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的过程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里相关的图式知识的启动,意义方能揭示出来。阅读者的心理图式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握并发挥心理图式的阅读功能,并通过有效阅读,不断地丰富、完善他们的心理图式,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心理图式;阅读功能
心理图式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是读者在阅读前便存在和具备的一种条件,又是一种阅读标尺,它往往预控着阅读智力活动的基本走向,影响着阅读判断的质量,可以说,阅读者的心理图式越是丰富、完善,图式的启动越是有效,阅读水平就越高。反过来,通过有效阅读,文本又丰富了阅读主体的图式知识,完善了图式结构,增加了图式数量。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对学生阅读心理图式建构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图式理论,引导学生把握并发挥心理图式的阅读功能,运用已有的图式知识去阅读课文,建构意义,并不断丰富充实其图式结构。阅读心理图式具有以下三个重要功能:
一、预期功能
在阅读活动中,当读者决定启动某一图式去阐释文本时,常常是首先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对文本进行推论、猜测,这种推论、猜测,就是图式的预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阅读前,学生的心理图式对课文的体裁、标题及相关作者都会有预期作用,即看到某个作者的某个作品的某个标题、某种体裁,学生会启动个体已有图式中的相关知识,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作出种种预测;阅读中,则会借助作品前面的内容、写法对后面的内容、写法进行预测。此外,课文的题记、题注等,也都可以促使学生的心理图式产生预期。当学生的预期同课文的实际一致时,图式将促进对课文的迅速理解,课文中的知识就会“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当预期与课文的实际不一致时,图式将阻碍其对课文的理解,于是学生在阅读中便产生了疑惑、困难,当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成功地调整原有图式,将其疑难克服解决,学生的心理图式又会得到拓展,阅读经验不断丰富。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心理图式的预期功能,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采用猜读法。运用猜读法阅读,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印证预先猜想是否正确的心理意向,不但对语言文字的选择性理解的效率会大大加快,而且能训练运用已有的图式知识去与文本对话,从而增强收集、掌握新信息的能力,不断充实、丰富其图式结构。B
二、补充功能
文本语言尤其是文学性语言,具有模糊性特点,在作品中,作者往往有意无意地留下许多“不定点”、“空白”与“空缺”,即省略掉许多信息。当读者在阅读中发现阅读对象缺少一些特定的、实质性的信息时,就会启动相应的心理图式,去消除、填充、补续这些“空缺”。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的阅读,是一个读者创造的过程,是读者发挥心理图式的补充功能,对文本的空白加以充实、补充和建构,即对文本的意义加以“具体化”的过程。
作者在作品中留下的空白点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学生在阅读中能否发现并确认哪些是有价值的、值得花力气去填补的空白?对文本空白点的填补,不是胡猜乱想,而是需要根据课文中作者提供的显信息,进行由此及彼的合理的想像、联想、推断,学生能否有效地启动图式,把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许多暗示都挖掘出来?这正是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加以点拨、引领、指导的地方。
三、选择功能
阅读理解的过程实质上是读者启动心理图式对文章进行释义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图式总是首先对阅读文本的各个方面进行预测,然后从众多知识中选择最合适的部分与文章进行交流,创造意义。这就是心理图式的选择功能。阅读心理图式的活动,是阅读主体生活经验、文化修养、思维个性、阅读体验以及性别、年龄等诸因素在活动中的综合反映。不同主体的阅读心理图式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在同一阅读过程中,对同一阅读对象,不同的阅读主体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因而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文本解读充满着灵活性。
落实到阅读教学,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个性化阅读,对课文的多元解读;应当敏感地捕捉学生在研读中刚刚萌芽的思维新苗,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发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灵气;应当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界”出发,充分发挥心理图式的选择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体验和知识,以自己的生命之躯去触摸、品味课文,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语文教学再也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是唯一的,再也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的分析理解、欣赏吸收。
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心理图式是不完善的,在研读中作出错误的选择,对课文的理解产生偏误,在所难免。为此,我们在提倡多元解读、注重求异思维、尊重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对学生思维中的错误也要加以纠正;另外,还应当强调互动学习,加强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调整自己的选择,从而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心理图式。
阅读心理图式影响阅读活动的全过程,决定着阅读主体的理解能力,反映着阅读理解的差异,它的发展是阅读主体阅读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深入研究和透视学生阅读心理图式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心理图式的阅读功能,并促进学生心理图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当前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心理图式;阅读功能
