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苦杏仁治疗小儿哮喘作用的靶点以及所通过的信号通路,以进一步分析麻黄-苦杏仁治疗小儿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采集出药物的有效成分、靶点,从GeneCards中采集并整理出小儿哮喘的靶点.将麻黄-杏仁的靶点与小儿哮喘的靶点取交集并绘制出韦恩图.使用Cytoscape构建出“药
【机 构】
: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03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1100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苦杏仁治疗小儿哮喘作用的靶点以及所通过的信号通路,以进一步分析麻黄-苦杏仁治疗小儿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采集出药物的有效成分、靶点,从GeneCards中采集并整理出小儿哮喘的靶点.将麻黄-杏仁的靶点与小儿哮喘的靶点取交集并绘制出韦恩图.使用Cytoscape构建出“药物-相关疾病-潜在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通过网络图找出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找出药物作用的关键靶点蛋白.运用Bioconductor分别进行基因本体论(The 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麻黄-苦杏仁治疗小儿哮喘的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麻黄-苦杏仁共44个活性成分,其中麻黄24个活性成分,苦杏仁20个活性成分,去除重复靶点后,共有药物靶点229个,整合后,疾病靶点共计1224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112个.主要活性成分排名居前五位的是山柰酚(Kaempferol)、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左旋千金藤啶碱(l-SPD)、豆甾醇(Stigmasterol)、柚皮素(naringenin).PPI网络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等为其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可得出127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分析可得到155条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infection)、人巨细胞病毒感染(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等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麻黄-苦杏仁可能通过重要信号通路作用于相关受体从而达到治疗小儿哮喘的目的,为中药复方治疗小儿哮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后期基础实验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胰岛素受体广泛分布于脑组织中,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可调节学习、记忆等高级脑功能活动.肠道菌群死亡裂解后释放脂多糖,释放大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从而诱发宿主产生重要的炎症级联反应,引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引发高血糖,大量释放白介素-6,使得更多的炎性因子攻击脑细胞并破坏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从而触发神经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是影响能量代谢、介导慢性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等.消渴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其病位尤以肾为关键,“消渴”并“呆病”皆根于肾
流注一病首见于《仙传外科集验方》,属于中医外科“阴疽”范畴.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多以手术切口周围漫肿、疼痛甚至切口流脓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与流注相似,经临床实践发现以流注论治脊柱SSI效果可靠.文章介绍了流注的源流、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对从流注论治脊柱SSI的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
目的:分析中药处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的组方及用药特点.方法:收录2000年1月-2021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调治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中药处方,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个人版)的数据挖掘功能对筛选的处方进行用药统计、关联、聚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治疗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的中药处方65首,药物总计106味,总频次达677次,川芎使用频次最高;药性多属温,药味多属辛、苦,多归肝、脾、心经;常用药对为丹参-川芎;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4类;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预测能力和差异,寻找适宜切点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2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220例)的基本资料,分为单纯T2DM组和2型DKD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DKD发病的关联,并进一步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
糖尿病前期亦称糖调节受损,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文章从中医学病因病机和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两方面分别论述了“脾虚致消”理论在糖尿病前期的地位.根据“治脾医消”的治则,首次提出用调理脾胃经典处方“老十针”加减治疗糖尿病前期,并从中西医两方面分析了“老十针”加减方具有调节糖代谢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前期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目的:探寻中药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近二十年关于中药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文献,收集文献记载的药浴方剂,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4.2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处方进行用药频数分析、性味归经分析、聚类分析、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对中药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并整理,共检索出文章151篇,通过文献筛选最终纳入方剂46首,共涉及90味中药,5味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白鲜皮-地肤子治疗尿毒症性瘙痒症(非透析)的药理机制,为新药研发及临床拓展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获取白鲜皮、地肤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药代动力学筛选中药活性组分;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尿毒症性瘙痒症主要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结果:白鲜皮-地肤子调治尿毒症性瘙痒症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
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脑络欣通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并筛选脑络欣通中药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分别收集急性脑梗死的相关疾病靶点;应用Venny 2.1在线作图平台获取疾病和中药相互作用交集靶点,导入STRING 11.0数据库作相互作用分析,得到核心蛋白基因,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并获得药物治疗疾病的核心靶点,再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核
目的:探讨清代孟河医派代表费伯雄所编撰《医醇賸义》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方法:将《医醇賸义》卷三咳嗽篇中的38首方剂的用药进行整理,经过药名、性味归经等标准化后,以SPSS Modeler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药物使用、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和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医醇賸义》所载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38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根据关联规则得出2味药物组合8组、3味药物组合20组、4味药物组合3组,运用聚类方法得到3个核心药物组合序列.结论
目的:观察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PSP)抑制宫颈癌C-33A细胞增殖的情况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精多糖低剂量组、黄精多糖中剂量组、黄精多糖高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C-33A细胞分为对照组、黄精多糖低剂量组、黄精多糖中剂量组、黄精多糖高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分析比较各组移植瘤重量、体积和抑瘤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裸鼠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