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时间排列顺序混淆,对传统佳节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及赋予的历史意义更是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懂得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这天是要吃粽子,但对于为什么家门口要挂艾草条,家里要喷洒雄黄酒,家人要沾点雄黄酒,诗人屈原为什么投汨罗江,屈原值得后人缅怀的原因却截然不知。清明节扫墓,很多学生跟着父母去祭拜长辈,扫墓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很远工作的亲人都要回家和家人们一起去扫墓等等,他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理应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传承、所弘扬。因此,如何让学生从传统节日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教师、家庭、社会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各学科的整合及传统思想文化对学生的灌输和渗透。
传统节日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除了有些地方自己制定相关的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如何让学生于平时的学习中感知传统节日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于平时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我们的教材资源进行教育。学生在原有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解了关于重阳节的一些知识之时,教师可结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章节,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老人节除了资料上的美国、韩国、中非等国家以外,我们中华民族也有,即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也称“敬老节”,在课堂上补充了中华民族重阳节的习俗,还有尊老敬老的蕴涵,并加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清楚传统节日本身的内涵。所以,教师如能把学科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融合串联起来,并且适当拓展深挖,这样能让学生明白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有助于让孩子们把传统节日印在脑海里、重拾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意。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他们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传统节日的体验比成人来得不深刻,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制定相关的主题及计划。
2、活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着认知周围一切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理应让学生去实践中体验传统佳节。切合班级实际的班会主题,主题确定后,学生可通过课前制定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来收集有关的资料、准备相关的资料,如询问长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有关习俗,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也可以上网调查,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完成任务,通过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展示报、教室环境等形式,围绕节日来更换班级布置,从而营造节日气氛,让学生在节日氛围里感受民族文化的滋味。
三、家、校、社联系,给学生提供过节的平台。
过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完成的事,需要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借助社会、家庭中的积极因素,开发利用外部资源来拓宽空间,扩大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范围,增加传统节日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动性。
1。家长的加入。庆祝一个节日,就是把各自忙碌的人群结合到一个具体的空间去和时间上去,家长和孩子本应该享受这种团聚的欢乐,那么让孩子体会到过节的欢乐及意义。下面以清明节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a、一次出行。现在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平日很少与孩子有平等相处、交流沟通的时间,那传统节日就给家长和学生们提供这样的契机。以清明为例,清明节放假三天,家长和孩子出游是最好的亲子活动。清明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扫墓祭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打马球、放风筝等一系列民风民俗。家長主动带孩子踏青游玩,不仅扩大孩子视野的同时,还能加深孩子对清明有更多的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和家庭亲情认同的社会价值,何乐而不为呢?b、一首古诗。再如,清明节,家长可与孩子一道诵古诗,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古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朝杜牧的《清明》,家长还可在网上搜罗一系列有关清明的古诗词,与孩子一道学习诵读。如唐代刘长卿的《清明后登城眺望》。c、一种食品“民以食为天”。过节离不开吃,对此,小孩子绝不会讨厌。端午节前夕,妈妈不妨下厨与孩子一起包粽子。中秋节时,父母在百忙之中抽空与孩子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赏月、吃月饼,一起看文艺节目,让孩子也动手参与,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更能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及把这种风俗习惯牢记于心。
2、社会的支持。除了家校联系外,还需要社会有关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如:今年清明节前夕,学校邀请老协会的长辈给学生们讲述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的将士们舍生取义,解放角美动人事迹,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由于老一辈人对传统的节日怀着很深的情感,动情的演讲、真挚的期盼,学生所获得的感触比教师在课堂上教育效果更佳。
子曰:“勿以善小而不为”。教师,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学校,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我们都对民族的传统文化秉承坚持不懈的精神,用一颗坚毅心去完成我们的“使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只要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尝试着改变一点点,那么我们的学生们就能过个有意义、有滋有味的传统佳节,他们就更能把这种悠久的风俗习惯扎根于心里并且世世代代得以继承,这样,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就会迎来最美的春天。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台商投资区锦宅小学)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各学科的整合及传统思想文化对学生的灌输和渗透。
传统节日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除了有些地方自己制定相关的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如何让学生于平时的学习中感知传统节日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于平时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我们的教材资源进行教育。学生在原有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解了关于重阳节的一些知识之时,教师可结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章节,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老人节除了资料上的美国、韩国、中非等国家以外,我们中华民族也有,即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也称“敬老节”,在课堂上补充了中华民族重阳节的习俗,还有尊老敬老的蕴涵,并加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清楚传统节日本身的内涵。所以,教师如能把学科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融合串联起来,并且适当拓展深挖,这样能让学生明白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有助于让孩子们把传统节日印在脑海里、重拾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意。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他们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传统节日的体验比成人来得不深刻,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制定相关的主题及计划。
2、活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着认知周围一切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理应让学生去实践中体验传统佳节。切合班级实际的班会主题,主题确定后,学生可通过课前制定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来收集有关的资料、准备相关的资料,如询问长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有关习俗,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也可以上网调查,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完成任务,通过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展示报、教室环境等形式,围绕节日来更换班级布置,从而营造节日气氛,让学生在节日氛围里感受民族文化的滋味。
三、家、校、社联系,给学生提供过节的平台。
过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完成的事,需要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借助社会、家庭中的积极因素,开发利用外部资源来拓宽空间,扩大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范围,增加传统节日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动性。
1。家长的加入。庆祝一个节日,就是把各自忙碌的人群结合到一个具体的空间去和时间上去,家长和孩子本应该享受这种团聚的欢乐,那么让孩子体会到过节的欢乐及意义。下面以清明节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a、一次出行。现在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平日很少与孩子有平等相处、交流沟通的时间,那传统节日就给家长和学生们提供这样的契机。以清明为例,清明节放假三天,家长和孩子出游是最好的亲子活动。清明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扫墓祭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打马球、放风筝等一系列民风民俗。家長主动带孩子踏青游玩,不仅扩大孩子视野的同时,还能加深孩子对清明有更多的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和家庭亲情认同的社会价值,何乐而不为呢?b、一首古诗。再如,清明节,家长可与孩子一道诵古诗,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古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朝杜牧的《清明》,家长还可在网上搜罗一系列有关清明的古诗词,与孩子一道学习诵读。如唐代刘长卿的《清明后登城眺望》。c、一种食品“民以食为天”。过节离不开吃,对此,小孩子绝不会讨厌。端午节前夕,妈妈不妨下厨与孩子一起包粽子。中秋节时,父母在百忙之中抽空与孩子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赏月、吃月饼,一起看文艺节目,让孩子也动手参与,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更能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及把这种风俗习惯牢记于心。
2、社会的支持。除了家校联系外,还需要社会有关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如:今年清明节前夕,学校邀请老协会的长辈给学生们讲述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的将士们舍生取义,解放角美动人事迹,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由于老一辈人对传统的节日怀着很深的情感,动情的演讲、真挚的期盼,学生所获得的感触比教师在课堂上教育效果更佳。
子曰:“勿以善小而不为”。教师,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学校,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我们都对民族的传统文化秉承坚持不懈的精神,用一颗坚毅心去完成我们的“使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只要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尝试着改变一点点,那么我们的学生们就能过个有意义、有滋有味的传统佳节,他们就更能把这种悠久的风俗习惯扎根于心里并且世世代代得以继承,这样,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就会迎来最美的春天。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台商投资区锦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