
目的 研究大鼠在患1型和2型糖尿病后,对在体海马前穿通纤维-齿状回通路(PP-DG)的突触可塑性造成的影响.方法 将70只SD大鼠(180±20)g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型糖尿病模型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在水迷宫测试后,在每个模型组中选出空间记忆能力较差的15只大鼠,研究糖尿病引起的海马PP-DC通路双脉冲易化(PPF)、长时程增强(LTP)等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 大鼠在患1型和2型糖尿病后,
肝尾状叶位置深在,血管丰富,当手术切除尾状叶肿物时存在撕裂下腔静脉引起致命大出血的风险,因此历来被肝胆外科医师视为风险最大的手术之一.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