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贵族和富豪对瓷器不喜爱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收藏家许守白,喜欢收藏瓷器,尤其喜欢收藏宋瓷。他说,中国制造以瓷器为第一,历代瓷器又以宋瓷为第一。
  老许说得没错,宋代制瓷工艺确实很发达,宋瓷在古玩市场上确实很受推崇。可是如果您回到宋朝请客吃饭,如果您想在宋朝客人面前摆阔,餐桌上可千万不要出现瓷器,哪怕是再精美的瓷器,哪怕是地地道道的宋瓷,也不要摆到餐桌上去。
  我的意思是说,虽然近现代人把宋瓷当宝贝,可是宋朝人却不把宋瓷看在眼里。事实上宋朝人不把任何一朝的瓷器看在眼里。宋朝人也玩收藏,他们收藏字画,收藏古玉,收藏钟鼎,收藏青铜器,就是不收藏瓷器。在他们心目中,不管哪个朝代的瓷器,都只是一种生活用品,而且是相当廉价的生活用品。
  想知道瓷器在宋朝有多么廉价,看看出土的宋瓷就知道了。河北出土过宋朝的白釉刻花莲瓣碗,碗底刻着售价“叁拾文足陌”;福建出土过宋朝的褐釉瓷瓜楞盖碗,盖底也刻着售价“叁拾文”。这两样瓷器拿去拍卖,都是上亿的价钱,在宋朝只卖三十文罢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秋天,三十文只在京城开封买一斗小麦(参见《西塘集》卷一《开仓粜米》)。
  可能正是因为瓷器便宜,所以宋朝的贵族和有钱人对瓷器并不喜爱。不过也可能正是因为贵族和有钱人对瓷器并不喜爱,所以瓷器在宋朝才特别便宜。反正不管什么原因吧,瓷杯、瓷碗、瓷碟、瓷盘这些最常见的瓷质餐具在宋朝宫廷里并不常见,在宋朝的大饭店里也不受待見。《东京梦华录》罗列北宋宫廷餐具,只提各种各样的金银器,最次的就是红漆木盘,瓷器一个都没有。《夷坚志》描绘南宋小康之家招待宾客所用的酒具:“手捧漆盘,盘中盛果馔,别用一银杯贮酒。”坚决不用瓷器。开封府州桥下有一个王家酒楼,招待顾客分三六九等,最上等用金盘盛菜,其次用银盘盛菜,再次用木盘盛菜,最差才用白瓷盘(参见《宋元小说家话本集》,齐鲁书社2000年2月第1版)。
  既然贵族和有钱人都瞧不起瓷器,那宋朝制造的瓷器都卖给谁去呢?一是卖给买不起金银器和漆器的穷人,二是出口给没见过世面的外国人。穷人很多,外国人也很多,所以几大名窑仍然是生意兴隆,招财进宝。
其他文献
一条山间小道,一位七旬老人,一段长达11年的时光。  在成都金堂县栖贤乡梨花沟村,81岁的易胜怀上演了比《士兵突击》里许三多修路更感人的一幕。为让“打柴的人减少工夫,来耍的人走得舒服”,2002年起,易胜怀坚持一个人将梨花沟廖家松林的山间小道拓宽,并在山间开辟新路。  11年过去了,他用坏了四五把锄头和10多根钻子,修成了一段长5里左右的盘山路,最宽处接近3米。  “在我们村,提起怀哥,人人都要竖
期刊
中午,弟弟放学回家,将书包往床上一扔,径直地朝饭桌走去。  桌上放着三个碗,妈妈在院子里忙活着,哥哥去田还没回来。他索性走到自己的位上,双手捧起碗,看都没看就用力的吞了一口。似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他赶忙朝碗里瞅了瞅,才发觉今天的面竟是一碗白灿灿的小麦面。  那时候全村的人都穷,好多家连粗粮都吃不上。妈妈说弟弟读书聪明,便把哥哥留在身边干活,母子俩辛勤的供弟弟读书。  弟弟惊奇的望着这碗白面,又看到
期刊
继父一步一步朝深山老林走去,他是去寻牛的,牛已经两天没有回家了,这让继父觉得很反常。继父走得很急,耕牛就是家里的命根啊,是家里的一笔巨款。走到山腰,继父一边走一边冲山林里喊,耕牛和主人是心有灵犀、互通言语的,可是这回,牛却没有回应父亲。  在林子深处,一片开阔地里,继父找到了牛。牛浑身披着细黑的绒毛,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牛看到继父,表情欢腾起来。平日里高大威猛的牛,此刻,跪躺在草地上。继父发现有些异
期刊