心理图式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是读者在阅读前便存在和具备的一种条件,又是一种阅读标尺,它往往预控着阅读智力活动的基本走向,影响着阅读判断的质量,可以说,阅读者的心理图式越是丰富、完善,图式的启动越是有效,阅读水平就越高。反过来,通过有效阅读,文本又丰富了阅读主体的图式知识,完善了图式结构,增加了图式数量。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对学生阅读心理图式建构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图式理论,引导学生把握并发挥心理图式的阅读功能,运用已有的图式知识去阅读课文,建构意义,并不断丰富充实其图式结构。阅读心理图式具有以下三个重要功能:
一、预期功能
在阅读活动中,当读者决定启动某一图式去阐释文本时,常常是首先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对文本进行推论、猜测,这种推论、猜测,就是图式的预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阅读前,学生的心理图式对课文的体裁、标题及相关作者都会有预期作用,即看到某个作者的某个作品的某个标题、某种体裁,学生会启动个体已有图式中的相关知识,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作出种种预测;阅读中,则会借助作品前面的内容、写法对后面的内容、写法进行预测。此外,课文的题记、题注等,也都可以促使学生的心理图式产生预期。当学生的预期同课文的实际一致时,图式将促进对课文的迅速理解,课文中的知识就会“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当预期与课文的实际不一致时,图式将阻碍其对课文的理解,于是学生在阅读中便产生了疑惑、困难,当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成功地调整原有图式,将其疑难克服解决,学生的心理图式又会得到拓展,阅读经验不断丰富。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心理图式的预期功能,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采用猜读法。运用猜读法阅读,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印证预先猜想是否正确的心理意向,不但对语言文字的选择性理解的效率会大大加快,而且能训练运用已有的图式知识去与文本对话,从而增强收集、掌握新信息的能力,不断充实、丰富其图式结构。B
二、补充功能
文本语言尤其是文学性语言,具有模糊性特点,在作品中,作者往往有意无意地留下许多“不定点”、“空白”与“空缺”,即省略掉许多信息。当读者在阅读中发现阅读对象缺少一些特定的、实质性的信息时,就会启动相应的心理图式,去消除、填充、补续这些“空缺”。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的阅读,是一个读者创造的过程,是读者发挥心理图式的补充功能,对文本的空白加以充实、补充和建构,即对文本的意义加以“具体化”的过程。
作者在作品中留下的空白点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学生在阅读中能否发现并确认哪些是有价值的、值得花力气去填补的空白?对文本空白点的填补,不是胡猜乱想,而是需要根据课文中作者提供的显信息,进行由此及彼的合理的想像、联想、推断,学生能否有效地启动图式,把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许多暗示都挖掘出来?这正是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加以点拨、引领、指导的地方。
三、选择功能
阅读理解的过程实质上是读者启动心理图式对文章进行释义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图式总是首先对阅读文本的各个方面进行预测,然后从众多知识中选择最合适的部分与文章进行交流,创造意义。这就是心理图式的选择功能。阅读心理图式的活动,是阅读主体生活经验、文化修养、思维个性、阅读体验以及性别、年龄等诸因素在活动中的综合反映。不同主体的阅读心理图式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在同一阅读过程中,对同一阅读对象,不同的阅读主体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因而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文本解读充满着灵活性。
落实到阅读教学,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个性化阅读,对课文的多元解读;应当敏感地捕捉学生在研读中刚刚萌芽的思维新苗,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发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灵气;应当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界”出发,充分发挥心理图式的选择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体验和知识,以自己的生命之躯去触摸、品味课文,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语文教学再也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是唯一的,再也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的分析理解、欣赏吸收。
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心理图式是不完善的,在研读中作出错误的选择,对课文的理解产生偏误,在所难免。为此,我们在提倡多元解读、注重求异思维、尊重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对学生思维中的错误也要加以纠正;另外,还应当强调互动学习,加强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调整自己的选择,从而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心理图式。
阅读心理图式影响阅读活动的全过程,决定着阅读主体的理解能力,反映着阅读理解的差异,它的发展是阅读主体阅读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深入研究和透视学生阅读心理图式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心理图式的阅读功能,并促进学生心理图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当前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