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我赴西沙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邂西沙:外国飞机向我军舰逼来
  近来,一家电视台连续报道一位湖南籍青年艰苦守岛16年,为保卫海防作出突出贡献。我作为一个老兵,看了报道十分感动,又多有联想,50多年前深夜巡逻西沙的情景,历历在目。
  上舰几天后,该舰接受了赴西沙巡逻的任务
  那时我在《人民海军报》当编辑,响应毛泽东主席军官下连当兵的号召,于1959年夏季的一天,登上停泊在榆林港的一艘猎潜舰。政委把我接到会议室,介绍了情况。他说:“想把你分到操舵班,可以吧?”我立即回答:“坚决服从。”航海长领找进士兵舱,指着一个下铺说,这是你的床位。士兵睡铺分三层,层和层之间,只能容下人的身体,没法坐在床上脱衣服,只能先脱了衣服滚进去。那时年轻,对这样的条件,一点也不感到有什么苦。只是觉得,当兵就要完全像个兵,戴着军官牌牌实在不便。这瞍营级舰,政委是中尉,副长是少尉,而我,一个上尉士兵,显得很“刺眼”。我要求政委给我换一套水兵服。他笑着说:“在舰上平时多是穿工作服,都是兵。”果真这样,当兵一个月,几乎天天穿着工作服。
  那时,南海军事斗争形势很紧张,我舰艇部队担负着巡逻西沙的重要任务。我上舰几天后,该舰接受了赴西沙巡逻的任务。记得那次巡逻的编队,旗舰是一艘护卫舰,舷号为“172”,我舰随行跟进。我们是晚饭后出航的。
  出了军港,海风迎面扑来,消除了多日难忍的炎热。一会儿,在西南天际,新月显现,大海在银色月光下有一种醉人的美,真正享受到“海上生明月”的情境。
  军舰航行在貌似平静的海面上,但舰员都感到舰体激烈摇动。这是“涌”在发威。“涌”能把军舰折腾得“发疯”,晕船的人最怕它。这时,军舰中速航行,班长专心操舵,但在“涌”的折磨下,他大口呕吐,食物吐净,吐酸水,直到吐血丝,操舵兵强把他换下,一会儿,自己也开始大口呕吐。放在舵机旁的水桶吐满了,我赶忙倒掉。说来也奇,大多数同志呕吐,而我却不感到晕船。看操舵兵强打精神硬撑着,我突然意识到,本人不也是一个操舵兵嘛!况且在海军政治学校毕业实习时也操过舵。当时军舰是“把定”航行,操舵兵并无复杂动作。我对操舵兵说:“你休息,我来!”操舵兵也许是太难受了,就把舵交给我,顺势躺在甲板
  这时,新月早已隐去,大海好像被一幅无边的大黑布紧包着,浪,有节奏地撞击着舰舷。我稳把舵轮,思绪万千。这些年虽多次上舰,但那是采访,而今天,我是实实在在的水兵,是手握舵轮的操舵兵;无数次报道过别人进行战斗巡逻,而今天是自己驾着战舰在巡逻。水兵的自豪感是无穷的力量,我站在舵轮前几小时,没有呕吐也不感到劳累。
  “各战位注意,哑射,防止走火”
  军舰在徐进,突然,透过夜色,我好像看见舰的前进方有一座小山,睁大眼睛细看,原来几十米外有一艘机帆船,要从舰的前进方向横切过来。我很紧张,对急促传来的舵令也听不清。两船相距越来越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知副长从什么地方突然冲上来,急抓舵轮,来了个左满舵,军舰在海里打了圈,躲过了机帆船。这时睡在舵机旁的班长,好像遭了火烧,一下子跳起抓住舵轮,睡意、晕船都不
  我木然站着,内心充满自责。军舰照常巡逻。天快亮了,一阵阵备战铃声划破海上黎明的寂静。几架外军飞机向我舰逼来。大家迅速奔向自己的战斗岗位。副长利用扩音器命令:“各战位注意,哑射,防止走火。”至今我也不知有关条令是否有“哑射”这个词,但当时大家都清楚,就是火炮跟定目标,但不开火。