74岁的老人康若望,从1982年开始写日记,31年间写下了1150万字。 他在近日写的《日记感悟》中说:“我已经是74岁的老人,步入人生暮年,但我并无人生迟暮之感,‘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享受晚晴的老人是幸福的老人。在物欲横流和浮躁蔓延的今天,日记使我守住自己心灵的一片净土。”  中学时开始写日记  说起写日记,康若望老人说:“我从上中學就开始写了,那是1956年。”那时,他17岁,一直坚持到
期刊
柳州加大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2013年,柳州市将改扩建7个日间照料中心,让老人白天到中心接受护理员的照料,晚上由家人接回家。  自2012年11月实施《关于加快柳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议案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以来,取得一定成效,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方案》共涉及建设项目452个,柳州市民政局正向各县区开展项目征集定点工作,着力加大项目的储备。目前,今年的
期刊
●“她照顾我,我照顾她。她也是个苦命人,我们就这么相互扶持着开始生活。”  ●“我每月有退休工资,她没有经济来源,我选择现在和她扯证,就是担心万一我走后,她的生活没有保障。”  ●“她没读过书,经常发脾气!虽然她有这般不好,那般不好,但总归照顾了我这么多年,做人也要为别人考虑才行,所以我结婚。”  2013年4月18日,103岁的虞华可与80岁老太刘兴芬结为夫妻,虞大爷正式成为上门女婿。他们这么大
期刊
清新的空气,经典的建筑,蜿蜒的街道,纯净的海风,耳边不时传来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还有人们爽朗畅快的欢笑声。鼓浪屿,一座身处喧嚣之外的寂静之岛,这里没有密不透风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没有令人窒息的车水马龙拥挤人潮,一切都那么优雅温婉,悠然自得。喜欢热闹的你,可以在龙头路各类小店逛个够或去小吃街狠狠饕餮一番;喜欢安静的你,可以在七里海边吹海风、喝功夫茶,独享专属的释然;喜欢猎奇的你,可以登上月光岩穿过笔
期刊
他学猫叫,小猫以为“妈妈来了”;他学青蛙叫,青蛙以为是同伴,竟然会呼应;他学狗叫,小狗立刻跟着叫……  邵建设,今年60岁,从小喜欢学动物叫,几十年下来,口技能以假乱真,不仅骗过动物,就连人也会上当。  误会一:猫以为“妈妈来了”  前两年,一群小猫被主人遗弃在湖柑村一座荒山上,小猫们害怕地躲在山上的荆棘丛,没吃没喝,很伤心。还不断有人来骚扰,要抓它们。  幸运的是,终于,熟悉的“喵喵”声响了起来
期刊
山西省会太原之南百余公里是介休,介休东南十七公里就是绵山,绵山地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绵山“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道不险”,如此山光水色毫不夸大,且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后人便以寒食相祭,这里就是中国清明寒食之源,更是佛、儒、道三家集大成者,绵山真可说是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从绵山山门盘旋而上,千回百转的山路两侧便是悬
期刊
我是一位快80岁的人了,对现代的电子的东西,总是敬而远之。15年前,一次,孩子们看完VCD后,没把放碟片的盒子关上,早晨我就小心地用手把盒子轻轻推上了。谁知那个盒子是电动的,只要按一下关仓按钮,它就会轻轻地关上,然而我这一推,却把VCD损坏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碰那些VCD、电脑等电器。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尽管孩子们说,“爸爸,你學学电脑吧。”我总是婉言拒绝,心想,我笨手笨脚的能学会
期刊