  解除战斗警报后,军舰围绕一些岛屿用经济速度航行。岛上渔民和气象站的工作人员,挥动着手帕或衣服向军舰致意,我们也向他们招手,表示慰问。
  军舰返航靠上码头后,我找到政委,还没有开口,他就笑着安慰我:“这次巡逻,我们圆满完成任务,特殊情况下,你主动操舵,尽了一个战士的责任。没出事,平平安安,别再说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回忆往事,我仍有点后怕,但能亲自驾舰巡逻西沙,深感荣幸。现在看到关于西沙的报道,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
  彭立昭据《解放军报》魏艾民,文整理
  昔与乐:一茶缸水能洗澡,一夜掀翻百十只海龟
  日前,记者赴中山、广州,采访这一段段峥嵘岁月的见证者、中水湛江渔业公司老领导成江,重现那一段段峥嵘岁月。
  “不穿军装的解放军”驾渔船开往西沙群岛
  西南沙水产资源调查队,一支也许从未被录入史册的队伍,它诞生于建国之初,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就地转产,成为中央驻湛企业。如今,在中山市一个种满果树的小院,成江向记者追忆了那段历史……
  上世纪50年代,来湛江工作之前,成江任职于广东省委办公厅机要局,在领导身边工作,是个大家都看好的、意气风发、前途无量的好青年。史料记载,西沙自汉代起就属于中国的领土。新中国成立之日,西沙尚未开发,能登上海岛的中国人寥寥无几。
  那时,湛江是大陆前往西沙南沙群岛最重要的通道,以那时的装备,从湛江出发,到最近的西沙海岛,需要至少两天时间。而那时的共和国,百废待兴,西南沙水产资源调查队,就在国务院、外交部的直接部署、广东省的直接运作下应运而生,它肩负着的使命,其中有一项是:调查南海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22岁的成江作为骨干,被省委抽调到了调查队,担任第一副队长,成为这支队伍四名正副队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调查队先是设在广州,之后迁到了湛江。成江也从此与湛江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在湛江工作到退休。
  那时候,四艘省水产公司提供的机帆船——珠号、南澳号,南渔301、302号,就是调查队全部的“家当”。
  调查队的成员,除了一少部分去过西沙的老渔民,都是复员转业军人。船上也是“全副武装”,步枪、重机枪、手榴弹、电台等,一应俱全,跟当时的部队装备毫无二致,调查队员们因此被称作“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1956年的一个春天,调查队第一艘渔船南渔301号,载着成江和他的队友们,载着一个月的补给,在南海舰队军舰的护卫下,开往远方的西沙群岛。五星红旗在西沙群岛上空飘扬   经历了两天的风浪颠簸,船只终于抵达了西沙群岛中的武德岛。这是一个14平方公里的海岛。成江回忆说,当时,上了岛后,只见一个十字架,下面有地洞,一检查,两名法国人猫在洞里,里面还有电台、枪支。调查队队员们不懂法语,对方也不懂中国话,队员们当即控制了现场,双方一通比画之后,队伍把情况通过电台直接忙报给了国务院。在请示了国家领导人后,调查队很快接到命令:放人,电台、枪支收缴。调查队按指令行事。
  随即,队员们推倒了十字架,捣毁了地洞,把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岛的最高处!
  回忆那天的情景,成江老人至今心潮澎湃:大家围着红旗虎跃雀跃,每个人都怀着无比的激动和喜悦。碧海蓝天处,鲜艳的国旗猎猎飘扬,它向世界宣告: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仅仅四个小时后,有船驶来,被释放的两名法国人登船,迅速离开了武德岛。之后,调查队的其他船只也都相继登上了武德岛。其间,法、英、美列强的飞机、越南的军舰都分别前来侦察、骚扰,双方曾有过交火,但是,中国的国旗始终在岛上飘扬。1957年,岛上设立了气象站,海南成立了海南工委。50年代后期,南越侵占珊瑚等岛礁。1974年,南海奉命派出舰艇编队,对入侵西沙的越南舰艇实施自卫反击战,恢复了西沙珊瑚、甘泉金银岛,自此中国牢牢控制了西沙群岛。四季光膀子,热火朝天抓生产
  伴随着红旗在西沙群岛上高高飘扬,调查队开始投入了另一项工作:对南海海洋水产资源的调查。成江和他的队友们,在岛上一面搞资源调查,一面投入渔业生产。
  那是一段既艰苦又充满革命豪情的岁月,它有着传奇般的色彩。
  成江回忆,登岛以后,岛上的“岛民”队伍逐渐壮大,从资源调查队队员,扩大到渔民,到队员家属,最多的时候有一百五六十人。
  那时候的武德岛人迹罕见,无数海鸟在岛上繁衍栖息,每逢傍晚,万千鸟儿归巢,遮天蔽日,岛上的鸟粪就有一米多厚。这是天然的好肥料,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在西沙首先发掘的资源。1957年,海南专门成立了鸟肥公司,在岛上积肥,定期运回陆地使用。
  在成江的记忆中,当时的西沙海域,海产极其丰富,各种稀奇古怪的鱼类不说,近海的各种海参、贝类就非常之多,海参大的足有半米多长。队员们充分开掘资源,男人出海捕鱼、捞海参,家属、妇女们就负责加工海参,生产劳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天气酷热,男人中连那些戴眼镜的知识分子们也都四季光着膀子,个个都晒得像非洲人。
  在岛上,队员们搞资源调查,除了用渔网,就是靠潜水。“水性好的同志,在腰上系一条绳,同事在船上拉着,潜下去的人有情况就拽拽绳子,船上的就赶紧把人拉上来。”成江回忆道。调查队中有一位工程师,整天琢磨把鱼做成标本,单单鱼类标本就成功制作了120多种。这些标本后来都被送到了农业部,被国家农海产品展览馆收藏。
  岛上的生活也时时有新鲜和乐趣
  岛上的生活十分艰苦。那时候的物资十分匮乏,补给船一个月才来一次,淡水十分紧缺,每人每天除了饮用之外,只能分一茶缸水来用。就是这一茶缸水,大家想尽办法省着用,刷牙、洗脸、冲凉,有时还能洗一把衣服。补给船送来改善生活的甘蔗,大家不舍得吃,榨了甘蔗汁来和面,为的就是能省下一口和面的淡水。
  苦归苦,岛上的生活也时时有新鲜和乐趣。令成江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捉海龟。那时,海龟还未纳入国家保护动物,渔民可以任意捕捉。有月光的晚上,队员们潜伏在沙滩上,用沙埋住身体,只露出眼睛,等到半夜,海龟开始上岸了。月光下,它们先是很警惕地四周观察,感觉没有危险了,就成群结队地爬上岸来。队员们就伏在沙里,屏住呼吸,待海龟们都上了岸,一声哨响,一个个黑色身影从沙滩上一跃而起,呐喊着冲出来,瞬时海滩上一片忙乱。海龟很大,都有一二百市斤重,队员们两个一组,喊着号子,“一、二、三”就把海龟掀翻,力气大的,嘿哟一声,一个人能连续掀翻几只龟,一会儿工夫,“战斗”结束,海滩上,只剩下一只只四脚朝天的海龟在无力地挣扎着。通常,这样的一个晚上,队员们能捕获百十只大海龟。这些龟,一部分改善了大家的伙食,其余的都运回了内陆。
  1956年到1959年,成江和他的队员们,就这样在西沙群岛上工作了整整4年。西南沙水产资源调查队,不仅为共和国提供了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情报,还开展生产经营,为国家赚取了财富。
  1959年,调查队完成了使命,奉命解散,转入拖网渔船生产,成江也回到了湛江工作,在渔轮修造厂担任厂长,1960年,湛江渔业公司成立,归属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成江在公司任职,又参与筹建我国第一支远洋船队,开始了又一段艰苦创业的历程。1994年,成江从中水湛江渔业公司总经理的岗位上退休,偕老伴回到广州定居。
其他文献
1957年,毛泽东第二次访苏时,考虑最多的是,必須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保卫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有一定的核力量和经济实力,正在一心赶超美国,中国也要奋起直追,赶超英国。这样,社会主义国家就能够以“赶英超美”的发展速度,来确保国家的安全,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苏参加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大会,高度赞扬了苏联四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1957年11月6日上午10时,苏
期刊
2011年10月,赵宝刚执导的《男人帮》在浙江卫视举办首播会,该剧聚集了孙红雷、黄磊等一线明星,是一部男性群体诠释感情问题的扛鼎之作。赵宝刚造星能力一直很强,当被问到这部戏会火谁时,他沉吟片刻后,果断又不失幽默地回答:“孙红雷和黄磊都已经够火了,作为演员的汪俊最可能会火,最近我就对他说,做好出名前的准备,买点衣服,做点造型啥的。”赵宝刚为什么如此看好汪俊?原来,早在20年前,两人便相识相知。  半
期刊
职业:劲松街道文体协会会长  经历:已在街道工作8年  近年来,劲松街道的文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全街道现已成立了61支文体团队,几乎每大参加活动的居民人数超过了3000人。上个月,他们的合唱队、舞蹈队、民乐队、管乐队和大鼓队还联合组闭,访问了韩围的庆州市,受到了当地市民的热烈欢迎。劲松街道的文体活动何以会开展得如此之好,这首先得说,他们有一位好带头人。她就是劲松街道文体协会的会长何美龙大姐。另外
期刊
当年,普京的恩师是叶利钦政治上的死对头,叶利钦上台以后,即要把他投入监狱。危机之时,普京冒死将恩师秘密送往国外,不料却因此举得到了叶利钦的赏识,从此一步登天。  说到普京,我们都知道他是俄罗斯总统,以前,曾当过克格勃。但是你却并不一定了解,他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克格勃,一步步走进权力中枢,最终成为总统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他究竟是靠什么,一步登天的。  大学期间,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1970年,
期刊
1986年,《乌龙山剿匪记》在国内热映,一度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该剧也成为了几代人脑海中的经典之剧。在当年同步推出的小说也成为了当代人收藏的热点。在该剧播出后的26年后,新版的电视剧再次受到观众的喜爱,同时该剧的编剧、原书作者水运宪也重新再版此书,拿水运宪的话来说“这是一生未了的乌龙情”。  作品竟是一部“遵命文学”  1986年,当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在国内播出时,万人空巷。剧中无论是正面人物
期刊
他毕业于有法国“总统摇篮”之称的国家行政学院。他虽然从未在法国政府任职,但多年来一直担任社会党的党魁。此人其貌不扬,但处事冷静、口才出众。他与上届法国总统选举社会党候选人赛格琳·罗亚尔共同生活逾25年,一直没有结婚,却育有4个孩子。他现在的伴侣是资深女记者瓦莱丽·特里耶维勒。  日前,奥朗德正式就任法国总统。  弗朗索瓦·奥朗德在法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毕业于有法国“总统摇篮”之称的国家行政学院。
期刊
以《春天的芭蕾》、《问春》走红歌坛的海政文工团青年独唱演员常思思出身军旅世家,她家三世军人,因此她说自己和部队有着不解之缘。常思思创新地将花腔融入民族唱法,受到多位前辈艺术家的高度评价。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骄人成就的她之所以走上歌唱之路,完全是“突发奇想、误打误撞”的结果。  日前,海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常思思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举办了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这是她推出歌曲《春
期刊
杨振亮86岁了,这是村干部对照着他的户口本算出来的,杨振亮说记不清了。他耳背,要用很大的声音才能把一两个句子塞进他的耳朵。日前,在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及雅虎“替你看看爹和娘”公益项目的帮助下,他重返北京。距离1952年4月他从北京退伍转业,一别六十年。  河北张家口市沽源县长梁乡韭菜沟村,距离北京300多公里的小山村消磨掉了杨振亮后半生大多数时光。最近,村委会接到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的一封
期刊
1927年4月14日晚上,广州警备司令钱大钧突然下令全城戒严,一夜之间,广州笼罩在“清党”的白色恐怖之中。在一片喊杀声中,一位身材瘦削的小姑娘不动声色地进出岗哨、穿梭在搜捕队伍中间,给分散在城内的共产党员传达广东区委的指示和最新动态。这位当时还不到17岁的小姑娘名叫宋维静,半个月后她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地下斗争的艰险历程。记者寻访到宋维静的侄儿宋汉基、侄女宋汉珠,他们的讲述和保留的信物,带领
期刊
她是《大宅门》里的白雅萍,《奋斗》中米莱的妈妈,近些年来李萍和老公张谦在众多电视剧中出演大家长,也因此戏称自己是“星爸星妈专业户”,于5月15日在深圳卫视独家首播的电视剧《婆婆也是妈》中二人再次有精彩的表演,不过这次剧中刘莉莉和张谦上演一场黄昏恋,李萍则变身有些“疯癫”的妈妈,该剧集合了近年来热门电视剧的众多主演联袂出演,深度探讨当代家庭现状。戏约不断的李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生活中的她和朋友聊天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